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 有答案)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高二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计60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发挥你的想象回答1-2题。
1.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绿色中国”优势条件的是其纬度位置B.“金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势高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长城D.“银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2.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B.①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C.④区域能源矿产集中,农林资源丰富D.③区域气候湿润,丘陵面积最大由于精确农业的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多个发达国家蓬勃兴起。
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A.合理施肥B.作物估产C.农产品质量鉴定D.土壤状况调查4.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A. RSB. GPSC. GISD. 数字地球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
5.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C.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6.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A.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B.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C.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D.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河南省五岳八校联考2015-2016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河南省五岳八校联考2015-2016高二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题)和第卷(题)部分。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 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本卷满分15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值得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
在古代社会的早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曰最根本、最重的主题;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
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
它们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节就是时间历程的重要节点,它的形成当然是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的事。
古人最早产生的时间观念是日出落、寒来暑往。
由此,开始分为寒暑两季,接着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
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记载了二十四节气。
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全部是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古人认识到这些曰子是天象气候转变的关键节点,以为这些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施行巫术、占卜,祭拜曰月星辰、五谷诸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健康平安等。
每年如此,便形成了在特定时周期性重复的民俗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节。
月亮的晦朔圆缺之日也让古人感到神秘并加以崇拜,也会产生萌芽状态的节日。
这些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源于古人在特定时用以解释、控制自然进程的超自然力拜: 所以说,岁时节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2016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说法绝对。
原文说“代表我国书法最高成就的作品有不少就是‘尺牍’”,并不就意味着“‘尺牍’代表了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
) 2.B(理解有误。
根据原文意思,我国书法的形制有纵式书写方式和横向书写格式,自上而下的书写形制也属于纵式书写方式。
) 3.A(于文无据。
“对书信材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书写材质出现多样化,而未提到这几种书信材质是不断发展进化的,更未提到古人对书信材质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延祐初,诏以进士科取士,时科举废已久,有司咸不知其典故,以不称明诏为惧,行省官主其事者,谘问于朋来,动中轨度,因以申请,四方得遵用之。
) 5.A(应该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6.B (“当时朝廷里有名的公卿都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接见他”理解有误,原文“凡居是官者,多朝廷名公卿,皆以宾礼延见”,意思是说担任江西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的官员多是朝廷有名的公卿,是他们都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接见朋来,而不是当时朝廷里有名的公卿。
) 7.(1)(熊朋来)曾经写过《瑟赋》,(当时)求学的人争相传诵它。
追随他的弟子日益增多,附近的房舍都被住满,到了容纳不下的地步。
【5分;译出大意给2分;“学者(求学的人、做学问的人)”、定语后置“门人归之者(追随/师从他的弟子/学生、归到他门下的门生/门徒)”、“至(到了……的地步、以至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熊朋来的学问,各部经书中对《三礼》的研究尤为深入,因此当时研究礼学的人,都推崇朋来,把他当作宗师。
【5分;译出大意给2分;“是以(因此、所以、因而)”“咸(都、全都、全部)”“宗(把……当作宗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语文·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B。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制材可谓是五花八门。
)2.D。
(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
民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3.C。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不是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而是箕子见微知著,从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一事推想到纣王可能由此骄奢淫逸,一发而不可收,终至亡国身死的结局。
因而箕子感到很可怕。
)4、答案:C解析:趣,催促。
5、C6、B解析: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7、(1)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辈、迫、走、藉”各1分,大意1分。
)(2)(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斥止、验问、徇、由是、肃然”各1分) 【参考译文】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
性格机敏聪慧,二十岁那年在乡里被举荐,不久,成为进士,任瑞昌县令。
瑞昌隶属于九江,依山带湖,百姓疲乏且盗贼猖獗,拖欠赋税很久了。
江公到的时候,以前在九江任职的县令因犯此罪被抓的总共有三批,其中前任因为所欠赋税累积太多要被处死,他的妻小不能回家,江公毅然决定上报府邸,补上所拖欠的赋税,全部免除了他的罪责,令其妻小回家。
县郭合并河流,河岸崩塌堵塞旧道,江公捐赠俸禄并提倡集资建筑堤坝完成此项工程,百姓称其为“江公堤”。
当时闵.楚情况危急,瑞昌与楚相临,怀有歹意的人趁此抢劫行窃,官吏提议发兵剿灭他们,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卡.上,.........直接作...答在答题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
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摹写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高二历史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社会现实C。
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2.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君臣、上下、贵践皆从法,此为大治。
”从今人的视角看,管仲的“法治”实际上是A。
“法治即为民治" B。
强调“依法治国”C.“反对特权等级”D。
“法制下的人治”3。
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而汉代以后则强调“儿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服从父亲”.此变化A.反映了宗法观念的日益衰落B.说明儒学己不适应社会需要C.是“三纲五常”思想得到强化的结果D.反映了家庭关系的日趋紧张4。
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5.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
这主要反映出A。
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C.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D.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通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7.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
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春期河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二年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必然与曲调格式不相合”有误,原文是“但以齐言的诗入曲必然有不相合的”,“必然有不相合的”意味着有不相合的,也有相合的,并非一定不相合。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主要内容的能力。
此项表述遗漏了必不可少的信息,应是“在苏轼、辛弃疾那种‘豪放派’出现以前”,词“很少触及严肃、沉重、宏大的主题”。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温庭筠《更漏子》的下阕所表现的离情,在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有误。
根据文意可知,倒数第三段结尾的“在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是指诗难以像词那样“能够将情感呈现得更为细微”,而不是说诗不能表现“离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4.D? (赡:充足)? 5.C? 6.B? ?(他没有为儒臣开脱,也没说金因不重用儒臣灭亡。
) 7.(1)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
(2)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德辉把他们都释放,恢复平民的身份。
8. “共”字更好。
“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以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的独处而想到已往的欢聚。
一个“共”字,烘托出诗人极其寂寞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深切的忆昔之情。
而“在”字则无此意,表达效果较平淡,不及“共”字。
? 9.该诗抒发了诗人思念诸弟、勤政爱民的思想情感。
①融情于景:首联两句借秋夕、银河之景,流露出思弟之苦;颔联中以“空斋”对“高梧”,更托出诗人思念诸弟的殷切心情。
②直抒胸臆:颈联和尾联直接抒情——朝廷刚刚对“我”委以重任,“我”怕从政不力,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否则会使颜鬓苍老,岁月蹉跎 10.(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姓名准考证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百越之中的“於越”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那儿的先民与“乌鸟”结缘。
《说文解字》说“於”即“乌”,“於越”就是“乌鸟佑护越人”的意思。
《博物志》曰:“越地深山有鸟,如鸠,青色,名曰冶鸟。
此鸟白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
时闻乐便作人悲喜,形长三尺,涧中取石蟹就人间火炙之,不可犯也。
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
”鸟为越族部落的原始图腾即护身符,古藉记载越族中早有鸟书与鸟语,人们穿鸟纹服,用鸟形器,还遵行鸟居,耕作鸟田……温州有“瓯越”民族瓯”即“鸥”,鸥鸟是他们的保护神。
广西有“骆越”民族,“骆”即“雒”,就是越语中的“鸟田”。
看来,百越的“崇鸟”是一脉相承的。
“乌”,又名孝鸟。
因为乌鸦有反哺之孝德,而为世人所效仿。
成公绥《乌赋》有孝鸟集余之庐,乃喟尔而叹曰:余无仁惠之德,祥禽曷为而至哉?”舜帝是中华孝德文化的鼻祖,民间的说法是“乌乃舜之影”;孔于说“孝乃德之本”。
崇乌便是崇舜崇孝崇德。
“乌”,还名曰玄鸟。
“越为禹之后。
”传说中的禹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化为黑熊与水怪进行搏斗,终于制服了滔天洪水。
又黑又瘦的大禹成为天下行义的第一人,史称“禹墨精神”。
黑,便成为坚毅、刚正,以及大公无私、甘愿牺牲的可贲品格的象征。
玄是黑色,便也象征着“义”的精神。
越族“尚乌”,其源头应在大禹的义道。
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即是黑色。
黑色纳“五色”于一体,是“五色” 的还原与复归。
《史记&夏本纪》说帝锡禹玄圭,以告功于天下。
”玄圭,即黑色的玉圭。
帝舜为表彰禹治理水土的功绩,赐其黑色的玉圭,将黑色的特定意义与水之玄色联系在一起。
按五行黑色从水,越人生活在山海环境中,水是他们最为亲近的对象,加上祖先大禹崇拜,这些独特的信仰又使尚黑之风世代不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高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神与逼真伍立杨传神与逼真,非赫然对立者。
逼真可传神,而传神未必非逼真不可。
无论诗与画,造成逼真一境者非精细工致莫为,而传神的笔墨,却可依靠神似来取得,神似所传达的意境是一种精神姿态而非表象外形。
丹纳曾讲到卢浮宫美术馆一幅但纳的画,但纳用放大镜来辅助作画,一幅肖像要画4年,他画出皮肤的纹缕,颧骨上细微莫辨的血筋,以及伏在表皮下的细小至极的淡蓝的血管,逶迤曲折,把脸上的一切都包罗尽了,眼珠的明亮甚至把周围的东西反射出来,那似乎是一个可以脱框而出的头!可是对于这样的作品,丹纳却认为,凡·代克的一张笔致豪放的速写就比但纳逼真的肖像有力百倍。
造成这差异的审美对象,在于有无气韵之别。
盖有气韵之画,使观者觉画中景物,突现目前,倏然兴极高之美感,味外之味;而无气韵之画,往往逼真至极,反觉碍眼,虽极似真景,但能使人赞其用力之勤,费时之久而已,又谈何动人欣赏意念、使人邈然意远呢?这并非说逼真不好,而是气韵的造成依赖于笔墨之故。
笔墨之发于精思细虑者,其走笔运墨,我欲如是,而得如是,其疏密多寡浓淡干湿无不各得其当;发于有意无意之间,当其凝神注想,流盼运腕,初不意如是而忽如是,说它是笔笔俱到而实有未到之处,说是不足则又无可增加,其气韵得笔情墨气之分,所谓天机勃发是也。
此不独中国画如是,即西洋画也有类同,前述丹纳观点可证。
又近代小说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写一个叫施特略夫的画家,他的人物画得异常细致,色彩过于真切,比摄影师拍的照片更能乱真,既如此,与印刷有何区别?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元四家的倪云林论画曾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谓深得中国画精神三昧者,所谓不求形似,并非故意与实物实景相背驰,乃是不专注重于形似,而以己之性灵、感想与实物实景相契合相融化,撷其要点,以表现一己之作风而别有生气,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是也。
求神似之画,最易造成一种郁郁饱满的动态,于诗亦然。
宋祁《玉楼春》写春景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天仙子》写夜景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皆择取景物动态来写,写“闹”和“弄”,就把春意和花写得像有知觉似的,意在突显一种事物的精神状态,诗人的情绪深契其中,绘画亦如此。
倘若画家全部精神消耗在模仿自然上面,他的许多情绪和感想便无暇表现出来,所以画家为表现个人深蕴的心绪、情感,有时不能不牺牲自然的表象,以期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情绪的表现之中。
这惟有求诸神似一途。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传神和逼真是艺术的两种境界,它们不应该被看做是两个赫然对立的概念,通真有时可以传神,有时则不可以传神。
B.精细工致的笔墨可以传达表象外形,所以能达到逼真的效果;神似的笔墨传达的是精神姿态,所以能达到传神的效果。
C.丹纳认为但纳的一幅逼真的肖像远不如梵·代克的一张笔致豪放的速写有力,原因在于前者缺乏气韵.而后者有气韵。
D.逼真的画用力勒,费时久,虽然极似真景,但往往因其过于通真. 反而使人觉得碍眼,不能动人欣赏意念使人邀然意远,所以逼真在艺术上并不可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有韵之画,画中的景物突现于观者眼前,进而使观者产生极高的美感,觉得逼真至极,感受到味外之味。
B.艺术家经过精心细密的构思,可以从容自如地运笔使墨,使笔墨达到疏密多寡浓淡干湿无不得当的境地,取得传神的效果。
C.艺术家在有意无意之间运笔创作,原来没想到的却出现在笔下,笔情墨气之间显出气韵,传达出一种天机勃发的意境。
D.《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施特略夫的人物画,逼真度超过了摄影师拍的照片,和印版没有区别,画家作这样的画显得多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画不专注于实物实景的形似而以画家的性灵与感想与实物实景交融,抓住要点,来表现画家的作风,充满气韵。
B.“红杏枝头春意闹”和“云破月来花弄影”为了突显事物的精神状态,都选取景物的动态来写,把春意和花写得生动传神。
C.画家栖牲自然的象形求取神似时,才能把全副的精神和时间用来表现情绪,从而能够表现个人深蕴的心绪和情感。
D.艺术有共通之处,丹纳认为梵·代克的速写胜过但纳的肖像和倪云林评说中国画“不求形似”表达了相同的艺术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
父伯,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
均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
犹多伤害。
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
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去,由是名称远近。
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
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每有驳议,多合上旨。
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
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
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建初元年..,卒于家。
4.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B.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黯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C.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D.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黯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休沐:休息洗沐,即休假。
类似于今日的星期日休假制度。
远在汉朝已有,那时政府就制定了官员五日一“休沐”(休息和洗头)的制度。
B.元年:既可以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文中的“永平元年”。
“建初元年”都指的是前者。
C.奢老:六十曰奢,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
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誉老”。
D.黄门:秦汉时,富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
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他们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
黄门侍郎也是由宦官充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
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5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
但东海的官吏和百姓都感念他,为他写了些歌谣,有数千人到朝廷请求他回来做官。
显宗认为他贤能,征召他做了尚书令。
D. 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
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派人问候,同意他辞职养病。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桂州腊夜戎星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三)名篇名句补写(6分)8.首联哪两个字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意味深长,表意隽永?(5分)9.张国举评论说:“这首诗语深情重,质朴凝练。
”尤其是该诗颈联,语短情长,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l)庄子《逍遥游》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大鹏起飞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的句子是:,。
(3)苏轼《赤壁赋》中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诸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书圣孙海龙这天,因为写大字的事厂办高主任犯了愁。
干了多年厂办主任,敢说没有多少事能难住高主任的。
要说发怵的就是要他自己动手写大字儿,一拿带毛的笔,手就直哆嗦。
但他并没有因此误过事,因为他可以找小季写,只要打个招呼,小季就会把写大字的事给他办的妥妥帖帖。
小季是会计,不属于高主任管。
但小季毕竟还是本厂职工。
更主要的是小季会写大字,且蝎子巴巴,全厂独一份,人戏称书圣。
有了他,高主任不会写大字儿又怕甚。
厂办主任也不是要个个会写大字儿。
说小季的大字儿是全厂独一份并不确切,确切的是厂里会写大字的还有一人。
谁?老季。
老季是业务主任。
但老季很谦虚,任谁去求字均不写,说些写不好,拿不出手,惭愧呀惭愧之类的话。
但有人见过老季的字,在厂长家高主任也见过。
字咋样叫好?高主任不大懂,但看起似乎比小季的更顺眼。
然而别人顺眼没用,老季自己瞧不顺眼。
老季怕人见笑,死活不拿毛笔,别人终是说不出个啥。
日子久了,也就再没人去找老季提写字儿的事了。
小季则与老季大相径庭,到底人年轻,年轻有时就不大会谦虚,就有着极强的表现欲。
有人找小季写字,叫声书圣,小季瞅着你手中纸的双眸就会炯炯发光,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两手去接那纸。
铺开,润笔,倒墨,问所写内容,开写,一气呵成。
之后,就会执着笔从头至尾仔仔细细一番过目,很陶醉,很自得的样儿。
可是,小季休假了。
小季没上班,是因为媳妇要生孩子。
你说他媳妇也真会添乱,干嘛非赶这时候生孩子!高主任正眉头紧锁,厂长见了,笑:咋的啦,一副苦瓜相?高主任说:厂长,你笑,我可笑不出。
今儿个这任务我是抓了瞎。
随即,高主任把事儿一二三四讲了一番。
厂长不笑了,也皱起了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还真叫这点小事难住了哈。
检查组说话就到,你这该写的字还没着没落,叫人看着咱厂没人是不!这小季他媳妇不是还没生么,你没再找找他,让他先别休假?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