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第03讲-热解法

合集下载

热分解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研究及其应用

热分解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研究及其应用

热分解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研究及其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氧化铁纳米粒子因其特有的光学、磁学、电学等特性,在医药、生物工程、磁性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方法制备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存在着粒径分布不均、团聚现象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制备方法。

本文将介绍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药物输送和磁性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一、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原理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高沸点溶剂环境中的金属前驱体分解,然后形成纳米粒子。

其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步:1.金属前驱体的选择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的前驱体的选择取决于所得到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对于氧化铁,通常使用的前驱体是铁羰基(Fe3(CO)12)或氯化铁(FeCl3)等。

2.前驱体在高沸点溶剂环境中分解将铁羰基或氯化铁注入到高沸点有机溶剂中时,前驱体会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化铁纳米颗粒。

3.表面修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表面通常不稳定,需要进行表面修饰。

一些方法可以用来改善表面稳定性,如使用有机物作为表面活性剂等。

4.分离和洗涤分离和洗涤用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所得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以及去除其他污染物质。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分离、沉淀和过滤等。

二、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在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工作进行。

许多学者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体的类型等,来控制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状。

例如,Tanaka等人发现,在使用铁羰基作为前驱体和2-甲基-1-丙醇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当反应时间为1小时时,所得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2纳米。

同时,许多学者也在表面修饰方面进行了研究。

Shen等人发现,使用聚乙烯亚胺磷酸酯聚合物修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表面可以有效地提高颗粒的稳定性。

Gao等人通过合成Fe3O4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

热解的基本原理和方式(精品课件)

热解的基本原理和方式(精品课件)
附着碳层,需设置刮刀 装置。
精品 PPT 模板
高温热解:T>1000℃,供热方式几乎都是直 接加热。
按热解温度
中温热解:T=600~700℃,主要用在比较单 一的废物的热解,如废轮胎、废塑料热解油 化。
低温热解:T<600℃。农业、林业和农业产品 加工后的废物用来生产低硫低灰的炭,生产出 的炭视其原料和加工的深度不同,可作不同等 级的活性炭和水煤气原料。
设备体积


废弃物反应 有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
无氧条件下的还原反应
设备的形态
敞开式結构
封闭式結构
二次污染
Dioxin 重金属的大气污染
无Dioxin. 重金属分解后残渣残留
精品 PPT 模板
固体废物的热解与焚烧相比有下列优点:
① 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以燃料气、燃料油和炭 黑为主的贮存性能源;
小(需要少量空间)
精品 PPT 模板
7.1.2 热解原理 7.1.2.1 热解过程
固体废物的热解是一个复杂连续的化学反应过程,它包 含了大分子键的的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的聚合等反应, 最后生成较小的分子。 在热解的过程中,其中间产物存在两种变化趋势,一是 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直至气体的裂解过程;二是由小 分子聚合成大分子的聚合过程。这些反应没有明显的阶 段性,许多反应是交叉进行的。
精品 PPT 模板
6.供气供氧 空气或氧作为热解反应中的氧化剂,使物料发生部分燃 烧,提供热能以保证热解反应的进行。因此,供给适量 的空气或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供给 的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纯氧。由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N2,供给空气时产生的可燃气体的热值较低。供给纯氧 可提高可燃气体的热值,但生产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材料化学中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材料化学中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材料化学中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其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是材料化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不仅对于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有着重要意义,还为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一、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它通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材料。

溶剂热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纳米材料,但其缺点是反应条件较为苛刻,且有机溶剂的选择和处理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溶胶逐渐转化为凝胶的方法,通过控制溶胶的成分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和尺寸的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溶胶的制备、凝胶的形成和凝胶的干燥。

在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前驱体和溶剂,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可以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可以合成出高纯度和均匀分散的纳米材料,但其缺点是合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三、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控制气相反应物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使其在固体基底上沉积形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气相沉积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两种方式。

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纳米材料,而物理气相沉积则是通过物理方法使气相反应物在基底上沉积。

气相沉积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可以得到具有高结晶度和较大尺寸的纳米材料,但其缺点是需要高温反应条件,且对基底的选择有一定限制。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它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金属盐和适量的还原剂,通过外加电压的作用,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沉积形成纳米材料。

电化学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形貌和尺寸可控性的纳米材料,但其缺点是需要较高的电压和较长的反应时间。

高中化学纳米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纳米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纳米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纳米尺度(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与纳米材料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纳米材料是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可以按材料种类进行分类,如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碳材料等;也可以按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如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球等。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 物理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等。

2. 化学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水热法等。

3. 生物合成法:利用生物体外或体内合成纳米材料,如纳米金、纳米银的生物还原法。

三、纳米材料的性质1. 尺寸效应:纳米尺度下材料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如界面增强效应、量子效应等。

2. 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导致其表面活性增强,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更明显。

3. 光学性质: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如表现出的颜色与粒子尺寸有关的“量子尺寸效应”。

四、纳米材料的应用1. 催化剂:纳米金属颗粒在催化反应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表面性质,能够提高催化反应速率。

2. 电子器件:纳米电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中,如纳米晶体管、纳米电池等。

3. 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纳米诊断剂等。

五、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纳米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潜在的风险,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监测。

六、纳米材料的前景与挑战纳米材料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解决。

综上所述,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应用前景。

了解和掌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对于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点

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点

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点【实验目的】1、了解碳纳米点的基本性质(发光性质等)及应用前景2、掌握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点的操作过程【实验仪器】磁力搅拌电加热套,三颈烧瓶,去离子超纯水机,电子天平【实验原理】近年来,由碳元素构成的各种纳米材料诸如富勒烯、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点等不断被发现,碳纳米材料以其优良的性质成为21世纪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尤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点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低毒性、耐光漂白以及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正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有望替代有机染料和多含重金属元素的半导体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与传感、光催化及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作为新型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点以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为制备出荧光性能优良的碳纳米点,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多种制备碳纳米点的新方法。

热分解法是制备半导体量子点常用的反应方法,其制备过程为含有反应前驱体的反应液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使反应物前驱体分解、聚合并最终成核。

在此,我们将尝试利用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点发光材料,具体过程为:取一定量的柠檬酸和尿素放入三颈烧瓶内,加入适量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在160摄氏度温度下反应2-6小时。

在此过程中,柠檬酸和尿素分子经脱水聚合成具有一定尺寸的碳纳米点。

此外,在不同的反应时间点分别抽取碳纳米点样品,并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已备测试之用。

【实验内容】1、将3 g柠檬酸和6 g尿素放入三颈烧瓶内,加入30 mL二甲基甲酰胺;2、将上述盛有反应物的三颈烧瓶置于磁力搅拌电加热套上,将反应温度升到160摄氏度,加热搅拌反应2-6小时;3、在不同的反应时间点分别抽取碳纳米点样品溶于无水乙醇中,置于紫外分析仪下,观察所制备碳纳米点的发光特性。

【注意事项】1、在加入反应原料和安装反应仪器过程中,一定确认热电偶已接入反应系统并插入反应液内,防止在加热过程中,反应温度出现偏差甚至发生火灾;2、在加热反应过程中,切勿用手触碰三颈烧瓶外壁,以免被烫伤。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电子、光电子、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一、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是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溶剂对原料进行溶解,再通过溶剂的挥发或者结晶使得纳米材料形成。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粒径均匀、形貌良好的特点,适用于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纳米材料的制备。

二、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溶胶的形成和凝胶的固化使得纳米材料形成。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丰富、粒径可控的特点,适用于氧化物、硅酸盐等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

三、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碳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气相中的化学反应使得纳米碳材料在衬底上沉积形成。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碳材料具有高结晶度、纯度高、形貌可控的特点,适用于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基纳米材料的制备。

四、机械合成法。

机械合成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机械能对原料进行高能量的机械作用,使得原料在局部区域发生变形、断裂、聚合等反应,最终形成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晶粒尺寸小、晶粒尺寸可控的特点,适用于金属、合金等纳米材料的制备。

五、电化学沉积法。

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沉积金属离子形成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形貌可控、结晶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金属纳米颗粒、纳米线等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以获得满足需求的纳米材料。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纳米材料的制备

纳米材料的制备

CeNi粒子 CeNi粒子
3. 溅射法 原理
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 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 , 阴极为 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 Ar气 40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气(40-250 Pa),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 kV。 Pa),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 kV。 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离子形成, 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 Ar 离子形成 , 在 Ar离子形成 电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 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 电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加热 靶材) 靶材),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 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 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
大部分方法具有粒径均匀,粒度可控, 大部分方法具有粒径均匀,粒度可控,操作 简单等优点; 简单等优点;有的也存在可生产材料范围较 反应条件较苛刻,如高温高压、 窄,反应条件较苛刻,如高温高压、真空等 缺点。 缺点。
粉碎法 干式粉碎
纳 米 粒 子 合 成 方 法 分 类
湿式粉碎
物理法
纳 米 粒 子 制 备 方 法
气体冷凝法的研究进展: 气体冷凝法的研究进展:
1963年 1963年,由Ryozi Uyeda及其合作者研制出, Uyeda及其合作者研制出 及其合作者研制出, 即通过在纯净的惰性气体中的蒸发和冷凝过 程获得较干净的纳米微粒。 程获得较干净的纳米微粒。 20世纪 年代初 Gleiter等首先提出 20 世纪 80年代初 , Gleiter 等首先提出 , 将气 世纪80 年代初, 等首先提出, 体冷凝法制得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微粒, 体冷凝法制得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微粒 , 在 超高真空条件下紧压致密得到多晶体( 超高真空条件下紧压致密得到多晶体(纳米微 晶)。

热解ni-mof过程中碳基质还原ni纳米颗粒

热解ni-mof过程中碳基质还原ni纳米颗粒

热解ni-mof过程中碳基质还原ni纳米颗粒
热解Ni-MOF(镍金属有机骨架)过程中,碳基质可以还原Ni纳米颗粒。

在热解Ni-MOF的过程中,金属离子通常会被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同时MOF的有机部分会转化为碳基质。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简单的热解方法实现,例如在氧化石墨烯上自组装的Ni-MOF前驱体经过热解后,可以制备出均匀嵌入球形碳基质中的NiO纳米颗粒。

这些纳米颗粒通常具有较小的粒径,并且由于碳基质的限制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纳米颗粒的团聚。

此外,在热解过程中,MOF的结构和成分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到碳基材料中,使其成为制造碳基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理想前驱体。

微波加热技术与MOF前驱体的结合被认为是构建碳基SACs的理想策略。

总的来说,热解Ni-MOF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通过控制热解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特性的Ni纳米颗粒和碳基质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在催化、电化学以及燃料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Compound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III-V: GaN, InP II-VI: ZnS CuO2 五、 Superconductor Nanomaterials YBCO cuprates Bi-series Cuprates Tl-series Cuprates 六、 Carbon Nanosystems 七、 IV Semiconductor Nanoclusters 八、 Intrazeolite Topotaxy in Mesoporous Materials
3. Functional Oxide Nanoparticles Electro-optic, luminescent, magneto-optic, sono-optic, ferroelectric, piezoelectric,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photoelectric, photo-/electro-chromic, etc. Main TMO: Ti, Ni, Mn Cu (1) La-Sr-Mn-O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of an aqueous metal acetate (乙酸盐) precursor solution Drying the solution to generate a a glassy gel Consolidating the gel Firing (Pyrolysis) it to produce crystalline LSMO (2) NiO Nickle 2-ethylhexanoate being spin-coated from organic solution Pyrolysis in air at 380 °C Sized 10-20nm (3) ZnO, Eu2O3, Fe2O3 and Eu3+: Y2O3 CO2 laser vaporization and gas-phase condensation of metal oxide ceramics Sized 5-280nm
三、金属纳米颗粒的热解制备
1、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热解制备 AgNO3 (aq) OH
Ag (OH) (s) Ag2O (s) Ag (s)
贵金属纳米颗粒均可通过上述反应类型热解制备 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可通过反应条件和媒介控制(10~1000 nm) 将先驱物嵌入稳定多孔衬底,可制备平均粒径1~100 nm 的金属纳米颗粒 (如:在多孔氧化硅中制备Ag纳米颗粒 ) 可制备具有不同元素比例的金属复合体(如:Au/Ag纳米复合体) 通过选用不同衬底材料(如金属、合金、陶瓷、有机材料等),可制备多种 贵金属复合纳米体系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热解法(Pyrolysis)
第三讲
一、热解法(Pyrolysis)简介
1. 定义 通过将化学先驱物在适当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得到预期的固 体化合物,热分解产生的其他反应产物则以气体形态挥发。 这种合成材料的方法称为热解法。 2. 典型例子 建筑结构材料Ca(OH)2的制备: CaCO3 CaO + CO2
A cheap route is to obtain SiC powder using a liquid-phase involving the thermal conversion of poly-precusor into nanosized silicon carbonitride at 700°C, followed by its final crystallization at >1400 °C.
5、常见热解反应通式 2M (II) (NO3) 2 M (II) O + H2 M (CO)x 6、常用加热技术 可用于加热先驱物或者提高局域温度的一切热源,如: 炉子、激光、超声设备、放电、微波、等离子体 等 4NO2 M + H2O M + x CO + 2MO + O2
7、先驱物选用原则 容易获得,易于分解,分解副产品具有易挥发性 等
(3) V2O5 掺杂的TiO2 ,Al2O3-TiO2 复合纳米材料可用类似技术制备 (4) 特殊陶瓷材料 --- SiC Important material in metallurgical industry; Generally synthesized by sintering Si and C at high temperature 2000°C; CVD technique proved might to be another good method to synthesize SiC; Expensive
!有效降低热解反应临界温度 !!有效阻止纳米颗粒间发生团聚现象 !!
3、常用先驱物 1) MCO3 (M --- metal ion) 2) MC2O4 3) M (C2O2) 2 4) M (CO) x 5) MNO3 6) 羟乙酸盐(glycolate) 7) 柠檬酸盐 (citrate ) 8) 醇盐 (alkoxide) 9) 金属有机化合物( MOCVD ) 10) 金属离子化合物或螯合物 4、常用保护剂或添加剂 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激光热解技术:以羊炭基化合物(M(CO)X )为先驱物制备金属纳米颗 粒,优势是M(CO)X能很好吸收CO或CO2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 超声热解技术:将反应物溶于高熔点的某种有机溶剂或者媒质后,通过吸 收超声能量实现热解。优势:实验过程和操作简单;有机溶剂的非极性集 团能自然阻止金属纳米颗粒的团聚和氧化。应用领域:制备高比表面积过 渡金属、合金、碳化物、氧化物及胶体等 热解法的其他优势:通过变换先驱物的组成及比例,方便地制备多种复合 纳米颗粒;按照应用目的及物性要求,可采用具有不同形貌和结构特征的 基底或稳定剂来阻止颗粒的团聚、长大或过热解法进 行制备。
二、热解技术的纳米修正
1、传统热解技术的缺点 颗粒尺寸分布宽(纳米到微米尺寸) 改进思路:修正制备过程;优化反应条件 2、实现纳米制备的改进途径 将先驱物溶液雾化(Atomize) 利用沸石分子筛、多孔玻璃等稳定性基底分散先驱物溶液 放慢反应速度以制备纳米颗粒膜 利用惰性溶剂(气体)环境进行热解 利用可分解聚合物或有机大分子分散和保护先驱物及纳米产物
以Fe(CO)5为先驱物,通过超声技术制备的非晶纳米铁粉末 多孔状聚集体尺寸:10-20 nm
三、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热解制备
1、基本特性描述 金属氧化物是常见天然材料,但一般不都具有科学或工业价值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特别是过渡金属氧化物(TMO)用途广泛,涉及陶 瓷、催化、电子学、光学及磁学等多领域 纳米TMO因其多化学价态、大比表面积和多变电子态而具有丰富的 物理化学性能 绝缘体 --- 半导体--- 导体 --- 超导体 --- 巨磁阻特性 光致、电致、温致变色特性 铁磁体 ---- 反铁磁体 --- 顺磁体 --- 铁电体 热解法制备TMO纳米颗粒的关键是在热解之前,需要将先驱物溶液 雾化、嵌入多孔基底或溶于高分子中以保证纳米颗粒在烧结过程中保 持其尺寸的等同性、颗粒的分散性
2、过渡金属纳米颗粒的热解制备 过渡金属纳米颗粒制备主要包括:Fe, Co, Ni, Cu 应用目标:高效能催化剂 过渡金属易于氧化,通常需要增加气体还原处理程序 典型化学反应(金属硝酸盐) 2Fe (NO3)3 [or Fe (C2O4)3] Fe2O3 + 3H2 2Ni (NO3)2 NiO + H2 2Fe + 3H2O 2NiO + 4NO2 + O2 Ni + H2O Fe2O3 + 2NO2 + O2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2、陶瓷氧化物纳米颗粒 典型的结构材料。主要利用其机械特性和稳定性,如Al2O3, TiO2, ZrO2, 及各种复合氧化物或硅化物等。 (1) ZrO2 (3Y) 先 驱 物: ZrOCl2 ,Y (NO3)3 溶液 溶 剂: 醇-水混合液 热解温度: 600 - 900°C 颗粒尺寸: 11-15nm 粒径控制: 醇-水比例,分散剂,温度 缺 点: Cl杂质 (2) Al2O3 和SnO2 先 驱 物: Al (CH3)3和 Sn (CH3)4) 方 法: H2/O2/Ar 低压火焰烧蚀氧化 温 度: 600 - 900°C 颗粒尺寸: 4.7-9 nm 粒径控制: 探测并控制付产物 CO2 缺 点: 先驱物昂贵
应用举例:通过雾化喷涂热解技术,辅助于氢还原处理,可在多孔氧 化硅、单晶硅以及玻璃等衬底上制备高质量纳米金属颗粒膜,并发现 其在纳米碳管阵列的生长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
通过Ni(NO3)2热解沉积于单晶硅衬底上的Ni纳米颗粒
高度取向生长的碳纳米管束阵列、
以沉积于多孔硅衬底上镍纳米颗 粒为催化剂,通过CVD沉积大面 积定向生长的纳米碳管束阵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