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专题五修改版
组织行为学(二)各章简答、论述题重点

组织行为学(二)重点《组织行为学》(二)复习资料注:★为重点掌握其他考过的题专题一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1,对组织含义的理解P1;何谓狭义与广义的行为(J)P2;2,简述人的行为特点P2;3,何谓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P2,P6;★4,简述组织行为特征P3;★5,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P5;★6,谈谈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P8;★L7,简述研究方法的类型P10;8,试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L) P24;★9,试述企业组织设计的内容P33;★10,简述企业组织设计中的权变因素(J)P33;★11,试述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P34;12,简述法约尔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P36;★13,试述组织设计九项原则P39;14,何谓权变理论P50;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J)P4915,简述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J)P53;★16,简述汤普森提出的三种技术类型P57;专题二组织结构1,何谓组织结构P60;2,简述组织结构要素P62;3,简述组织机构类型P66;★4,简述管理跨度的影响因素P71;★5,简述集权组织及特点P73;6,简述分权组织及特点P73;7,简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P74;★8,简述职能分析的步骤P77★事业部制的特点(J)P849,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J)及各自优缺点P92;★10,简述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及各自优缺点P93;★11,使用流动劳动力的优缺点P101;★12,简述蜂窝状结构与母性结构P104;13,简述“三叶草”组织及优缺点P105;14,简述日本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P108;★15,简述日本式现代管理的主要特点P109;★专题三组织群体1,简述个体、群体与组织的概念P112;2,试述引起疲劳的原因P114;★3,简述伦西斯•利克特的四种制度组织理论P117;★4,试述霍桑试验的结果P120;★5,简述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类型(An)P121;6,简述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之间的关系(J)P124;7,简述群体发展阶段模型P125;8,简述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P127;9,简述地位及地位结构P133;10,简述地位结构的内容P133;11,简述权利结构P135;★12,简述领导者与领导结构P143;13,简述群体规范P144★简述从众行为(J)P145;14,简述影响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P145;★15,简述群体规模、群体构成P146、148;16,试述宝尔斯人类行为分类系统理论P150;★17,试述拜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P153;★18,简述正式沟通网络及特点P157;★19,简述非正式沟通网络P158★20,何谓群体影响与群体促进P160;★21,简述群体规范的制定P161;22,简述群体社会化与群体约束P162;23,简述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P163;★24,简述群体效能和群体满意P165;25,试述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P166;★26,简述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和了解(J)P168;★27,简述设计有效团队的步骤(An)P169;28,简述群体凝聚力(J)P170;专题四领导1,简述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与了解P174;★2,试述管理者的工作将涉及的10种角色P175;3,简述领导者的一般职能P176;★4,简述管理的四项职能P178;★5,试述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P183;6,简述领导者的六种特质P187;★7,简述X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假设及管理要点P194;8,简述Y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假设及管理要点P194;★9,简述权变方法及特点P196+P52 ★10,简述途径-目标领导理论及基本观点P196;★11,简述途径-目标领导理论领导方式的4种类型P198;12,简述影响领导方式选择因素及所要达到的效果P19813,试述不同领导方式的适用范围(J)P199;14,简述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的基本观点(J)P201★15,简述下属成熟度的四个阶段及应采用的领导类型(L)P202;16,简述Z理论及组织特点P204;★17,何谓敏感性训练P205;★18,试述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的代表性模式P206;19,简述领导风格及具体类型(J)P208;20,简述管理方格理论的5种代表性领导类型P213;21,简述领导的五种权利来源(J)P213;★22,简述企业文化及意义P215+217;★23,简述群体研究涉及的要素P217;24,简述定规维度和关怀维度P219;★25,试述支持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P221;26,试述利克特划分的领导方式类型P221;★27,简述菲德勒对领导环境的描述P223;★28,简述有关领导方式的若干结论P226;★29,试述妇女领导者面临的问题P229;★专题五沟通1,谈谈对沟通概念的理解P231;2,简述口头沟通及优缺点P232;★3,简述非口头沟通及类型P232;★4,简述非言语沟通及类型P233;5,简述沟通渠道及类型P236;★6,简述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P236;7,简述正式沟通及渠道P238;8,简述非正式沟通及渠道P240;★9,简述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P242;10,简述沟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P246;★12,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J)P249;14,简述会议沟通的类型P251;★15,简述面谈技巧P254;★16,简述讲演沟通的准则P255;★17,简述如何选择恰当的讲演方式P255;★18,简述选择沟通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P256;★19,何谓沟通障碍P257;20,谈谈发送者与接收者的障碍P258;21,试述沟通双方存在的障碍P260★;了解实际谈对“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的理解(L)P260;22,试述沟通链条上存在的障碍P264;★23,简述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J)P265;★24,简述沟通网络及类型P269;★25,简述小道消息传播形式P270;26,简述小道消息传播的原因及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L)P272;专题六激励1,何谓激励和激励理论P274;2,简述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三要素P275★;3,简述激励-绩效模型P276;4,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J)P279;★5,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激励的指导意义(An)P281;6,试述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P281;7,简述三种需要及具备特点P282;★8,简述双因素理论(主要观点J)P284与传统观点的比较P286;9,简述生存型和激励型的人P287;10,简述ERG需要理论P289;★11,简述科学管理的激励思想P290;★12,简述金钱作为激励工具的注意问题P291;★13,简述认知评价理论P292;★14,试述期望理论P293;★15,简述期望理论涉及的三种关系P294;★16,简述综合激励理论P296;17,试述公平理论及基本观点P297;★18,简述公平理论参照对象的选择P297;了解实际谈员工应对不公平的办法(L)P298;19,简述目标制定理论及基本观点P300;20,简述归因理论P302;★21,简述强化理论P304;了解实际谈强化行为方法(L)P305;举例说明连续强化(J)P306;22,如何理解学习及社会学习理论P308;★23,试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P309;★24,简述组织行为修正的方法P313;★25,简述汉默尔的行为修正步骤P314;★26,简述工作设计及方法P316;27,简述工作扩大化与工作延伸P317;28,试述影响工作满意的因素P320;★29,简述员工表达不满的方式P323;★专题七决策1,何谓决策及特征P325;★2,简述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决策P328;3,简述决策过程P329;★4,简述确定决策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P332;★5,简述选择行动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P333;★6,简述最优化模型的几种假设P337;例行例外问题(J)P3397,简述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P340;8,掌握确定性决策的几种计算方法P344;9,掌握风险型决策的几种计算方法P346;★10,掌握不确定决策的几种决策方法P350;(会计算)11,简述群体决策(J)过程阶段及影响因素P352;★12,简述个人价值系统对决策的影响作用P355;★13,简述群体决策的利弊P355;★14,简述群体思维(现象J)P359与群体转移P357、360;15,试述弗鲁姆和耶顿的五种决策方法(L)P360;★16,简述选择决策方式的标准P361;★17,简述群体决策的几种类型(J)P362;18,简述头脑风暴法P363;★19,简述名义群体法P364;20,简述德尔非法P365;★21,简述质量圈方法P366;22,简述电子会议法P367;23,简述决策面临的问题P368;24,试述理性假设的局限性P369;★25,简述决策中的道德标准问题P372;★专题八压力与冲突1,简述压力及其两重性P375;2,简述潜在压力变成现实压力的条件P375;★3,简述压力模型的含义P376;★4,简述工作上的压力P377;★5,简述产生压力的组织上的原因P378;★6,简述产生压力的其他(环境、个人)因素P379;★7,简述影响压力反应的因素P383;★8,简述压力反应的表现形式P385;★9,何谓压力缓和剂P386★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J)P386; 10,简述压力的后果及与工作绩效的关系P388;11,简述员工个人减轻压力的途径P390;★12,简述组织方面减轻压力的途径P391;★13,谈谈对冲突的理解P394;14,简述冲突的层面P395;★15,试述群体内部冲突的表现形式P396;★16,简述冲突的类型(L)(正常与失调的含义及判别标准)P398;17,简述冲突的原因与后果P399;18,简述冲突过程的几个阶段P400;★19,简述冲突发生后可能产生的行为意向(L)P404;★20,简述调和-冲突模型对冲突过程的划分P409;★21,简述组织中的差异表现P410;★22,简述群体内部的调和措施P412;★23,简述处理冲突的步骤P414;★24,简述处理冲突的方法P417;★25,简述激发冲突的方法P418;预防冲突的技术(An)P419; 26,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措施(避免有害冲突An)P420;27,简述分配性谈判和综合性谈判P421;28,试述阻碍有效谈判的偏见P423;29,提高谈判技能策略(J)P425;30, 简述影响谈判成功的因素P426;★专题九组织变革1,何谓组织变革P428;2,试述影响组织变革的原因P428;★3,简述变革的动机P435;★4,简述组织权变模型的基本观点P437;5,简述变革的类型及方式P439;★6,简述变革过程的一般程序(J)及构成要素P442;★7,简述组织需要变革的征兆P442;8,简述识别原因的具体做法P442;★9,简述实现变革过程的五个步骤+注意问题P445;★10,简述变革战略方案的选择P445;11,试述管理变革的战略P447;★12,简述非正式群体关系变革的主要内容P450;★13,简述组织结构变革P451;14,简述库尔特•卢因的力场分析P542;★15,简述大为•格雷彻的变革公式P452;16,试述埃克尔斯成功变革的前提条件P453;★17,试述伯纳德•泰勒的成功变革八大战略P454;★18,简述变革中的政治P455;19,试述文化变革的要点P456;★20,简述变革中的创新P457;★21,试述变革阻力的类型P458;★22,简述变革阻力的表现形式(L)P460;23,简述抵御变革的四类共性原因分析P461;★24,简述利益相关者阻力分析P462;25,简述库尔特•卢因变革三步骤(L)P465;★26,简述科特和斯拉森格克服变革阻力的策略P466;★27,试述人力资源计划的内容P468;★28,简述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P469;29,简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特征(J)及步骤P471;★30,简述分权管理的趋势及基本思路P472;★31,简述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模块化管理P473;32,简述团队组织及企业再造P4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00152《组织行为学》讲义自考重点复习笔记

五、归因理论与倾向 ................................................................................................................ 24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 5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 6
三、动机与行为 ........................................................................................................................19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20
一、“经济人”假设 .................................................................................................................. 8
二、“社会人”假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 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题1分, 共25分)1. 人旳行为特点是()A. 适应性B. 系统性C. 静态性D. 不可控性2. 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旳是()A. 边缘性B. 系统性C. 两重性D. 应用性3.离中趋势分析是组织行为学中研究成果旳记录分析措施之一, 其常用指标原则差旳计算公式为A. B. C. D.4. 人旳知觉过程一般经历旳阶段是()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5. “时间就是金钱”是一种()A. 理性价值观B. 政治性价值观C. 集体价值观D. 社会价值观6.任何发明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旳新成果, 这体现旳是发明性行为旳()A. 首创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D. 独特性7.事业生涯是一种过程, 是一种与()A. 家庭生活有关旳持续经历B. 学习有关旳持续经历C. 社会交往有关旳持续经历D. 工作有关旳持续经历8. 下列选项中不是个人加入群体旳原因旳是()A. 地位需要B. 自尊需要C. 情感需要D. 人为需要9.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 其优势重要在于()A. 完毕任务速度快B. 易处理复杂问题C. 绩效水平高D. 凝聚力强10. 下列沟通形式中属于正式沟通旳是()A. 偶尔式B. 全方位式C. 集束式D. 流言式11.一种包容动机很强而又积极体现者, 一般是一种()A. 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旳人B. 性格外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旳人C. 性格内向喜欢与人交往旳人D. 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旳人12.一种富有吸引力旳能愈加让他人喜欢旳人, 其个性品质是()A. 十全十美B. 平庸又犯小错C. 能力超群略有小错D. 平庸但很守规矩13.下列四种形式中, 不属于互相依赖性旳类型旳是()A. 联营式B. 次序式C. 互惠式D. 协作式14. 一般认为冲突大概要经历旳阶段是()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15. 领导者旳地位与权力重要来源于领导者旳()A. 影响力B. 号召力C. 指挥力D. 领导力16.领导者旳素质是一种后天旳习惯, 是一种务实旳结合, 是也许学来旳。
组织行为学(二)总复习(全·用)

组织行为学(二)总复习组织行为学基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性质概念1、组织:组织原意是将丝、麻织成布帛,即组合编织。
如今,组织的含义已经:从物到人;从静到动;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个到系统。
(动)安排分散的人和物使其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名)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群体2、行为: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狭义:人受其心理、胜利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的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外显的活动和内隐的心理人的行为的特点:适应性:适应环境和本身的需要多样性:千人千面动态性:个体自身也会发生变化可控性:可以通过制度、培训、教育等诱导和激发互动性:人的生理、心理和环境相互作用3、组织行为:社会组织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产生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
组织行为同个人行为相比:是整体行为(代表组织)与组织宗旨有关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组织的社会责任)成员共同互动的结果通过个体行为实现组织行为包括:管理行为、群体行为和个人行为(三项研究内容)影响组织行为的因素:感觉、经验、学习、动机、认知、个性和社会影响。
4、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及在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规律性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规律性研究范围:个体、群体、组织、社会研究方法:心理、社会、经济、人类、生理、伦理、政治等(P6图)5、为什么学习、研究组织行为学:案例:斯P4管理者的成功之道:管理者成功地实现其目标需要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的能力)、人际技能(与人共事、理解别人、激励别人的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判断复杂情况的能力)管理者从事四类管理活动: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协调、控制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材料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传统的管理沟通网络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一般的管理者: 32% 29% 19% 20%有效的管理者(绩效) 19% 44% 11% 26%成功的管理者(晋升) 13% 28% 48% 11%结论:社交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升迁起重要作用。
自考组织行为学二

专题五1试述沟通口头沟通非口头沟通的概念和特点A沟通是指以相互理解的方式从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
特点是相互理解B口头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交谈,包括演说会议讨论电话联系等;优点是快速传递与反馈,缺点是容易使信息失真C非口头沟通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是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和电子媒体沟通等。
书面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显得更为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缺点是花费时间较长,缺少反馈。
2试述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的概念及应用。
纵向沟通又称为垂直沟通,是指沿着企业组织管理层次(指挥链)而进行的沟通,包括自上而下的沟通和由下而上的沟通两种情况横向沟通是指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交叉沟通)的总称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的组织结构所进行的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除了正式沟通渠道以外所进行的沟通内部沟通是指在企业组织体系框架之中进行的沟通,包括各种纵向的与横向的沟通网络以及正式的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沟通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外部沟通是指企业组织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发生于企业组织体系框架之外3沟通的四种主要功能是什么?A控制。
上级主管通过下达指令或者任务要求,可以控制员工的行为B激励。
通过与员工沟通,可以激励员工的行为C情绪表达。
对多数员工来说,工作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员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可以表达之间的挫折感和满足感D获取信息。
通过必要的沟通,可以为个体或者群体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4理解香农—韦沃模型及施拉姆对香农—韦沃模型的修正模型A香农—韦沃模型认为,沟通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总称。
该模型描述了从信息源-发送者-接收者-行动者的过程。
该模型还涉及几个重要的因素:比如①编码②解码③噪音。
香农-韦沃模型也受到了批评,主要是该模型仅仅反映了单向的交流过程,而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设计信息接收者的反馈过程。
5解释噪音、编码、信息、信息失真、渠道、解码、反馈的概念噪音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编码是将要传递的信息变成一定代码信息是所要传递的思想观点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同最初的信息含义相偏离的现象渠道是传递信息的通道解码是将符号翻译成接收者可以理解的形式反馈是6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哪三项?A沟通焦虑。
组织行为学二

信息资源--是成功的关键 图形/图象/文字/公式/数据等知识资源
时间资源:--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时间间隔, --是效率
技术资源--是竞争的有力手段。
4、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
制定目标及目标实 施途径(做什么及 怎么做?)
计划
实现资源和活动的最佳 配置(通过什么来做?)
B、效果(Effectiveness) 公式-----有用成果量/资源投入量(+)
效果指将一定资源要素经过人类劳动转 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反映组织目标实 现的程度和产出成果的效用价值。
检验活动的效果如何:是否被社会所需 要和接受、是否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效果与决策相联系,组织活动的效果主 要受决策正确性的影响。
亿库存,26亿国外坏账。
2、组织的特点
特定目标—存在的理由:学校、医院、 企业-
组织成员—一个人难以完成组织目标 一个好汉三个帮
清晰的边界—组织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
各种资源、组织的人都为一个总目标而 努力。
3、组织的资源
人力资源--最重要 如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
物力资源--是基础 物资资源/设备资源
一次,潘越与王军一起参加公司的销售经理和副经理的竞聘,最后王军意外 地被聘任为销售经理,而潘越仍是一名普通销售员。王军上任后,提出了雄 心勃勃的销售计划,并据此调整了各个销售区域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
但是,在开会公布时,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压力——他的师傅潘越认为他定 的指标不切实际,并且带头反对他的销售考核指标,拒绝接受新的任务。王 军为了严明纪律,只好将潘越辞退。
技术性活动,指企业的生产、制造、加工等工 作。
商业性活动,指企业的采购、销售、交换等工 作。
(完整word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09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营销部门经理同财务部门经理的沟通、销售代表同销售会计之间的沟通都属于()A.纵向沟通B.横向沟通C.外部沟通D.非正式沟通2.根据双因素理论,下面属于保健因素的是()A.公司的政策与管理B.工作本身C.工作业绩D.上进心3.垂直的、遵循权力的系统,并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的网络是()A.正式沟通网络B.非正式沟通网络C.小道消息沟通网络D.小群体沟通网络4.为了防止变革的失败,库尔特?卢因提出了三步变革模式,即()A.改造、变革和重新解冻B.解冻、变革和创新C.解冻、创新和重新解冻D.解冻、变革和重新冻结5.关系到企业全局的长期性决策是(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业务决策D.宏观决策6.斯隆首创的组织结构是( )A.职能型组织结构B.参谋型组织结构C.直线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型组织结构7.提出“超Y理论”的学者是( )A.麦格雷戈B.劳伦斯和洛希C.莫尔斯和洛希D.玛丽?福莱特8.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被称为参谋部门的是( )A.生产车间B.市场营销部门C.海外分公司D.财务部门9.按照利克特的四种制度组织理论,效率高的组织方式是( ) A.专权命令式B.参与式C.协商式D.温和命令式10.按照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任务取向的领导干得更好的情境是( )A.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低、职位权力弱B.上下级关系差、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强C.上下级关系差、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弱D.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强l1.提出强化理论的学者是( )A.F.斯金纳B.维克多?弗鲁姆C.力曼?泊特D.爱德华?劳勒12.媒体借助于闭路电视、计算机、静电复印机、传真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将这些设备与言语和纸张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沟通方式是( )A.非语言沟通B.口头沟通C.电子媒介沟通D.书面沟通13.根据不同的决策条件而采用相应决策方法的一种决策思路是( ) A.满意模型B.理性模型C.权变模型D.优化模型14.对于一份固定利益谁应分得多少进行协商,其中双方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希望对方损失最大的谈判是( )A.综合性谈判B.分配性谈判C.冲突谈判D.和平谈判15.在选择决策方案过程中,认为决策者的行为要符合国家法律对人的基本的自由和权利规定的决策道德标准是( )A.功利主义标准B.人权标准C.公正标准D.理性标准16.按照宝尔斯对群体成员行为类型及其发生概率的研究成果,出现概率最大的行为类型是( )A.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B.与任务相关的行为C.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D.社会情感方面的消极行为17.权力基础来源于领导者具备好的思想品质、好的作风、好的个人魅力,这种权力被称为( )A.奖赏权B.仿效权C.专长权D.法定权18.梅奥在霍桑试验分析中认为,影响生产效率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B.工作条件C.休息时间D.工资报酬l9.只发展几种核心业务,如只负责产品的设计和销售,而让外部的协作厂家负责制造等,从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业务单元,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随时添加或去除,而不必背上众多工厂、车间和其他机构的包袱的管理模式是( )A.扁平化管理B.模块化管理C.集中式管理D.强化式管理20.以“思想、信息和智力”为基础的组织被称为( )A.“三叶草”组织B.“三I”组织C.“联合”组织D.“蜂窝”状结构组织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选答基中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多选答者,按前6小题评分)21.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
组织行为学2简答

专题一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1,对组织含义的理解P1;何谓狭义与广义的行为(J)P2答:组织有广泛的含义,从动态上看,组织是指安排分散的人和物使其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此时的组织相当于组阁、组合的意义。
从静态上看,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群体,如党团组织、企业组织等。
答: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能被观察到得一切外显的活动。
例如,人饿了就会产生吃饭的行为,天气冷了就会增加衣服的行为等。
广义的行为除了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这种内隐的行为只有当事人才能意识到,别人很难进行直接的观察或者预测。
因此,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2,简述人的行为特点P2;答:(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行(4)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上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3,何谓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P2,P6;答: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的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为、效果的统一。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和其规律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组织行为学在很大程度上用到了社会学、工业心理学和组织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4,简述组织行为特征P3;答:1、组织行为是整体行为、不是组织成员的单独个人行为2、组织行为的动机是根据这个组织建立的宗旨产生的,带有明确的目的性3、组织行为的效果是双重性4、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5、组织行为是通过成员的个体行为来实现的,反过来又影响成员的个体行为6,谈谈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P8;答:学习组织行为学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组织由人组成,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能够把个人的需要、群体的需要同组织的需要相联系。
综合来看,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对于提高领导与群众以及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整个组织的活力,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引起对方反响(改变行为或态度)。
如果未能实现以上任何一个目标,都意味着沟通的 失败。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二)沟通的功能(四种) 1. 控制
如上级主管通过下达指令或者任务要求,来控制员
工的行为。非正式组织的群体控制作用。 2. 激励
激励员工。做什么、如何做、做好后获得怎样的奖
励等。 3. 情绪表达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还将受到噪音,信息失真以及 渠道等因素的影响。
编码。指将所传达的信息以适当的代码进行反映,以
表现出信息的本意。 解码。指将所编码的信息进行翻译,以表示出信息的
本来意义。
噪音。是指对信息正常传递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比如 技术方面的行话,网络语言,冗长的句子,华丽的辞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四)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1. 单向沟通:指仅有信息发送者发出信息流而没有接
收者的反馈,或只有接收者反馈信息流而没有发出者回
复信息流的单方面沟通。例:下达指令。 2. 双向沟通:指具有信息发送者发出的信息流,又有
信息接受者反馈信息流的双方交互式的工作。
双向沟通会增加中级管理人员的负担。高层经理面临信 息过载,要求中层将主要信息反馈上来,出现信息过滤
侵犯距离。比如五种距离范围:25厘米以内 (包括零距离)亲密私人距离;25厘米-1.5
米,朋友距离;1.5 – 3.0米,同事,熟人距
离;3.0 – 5.0米,正常社交距离;5.0以上, 陌生人或关系不融洽距离。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3)辅助语言:指说话时的语调和写作时的
格式等因素的总称。
一位研究者发现,在口头交流中,信息的百 分之五十五来自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百分
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涉及编码者(如领导班子及方案起
草者)、译码者(有关部门中层和基层领导)和解码 者(方案涉及的部门和个人)三类人员。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2. 沟通过程理论 在两个沟通模型基础上,沟通过程理论得到进一步发
展。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涉及7个要
素(P246图): (1)信息发送者。信息源。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一、沟通的类型
1. 按照沟通的对象不同分类: 人际沟通、群体间的沟通、组织间的沟通
2. 按照沟通范围不同分类:
内部沟通、外部沟通 3. 按照沟通渠道不同分类: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4. 按照沟通信息传递方向不同分类:
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包括水平和交叉沟通) 5. 按照沟通信息是否有反馈分类: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6. 按照信息沟通采用的“介质”不同分类: 口头沟通、非口头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2. 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除了正式沟通渠道以外所进行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渠道包括:
(1)小道消息。口头传递的小道消息经常歪曲真 相。对付小道消息负面影响的最好办法是建立正式沟
通渠道,让所有雇员都了解管理层的计划。在公布一
项决策前可以通过泄漏小道消息来了解员工的反应。 例:包打听。
何传递书面文字或符号的手段。
优点:信息持久、有形、周密、可以核实,考虑问题更为周全。 适用复杂、长期的沟通。
缺点:花费时间较长、缺少反馈、理解不同会使信息失真。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指不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其
他各种方式的总称,主要指通过身体动作、 说话的语调或重音、面部表情以及发送者和
(2)食堂的午餐。
(3)社交场合。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三)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 内部沟通:指在企业组织体系框架之中进 行的沟通,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 包括各种纵向与横向的沟通网络及正式与 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外部沟通:指企业组织与企业的利益相关
者之间的沟通,发生在企业组织体系框架
之外。如:企业与商会、企业与客户、企 业与供应商、企业与专业团体、企业与股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论述:请联系实际谈谈在现代管理中双向沟通的重要性 P248 (1)双向沟通的特点是:既有自上而下的指令渠道, 又有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
(2)在传统管理的条件下,沟通往往是单向的,因为
指令的下达是为了被执行,而不是为了解释什么。 (3)在当今时代,各级员工包括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
不再满足盲目接受上级的指令。他们认识到,许多管理
藻等可能引起接收者对信息的曲解。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同最 初的信息含义相偏离的现象。
渠道:是指传达信息的路径。有四种:正式渠
道,非正式渠道 ,纵向及横向渠道 。 该模型仅反映单向交流的过程。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2)施拉姆提出修正模型(P245图) 修正,增加信息反馈。
之三十八来自语调;仅有百分之七来自真正
的词汇。 写给上级的报告,通常用较正式的格式,以
表示尊重。给下级的批示则可用比较随意的
格式,以表明上级的权威。 任何口头沟通都包含有非语言信息。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3. 电子媒介沟通方式 指媒体借助闭路电视、计算机、静电复印机、 传真机等电子设备,并将其与语言和纸张结合 起来所产生的沟通方式。 常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微信、易信、手 机短信、QQ、MSN、OICQ)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2. 沟通方法传递信息的丰富性 指各种沟通方法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小。比较丰富的方式
同一时间能处理多种信息;能实现快速反馈;信息沟通双方能
够直接接触。面对面交谈传递的信息量最丰富,提供大量的信 息线索、语言、体态、面部表情、手势、语调,即时反馈和亲
身接触。(一般面谈得分最高,书面媒体得分较低)
倾诉、情绪释放。表达满足感和挫折感。
4. 获取信息 获取必要信息,以便作决策。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三)沟通过程
沟通过程:一个有效的沟通所涉及的环节步骤的总称。
沟通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1. 两种沟通模型
(1)香农-韦沃模型(P244图)
认为沟通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总称。 涉及几个重要因素:① 编码;② 解码;③ 噪音等。
(2)自下而上的沟通。是在群体或组织中将信息从
低水平流向高水平,即把较低层次发生的有关信息
提供给较高层次管理者的一种沟通。如:报告、申 请、汇报、座谈会等。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2. 横向沟通 横向沟通:是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的总称。 平行沟通:指处于同样管理层次上的人员所进行 的彼此交流。如: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营销部 门经理同财务部门经理的沟通、销售代表同销售会 计之间的沟通都属于横向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横向沟通的优势:是节省时间和促进合作方 面,使员工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提高沟通 的效率。它是为了简化垂直方向的交流、加快 工作速度而产生的非正式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斜向沟通: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但没有直接隶 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交流。如:销售代表和财 务主管。 优点:横向沟通中,不存在权威,只是信息的 交流,在节省时间、促进合作方面有优势。 缺点:若横向沟通无序,导致权力分散,避开 顶头上司,寻找便利通道。
东、企业与银行、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新
闻媒体等。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三、沟通的过程 (一)沟通的目标(目标决定形式及过程)
沟通目标:指在沟通过程中拟达到的沟通效果,不
能准确把握沟通目标会导致沟通过程中出现问题。 沟通期望达到的目标(四个):
(1)信息被对方接收(倾听、阅读或意识到);
(2)被对方了解; (3)被对方接受;
被理解进行核实,影响沟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单
向传递而没有进行必要反馈的沟通往往是低效率的。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3)过滤的程度与组织结构的层级和组织文 化两个因素有关。在组织等级中,纵向层次越多 ,过滤的机会也越多。组织文化则通过奖励系统 或鼓励或一直这类过滤行为。如果在奖励上越注 重形式和外表,管理者便越有意识按照对方的品 位调整和改变信息。
3. 信息内容是常规还是非常规 常规信息:简单明了,指令明确,易于领会,可靠程度高,但信
息量小;
非常规信:信息较为复杂,容易误解,不易传达。
决策和指令,会影响到他们生活或者工作条件,于是产 生了被现代管理普遍接受的双向沟通渠道。
(4)结合个人的实际进行阐述。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四、沟通方法 沟通方法:指沟通双方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
如:面对面沟通、电话沟通、电子邮件沟通、传真、信件、备
忘录、广告、公告、文件等。 (一)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有3点) 1. 沟通焦虑 指因需要沟通而产生的紧张感。 如:面对面的缺陷。手机短信的魅力。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一)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1. 纵向沟通
又称垂直沟通,指沿着企业组织管理层次(
指挥链)而进行的沟通。 (1)自上而下的沟通。指在群体或组织中从一
个水平向另一更低水平所进行的沟通。目的是把与
组织目标和有关信息提供给员工。如:分配任务、 传达政策精神、指示、指导、反馈等。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现象。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
联系实际谈谈对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理解,并说 明双向沟通的重要意义。P248 (1)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按照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 收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功能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指仅有信息发送者发出信息流而没有接收者的 反馈,或只有接收者反馈信息流而没有发出者回复信息 流的单方面沟通。双向沟通指具有信息发送者发出的信 息流,又有信息接受者反馈信息流的双方交互式的工作 。接收双向沟通会增加中级管理人员的负担。比如,上 司只是下达命令,而不管下属对指令的意见如何,这种 沟通就是单向沟通;相反,在征求下属意见的基础上下 达指令或者下达指令后密切关注下属的意见和建议,这 样一种沟通就是双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