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洞论文结构设计论文:铜川市龙潭水库枢纽工程导流泄洪洞结构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水利枢纽泄洪洞及其出口段结构设计的研究

水利枢纽泄洪洞及其出口段结构设计的研究

水利枢纽泄洪洞及其出口段结构设计的研究摘要:结合某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实际,对其泄洪洞其出口段结构设计进行了总结,主要针对工程结构总体布置,泄洪洞洞身结构计算方法、结构设计,及其出口段结构设计情况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洞结构;圆拱直墙型;出口段;结构设计;计算假定;数值分析解法1.工程概况泄洪洞及其出口段结构是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泄洪建筑物之一,该泄洪洞结构由原来的导流洞结构改建形成,在平面上与其保持同一轴线,仅在立面上进行错开布置,并与原导流洞被利用的部分相结合共同形成泄洪洞结构。

该泄洪洞洞身横断面尺寸为9m×12m圆拱直墙型,区间衬砌厚度分别设为0.8m、1.0m、1.2m3种规格。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的有关规定,该泄洪洞及其出口段工程为(2)型二等工程,其建筑结果的永久利用部分按二级建筑物设计,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

该泄洪洞及其出ISl段设计洪水位下泄流量Q1=2400m3/s,其校核洪水位下泄流量Q2=2540m3/s。

该泄洪洞结构穿越大坝左岸的单薄分水岭,围岩岩性主要分布为云母石英片岩和中厚层钙质石英岩,其片理和裂隙均发育较深,且呈互层状态分布。

出口段结构处的围岩岩性则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其岩层倾角变化较小,褶皱及裂隙发育程度较低,出口段端部及右侧傍的围岩厚度相对较薄,其地下水也相对富集,场地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2.工程结构总体布置设计该泄洪洞建筑位于水利枢纽大坝的左岸,全长约643.1m,进口端结构在大坝左岸端部以东约15013位置处,出口端结构距坝坡脚约130m距离,泄洪洞中心轴线与坝轴线之间的夹角约为49。

整个泄洪洞结构由进口扭坡、放水塔、水流跌落区、平洞区、明涵区、明槽区、直纹扭面扩散式挑流鼻坎及上、下渗气槽等结构部位组成。

施工场地范围内,工程桩号0~022.050In之前的建筑程结构为进口扭坡建筑,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砌护形成;桩号0~022.050~0+019.650区段为放水塔及闸室建筑,其进口端底板结构顶面高程为546.0m,塔顶结构高程为601.Om,最大塔高约为58.800m,放水塔结构建筑总高度约80.200in(其中包括塔顶启闭机房结构高度21.600m),整个塔筒结构为16.8m×27.6m的矩形外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号0+000.000~086.500m范围内为抛物曲线状的洞底结构;其中0+086.500—120.630in区段范围内为斜洞结构,其坡度比例设计为1:1.8;工程桩号在0十120.630—164.880m区段内也为反弧状高差结构,其圆弧半径设计约为80.0m,圆心角设计约为27。

伦潭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封堵设计

伦潭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封堵设计

0 + 1 8 0 . 1 1 处, 为满 足该 范 围 内大 坝 拱 座 抗 压 缩 变形 和
抗滑稳定要求 , 在桩号 0 + 1 4 9 . 0 ~ 0 + 1 8 0 . 5 0洞段设 导流
洞 砼 堵头 , 堵头长 3 1 . 5 0 m, 满 足计 算 长度 要 求 , 且 大 部

f -堵 头长度 , m; A 一 断 面面积 , m ; s -断 面周 长 , m;
球壳形等f l 1 。 截锥形堵头能将压力较均匀地传至洞壁岩
石, 受力情况好 ; 短钉形开挖较易控制 , 但钉头部分受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2 — 1 3 作者简介 :王 锋 ( 1 9 8 0 一) , 男, 大学本科, 工程师
关 键词 :伦潭水利枢纽工程; 水工隧洞; 封堵体; 设计
中图分 类号 :T V 5 5 1 . 1 " 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0 0 4 — 4 7 0 1 ( 2 0 1 4 ) 0 2 — 0 1 3 9 — 0 3 力较 集 中 , 受力 不 均匀 ; 柱 形堵 头 不 能充 分 利用 岩壁 的
封堵体长度计算考虑 了两种工况 : 持久工况 和偶 然 工况 。持 久工况 为 大坝正 常 蓄水 位 工况 , 偶 然 工况校核洪水位
2 5 6 . 4 5 m。
流方式 。导流洞设计 为城门洞型 , 过水断面底宽 5 . 2 O m, 直墙高 2 . 6 0 m。 顶拱半径 2 . 6 0 m, 隧洞进 出口段采用
容量 2 0 MW。 大 坝采用 碾压 混凝 土椭 圆型双 曲拱 坝 , 坝 顶宽 6 . 0 0 m。 坝底 宽 3 O . 0 0 m, 坝高 9 0 . 4 0 m。

水利工程中导流洞封堵设计和施工技术论文

水利工程中导流洞封堵设计和施工技术论文

水利工程中导流洞封堵设计和施工技术论文水利工程中导流洞封堵设计和施工技术论文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导流洞的封堵是工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导流洞的封堵设计与施工的情况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并且对水利工程的发电效率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导流洞封堵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即进口封闭设计和洞内堵塞体设计。

而导流洞的封堵施工主要是根据设计进行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一、水利工程概况该水利工程的导流洞总长度为620米,洞身高度是6。

9米,洞的宽度是6。

2米。

该导流洞主要用于水利工程的蓄水,在蓄水前,对导流洞进行封堵。

导流洞与泄洪洞连接起来,在必要的时候,不仅起到蓄水发电的'功能,也可实现泄洪的功能。

二、导流洞封堵的设计导流洞封堵体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即进口封闭设计和洞内堵塞体设计。

对该水利工程的导流洞封堵设计必须要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要保证封堵体的稳定性及防渗性,根据该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气候因素进行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设计要尽可能地降低施工费用,简化施工程序。

根据导流洞的基本情况,对工程进行支洞布置,支洞的总长度为128。

68米,高为6米,宽为7。

9米。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根据本地的地形地貌及土层情况,选择拱形堵头。

堵头是封堵体工程中的重点,它要承担自身重力和摩擦力,因此必须要保证堵头的质量。

在材料选取中,要选取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如C20,并在内放置钢管,然后对堵头进行灌浆施工,以提高堵头的承受力和安全系数。

对堵头的灌浆施工包括导流洞顶部、接触、围岩固结这三个方面。

在封堵体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对封堵体工程设计,还应当设计观测项目,尤其是对温度的观测。

需要在堵头混凝土中埋入温度计,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一般而言,封堵施工主要在冬天进行,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封堵中的温度和保温。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可以控制在5℃~10℃之间。

三、导流洞封堵的施工技术根据设计对该水利工程的导流洞封堵进行施工。

谈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导流方式研究

谈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导流方式研究

谈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导流方式研究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施工导流指的是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为了确保流水按照既定的路线流通,也就是避开施工地区,流入下游,所使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水利的施工技术。

在我国不断进步和开展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实现了施工导流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实,施工导流指的是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为了确保流水按照既定的路线流通,也就是避开施工地区,流入下游,所使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水利的施工技术。

通过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能够给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营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甘肃省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东南部,属于中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湖面总面积为1450m2,蓄水量到达了4.32×106m3,坝顶高程为425m,长度为89.7m,预计工期大概在两年左右。

整个大坝的组成局部包括左岸非溢流坝、溢流坝、右岸进水闸厂房等,在进行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时,为了确保施工环境的枯燥,要将河水引入到下游,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利用施工导流技术。

2.1水文方面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中应用施工导流时,导流方式的选择经常会受到水文方面因素,如河流的流量以及水位的变化程度、枯水期的时间长短、冬季的流冰情况等。

通常情况下,如果河流的河床单宽流量比拟大,那么可以使用分段围堰的方法进行导流;而如果河流中水位的变化幅度比拟大,那么在导流时就可以使用基坑淹没法。

另外,如果河流的枯水期时间比拟长,要合理的开展施工导流,防止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

但是,一旦枯水期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再不好好利用洪水期开展导流工作,就会对工程的进度产生非常严重 [1]。

2.2地貌地形方面在进行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时,大坝周围的地貌地形直接影响着导流方式的选择,如果河流的河床比拟宽广,而且施工时还有通航以及过木要求,这时就比拟适合使用分段围堰法进行导流。

论文:导流洞施工方案比较论文

论文:导流洞施工方案比较论文

导流洞施工方案比较研究【摘要】本文以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施工为例,详细阐述了特大断面导流洞常规施工方案和非常规施工方案的布置和施工程序,并从技术、经济和工期等综合指标对各施工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作为水利枢纽工程关键线路上的导流洞工程,为确保枢纽工程总工期,特大断面导流洞施工宜以常规方案进行施工。

前言现阶段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拟定的开发任务为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

工程水库库容32.9亿m3,电站装机120MW,工程等别为Ⅰ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

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双曲拱坝、水垫塘、引水发电系统、库区防渗工程及供水塔架等工程,最大坝高230m。

枢纽工程导流方式为河床一次拦断、隧洞导流,导流洞布置于右岸,为单洞布置,断面为城门洞型,成洞断面为17m×19m。

推荐的导流洞施工方案为以上游6#道路和下游1#道路作为施工通道的常规施工方法。

由于上游6#道路是临时道路,且投资高、具备通车条件工期较长,为实现尽早开工建设导流洞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上游6#道路替代方案的基础上,对导流洞施工方案进行了以道路作为施工通道的常规施工方案和竖井(斜坡道)、缆机作为施工通道的非常规施工方案的比较论证工作,并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及工期比较。

1、导流洞特性导流洞为右岸单洞布置,进口高程593.00m,底坡3‰,轴线长916.00m,出口高程590.25m。

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成洞尺寸为17m×19m(宽×高),顶拱角度120°。

洞身采用一次喷锚支护与二次全断面钢筋混凝土组合衬砌。

导流洞洞身围岩类别主要分为Ⅱ类、Ⅲ类、Ⅳ类,根据导流洞运行方式及洞身各段不同荷载受力情况,洞身沿程采取不同衬砌厚度,综合衬砌厚度1.3m。

导流洞进口闸室设置分流墩,左、右孔口分别设置封堵闸门,孔口尺寸8.0m×19m,塔顶高程650m。

导流洞出口设20m长混凝土明渠。

比较方案说明改

比较方案说明改

龙潭水库比较方案情况说明《龙潭水库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于2011年10月18日在我院南三楼会议室进行了设计评审,评审意见要求对导流泄洪(试验)洞补做方案进一步比较,具体为(1)泄洪洞弯道后适当位置设置一竖井,对水流进行控制,是竖井前形成压力流,竖井以后仍保持明流;(2)考虑左岸放水洞与右岸导流泄洪洞联合泄洪;(3)对弯道段进行拆除改建。

根据评审意见要求,现将补充方案设计工作情况说明如下。

一、导流泄洪洞竖井方案该方案于导流泄洪洞0+160.2处设竖井,竖井位置基本位于弯道后5倍洞宽处,设计竖井为圆形结构,直径D=10m,竖井高72.2m,其中有44m井身位于黄土中,28m井身位于岩石中,竖井闸室段上游接压力洞,,下游接原无压洞。

闸室内设弧形闸门,孔口尺寸3.6X3.6m,配合100t液压启闭机启闭闸门。

竖井前压力洞系由原无压洞改造而成,原无压洞进口设放水塔,孔口尺寸4.5X3.2m,洞身断面尺寸为4.5X7.3,城门洞型。

原无压洞洞身位于厚层砂岩中,围岩类别为Ⅱ类,洞顶位于强风化下限以下23~28m,具备压力洞成洞条件。

原无压洞改造为压力洞,应尽量减少对原进口放水塔的拆除及应充分利用原泄洪洞,尽量减少洞身回填量,经水力计算,当洞身尺寸为4.5X4.5m时,满足在校核洪水位719.94下泄346.74m3流量要求。

根据水力计算结果,需对进口放水塔孔口局部凿除,对进口放水塔内事故检修闸门进行更换,对塔内弧门及液压启闭机拆除,对洞身进行回填处理。

该方案直接费1206万元。

二、左岸放水洞与右岸导流泄洪洞联合泄洪方案该方案系利用初步设计报告中的左岸放水洞比较方案。

左岸放水洞比较方案设计为无压洞,洞身断面尺寸设计为3X4m,洞长705m,洞进口位于陈村河与吕村河交叉口以上110m处的吕村河上,出口位于坝的二级阶地上。

该洞线布置的地质资料为,进口段100m内基岩高程706,岩体破碎,散体结构,为不稳定Ⅴ类围岩,基岩面高程较低,不满足成压力洞条件,100m以后岩体为中厚层砂岩,围岩类别为Ⅱ类,满足成压力洞条件。

龙潭水利枢纽(重力坝)毕业设计——西安理工大学

龙潭水利枢纽(重力坝)毕业设计——西安理工大学

9
表 2—5 分期设计洪水


H6
面雨量
177.2 161.1 138.8 122.7 105.8 84.4 67.9 51.7 23.0
(mm)
点雨量 H3 面雨量
165.6 150.5 129.7 114.7 98.9 78.8 63.4 48.3 21.5 138.5 125.9 108.5 95.9 82.7 65.9 53.0 40.4 17.9
2
1.2.2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铜川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全市正全面打造“一城双心”和“北市 区(老城)—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六点一线’”的城市格局,确 定在全市规划建设新区南部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坡头煤电联营、董家河 铝业、黄堡水泥陶瓷、耀州区惠塬水泥等八大工业园区,以拉动全市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然而随着铜川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 的矛盾已日益突显。作为未来铜川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新区, 其人口、工业、商贸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全市 80%以上的工业都集中 在铜川新区和工业带所在的石川河流域,缺水矛盾更是显著。因此,为促 进铜川新区和工业带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发龙潭水利枢纽工程势在必行。
1.2 工程特性表
工程名称
表 1-1 龙潭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龙潭水利枢纽工程
建设地点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所在河流
赵氏河
Ⅰ.水文特征 设计洪峰流量(100 年一遇) 校核洪峰流量(1000 年一遇)
Ⅱ.水库特征
669m3/s 1210m3/s
Ⅳ.枢纽主要建筑物
一.挡水建筑物
坝顶高程
717.24m
最大坝高
6
项目
时段

铜川市龙潭水库供水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铜川市龙潭水库供水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3 取水 建筑 物位 置方 案拟 定
3.1 泵 站 选 址 原 则 按 照取水 枢纽设计原则 :泵站站址应根据流域或城建建设总
[收 稿 日期 ] 2017—12—05 【作 者简 介 ] 姚 凯(1983一),男 ,陕西铜 川人 ,工程 师 ,主要 从事 水利 水 电工程建设 管 理工作 。
· 104 ·
第 2期 2018年 3月
陕 西 水利 Shaanxi W ater Resources
No.2 M arch,2018
体规划 、泵站工程规模 、运行特点和综合利用要求 ,考虑地形 、地 取水 。竖井式泵站的集水井 与泵房合建 ,机电设备布置紧凑 ,总
质 、水源或容泄区、电源、枢纽布置、对外交通 、占地 、拆迁、施工、管 建筑面积较小 ,吸水管长度较短 ,运行管理方库供水 工程主要 任务是解决 铜川新 区和黄 堡—耀州工业带发展所需的城镇生 活和工业用水 问题 。
东岸供 水作为铜川新 区第二水源 ,满足 双水源供 水 ;同时 亦可增强桃 曲坡净水厂供水调节能力 ,为黄堡工业 用水 及沮河 生态用水置换水量 。城市 内的城中村或市郊农村人饮 由桃 曲坡
the project-based water intake program.The above mentioned provide practical technical assurance for pr ̄ect implementation
and post-construction managem ent. Keywords:Lan gtan reservoir,water supply scheme,water intake building type selec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schem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流洞论文结构设计论文:铜川市龙潭水库枢纽工程导流泄
洪洞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导流泄洪洞工程是铜川市龙潭水库枢纽工程泄水
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导流洞洞身及出口结构设计相关内容。

关键词导流洞结构设计
1导流洞工程概况
导流泄洪洞布置在大坝右岸,是龙潭水库枢纽工程的重要泄洪建筑物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施工期导流,运行期泄洪,保证枢纽工程防洪安全。

导流泄洪洞采用导流和泄洪一洞两用的布置型式,洞身横断面为圆拱直墙型,设计断面为4.5m×7.3m(宽×高)。

导流泄洪洞底洞进口设计高程
680.0m,出口设计高程675.08m。

洞身为圆拱直墙型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厚度分别为0.4m和0.6m。

设计洪水位715.04m下泄流量
q设=307.36m3/s,校核洪水位719.99m下泄流量q校
=342m3/s。

洞内最大流速23.75m/s。

1)工程地质条件。

导流泄洪洞位于大坝右岸,进口位于基岩斜坡,为稳定边坡,洞室主要在中厚层砂岩中通过,岩体较为完整,进口680m时无不利结构面组合,地下水位位于洞底以下,洞上覆砂岩厚17~23m,侧旁岩体厚25~30m,为ⅱ类围岩。

出口段洞室通过紫红色泥岩,岩体破碎,风化
较强,为ⅳ~ⅴ类围岩。

出口边坡陡立,稳定性差,需进行削坡喷护,基岩坡比1:0.3~0.5,土坡1:0.75。

洞线工程地质分段评价如下:
0+000~0+340,砂岩,岩石类别为ⅱ类,ko=30~
50mpa/cm,f=6。

0+340m~0+492m,砂岩,泥岩夹层,微风化~弱风化,岩层倾角小于10度,岩体较完整,为ⅳ类围岩,k=5~10mp/cm,f=2。

0+492~0+520.4,紫红色泥砂岩,岩体破碎,风化较强,为ⅳ~ⅴ类围岩。

2)工程总体布置。

根据水库枢纽的总体布置及水库调蓄运用方式,导流泄洪洞进口布置在右岸上游侧。

洞线与坝轴线夹角为90°43′49″。

出口位置考虑成洞条件、出洞后消能建筑物的布置及与下游河道的连接等,选择位于坝下游右岸,经挑流消能后进入下游河道。

整个导流泄洪洞由喇叭口段、放水塔、洞身段、出口挑流消能段组成,全长541.40m。

其中:①桩号0-032.700~0-021.000段为进口引渠段,长11.7m;②桩号泄0-021.00~泄0+000.000段为放水塔,塔身水流向长21.0m,宽9.0m,塔体高45.2m,采用钢筋砼塔筒结构。

塔内布设事故检修平板钢闸门和液压启闭弧形工作钢闸门各一扇。

平面检修闸门孔口尺寸4.5m×3.6m(宽×高),弧形工作闸门孔口尺寸
4.5m×3.2m(宽×高);③桩号泄0+000~泄0+492.00段为隧洞洞身段,洞身长492m,洞进口(泄0+000)底板高程680.00m,洞出口(泄0+492)底板高程67
5.080m,洞底比降1/100。

桩号泄0+107.097~泄0+135.000段为弯道段,转角147°20′16″,转弯半径为50m。

断面尺寸为4.5×7.3m (宽×高)。

洞身围岩类别为ⅱ、ⅳ类围岩,设计采用砼喷锚支护和c30钢筋砼衬砌。

洞身段泄0+000~泄0+340段衬砌厚0.4m,泄0+340~泄0+492段衬砌厚0.6m;④桩号泄
0+492~泄0+520.4段为消能段,设计采用挑流消能方式,挑角23°31′38″,挑弧半径40m,挑流鼻坎高程678.195m。

2建筑物等级及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导流泄洪洞作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其防洪标准确定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地震设防烈度: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1:400万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等标准,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确定水工建筑物按7度设防,进行抗震设计。

3结构设计
3.1洞身段结构设计
3.1.1洞身结构计算
1)基本假定。

结构计算考虑施工工艺,按全断面成洞进行。

计算按复合式衬砌考虑,即认为山岩压力全部由一次支护承担,一次支护主要包括系统锚杆、型钢拱架、挂网及喷混凝土等,二次刚性支护不计山岩压力。

2)基本资料:①设计水位:715.04m;②校核水位:719.99m;③正常挡水位:711.60m;④水库死水位:701.20m;
⑤地震设防烈度:7度;⑥混凝土标号:c40w6f300砼(隧洞底板和侧墙下部1m)、c30w6f200砼(其余部分)等;⑦容重:混凝土为2.4t/m3,钢筋混凝土为2.5t/m3,岩石干密度为2.84t/m3,岩石湿密度为2.85t/m3;⑧弹性模量及弹性抗力系数: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0×106t/m2,围岩弹性抗力系数根据围岩分类及灌浆情况选取;⑨外水压力:大坝帷幕灌浆线以前按库水位乘以折减系数0.3~0.6计,帷幕灌浆线以后由于拱脚以上布置排水孔,取直墙高度。

3)洞身结构计算公式、程序。

隧洞结构计算采用《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d134-84)、《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sdj20-78)规定的公式及推荐的《隧洞衬砌计算通用程序》进行计算。

其基本思路是将衬砌结构的计算转化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采用初参数数值解法,并结合导流洞的洞形和特点以计算导流洞衬砌在各种主动荷载及其组
合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

对衬砌上的弹性抗力分布不做任何假定,由程序经迭代计算自动得出,它符合衬砌向围岩方向最终的法向位移值,故较一般结构力学方法算得的结果更为合理,也更接近实际情况,程序还进行配筋及裂缝开展宽度计算。

最终配筋结果是依据计算结果和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支护措施,并参照同类工程进行工程类比而进行选取。

4)计算结果,见表1。

3.1.2洞身结构设计
导流洞洞身横断面由4.5m×7.3m(宽×高)圆拱直墙型,衬砌厚度根据围岩分类及所处的部位不同分别为泄
0+000.00~泄0+340.00洞身段采用0.4m厚钢筋混凝土全断面衬砌;泄0+340.00~出口洞身段采用0.6m厚钢筋砼全断面衬砌。

由于导流洞开挖断面大,岩石片理和裂隙发育,断层影响带宽,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导流泄洪洞洞身ii类围岩部分,采用5m长φ22系统砂浆锚杆,喷护100mm厚的c20混凝土并局部挂钢筋网。

导流泄洪洞洞身除ii类围岩以外,洞身不稳定类的ⅳ、ⅴ类围岩段,洞身布设5m长φ22系统砂浆锚杆,采用钢筋网c25砼喷护加钢支撑。

由于洞身围岩较为破碎,为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设计对隧洞洞身段进行全断面固结灌浆,每个断面设
7个固结灌浆孔,灌浆孔深入基岩3m,排距2.5m,交错布置。

隧洞顶拱进行回填灌浆。

坝轴线以后到出口洞身段顶拱设排水孔,回填灌浆孔,排水孔深入基岩0.5m。

3.2出口段结构设计
1)挑流鼻坎段结构设计。

经多次优化并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后修改而成,底面设计为直纹曲面,总长21.80m,宽4.50m,左右边墙为直墙,长度与鼻坎一致,挑流鼻坎底为r=40m的大圆弧,挑射角23°31′38″,挑流鼻坎齿墙底高程669.58m,鼻坎中心线坎顶高程678.195m。

消能段表面采用hfc40粉煤灰高强钢筋混凝衬砌厚0.6m,其余采用c30钢筋砼浇筑。

由于回流的影响,考虑河床右岸冲刷影响。

根据实验情况,对出口采取防冲齿墙和基础锚杆对鼻坎基础进行抗冲加固。

2)出口坡面处理。

导流洞出口段0+492~0+520.4,紫红色泥砂岩,岩体破碎,风化较强,为不稳定的ⅳ~ⅴ类围岩,边坡陡立,稳定性差,对其开挖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分析报告,采用系统锚杆及挂网喷护等措施对导流洞出口坡面进行了加固处理设计。

4结束语
对导流泄洪洞结构计算和分析可知,正确判断建筑物的地质情况和荷载组合对确定合理的衬砌厚度和支护方式方
式提供依据。

因此在明流洞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种不利
工况下的荷载组合进行结构计算,通过计算结果进行判断,采用合理的衬砌厚度和钢筋型号;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以确保该隧洞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满足运行要求。

总之,设计人员在对导流洞进行结构设计过程中,首先判断建筑物的地质情况和荷载组合,为导流泄洪洞采用合理的衬砌厚度和支护方式提供依据,是保证该建筑物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sdj57-85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喷锚支护施工技术规范[s].
[2]sd134-8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
[3]sdj20-78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s].
[4]sl/t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5]水工设计手册第六卷泄水与过坝建筑物[m].
作者简介
刘博(1985—),男,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龙潭水库建设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