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古代历史上的文言家训在今天的有什么特殊意义?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1.中华美德传统文化一切老规定,现在还适应我们邢氏家族祠堂一直保持过去的传统文化美德习惯。

每逢传统文化节日邢氏家族都到祠堂参拜烈祖烈宗,缅怀革命的先烈,继承他们的意志。

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尊长爱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和家庭教育在今天仍然应该继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应该与社会一起创新。

但是,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道德教育。

3.唐朝著名大臣魏征在《简太宗十思》中写道:“欲老必固根,欲流远必疏泉。

”意思是:要树长高,必须稳固根基;如果你想让这条河长时间流淌,你必须疏通它的源头。

家庭也是如此。

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传承和传承,家庭的发展就不会很好。

只有有了可以继承和依靠的精神支柱,我们才能团结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发展和扩大家庭,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我们的家庭应该继承传统,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振兴家庭,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4.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仅决定了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最根本的信心。

文化自信就是相信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充分肯定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魅力,相信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具有永恒魅力,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也将继续在当代创造性变革和创新发展中发扬光大,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在传统文化中适合当前现实的东西是合适的。

目前不适合的东西是不适合的。

任何空洞的教条、空洞的理论、空洞的抽象事物都将被淘汰。

略论《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略论《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略论《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现实意义作者:毛瑞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02期摘要:《中国古代家训》一书汇编了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放翁家训、庞氏家训、聪训斋语等共九篇家训,本文从读书立德、节俭持家、刻苦学习、慎于择友、厚重有恒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家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家训;德育教育;慎独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60-02我国古代的家训是封建士大夫教诲其后代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育读本,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个特别门类。

《中国古代家训》一书汇编了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放翁家训、庞氏家训、聪训斋语等共九篇家训。

其中《曾国藩家书》和《聪训斋语》这两个家训乃是集儒家教育理念之精华,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和学习,对我们现代的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其他家人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聪训斋语》作者张英,字敦复,号乐圃,清安徽桐城人,一六三七年出生,一七0八年去世。

康熙六年考上进士,授编修官,历升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居官勤俭谨慎,对民生疾苦、四方水旱知无不言,深获皇上倚重。

著有《恒产琐言》、《聪训斋语》,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告诫子弟。

张英的《聪训斋语》也是曾国藩在家书中屡次提及的家训经典著作。

古今家风家训的联系

古今家风家训的联系

古今家风家训的联系古今家风家训是指从古代到今天家庭中代代相传的家族传统和家规。

这些家风家训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都是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古今家风家训的联系。

古代的家风家训通常强调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的延续。

古代的家族对于家风家训非常重视,因为它代表了家族的精神和文化传承。

古代的家风家训通常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成为家族中的圣训和宝贵财富。

这些家风家训往往包含着家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通过代代相传,加深了家族成员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

古代家风家训的内容通常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包括道德品质、家庭关系、婚姻与子女教育、事业与职责等。

比如《孟子》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训诫,强调家庭关系的和谐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另外,《论语》也是中国古代家风家训的重要典籍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话,以及一些有关礼仪、忠诚和孝道的故事和教训。

古代的家风家训和现代的家风家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家庭关系的和谐、孝道忠诚以及道德品质都是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观。

古代的家风家训强调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在现代家风家训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的家风家训通常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而现代的家风家训则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实际行动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承诺。

因此,现代的家风家训强调家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父母教育孩子要有礼貌、友善、宽容和乐于助人;夫妻之间要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和理解;兄弟姐妹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等。

同时,现代家风家训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家风家训也更加关注个人的品德修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社交能力等。

现代的家风家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开放的思维和积极的行动。

家族成员经过教育和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论古代家训在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中的作用

论古代家训在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中的作用

论古代家训在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中的作用
古代家训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结晶,传承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优
良家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快节奏、动荡的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树立文明正确的家庭运行轨道、
优良家庭礼仪都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家训是治家治世的最基本法则,其中涵盖了形成优化良好家庭气氛的规范原则。

它不仅可以塑造家庭关系,加强家庭共融,也可以改善家人的养生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体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古代家训中蕴藏的文化底蕴和智慧,能帮助家庭产生和谐的气氛,促进
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涵养人的情操,强化传统灵魂,树立协调和谐的家风。

而当家庭人员遵守古代家训,一个家庭就可以营造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促使平常家庭生活都充满了和谐、爱心、善意,这可以极大地减轻家庭争执和矛盾的发生,并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总之,古代家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优良家
风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在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把古代家训运用于家庭内部,真正落实古代家训,提倡良好家风,以及传承家国大义,弘扬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

058文化纵横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强调家风家训建设,在今天社会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宣扬传统家风家训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善恶,约束个人日常行为,维系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从而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的家风家训文化自古以来,古老而勤劳的中华民族极为看重家庭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家风家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王朝家训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先河,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是西周政治家姬旦所做的《姬旦家训》,包括《戒子家训》和《戒侄成王》两部,主要劝诫其儿子和侄子要重视贤才,爱惜人才,勤政爱民,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成为一名开明的君主,并且姬旦重视对后代的品德的培养,注重立德修身,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到春秋战国时期,家训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后人用追忆方式整理的《孔子家训》,《孔子家训》倡导诗礼传家,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讲的是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见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孔鲤回答到道:“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就是这样一则对话从此流传了下来,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根据这个故事的由来,此后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叫做“庭训”。

学诗和学礼,即读书和做事,是孔子认为的人生中很重要的学问。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家训在教诫家庭成员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将家训从其他事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单独的工作,单独著书立献,其主要形式有家书、女训、遗书等等,并且在此时期,《后汉书·边让传》这部书中最先出现了家训一词。

这一时期的家训特别重视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有着比较浓厚的封建色彩,颜之推出于对士族地主教育没落的忧虑以及怎样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写下了勉励后代的《颜氏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其以讨论家庭教育为主,倡导长辈对子女的教育要遵循及早施教、严慈相济、均爱的刘 倩(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25)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家训文化及现代意义

家训文化及现代意义

家训文化及现代意义作者:李湘云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0期李湘云(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江苏无锡214086)摘要: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家庭、家风和世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起着一种于亲情中培育规范、生养中予以教化的德育作用。

家训文化自古至今在中国既支撑着名门望族的发达又渗透在草民百姓家庭之中,规范和秩序着所有家庭和整个社会。

今天,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残酷性和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造成了冲击,而传统家训文化则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让道德教育回归家庭,回归亲情,回归幼蒙。

关键词:家训文化;伦理构建;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28-0179-02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之而诞出的家训文化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家训是指家庭先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训示教诲,是一种于亲情中培育规范、生养中予以教化的国家正式组织之外的非正式教育组织。

以家训培育良好家风,以良好家风使家庭成员能够“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成为于人于学于家于国的楷模之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文明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如黑格尔所言“中国的文化特质是家族精神”。

一、古代家训文化的起源及典范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家训文化产生于封建社会,是个人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理想的具体手段之一。

家训德育作为国家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化育人、固本安邦、促进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起源中国儒家文化的起点是“人性本善”,所以,其倡导用道德而非法治来育人治世,道德教育成为国家统治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使道德不留于政治层面,也为了表达对人“恻隐之心”的充分信任,统治者尽量把道德教育下沉到家庭,下沉到个体,强调以个人修身为起点实现平天下的最高政治理想,强调以家庭家风建设来醇正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应该说,这种强调先“老吾老”然后实现“以及人之老”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教育方式是科学的,也不失其先进性。

家训在今天的意义,古人家训是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家训在今天的意义,古人家训是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家训在今天的意义,古人家训是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文言家训即是指我国古代的家训著作,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射出先人对于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弘扬。

早在秦汉,已有如《太公家教》、马援的《诫长子严教书》、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杜预的《家训》等言简意赅的训世著作。

一般认为,北齐黄门传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教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两宋时期家训著作已经十分丰富,司马光编写的《驷马温公家范》十卷,汇集了儒家经典关于处理家庭关系的各项准则和历代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模范事例,颇有影响。

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更是浓盛之至,可考者有60余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庞氏家训》(庞尚鹏)、《药言》(姚舜牧)和《治家格言》(朱伯庐)等。

我国文言家训著作卷帙浩繁,思想博大精深。

其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许多方面反映和记录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文言家训可以被概括为四方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两方面在今天的意义尤其重要。

关于社会公德。

古代文言家训中的社会公德意识主要体现在淡泊名利的情操和珍惜丝缕的作风。

如《药言》说:“凡势焰熏灼,有时而尽,岂如守道务本者,可常享其荣盛哉!”颜之推告诫儿孙要遵守“仕宦不可过两千石,婚姻勿贪世家”的祖训,同时不要谋求过多的财富,“良田十顷,堂室方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

不啻此者,以义散之。

”这类关于淡泊名利的训诫对于社会公德的提升和社会风气的净化是很有好处的。

历代家训都谆谆告诫后人要厉行节俭,“始于俭,卒于奢,自然之理也”,“治家舍节俭,则无所经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类的治家格言,随处可见。

这些表面看好像不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其实节约资源、爱护生态正是社会公德的表现,对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节约资源和生态文明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个人品德。

古今家风家训的联系

古今家风家训的联系

古今家风家训的联系
古今家风和家训都是家庭中传承和弘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它们在不同的时代、文化和背景下,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延续。

1. 价值观念传承:古代的家风和现代的家训都强调家庭中的价值观念传承,包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团结和睦、诚实守信等。

这些价值观念都是通过家族长辈的榜样和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给后代,以塑造家族的道德和品德。

2. 家族荣誉感:古代的家风和现代的家训都注重家族荣誉感的培养。

家族荣誉感是指对家族的尊重和自豪感,它可以促使家族成员以家族的名誉为荣,并追求高质量的道德行为。

家族荣誉感可以激励家族成员追求卓越,同时也促使家族保持稳定和团结。

3. 行为规范和规矩:古代的家风和现代的家训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规矩。

家族成员需要按照这些规范和规矩来行动和处事,以维护家族的秩序和和谐。

这些规范和规矩可以包括对待长辈的礼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以及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等。

4. 社会责任感:古代的家风和现代的家训都注重培养家族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每个家族成员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负责的态度。

家族成员被教育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以回馈社会。

虽然古代的家风和现代的家训在具体内容上可能有所区别,但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以家族为基础,通过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培养,塑造家族成员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以促进家族的繁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历史上的文言家训在今天的有什么特殊意义?
导语:文言家训即是指我国古代的家训著作,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射出先人对于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弘扬。

早在秦汉,已有如《太公家教》、马援
文言家训即是指我国古代的家训著作,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映射出先人对于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弘扬。

早在秦汉,已有如《太公
家教》、马援的《诫长子严教书》、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杜预的《家训》等言简意赅的训世著作。

一般认为,北齐黄门传郎颜之推的《颜
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教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两宋时期家训著作已经十分丰富,司马光编写的《驷马温公家范》十卷,汇集了儒家经典关于处理家庭关系的各项准则和历代符合儒家道
德标准的模范事例,颇有影响。

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更是浓盛之至,可考者有60余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庞氏家训》(庞尚鹏)、《药言》(姚舜牧)和《治家格言》(朱伯庐)等。

我国文言家训著作卷帙浩繁,思想博大精深。

其中的精华部分作为
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许多方面反映和记录了我国的传统
美德和民族精神。

文言家训可以被概括为四方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的社
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两方面在今天的意义尤其重要。

关于社会公德。

古代文言家训中的社会公德意识主要体现在淡泊名
利的情操和珍惜丝缕的作风。

如《药言》说:“凡势焰熏灼,有时而尽,岂如守道务本者,可常享其荣盛哉!”颜之推告诫儿孙要遵守“仕宦不可
过两千石,婚姻勿贪世家”的祖训,同时不要谋求过多的财富,“良田十顷,堂室方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

不啻
此者,以义散之。

”这类关于淡泊名利的训诫对于社会公德的提升和社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