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参考答案)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参考答案)

语文 第1页(共3页)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 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只有找到精神的寄托才能拯救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精神寄托只有自己才能找到。

(2分)本文中的意思是:我和姐姐考上大学之后,父亲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内心觉得空虚,所以整天借酒精麻醉自己,无论大家怎么劝说都不管用;后来父亲回到童年生活的山村,在那里重新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也找回了欢乐。

(3分)
7.D 8.AD
9.①中药是民族的瑰宝,中医药优势明显,不仅受到国人的关注,其优越性也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②中药近几年迎来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有些药品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压力。

(每点2分) 10.D 11.A 12.A
13.(1)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来改变百姓的看法。

(“宜”“顾省”
“损阙”“存”各1分,句意1分)
(2)梁冀前前后后托请征召任用的人,他一人也没任用。

即使有好人而被梁冀夸耀举荐的,也不予任命。

(“辟召”“虽”“饰”各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14.AB。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答案(纯word,精校,详细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答案(纯word,精校,详细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详细答案)【答案】1. A 2. D 3. B【解析】这篇文章属于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2. 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D项混淆时态。

“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3. 此题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B项以偏概全。

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答案】4. C5. 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们能够从 去经验中吸
,面对 实,想象未来,而 仅仅被 去的记 最 ,大数据 术 了人的 体身份的
被数据化
数据的表 ,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 是 们的认 喜 了 你是 你
数据的形式被记 将会喜 自身塑
大数据 建构的 体身份会 利用信 去
一种 险, 劝服 影响甚 限
大数据的力量 的人,而是
就是说, 是 体想把 而 支配人 压抑人
试卷 答题无效 4.作 使用铅笔画出,确定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黑
5.保持卡面清洁, 要 叠 一 文阅读 36
要弄破 弄皱, 准使用涂改液 修 带 刮纸刀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小题,9 阅读 面的文字, 重 谓 被遗 1~3 题 , 数据 体 要求数据 者永久删除 数据 体的个人数据, 的 储器 易于提 被 联网遗 数
回家 , 了半点多钟,没 着 在
大家决定 看电影了,
个 儿,小秃回来了 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 回来
巷外 的是洋车,耽误 了 重重 几 了, 大 门, 确是 向前 在 车的 毛两毛向 要, , 脚是向前向 , 抬脚 去搀
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 给 老走
是车 高了,是欺侮 连 着 自 准知道
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而 乐意参 些意 ,如 完吗?说 奇怪, 是在
都是小 , 就是要个金九连 影场 ,家 要 显着复
大家 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 了,人们全 外走 场完了,晚场 点才开呢 才想起问 重
喊 瓜子的 说起家
瓜子便 够派儿 看 的 来了, 好走 一直到 姥姥睡了 , 是
声电影到 怎 说来着?
舅 想了想
管它
所辨析
声电影
没看 谓 声电影 是
老 前, 来一套说法, 独 而 声 如 之

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第1页(共7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7101112171819DCCBCBBCBDD1.D 【解析】A 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本第二段,顾恺之等文化名人参与绘事时,文人画尚未形成。

B 项,以偏概全,根据文本第三段,“五代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山水画……那些引领潮流的山水画大家”包括五代和北宋的,喜爱绘画的仕宦文人则是专指北宋的。

C 项,无中生有,根据文本第四段,吴门画派的兴盛是建立在元季黄公望等人山水画作品的规范图式、价值取向和笔墨趣味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在赵孟頫的山水画作基础之上。

4.B 【解析】B 项,“好像它们的头儿管得不严,好像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想法”照应的是倒数第一、二段,倒数第二段详细描述了大黄蚂蚁从李家墙根折回我们家墙根的详细路线,可见,大黄蚂蚁的确很有想法,它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原来的蚂蚁窝;“一只蚂蚁都没看见”说明蚂蚁们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洞里,正凸显了大黄蚂蚁这个群体的管理智慧。

5.两窝蚂蚁都怕冷喜暖、都不咬人。

小黑蚂蚁身形小,像针尖;爬行速度慢,在屋内绕一圈大概要十天的时间;行动时排队整齐;头脑相对简单,要到哪就径直到哪。

大黄蚂蚁行动速度快;行动时队形混乱;比较聪明执着,能绕过深槽,找到自己原来的蚂蚁洞。

(意思对即可得5分)【解析】此题为形象赏析题,要求考生将两窝蚂蚁的特点筛选出来,包括它们的异同点。

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然后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最后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

6.文章通过描写大黄蚂蚁成功避开人为障碍,找到原来的洞穴的经过,(2分)赞扬了大黄蚂蚁作为不起眼的生命所拥有的智慧,批判了“我”作为人类的自以为是,自我膨胀意识,(2分)表达了无论强弱,生命都应当被尊重,一切生命均应平等的主题。

(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

2018年高考新课标II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新课标II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 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1.不离牡丹,诗歌则不离金玉”,并不是所有画家和诗人都这样。

B 项,强加因果,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古人评价富贵诗的标准不是作者是什么人,而是诗歌中闲静典雅的氛围。

D 项,无中生有,“没有富贵体验的人写富贵诗,可通过描写平常陈设彰显富贵气”文中没有依据。

2.B 【解析】B 项,扩大范围,原文沈括和晏殊的评价都是针对特定的诗歌而言的,并不能由此证明所有“堆金积玉”(以金玉为意象)的诗歌都是伪富贵诗。

学#科网3.B 【解析】B 项,“如果……他就能够写出理想的富贵诗”假设不成立,由原文可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好之,则不暇以为”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4.A 【解析】A 项,“倒叙的手法”不当,总体来看,本文的情节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属于顺叙的写法。

老人与弟弟失散的情节属于插叙部分。

6.①使小说情节完整。

小说以老太太错认弟弟开始,到老太太完成心愿离世结束,情节完整,符合读者阅读心理。

②突出了人物形象。

梁贵为老太太去世难过落泪,突出了梁贵善良仁义的品格;汉子打电话称呼梁贵为“舅”,也表现出汉子对梁贵的感激和尊重。

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老太太虽然去世了,但真情还在延续,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美好情感,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④照应了小说标题。

结尾梁贵真情流露,表明他已经从心里认同了自己“弟弟”的身份,照应了小说标题“我是你弟弟”。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如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以老太太去世结束,使情节很完整;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梁贵听到老太太去世的消息难过落泪,汉子给梁贵打电话称“舅”,这些都对人物性格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从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
语文·全解全析
1.C 【解析】A项,选项的作品的创作行为是“画”;B项,作品是“碑帖”;D项,作品是“花鸟字”。

2.B 【解析】文章在书法标准“量”的方面不单单论述了“什么是书法艺术”,还有“如何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性”的相关内容。

3.C 【解析】说笔法“在书法的标准中最为重要”扩大了范围,只能说其在书法“量”的标准中最为重要。

4.C 【解析】“缓解内心的压力”错误,父亲喝酒是因为他闲下来后,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内心觉得空虚。

6.第一问:①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②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③城里。

第二问:①父亲在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留下了他童年的记忆,并在年老时又回归了这个精神上的乐园;
②父亲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组建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小家庭,并产生了一个供孩
子读书的梦想;③父亲在城里圆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梦。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探究的内容是两个方面:“是什么”和“为什么”,然后到文中寻找概括答案。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父亲的“家园”包括“壕沟”“林场”“城里”这三个地方,而之所以称这三个地方为“家园”,就是因为它们对父亲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

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父亲在这些地方的收获即可。

7.D 【解析】增长率的升降和生产状况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8.AD 【解析】B项,“中药形成了……现代经济产业,因此成为我国的民族瑰宝”因果倒置;C项,“化
学药无法根治”于文无据;E项,以偏概全,原文是“疗效确切、适应症准确、安全性更高的注射剂方能在本轮洗牌中留存”。

10.D 【解析】句中“成王”和“土宇”均作前句的宾语,不作后句的主语,其后面应断开。

11.A 【解析】守丧期满称“服阕”。

12.A 【解析】黄琼称疾推让的不是太尉之职,而是邟乡侯的封爵。

13.(1)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来改变百姓的看法。

(“宜”“顾省”
“损阙”“存”各1分,句意1分)
(2)梁冀前前后后托请征召任用的人,他一人也没任用。

即使有好人而被梁冀夸耀举荐的,也不予任命。

(“辟召”“虽”“饰”各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翻译,(1)宜,应当;顾省,检查;损阙,不足;存,追求。

(2)辟召,征召任用;虽,即使;饰,夸耀;“为……所”,被动句式。

【参考译文】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魏郡太守黄香的儿子。

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

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府都征召他任职,他都没有答应。

永建年间,公卿大臣中多有推荐黄琼的人,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接受朝廷的公车征召进京。

黄琼走到纶氏这个地方,又称病不再前进。

有关官员弹劾他对朝廷不敬,朝廷下诏到县,命令以礼节劝慰遣送,黄琼不得已上路。

黄琼到京后,当即被任命为议郎,渐渐地升任尚书仆射。

当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尚书台,学习过一些典章旧例。

等到他居位任职,通达官衔事务,在朝堂上议政争论时,没有人能够驳倒他。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疏说:“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灾,就从六个方面自我检查,躬行节俭,停止与女人接触,流放谗佞小人十三名,严惩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

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来改变百姓的看法。

宫中所有地方,一律停止那些耗费巨大之事。

明令近臣,必须遵守法纪,如有不肯改悔,就给予应得的处罚。

”元嘉元年,(黄琼)改任司空。

汉桓帝想褒奖推崇大将军梁冀,黄琼独自建议说:“梁冀从前因为有亲自迎立皇帝的功劳,增加食邑三千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