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殷.勤∕踏.青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 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鲁滨逊漂流记》②《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图片版)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图片版)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A2.B3.(1)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1)①格列佛在小人国得宠是因为他帮助使利立浦特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

失宠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支持国王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用小便灭了皇宫的大火和遭受陷害、污蔑等。

②食人族再次来到岛上的时候,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吃掉的俘虏,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给那人起名“星期五”,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

(2)②尸魔三戏唐三藏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一路走到了宛子山。

山中有个妖魔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肉修得不死之身,于是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去诓骗唐僧,不料均被悟空识破。

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

白骨精化青烟逃走。

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十分愤怒,从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苦哀求但是唐僧不予原谅,无奈痛别师傅跟师弟们,暂归花果山。

“极真之理”: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5.芳香油不同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6.(1)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②2)该漫画中一个人被禁锢在竹笼子里,旁边放着被禁的原因“失信”二字,竹笼子上方贴有“限制贷款”“禁止乘坐飞机”“禁止…”字样,该漫画寓意,一个人若失信,将寸步难行二、现代文阅读(一)7.(1)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2)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

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吹笛;(3)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

“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4)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广东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共5题;共28分)1.(10分)(2018·广东)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1分)蝉则千转不穷,。

(吴均《与朱元思书》)(2)(2分)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

(3)(2分)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1分),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5)(4分)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

【答案】(1)猿则百叫无绝(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山气日夕佳(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解析】【分析】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猿、绝、敲、瘴”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猿则百叫无绝;⑴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⑴山气日夕佳;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点评】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

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性默写则要求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蓝、瘴”易错。

2/ 182.(4分)(2018·广东)根据所给拼音写词语。

(1)(1分)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1分)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1分)“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4)(1分)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答案】(1)嶙峋(2)蜿蜒(3)鞠躬尽瘁(4)重蹈覆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字形辨析。

2018年山西省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山西省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一、读·书1. 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隶书一寸光阴不可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发现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故判断出为隶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此题要注意“阴”“轻”的结构要安排好。

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3)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

(《破阵子》辛弃疾)(5)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陆游)(6)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

(8)《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答案】(1)在河之洲,(2)报君黄金台上意(3)杨花落尽子规啼(4)弓如霹雳弦惊(5)箫鼓追随春社近(6)不知其二者多矣(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二、读·思(一)“初心”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它关乎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长河落日圆。

(王维《▲》)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⑥▲,燕然未勒归无计。

2018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018•江西省中考)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B.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è)长吁短叹C.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D.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2.(2018•江西省中考)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2018•江西省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2018•江西省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②①③⑤5.(2018•江西省中考)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

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②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③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④,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⑤,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⑥,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样《过零丁洋》)(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渔家做•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lǚ行植树义务。

政府通过广泛宣传,特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有所增加。

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ù 盖比较.lǚ行(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A.切合、相合B.刚才、方才C.往,到D.舒服(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3.(4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他是A.罗曼•罗兰B.贝多芬C.米开朗琪罗D.托尔斯泰(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

4.(12分)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诵】(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的松林失去喧响。

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歌声如飘风,如一缕激荡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见了。

咿呀的桨声,夹着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___《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缕激荡答案】缕激荡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

结合第一空后面的“游丝”可知根据拼音“lǚ”应写的汉字;第二空也可根据横线后面的“荡”填写,不要误写成同音字“击”等。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辨B.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形近字字形的辨识。

根据语境——空前的“清晰”可知应为“辨析”的“辨”而非“辩论”的“辩”。

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múB.m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字音的辨识。

“模”是个多音字,在“模糊”“模型”“模仿”“劳模”等词中读“mó”;在“模子”等词中读“mú”,结合语境,可知答案的选项。

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___居山中,看“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___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悠然自失;___照沉醉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欢快自由;___兴尽下山,“树林阴翳,鸟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自得;然___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4.下面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2分)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闻得春雷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③(màn)▲长④经天(wěi)▲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 ②▲改为▲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长河落日圆。

(王维《▲》)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⑥▲,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3. 名著阅读。

(6分)(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

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 汤姆·索亚B. 保尔·柯察金4. 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

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4分)赵老师:李敏同学,学校把“端午诗会”安排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开始,你们节目组准备好了吗?李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计划明天下午再最后彩排一次。

赵老师:那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李敏:已经布置好了。

就是学校报告厅有点小,要安排初三两个班级的同学自己带凳子。

赵老师: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他们不参加了。

李敏:那就没问题了。

赵老师:好的。

请你以学校团委名义写个通知吧,让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活动。

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8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

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自为诸生,已工诗歌。

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1,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2,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3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注】○1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

○2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

○3癯(qú)):瘦。

5.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2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7. 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

(3分)8. 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徐祯卿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1)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3分)(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泞,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9. 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2 分)10. 诗中用了多个叠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旬作简要分析。

(3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3题。

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莫砺锋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

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

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

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

”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

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

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

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

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

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

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

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

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

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

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选自2018 年4月4日《中华读书报》)1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2分)A. 历法上“立春”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而从气象学意义看,春季开始的时间是变化的。

B. 从气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后南京的春天一定会来得更晚,变得更短。

C.《红楼梦》里贾府四位姑娘的名字证实了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很短促。

D. 紫金山下的梅花、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等扎堆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需求。

12. 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旬,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13. 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夏天”,有怎样的用意? (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

饺子记盛谢冕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

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

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

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

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

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

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

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

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

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

有情,有趣,有气势。

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

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

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

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

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

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

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

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的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

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

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

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

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