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用的物理学》教案1 (新版)上海教育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趣有用的物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趣有用的物理》教案、教学设计
3.探究作业:针对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实验,如将势能转换为动能、热能转换为电能等。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4.思考作业: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了能量守恒定律?请举例说明。”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回答,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重难点二: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定律,对惯性的理解是本章节的难点。学生在此方面的难点在于:
(1)对惯性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混淆;
(2)难以理解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教学设想:通过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惯性的存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篇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人物传记,了解物理学史或科学家故事。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6.课后讨论:鼓励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在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和疑惑。要求学生将讨论过程中的精彩观点和疑问记录下来,以便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交流。
4.情感态度积极:学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对科技发展和创新有较高的期待,有利于激发学习动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设有趣、实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物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物理成绩。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结合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个物体,观察并记录这个物体受到不同力(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要求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实践报告,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让我们起航2有用的物理学教案物理(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

让我们起航2有用的物理学教案物理(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

让我们起航 2 有用的物理学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的内容,了解物理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课堂上通过列举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展示给大家看,体验成功与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了解科学家的小故事,拉近与物理科学的距离,增进亲切感,觉得物理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教学难点大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营造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1、认识世界的科学(1)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宏观和微观)(2)揭开物质世界结构的秘密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2、改变世界的科学(1)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最早发明活塞式蒸汽机是巴本)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3)信息技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声、光、电、热、力等现象物理学发展简史——1600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墨子、阿基米德等2.经典物理学:16世纪——19世纪末代表人物:牛顿、伽利略、法拉弟、麦克斯伟等3.现代物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等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开创了以实验和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牛顿是经典物理学大厦的奠基者他创建了微积分、光谱分析,发现了力学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的规律,还发现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

其主要贡献有:①光量子理论;②E=mc2质能方程;③布朗运动;④狭义相对论;⑤广义相对论;⑥曼哈顿计划;⑦爱因斯坦的冰箱;⑧天空是蓝色的。

二、摆的故事伽利略·伽利雷意大利物理学家(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主要贡献:发现摆的等时性确立自由落体定律提出相对性原理发明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发明最早的温度计美誉: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事情发生在400多年前的意大利比萨,年轻的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学习。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课设计1—2 运动的描绘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参照物的观点●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广泛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成立辨证唯心主义世界观教课重难点1.要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状况是能够不同的。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前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相同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认识体育,还可以深入认识自然。

(二)讲解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议论课本图 11.1—1 所示的运动以及相近似的运动。

让学生议论平时生活中相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议论,提出以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履行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依据什么?指引学生从议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地点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能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四周的树木,房子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议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子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广泛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课VCD 。

使学生回想近似的场景,而后发问:“为何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议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此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进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议论回答:①选用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仍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仍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仍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观点:参照物:描绘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2 探索之路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难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对物理学的发展进行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作业,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答案:会发生旋转,直到水流干为止。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个谜,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解开?出示小黑板(画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为什么把“晒干”画成这样子?观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观看图1-18,英格兰的石头阵总结:古人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和探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都是比较粗略的。

但后来,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更具体。

讲故事: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并完学案第一部分。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先辈们的探索之路,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过程。

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猜想:可能跟水的蒸发有关实验: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盆里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之前感觉有什么不同?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呢?解释: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很热。

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2、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当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鸡蛋慢慢上浮,甚至露出水面一部分。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学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大自然的神奇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

(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沪科版上课讲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沪科版上课讲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案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 从全球变暖谈起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 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4 尝试科学探究 4. 4 升华和凝华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4. 5 水循环与水资源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 1 物体的质量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 3 密度的应用第三章光和眼睛 5.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3.1 光世界巡行 5. 5 点击新材料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3.5奇妙的透镜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7眼睛与光学仪器3.8揭开色彩的奥秘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doc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doc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篇一:2015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用的物理学》教案2 上海教育版02. 有用的物理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 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 浮力的应用:古希腊的教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概念并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规律,并写了浮体论正因如此,才发明了潜水艇和航空母舰..此外,阿基米德发现杠杆、滑轮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他说一句名言世”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移动地球。

2. 电磁波:科学家发现了“电”和“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于是各种各样的电器才应运而生。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样快的物质。

3. 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了这一发现,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了宇宙、天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制造出各种航天器。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描述)1.筷子提沙子实验现象:沙子被提起2、纸托水现象:水不流3瓶吞鸡蛋实验现象:鸡蛋会掉入瓶中14试管上升实验现象:水流出小试管上升三、小结本课四、作业:课后完成学习活动卡第三页A、B、C、D、2篇二: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教程教案光学课程引入: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任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

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一、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灯泡,萤火虫等)2、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把一支削得尖且细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圆圈。

小孔的直径约三毫米,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套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套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简单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公式2. 力与运动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概念及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3. 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力的作用效果;能量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例题讲解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知识拓展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过程,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上物理教学2. 内容:简单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力与运动:摩擦力、重力、弹力;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能量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2)分析题: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综合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 答案:(1)位移:s = vt;速度:v = s/t;加速度:a = (v u)/t(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掌握较好,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用的物理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的内容,了解物理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
趣。

2、课堂上通过列举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展示给大家
看,体验成功与愉悦。

3、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了解科学家的小故事,拉近与物理科学的距离,增进亲切感,觉得
物理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大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营造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实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间的交流。

初二学生正处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没有接触过物理,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

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的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

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首先,除了让学生预先阅读教科书的内容外,还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自然和生活中的图片,以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其次通过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营造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吧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与愉悦。

四、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活动1
物理研究内容有用的物理讨论应用
活动3 活动2
交流发言阅读故事
五、教学资源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知识复习
一、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彭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的现象。


(2)引入新课
教师:知道了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的科学,又有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学物理。

我的答案是:因为物理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教师:提出问题,物理学有用吗?
没有物理学的发现,就不可能有现代生活中的一切。

今天,、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建筑工地上的推土机,起重机、打桩机,工厂里的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生产机器,无一例外都物理原理的支配。

(启发学生从我们身边常见的事物谈起吧!)
(3)从浮力和杠杆知识方面应用谈起
学生活动:阅读阿基米德的故事。

学生交流发言: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应用。

谈谈以浮力和杠杆知识的应用实例。

(4)从电和磁方面知识方面应用谈起
教师:同学们,电的发明是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人类从此进入“光明”时代。

随后电灯、电视、风扇、冰箱、空调、电脑的发明,又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下面阅读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理科学家故事。

学生活动:阅读物理学家法拉第的故事。

教师: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波”,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样快的物质。

人们就让它做“快递员”,把图像和声音传给千家万户。

引导学生例举出电与磁知识的应用实例。

学生交流:电的发明和应用对我们生产生活的作用和影响。

人们今天几乎离不开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

(5)飞机为什么要有机翼才能习上天呢?
教师:出门旅行坐飞机,飞机为什么能飞到天上去?
学生活动:阅读钱学森的故事
(6)营造学生的表现和交流的空间
教师::物理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还能帮我们有效的完成很多事情。

1、下雪时,我们在路面上撒盐,为什么?在车轮上绑上铁链子,为什么?
2、我们的鞋底上,车子的轮胎上都有花纹,为什么?
3、我们的书包带子为什么那么宽?能不能做得很细?
4、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电磁炉等等。

请同学们猜想这个东西的工作原理。

教师: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所以只要求他们参与猜想,至于对错是次要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

在学生回答时,对答对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7)学生总结这节课收获是什么?
(8)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P6-7页的内容
2、重点预习课本P6-7页上“摆的故事和启示”,并思考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