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试题
小学科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个?A. 地球B. 火星C. 木星D. 土星答案:C2. 植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呼吸?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答案:B3.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的特征?A. 需要阳光B. 需要水分C. 能够生长和繁殖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5. 以下哪种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钙B. 铁C. 钾D. 钠答案:B二、填空题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______颗行星。
答案:三2. 植物的根主要负责______。
答案:吸收水分和养分3. 人类的血液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动脉血;静脉血4. 人体骨骼由______块骨头组成。
答案:2065.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和______在叶绿体中制造有机物的过程。
答案:光能;二氧化碳三、判断题1. 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空气才能生存。
()答案:×(不是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空气,例如鱼类通过鳃呼吸)2.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
()答案:√3.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和大肠。
()答案:×(还包括小肠、肝脏、胆囊等)4. 植物的叶子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植物的叶子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在进行呼吸作用)5.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太阳的热量使水体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一部分形成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完成水循环。
2. 为什么说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答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出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
小学科学试题集锦及答案

小学科学试题集锦及答案一、自然界中的生物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在光照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B. 植物的茎是固定在土壤中的部分;C. 植物的根是用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部分;D. 植物的叶片主要用来吸收水分和养分。
2. 动物之间传递病原体最主要的途径是:A. 穿山甲通过食用食物传播给人类;B. 鼠类通过空气传播给人类;C. 蚊子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D. 狗类通过触摸传播给人类。
3. 色彩的主要来源是:A. 太阳;B. 石头;C. 空气;D. 地球。
4.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主要原因是:A. 天空中有很多蓝色的云朵;B. 天空中有很多蓝色的星星;C. 天空中的气体颗粒能够散射蓝色光线;D. 天空中的气体颗粒能够吸收蓝色光线。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 花草树木;B. 鸟兽虫鱼;C. 雨水湖海;D. 昆虫蚯蚓。
二、填空题1.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2.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__________。
3. 汽车通常使用哪种能源驱动?__________。
4. 石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5.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__________之间的和谐共生。
二、人体与健康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体骨骼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共有206根骨骼;B. 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内脏;C. 骨骼可以移动和弯曲;D. 骨骼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 下列行为哪一个有利于保持健康?A. 长时间坐着不动;B. 晚上通宵玩手机;C. 定期运动锻炼;D. 大量饮食不注意平衡。
3. 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中,最常采取的措施是:A. 打喷嚏时用手掌遮住口鼻;B. 使用公用餐具;C. 避免洗手;D. 携带口罩。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感官的是:A. 视觉;B. 听觉;C. 触觉;D. 感觉。
5.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A. 运动和支撑身体;B. 吸收养分;C. 产生能量;D. 消化食物。
历年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

历年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科学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对周围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下面是一些历年来的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
一、选择题1. 以下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A. 铁是一种透明物质。
B. 植物通过叶子进行呼吸。
C. 石头会生长。
D. 太阳是地球的卫星。
答案:B. 植物通过叶子进行呼吸。
2. 下面哪种动物是群居动物?A. 狼B. 豹C. 猫D. 孔雀答案:A. 狼3. 雨水从地面蒸发升空后,会形成什么?A. 云B. 露C. 雾D. 雷雨答案:A. 云4. 光的传播需要媒介,以下哪种物质可以作为光的传播媒介?A. 纱布B. 金属C. 水D. 玻璃答案:D. 玻璃5. 鸡蛋会在空气中放一段时间后变坏。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A. 鸡蛋被寄生虫侵蚀B. 氧气与鸡蛋内的细菌发生反应C. 鸡蛋受到阳光曝晒D. 鸡蛋本身质量不好答案:B. 氧气与鸡蛋内的细菌发生反应二、填空题1. 口腔中最坚硬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牙齿2. 植物通过什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答案:叶子3. 请列出三种水果。
答案:苹果、香蕉、橙子4. 请写出人类的五官。
答案:眼、耳、鼻、嘴、舌5. 运动中,人体哪个器官会产生乳酸?答案:肌肉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何关系?答案: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浮在液体上,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2. 请简要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下,水会凝固成为冰,成为固态;在零度到百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内,水会呈现液态;在百度以上的高温下,水会沸腾成为水蒸气,成为气态。
3. 请列举三种保护环境的方法。
答案: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的产生,植树造林。
小学科学试题集锦及答案

小学科学试题集锦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2.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多久?A. 一天B. 一个月C. 一年D. 一个世纪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动物的呼吸器官?A. 肺B. 鳃C. 皮肤D. 胃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是水的三态变化?A. 固态、液态、气态B. 固态、液态、等离子态C. 固态、液态、离子态D. 固态、液态、金属态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最大的器官?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肾脏答案:C二、填空题1. 植物通过_________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答案:根2.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
答案:自西向东3. 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_________。
答案:皮肤4. 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二氧化碳 + 水 + 阳光→ 葡萄糖 +_________。
答案:氧气5. 人体的骨骼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答案:头骨、躯干骨三、判断题1. 所有的植物都需要阳光才能生长。
()答案:正确2.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
()答案:正确3. 人类的血液是蓝色的。
()答案:错误4. 植物的叶子在秋天变黄是因为缺乏水分。
()答案:错误5. 人类的大脑是控制身体运动和感觉的中心。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太阳的热量使地表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降水后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渗透回到海洋或湖泊,完成水循环。
2. 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环境?答案:保护环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采取行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题目一: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太阳是()。
A. 地球的卫星B. 地球的轨道C. 地球的恒星D. 地球的行星2. 恒星是()。
A. 发光电子B. 发光质子C. 发光氢原子D. 发光氦原子3. 以下哪一个是哺乳动物?A. 蝙蝠B. 鸟类C. 鳗鱼4. 植物通过哪一过程进行光合作用?A. 呼吸作用B. 蒸腾作用C. 吸收营养作用D. 群体生长作用5. 下列哪一个物质是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A. 二氧化碳B. 氩气C. 氮气D. 氧气6. 人体的骨骼作用是()。
A. 保护内脏器官B. 制造血液C. 帮助消化D. 运动7. 段落细胞是植物中的哪一部分?B. 茎C. 根D. 果实8. 下列哪一个是物理变化?A. 燃烧B. 铁锈C. 融化D. 腐烂9.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五官?A. 鼻B. 耳C. 嘴D. 脸10. 下列哪一个是静电现象?A. 风吹过B. 电灯亮起C. 两块玻璃摩擦发亮D. 水蒸气凝结成雨滴11. 哪个不是水的三态?A. 液态B. 固态C. 型态D. 气态1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
A. 心脏B. 肺C. 肝D. 皮肤13. 以下哪种是灰熊所属的物种?A. 斑马B. 狮子C. 老虎D. 灰熊14. 下列哪一种动物是两栖动物?A. 蝴蝶B. 蟾蜍C. 鸽子D. 黄鼠狼15. 由衣物经过什么处理可以除去上面的静电?A. 直接放在阳光下晒B. 用清水清洗C. 用抗静电剂喷洒D. 用针线扎破16. 漏斗可以分离什么混合物?A. 油和水B. 水和盐C. 沙子和盐D. 水和石膏17. 以下哪个器官对于人体消化是多余的?A. 胰腺B. 肝脏C. 胃D. 肝脏18. 听觉最敏锐的动物是老鹰吗?A. 是B. 不是19. 果龙在肺中吸入空气之后,空气进入的第一个部位是()。
A. 气管B. 气管支气管C. 肺泡D. 鼻腔20. ()是流动行星的代表。
A. 木星B. 地球C. 金星D. 太阳题目二: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 日食是由()到地球的影子造成的。
小学科学最全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最全经典试题及答案植物部分一、判断1、(对)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输送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
2、(错)主根与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的根叫须根,比如青菜、小麦的根。
3、(对)仙人掌的茎肉质、多汁,里面储藏着水分和养料,称为肉质茎,它是一种变态茎。
4、(错)南瓜、西瓜籽、豌豆荚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5、(错)把黄瓜拦腰切断的解剖方法是纵切。
6、(错)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称为干果;果实干瘪无肉的果实,称为肉果。
7、(错)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8、(对)叶柄在叶的基部,形状一般细长,能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到适当的位置去吸收阳光。
9、(错)仙人掌的老家在沙漠里,所以它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10、(对)野葡萄的果实很好吃,人或动物吃了以后吐出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是人或动物无意中给它传播种子。
11、(错)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12、(错)我们常吃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都是贮藏根。
13、(对)植物的根具有支持和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错)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木质茎和草质茎等。
15、(对)植物的茎除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主要作用以外,还有储藏水分、养料和繁殖的特殊作用。
16、(错)葡萄干、荔枝干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所以它们都是干果。
17、(错)植物的绿叶能把从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气和根部运来的水,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这个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8、(对)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19、(错)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映山红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生长。
20、(错)藕生长在湖底的泥里,它不是植物的茎。
21、(错)细的根叫须根,粗的根叫直根。
22、(错)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23、(对)叶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保护叶片不受高温损伤。
24、(错)把种子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就会发芽生长。
小学科学四年级知识竞赛

小学科学四年级知识竞赛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由、、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2、我们知道常见的导体有、、等,常见的绝缘体有、、等。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三节赶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
4、种子萌发需要足够和,适当的。
5、植物的花蕊中雄蕊产生的传到雌蕊的上,使雌蕊子房里的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
二、选择题: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伏的交流电。
A、1.5B、3C、110D、2202、我们利用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去。
A、导体B、绝缘体C、半导体D、以上都是3、三节1.5V电池并联起来,电压是V。
A、1.5B、3C、4.5D、都不是4、下面的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
A、油菜花B、桃花C、南瓜花D、凤仙花5、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
A、种皮B、胚芽C、胚根D、子叶6、下面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保护绝缘体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C、用湿布清洁开关D、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7、下列电器中一般使用干电池的是。
A、冰箱B、日光灯C、手电筒D、电视机8、下列物品中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A、橡皮B、塑料尺C、铅笔芯D、纸板三、判断题:1、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应该及时躲在大树下避雨。
()2、鱼肉是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的食物。
()3、做电的实验时,不要使用220V的家用电,用干电池比较安全。
()4、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导电性要重复检测一次。
()5、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伏的电器电路。
()6、十字花科的花都是4个花瓣。
()7、南瓜花是不完全花,两性花。
()8、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四、画图题:1、画一朵油菜花,并标出各部分名称: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2、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乐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结果(如果有多种连接方法可用不同的笔来画)。
五、综合题:给你2节1.5V电池,一个小灯泡,请你将它们分别接成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木头B. 橡胶C. 金属D. 空气2. 植物通过哪个部位进行光合作用?A. 根部B. 茎部C. 叶片D. 花朵3. 地球绕着哪个星体转动?A. 太阳B. 月亮C. 火星D. 金星4. 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形状C. 地球的引力D. 所有以上因素5. 人体中负责听觉的器官是什么?A. 眼睛B. 鼻子C. 耳朵D. 舌头二、填空题1.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________。
2.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________。
3.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太阳的热量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4. 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其中支撑躯干和保护内脏的骨骼称为________。
5. 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________过程。
三、判断题1.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 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夜晚则停止。
()3.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
()4. 人体的大脑是控制运动和思考的中心。
()5. 所有的化石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形成的。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太阳系的构成,并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解释为什么冰块会在水中漂浮起来。
3. 描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并说明其对环境的重要性。
4. 阐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5. 说明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并描述日落时天空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设计题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植物的向光性。
2. 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用以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3.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点与气压的关系。
4.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不同食物对牙齿的影响。
5. 规划一个实验,用以观察和记录不同种子的发芽过程及其条件。
六、论述题1. 论述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可以体现科学精神,并讨论其对社会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2011-01-25 20:49:15)转载▼标签:杂谈湾甸子中心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3、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无色无味,能让点燃的火柴熄灭,比空气重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0、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1、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2、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3、(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4、(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湾甸子中心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1、世界是()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和()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随后发生了()。
4、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5、淀粉与()会发生()反应而改变颜色。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7、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常见的四种现象:()、()、()、()。
8、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铁钉浸入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能看到溶液的颜色(),铁钉上有()。
9、铁生锈是()和()的共同作用。
10、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
11、由于()、()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使空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
二、判断题:1、人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空气、火、声音不是物质。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3、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5、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变化着,它们的变化速度基本一样。
( )6、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7、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8、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
( )9、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会产生沉淀物,铁钉会变成红色。
10、米饭、玉米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11、使用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米饭的味道是甜的。
()1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1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16、只要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一定会发生颜色变化。
()17、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会变成蓝紫色。
()18、往猪肉上盖上印,猪肉变蓝色是化学变化。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20、火药是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炼丹道士发明的。
()2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三、选择题: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马上熄灭B、继续燃烧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没有明显变化B、变成其它物质C、发芽了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①有空隙②光滑③能导电④粗糙⑤比较韧⑥比较脆⑦褐红色⑧银白色A、①②③⑥⑧B、②③⑤⑧C、②③④⑤⑧5、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B、点燃的蜡烛在发生物理变化。
C、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6、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7、关于铁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铁锈叫氧化铁。
B、铁锈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
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8、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B、在水的的半根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9、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A、鸡蛋清B、葡萄糖C、白砂糖D、面包10、()的环境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A、潮湿B、高温C、干燥D、寒冷11、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最容易使其生锈。
A、油漆B、水C、食用油D、白醋12、汽水中含有的气体是()气体。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四、实验题铁生锈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方案。
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五、问答题1.观察一辆小自行车,在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防锈的措施,并简述其中的科学道理?2.米饭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就会有甜味,这是什么道理?3、白糖加加热后,会慢慢熔化变成液体状,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
这个过程中有物理变化吗?有化学变化吗?哪一步是物理变化?哪一步是化学变化?回答并说明理由。
4、请写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3种),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5、木条燃烧和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描述一下二氧化碳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2011-01-25 20:51:21)转载▼标签:杂谈湾甸子中心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时间是一天。
2、地球不仅自转,而且还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
四季的形成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南北半球受热不均衡形成的。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
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农历的每月初一,我们看不到月球,这时的月相称为朔;农历的十五,我们看到满月,这时的月相称为望。
月相变化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
4、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5、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上处在影子里的人,就看不见月亮或只能看见一部分月亮,这就是月食。
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十五。
民谚“天狗食月”指的是月食。
6、太阳系是个庞大的天体系统,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7、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8、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9、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叫做彗星。
彗星的轨道又扁又长。
哈雷彗星每隔76年光顾地球一次,最近一次是在1986年。
10、银河是一个由约1000亿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被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外还有和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11、1光年是指光在1年中所走的距离。
光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一光年就是94600亿千米。
12、现在我们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进入宇宙空间。
13、1969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其后的3年里,美国曾5次派遣宇航员登月。
14、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发射成功,聂海胜、费俊龙为“神州”六号航天员。
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为“神州”七号航天员。
15、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6、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湾甸子中心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1、()是地球的卫星。
2、月球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3、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叫()。
4、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之中。
5、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
6、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
7、大熊座的七颗亮星构成(),根据它我们比较容易找到()。
二、判断1、光年是计算时间的单位。
()2、月球看上去明晃晃的,它是一个发光体。
()3、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4、我国不是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5、月亮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太阳。
()三、选择1、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说法是()。
A、撞击说B、火山爆发C、地震2、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A、1/2B、1/4C、1/63、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是从()边开始。
A、东B、南C、西4、银河系大约由()亿颗恒星组成。
A、10—20B、100—200C、1000—2000四、排序将下列天体及天体系统按所占空间的大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宇宙、银河系、总星系五、问答根据日食的模拟实验,说说日食的形成过程,并画图加以说明。
湾甸子中心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1、垃圾: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