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七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尿干化学分析仪原理及临床意义

Tm 试剂块对测定波长的反射强度 Ts 试剂块对参考波长的反射强度 Cm 标准块对测定波长的反射强度 Cs 标准块对参考波长的反射强度 R%= Tm * Cs/ Ts * Cm *100% 式中R反射率
尿液分析仪测试原理的本质是光的吸收和 反射。试剂块颜色的深浅对光的吸收、反 射是不一样的。颜色越深,吸收光量值越 大,反射光量值越小,反射率越小;反之, 颜色越浅,吸收光量值越小,反射光量值 越大,反射率也越大。换言之,特定试剂 块颜色的深浅与尿样中特定化学成分浓度 成正比 。
多联试带是将多种检测项目的试剂块,按 一定间隔、顺序固定在同一条带上的试带。 使用多联试带,进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 多个项目。 采用多层膜结构: 第一层:尼龙膜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 质对反应的污染;
第二层:绒制层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 碘酸盐层可破坏Vit C等干扰物质,试剂层 与尿液所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第三层是固有试剂的吸水层,可是尿液均匀、 快速的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反应 区;
2、临床意义:PH检测主要用于了解反映肾 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情况。正常随 机尿PH4.6-8.0,平均6.0。 (1)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 肾炎、痛风、糖尿病等排酸增加;呼吸性 酸中毒,因CO2潴留尿多呈酸性。
作为光电转换的光电二极管垂直安装在反 应区的上方,在检测光照射的同时接收反 射光。因光路近,无信号衰减,使用光强 度较小的 LED 也能得到较强的光信号。以 LED 作为光源,具有单色性好、灵敏度高 的优点。
(2)滤光片分光系统:采用高亮度的卤钨灯 作为光源,以光导纤维传导至两个检测头。 每个检测头有包括空白补偿的 11 个检测位 置,入射光以450角照射在反应区上。反射 光通过固定在反应区上方的一组光纤传导 至 滤 光 片 进 行 分 光 处 理 , 从 510nm— 690nm 分为 10 个波长,单色化之后的光信 号再经光电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质量控制(1)新购进的仪器要进行全面鉴定,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2)使用中的仪器应根据操作需要和厂家对仪器的要求定期校准,这是保证仪器准确的根本。
(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尿试带质量不同,划分结果等级的标准也不同,原则上选用仪器配套尿试带,以保证其准确性和溯源性。
1.2 标本收集尿标本的容器必须是洁净的,如果要进行细菌培养,容器应经过消毒。
有盖容器瓶口宽大,方便收集标本,最好使用防漏塑料容器,使用一次后抛弃。
不提倡使用玻璃器皿。
理想的容器可装50ml标本,并标上病人的姓名及条码(或标本号)号和要求检测的申请单一起运送到实验室。
如果标本收集2h不能进行分析,必须冷藏。
2 分析中质量控制2.1 仪器的使用①每次开机后必须用仪器随带的“测试带”检测,其检测结果要完全符合“测试带”的规定结果,证明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②仪器和试带的质量控制用上述两种质控物进行测试,如测定结果在“靶值”允许的1个定性等量级内为“在控”;超过此范围即可判为“失控”,届时必须寻找原因,及时纠正,直至“在控”后再检测标本。
2.2 试带定期检查各种试带质量,注意试带有效期,保存时注意防潮,从冰箱取出后应先回复室温再使用,不宜频繁更换不同品牌的试带。
2.3 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时应注意:①将试带完全浸入尿液中。
②试带浸入尿液时间不能太长,一般1~5s(按说明书要求),取出后将多余尿液除去。
③检测完毕后注意仪器清洁及定期保养,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及延长仪器的使用期。
3 分析后质量控制3.1 判定试带是否受下列因素影响①尿中高浓度VitC(250mg/L)可使试带法葡萄糖和隐血结果呈假阴性。
②尿中含肌红蛋白、细菌过氧化物酶的污染、易热酶干扰、氧化型清洁剂及次氯酸盐污染都可导致隐血假阳性;而当在高蛋白尿、高比重尿或样品未混匀致RBC沉淀,试剂带灵敏度达木到150mg/L时出现隐血假阴性。
③一些高聚合物,如聚乙烯吡咯酮可使尿蛋白试带产生假阳性。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关键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各测试项目的主要检测原理,是依据多联试带上各自对应膜块化学反应后颜色变化的深浅来确定尿液中的含量。
因此,任何外源性物质或人为因素对尿标本或对多联试带膜块的干扰,均可引起检测结果的错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多联试带虽然使用方便,但其化学反应复杂,且不同试带的试剂成分不同,故反应呈色、灵敏度、特异性不同。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尿干化学分析仪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
1 尿液质量控制的一般情况在常规试验中,虽然尿液分析仪的使用一般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尿液分析准确与否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出现在分析前、中、后三个环节。
1.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品的标签、收集样品使用的容器和样品收集的时间、尿标本新鲜程度、适宜的防腐剂或冷藏装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等,同时应了解患者可能影响尿化学检测的进食及用药情况等。
例如,引起尿液酸性的食物主要有肉类及混合性食物、药物主要有氯化钙、氯化铵、氯化钾、稀盐酸等;引起尿液碱性的主要食物是蔬菜和水果、药物则有小苏打、碳酸钾、碳酸镁、枸橼酸钠、酵母制剂等。
1.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严格、规范、正确的实验室操作和合理的应用尿液质控物来监控,判断尿分析仪是否处于最佳或正常的工作状态,试剂条的准确度、试带条的效期、仪器的校正,仪器操作正确程度和尿液标本中影响及处理等方面。
1.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除了注意检验报告的文字书写或计算机录入有无错误外,更应分析检测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即尿化学分析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的相互关系,参考值的范围认可,判定试验结果是否受药物的干扰和病理物质的影响,报告单的回报时间等方面。
如出现:①化学分析OB(-),而镜检见多量红细胞;②化学分析OB强阳性、而镜检却不见或仅见极少量红细胞;③化学分析白细胞(-),而镜检见多量白细胞;④化学分析白细胞阳性,而镜检不见或仅见极少量白细胞;⑤化学分析亚硝酸盐(+)等等,这些均被视为可疑结果,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可从尿干化学分析各测试项目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来具体分析,如当尿液放置时间过长,摄入含硝酸盐丰富的食物等均可造成亚硝酸盐假阳性,因而出现上述⑤的情形。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流程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的电源供应下,并连接好仪器与电源之间的电源线。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没有任何明显的损坏或故障迹象。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确保其有效期内并且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将仪器放置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工作环境中。
2. 启动仪器启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使用该仪器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步骤将指导您完成此过程。
1.按下电源按钮,启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2.等待仪器进行自检过程,在仪器显示屏上确认仪器状态正常后,即可进入下一步。
3. 标定仪器标定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为了确保仪器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在进行标定前,请确保已准备好所需的标定溶液。
1.进入仪器的标定功能界面。
2.根据仪器的标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定溶液(通常为浓度已知的标准物质溶液)。
3.将标定溶液注入仪器的标定仓中,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引完成标定过程。
4.标定完成后,仔细检查仪器的标定结果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4. 提取样本提取样本是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关键步骤之一,正确的样本提取方式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准备好需要测试的尿液样本,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2.使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如尿杯)收集样本,并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污染接触。
3.将样本转移至仪器的样本仓中,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引完成样本的提取过程。
5. 进行测试在完成样本提取后,即可开始进行测试步骤。
1.通过仪器的操作界面选择正确的测试项目和相关参数。
2.将样本仓放置到仪器的测试位,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引进行测试。
3.在测试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反应情况,并确保样本与仪器处于稳定的状态。
6. 分析结果在测试完成后,仪器会自动输出测试结果。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
1.仔细检查仪器的测试结果,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2.根据测试结果,结合相关的临床知识,评估样本的健康状况。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URIT-500B)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URIT-500B)基本信息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URIT-500B) 是一款先进的尿液分析仪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型号:URIT-500B制造商:未知功能:尿液化学分析功能URIT-500B 尿液分析仪提供准确和快速的尿液化学分析结果,帮助医疗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监测。
主要功能包括:尿液常规分析:对尿液进行常规检测,如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尿液pH值测试:测试尿液的酸碱度,用于判断身体酸碱平衡情况。
尿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帮助诊断肾脏疾病。
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用于筛查糖尿病。
尿胆红素定性和定量: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用于判断肝功能。
尿酮体定性和定量: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尿潜血定性和定量:检测尿液中的潜血,帮助发现相关疾病。
URIT-500B 尿液分析仪具有精准、可靠的分析能力,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URIT-500B) 使用方法URIT-500B 尿液分析仪具有精准、可靠的分析能力,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URIT-500B) 使用方法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进行尿液分析的仪器。
正确操作仪器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正确操作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URIT-500B) 的步骤: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进行尿液分析的仪器。
正确操作仪器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正确操作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URIT-500B) 的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并确保仪器上的试剂都在有效期内。
准备标本杯和适量的尿液样本。
2.样本处理取出标本杯,用专用的尿液采集杯收集准确的尿液样本。
将尿液样本倒入标本杯中,确保尿液填满标本杯的容量。
3.仪器操作打开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电源开关,等待仪器启动。
使用触摸屏或仪器上的按钮选择“尿液分析”功能。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相关理论基础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相关理论基础1 干化学分析的理论基础2 尿液分析仪的原理2.1尿干化学试带各项测试原理2.2 尿液分析仪测量原理2.3 尿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测定尿中某些化学成分的自动化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室尿液自动化检测的重要工具。
这种仪器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但是使用不当,许多应用环节因素可直接影响尿液分析仪的准确性,不合理的应用会带来实验结果的误差,甚至延误诊断。
因此,这就要去操作者对自动化仪器的原理、性能、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使用自动化仪器,是尿液分析仪得出的结果更可靠、准确。
1 干化学分析的理论基础当代的干化学技术是多种前沿科学的交融,其测定方法主要是差示电位法和反射光度法两大类。
尿液的干化学检验使用的湿反射光度法。
干化学分析所涉及的反射光度法主要为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有其两个特点:①因显色反应发生在固相,其对透射光均有明显的散射作用,因此计算不服从Lambert-Beer 定律,而遵循Kubelka-Munk 理论;②固相反应膜的上下界之间存在多重内反射。
Kubelka-Munk 理论的数学表达式:()()()Sin bSX R a Sin bSX b Cos bSX =∙+∙ R 表示反射率,X 表示固相反应层的厚度,K 表示单位的厚度的光吸收系数,S 表示固相反应层的散射系数。
其中s i n()2bS X b S X e e bSX --=,cos()2bSX bSX e e bSX -+= ,()S K a S +=,122(2)][SK K b S +=由于K 正比于待测物质的浓度C ,因此由上述表达式可见,当S 和X 固定时,反射率R 仅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有关。
换言之,即可由反射光度仪器测得的R 值推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C 。
由于固相层存在着明显的散射作用,因此反射吸收光度A 与待测物质浓度C 不成线性关系,Kubelka-Munk 理论简单用公式表示为:000lg ()[]()R test f R C B A A B A R R =-=--其中C 为待测物浓度,B 为吸收比例常数,R A 为反射吸光度,0A 为空白反射度,0R 为空白反射光强度,test R 为测定的反射光强度,f R 非线性校正因子。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SOP7

尿液干化学分析一、检验目的:尿液干化学分析,包括尿蛋白(PRO)、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BLD)、亚硝酸盐(NI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酮体(KET)、白细胞(LEU)、尿糖(GLU)、维生素C(VitC)11项,用于解尿液中上述化学成份的变化。
二、原理:1.各项目原理(1)尿蛋白(PRO):蛋白误差法,蛋白质与指示剂的离子(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脂)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进一步电离,超过尿液的缓冲能力,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
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酸碱度(PH):干化学试带测试模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射香草酚蓝(PH60.-7.6),两种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测定尿液酸碱度。
(3)比重(SG):干化学试带上载有预先处理过的甲乙烯酸/马来酐和指示剂溴射香草酚蓝,前者系一高分子电解质,其电离常数的负对数(pKa)与尿中离子成分的浓度按一定比例变化,在低比密尿液中此高分子电解质的COOH--基与尿内电解质离子发生反应,置换出的H+浓度低,PH增高,指示剂溴射香草酚蓝呈深蓝绿色。
随离子浓度增高指示剂颜色从绿色到黄绿色。
(4)隐血(BLD):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后者脱氢氧化而呈色,颜色深浅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成正比。
(5)亚硝酸盐(NIT):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砷酸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与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结合呈现出桃红色。
(6)胆红素(BIL):在强酸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2,4-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膜块发生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
(7)尿胆原(URO):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缩合物,试带膜块发生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
(8)酮体(KET):亚硝基铁氰化钠与乙酰乙酸的丙酮反应,合膜块发生由黄到紫的颜色变化。
(9)白细胞(LEU):粒细胞中的脂酶作用于吲哚酚酯产生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膜块发生黄到紫的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白细胞含量成正比。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探究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探究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其成分及性质反映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对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的基础情况,并辅助临床诊断。
常规检查的方法包括手工法检验和自动化尿液分析仪检验两种。
本文将探究这两种方法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一、尿液化学分析仪检验尿液化学分析仪是尿液自动化分析的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化验室中。
主要优点是节省时间、提高检验的精确度。
它通过对各种成分的光学或电化学反应或吸收反应的测定和分析,来实现对尿液中多个参数的定量分析。
尿液化学分析仪的原理是将样品输送到感应器中进行测量。
各种化学试剂会与尿液中相应的成分物质发生反应并产生各种颜色,通过光电传感器反应出色度值来定量分析各种成分的含量。
尿液化学分析仪可以快速分析尿液的多项指标,如葡萄糖、蛋白质、酮体、尿胆原、尿酸、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等等。
此外,尿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还能提供尿的外观、颜色、透明度等信息。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出精准的评估。
但是,尿液化学分析仪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尿液化学分析仪测量的是尿中各个成分物质的总量,不能分析成分物质的来源和组成。
同时,尿液化学分析仪只能测量一些经常出现的尿常规指标,对于那些不常出现的指标,如红细胞、颗粒管型等,无法及时检测。
手工法检验尿常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更加侧重于检查尿液的形态结构,可以增加对尿液成分的观察能力,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尿路感染、肾炎等,手工法效果更好。
手工法检验尿常规主要分为三个分析:①外观分析,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②化学反应试验,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③显微镜下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颗粒管型等。
手工法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操作流程复杂,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操作,且耗时较长,时间成本高。
三、对比分析在想要快速、准确地获得多项指标数据的情况下,尿液化学分析仪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尿液干化学分析仪Urinary Chemical Analyzer实验原理1.仪器工作原理多联试带模块与尿样中相应成分发生特异性呈色反应,颜色深浅与相应物质浓度成正比。
光源扫描各模块产生的反射光,经球面积分仪的滤光片得到单色光,照射光电二极管转化为电信号。
微处理系统结合参考系统将电信号校正为测定值,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打印出结果。
2.试带基本结构如图5-3,碘酸盐层可破坏尿中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消除干扰;无此层的试带含一个检测维生素C的模块,以便进行有关项目的校正。
3.试带模块反应原理各模块反应的原理、参考范围、常见干扰项目等见表5-10。
表5-10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项目、原理、参考范围及主要干扰因素检测项目反应原理灵敏度参考范围干扰因素假阳性假阴性酸碱度(pH) 酸碱指示剂法 4.5~9.0 5~7 标本久置后,细菌繁殖或CO2丢失,pH↑试带浸尿时间过长,pH ↓蛋白(PRO) 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对白蛋白敏感(70~100mg/L),对球蛋白、粘蛋白、本周蛋白敏感性差阴性pH>8,奎宁、磺胺嘧啶、聚乙烯吡咯酮等药物,季铵类消毒剂pH<3,高浓度青霉素,高盐,球蛋白、本周蛋白等非电解质蛋白葡萄糖(GLU) 葡萄糖氧化酶法250mg/L 阴性过氧化物、强氧化剂污染高VitC、乙酰乙酸,L-多巴代谢物,高比密低pH尿酮体(KET)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乙酰乙酸: 50~100mg/L;丙酮:400~700mg/L;与β-羟丁酸不反应阴性苯丙酮、L-多巴代谢物、酮体以β-羟丁酸为主,陈旧尿隐血(BLD) 过氧化物酶法Hb0.3~0.5mg/L;RBC<10/μl阴性肌红蛋白、易热性触酶、氧化剂和菌尿VitC、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偶氮法5mg/L 阴性吩噻嗪类药物VitC、亚硝酸盐、图5-3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试剂块组成示意图(BIL) 光照尿胆原(UBG) 偶氮法或Ehrich反应10mg/L 阴性或弱阳性吩噻嗪类药物、胆色素原、胆红素、吲哚亚硝酸盐、光照、重氮药物亚硝酸盐(NIT) 偶氮法0.5~0.6mg/L 阴性陈旧尿、亚硝酸盐或偶氮试剂污染、食物硝酸盐含量丰富pH<5、尿量过多、食物硝酸盐含量过低、尿在膀胱内停留<4h、非含硝酸盐还原酶细菌感染、VitC、亚硝酸盐白细胞(LEU/ WBC) 中性粒细胞酯酶法25/μl 阴性甲醛、氧化剂、胆红素、呋喃类药以淋巴或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庆大霉素比密(SG) 多聚电解质中H+解离量与离子浓度相关1.010~1.030 1.015~1.025电解质性尿蛋白致SG↑碱性尿致SG↓维生素C (VitC) 酸性环境中还原染料50 mg/L 阴性巯基化合物、胱氨酸、内源性酚碱性尿2.光学系统光线照射到试带表面产生反射光,反射光强度与反应颜色成正比。
不同强度的反射光经光电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1)光源:提供特定波长的光源如发光二极管(1ight emitting diode,LED)。
(2)单色装置:球面积分仪使模块表面的反射光转变成单色光。
(3)光电检测器:将反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3.电路系统将电信号放大,经模/数转换后送微处理器(computer unit, CPU)处理,计算最终检测结果。
然后将结果输出到屏幕显示并打印。
4.微处理器除了与参照系统比较,处理和校正检测信号外,还控制整个仪器运作。
尿干化学分析仪结构见图5-4。
试剂器材1.试剂人工尿质控液低浓度和高浓度各l份。
2.器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干化学试带。
图5-4 尿干化学分析仪结构示意图操作步骤1.开机 打开电源开关,等待仪器自检完成后,进入主菜单。
2.检测质控试带 将质控试带置于检测槽内,启动仪器运行键,自动检测。
待仪器打印出质控结果,显示“正常”后,取回质控带保存。
3.浸渍试带 将试带完全浸入尿样中1~2s ,取出,吸干试带多余的尿样。
4.标本检测 同步骤2,直到仪器自行打印报告或将数据输出。
性能评价目前各医院使用的尿液分析仪的厂家、种类不一,型号各异,但其性能评价及仪器的校正均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校正仪器(1)按仪器制造商规定的要求,调正仪器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包括仪器安装的位置、工作室温度和湿度、检测速度、打印显示功能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
避免阳光等其他光源的直接照射、外源性振动、外源性电源干扰等。
(2)检查仪器检测系统:用标准试带校正条对仪器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2.检查仪器和多联试带的准确性 按仪器规定的测定范围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物,在严格操作的前提下,每份标准物重复检测3次,观察其符合程度。
3.检查仪器和多联试带的精确性 取人工尿质控液(低浓度和高浓度各1份)和自然尿标本(正常尿和异常尿各1份),连续检测20次,观察每份标本每次检测是否在靶值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每次检测最多相差一个定性等级)。
4.评价敏感性(S )和特异性(Sp ) 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显微镜及尿液理化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传统法为基准,计算仪器检测的S 和Sp 。
假阳性数真阳性数真阳性数+=S真阴性数+假阴性数真阴性数=Sp5.建立仪器检测参数的参考范围 以传统法为基准,结合多联试带检测范围,建立符合本实验室尿分析仪的参考范围。
质量控制尿液干化学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较多,容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多联试带质量控制。
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应以传统法为基准,结合多联试带检测范围,建立符合本实验室尿液分析仪的参考范围。
其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如下: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尿样收集:告知病人正确留取尿样的方法。
根据检测内容留取适当的标本,防止非尿液成分(如阴道分泌物等)混入。
要使用1次性尿杯,有明显的标签,含患者姓名、病历号、收集时间和检验项目等。
(2)了解患者可能影响尿化学检测的进食及使用药物的情况。
(3)尿样保存:尿样收集后应在2h 之内完成检测,否则选用适当的防腐剂并冷藏保存。
注意准确有效地标记尿标本。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包括仪器和试带的准确性、试带的有效期、仪器操作正确程度和仪器的校正等方面。
(1)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2)使用质控尿液,根据尿化学质控液的期望值判断尿液分析仪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自制人工尿质控液对尿葡萄糖、蛋白质、血红蛋白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尿胆红素、尿胆原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尿酮体也有问题。
国外公司的商品质控液效果较好,如Bio-Rad公司的Routine Urine Chemistry Control。
(3)质控步骤:①在对分析仪全面鉴定和定期校正的基础上,每日对仪器和试带按图5-3程序进行检查。
②每次使用“正常”和“异常”两种浓度的质控物进行检查:同1天内最好使用同l份质控物标本;质控物任一膜块的测定结果与“靶值”允许有1个定性等级的差异(靶值的±~+),超过此范围或结果由“正常”变成“异常”或由“异常”变成“正常”均应视为失控。
尿液分析中质量控制程序见图5-5。
图5-5 尿液分析中质量控制程序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包括试验结果与显微镜检结果的相关性、是否受药物或病理物质的干扰、参考范围的认可、报告单书写是否规范和报告单回报时间是否及时等方面。
(1)化学分析结果与显微镜检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如出现表5-11情况表示尿化学检测结果可疑,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表5-11 尿干化学结果可疑情况化学分析显微镜检查隐血(-)大量红细胞亚硝酸盐(+)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增多(2)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特别是肾脏疾病患者,尿蛋白定性应当用磺基水杨酸法。
如尿化学分析结果与镜检不一致,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3)参考范围的认可: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出现“假阴性”时,应以镜检为准;但当“假阳性”时,仪器的结果可能正确。
这种情况见于①白细胞:当尿在膀胱贮存时间长,白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导致仪器分析(+),镜检反而(-);②红细胞:肾病患者尿中红细胞常破坏而释出血红蛋白或某些病人尿中有高活性不耐热的触酶时均可导致仪器分析(+),镜检却为(-)。
尿液煮沸冷却后再测试可排除不耐热的触酶造成的假阳性。
其他情况要结合临床实践,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仪器检测结果,更不能随意调节改变仪器的灵敏度。
实验评价1.优点①标本用量少。
②检测速度快、检测项目多。
③准确性、重复性好。
④适用于普查。
2.缺点①不同厂家试带成分不同,呈色各异,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也不同,应注意批间差异。
②不能完全替代对病理性尿标本的显微镜检查,特别是管型、结晶、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形成分。
③由于各成分检测原理的限制,干扰因素较多,应对结果加以综合分析。
思考题如何评价尿干化学分析仪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