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区羊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举措

合集下载

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与对策

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与对策

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与对策作者:刘哲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24期摘要: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

在大多数绵羊疾病中,它是一种高风险的疾病。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肠杆菌的发病机理及其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解决当前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尽早预防感染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羔羊:大肠杆菌:防治与对策羊大肠杆菌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影响,羊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差,在高的气候波动和温度浮动的明显位置,羊体内的抵抗力不高。

羊大肠杆菌发病率较大,进食过程中饲料调节和研磨不够。

饲料的味道很好,容易产生影响羊胃肠道的病理变化,导致羊大肠杆菌病的形成。

根据大羊肠杆菌病的传染原理,在羊大肠杆菌中传播很容易,容易产生集体死亡的现象,因此防止羊大肠杆菌病,防止羊生羊大肠杆菌病是非常重要的。

1 羊大肠杆菌的临床症状1.1 羊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

幼龄羊的临床症状明显。

从心理、身体状况、面部表情等方面都可以看出。

羊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发病年龄主要为出生后弱抗性阶段。

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肠炎型和败血症型两种。

肠炎型绵羊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温升高,一般体温上升至40.5℃—41℃,其次为痢疾症状,痢疾正常,但有脱落现象,颜色开始由黄色变为灰色,然后出现表型。

非水性腹泻,伴有气泡和粘液血液,羔羊的体质一直极弱,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亡。

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它。

另一种败血症在羔羊的2—6周内,体温达到41.5℃—42℃,对于败血症羔羊在精神状态下的产生很容易识别,精神明显虚弱,伴有结膜充血、呼吸障碍、虚弱无力。

MBS等。

头部经常有弯曲,视力明显下降。

随着疾病的蔓延,羊羔不能躺下,颈部无力,头向后,四肢抽搐,在口中起泡,最终导致昏迷。

1.2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取决于大肠杆菌的性质。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大小适中的肠杆菌科细菌ESESI。

由于病原菌的特性,绵羊可生产出一种或两种内毒素或肠毒素。

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2019年第06期大肠杆菌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当气温高度不稳定饲料的调理和研磨不充分以及饲料的气味不对都会对羔羊的肠胃产生不良作用导致大肠杆菌病。

根据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原理,它很容易在羔羊体内传播,容易引起集体死亡。

因此,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和羔羊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临床症状羊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d,发病年龄以出生后不久的弱抵抗期为主。

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肠炎型和化脓性血型。

肠炎型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温升高到40.5℃~41℃,其次是腹泻症状,腹泻时体温正常,腹泻粪便的颜色先变黄后变灰,最后呈水样腹泻,混有气泡、粘液和血。

羊羔的体质很弱,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亡。

所以要非常小心。

败血症型多发于2~6周内的羔羊,体温41.5℃~42℃,羔羊的精神状态不佳,伴有结膜充血、呼吸紊乱、四肢无力等。

头部弯曲经常发生,并且明显减少。

随着疾病的发展,羊羔会躺在地上,颈部无力,头向后,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最终昏迷。

2致病机理大肠杆菌的发病机制取决于大肠杆菌的性质。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中型肠杆菌科。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绵羊产生1~2种内毒素或肠毒素。

致病机理主要是根据大肠杆菌的生长特点和作用机理,感染6周或3~8周龄的绵羊。

具体生长条件是在气候变化环境下,营养不良和卫生环境较差的幼羊易感染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受损的皮肤和消化道粘膜感染传播。

然而,由于大肠菌群的外部抗性并不强。

可采用高温或消毒剂对大肠杆菌进行消毒,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综合防治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地防止病原在畜群中蔓延,并有效保护羊群。

(1)当发现生病的小绵羊时,应立即将其和其他羊群隔离并进行彻底消毒。

如果该病患羊无法治愈,需对其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其病原体不会扩散和其他畜群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在病羊出现后,应对未感染羊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以防其病原体对其他羊群构成威胁。

(2)加强对怀孕期间绵羊的管理,实现产前和产后营养平衡,由于绵羊进入泌乳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在此阶段应注意储存养分。

羊大肠杆菌病诊治与防治措施

羊大肠杆菌病诊治与防治措施

羊大肠杆菌病诊治与防治措施作者:西落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9期【摘要】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

在大多数绵羊疾病中,它是一种高风险的疾病。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肠杆菌的发病机理及其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解决当前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尽早预防感染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羊大肠杆菌病诊治防治羊大肠杆菌病又称羊大肠杆菌性腹泻或羊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为胃肠炎或败血症。

病原菌为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羊大肠杆菌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在羊接触病羊、圈舍环境卫生不良、吸允不干净的乳头时均可感染。

一、流行特点多发生于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有些地方3~8月龄的羊也有发生,呈现地方性流行,也有散发的。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不良、营养不足、场地潮湿污秽等有关。

放牧季节很少发生,冬春舍饲期间常发。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也有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

传染源是污染的垫草、饲槽、粪便、用具等。

能够引起羔羊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也能促进本病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例如母羊营养不足或者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

母羊乳房不洁和羔羊脐部感染,羔羊出生后吃不到初乳或者圈舍潮湿阴冷、气候骤变等都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流行。

二、临床症状其临床症状可分为肠炎型和败血症型两種。

肠炎型绵羊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温升高,一般体温上升至40.5℃―41℃,其次为痢疾症状,痢疾正常,但有脱落现象,颜色开始由黄色变为灰色,然后出现表型。

非水性腹泻,伴有气泡和粘液血液,羔羊的体质一直极弱,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亡。

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它。

另一种败血症在羔羊的2―6周内,体温达到41.5℃―42℃,对于败血症羔羊在精神状态下的产生很容易识别,精神明显虚弱,伴有结膜充血、呼吸障碍、虚弱无力。

MBS等。

头部经常有弯曲,视力明显下降。

最新 如何综合高效防控羔羊大肠杆菌病-精品

最新 如何综合高效防控羔羊大肠杆菌病-精品

如何综合高效防控羔羊大肠杆菌病羔羊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是一种易发、常发的急、烈性传染病,羔(幼)羊染病若防控不力,会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养羊户、特别是新养殖户应以警惕。

1病原及流行规律羔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外形和生物反应等几乎无区别,不过其抗原结构完全不同。

它不形成芽孢,多数全身长有鞭毛,可运动,多单个存在,易用一般染色剂着色。

败血型常见菌型有:O72、K80、O8、O9、O10、O20、O35、O78等;腹泻型主要菌型有:O78、K80、O25、O26、O115等。

本病原可产1种内毒素和1~2种肠毒素;内毒素能耐高热,100℃时30 min可将其破坏;肠毒素多不耐高热,60℃时一般15~20 min能使其失效。

该病原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强的发酵能力,其毒素能致羔(幼)羊剧烈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使羔羊3 h或1~2 d内因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一般为15%~30%。

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生多而重。

羔(幼)羊最易感染此病,特别是出生后5~40 d羔羊更易感染发病;3月龄以上的羊也偶尔会感染发病。

病羊、带菌母羊、病羊的粪便和被污染的地面、草料、用具、饮水、羊奶、母羊乳房等都是传染源。

羔羊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亦可经脐带、损伤的皮肤等感染。

老龄、奶量不足和奶质差等母羊所生羔羊易感染该病。

此病多为地方性流行,但也时有散发的。

体质差的母羊所生羔羊、没吃上初乳羔羊、圈舍阴冷和潮湿、气候变化过频和过剧烈、饲养密度太大、栏舍通透性差、环境和用具消毒不彻底等,都会使羊群更易感染本病。

2病症2.1败血型2~6周龄羔羊易出现此病症。

病羊初期体温常41~42℃,精神萎顿,运动失调,磨牙,头常弯向一侧,有的关节肿胀和疼痛,口吐泡沫,呼吸急促,腹泻轻微或不腹泻,昏迷,如不及时治疗,多数病羊3~12 h内会死亡。

剖检病(死)羊可见:胸、腹和心包内有纤维素样物及大量积液;肘关节和腕关节肿大,滑液混浊;脑膜充血,出血点很多;大脑沟内可见较多脓性渗出物;内脏器官多充血和出血。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养羊技术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几日龄到六周龄内的羔羊容易发生,病羊临床上通常会发生腹泻和败血症,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于感染某些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疾病,往往是羔羊产出1~8天内容易发生,尤其是产出1~4天更容易发生。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败血症以及肠炎,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破坏羔羊正常生理机能,减弱抵抗力的任何因素,都能够引起该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羊精神沉郁,体温稍有升高,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呆立,低头弓背,少数喜欢舔食碱土。

随着症状的加重,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超过41℃,结膜潮红,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腹痛不安,频繁起卧,发出呻吟、哀叫,磨牙,口吐白沫,排出黑色的黏稠状稀粪,其中混杂血液、黏膜以及少量气泡,排粪时呈现里急后重,且会黏附在尾部及后肢,大小肠音增强,少数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发病后期,病羊只能够卧地不起,陷入昏迷状态,4-12 h之后会发生死亡。

2、实验室检查涂片检查。

取自然死亡患病羔羊的心血、肝脏、肾脏、肺脏分别制成涂片或者触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都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往往单个存在或者成对排列。

病原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自然死亡患病羔羊的心血、肝脏、肾脏等,分别在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平板以及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结果普通肉汤会发生均匀混浊变化;普通琼脂平板上会长出直径为2-3 mm的灰白色圆形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湿润、光滑,隆起;麦康凯平板上会生长红色菌落。

取肉汤培养物及单个菌落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都能够看到见革兰氏阴性的杆菌,菌体两端钝圆。

另外,还要挑取菌落进行纯培养。

运动性检查。

要求无菌条件下操作,在提前制备好的普通琼脂平板的中心挖去一条宽度为1cm的琼脂条,使中心形成一条小沟。

山羊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病原、症状与综合防治

山羊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病原、症状与综合防治
需要 在 超 过 1 0 0  ̄ ( 2 环 境 下 持续 半 小 时 以上 才 能 够被
身关节尤其是腕关节与肘关节有肿大现象 ,关节囊
内滑液浑浊且含有纤维性脓性渗出物 , 胸 腔、 腹腔和 心包腔 内蓄积浆液性纤维性渗出物 ,脑部大脑沟有
脓性渗 出物和小点状出血等。肠炎型病死羊 因严重 脱 水所 以尸 体呈 干 瘪状 , 肠 系膜 淋 巴结 红 肿 , 四肢 关
这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包括散发性与地方性流行 2 种 方 式 。 山羊羔 羊 的发病 原 因 主要 是 养 殖环 境 条 件
影响, 比如气候变化异 常 , 养殖环境 污秽 , 山羊营养 不足等 ,主要集 中在冬春两季 ,放牧季节发生率较 低, 舍饲山羊羔羊发病率较高。
2主 要症 状
根据 山羊羔羊大肠杆菌病 的潜伏期长短可分 为
3 6小 时 内即会死 亡 。 对病 死 羔羊 进 行 解剖 可 以发 现 ,败 血 性 病羊 浑
消毒效果 。 致病性 的大肠杆菌在动物肠道 内寄居 , 在 形 态、 特性 、 结 构 和 生化 反 应 方 面 无 显 著 差 异 , 但 是 抗原结构不同 , 致病性菌株一般主要以 1 - 2 种肠毒 素 和 内毒 素 为 主侵 害肠 道 。肠 毒 素分 为 耐 热 与不 耐 热, 耐 热肠毒 素分子量小 , 无抗原性 , 想要杀死这种 肠毒素需要持续在 6 0 %以上环境 内保持很长时间才 能达到 目的 ;不耐热肠毒素分子量大 ,有抗原性 , 6 O ℃1 0 分钟以内就能达到破坏效果 ; 内毒索耐高热 ,
败血 型 和肠 炎 型 2种 。败血 型 大肠杆 菌 病 主要 多发 于 4周 龄 以下 的 羔羊 , 其 表 现 为高烧 不 退 , 虚 脱乏 力
1 病 原

羊大肠杆菌病防治

羊大肠杆菌病防治

X u m u s h o u y i羊大肠杆菌的病发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导致羊本身对气温的调节能力降低,从而在气温升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自身的抵抗力逐渐降低,使病菌侵入羊的体内,另外再加上养殖人员不能及时的给羊补充营养物质,使羊体内的营养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羊的肠胃受到大肠杆菌的侵染。

大肠杆菌病对羊羔的侵害最大,如果羊羔患病极有可能造成死亡。

而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中,这就相应的带动了羊养殖业的发展,而由于羊大肠杆菌的影响给许多养殖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针对羊大肠杆菌的有效防止成为目前相关畜牧研究人员所要注重的问题。

一、羊患大肠杆菌的临床症状受大肠杆菌侵害的主要群体就是羊羔,羊羔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从精神与身体上就可以看出。

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会潜伏1至2个星期,主要的攻击对象是刚出生不久的羊羔,它们的身体比较虚弱,抵抗力并没有发育完全。

而临床症状又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肠炎型,另一种是败血型。

肠炎型的大肠杆菌病羊羔在患病后提问会升高到40到42度,在体温升高过后会出现痢疾,发生痢疾的羊羔体温正常,但是会有拉稀的现象,粪便由刚开始时的黄色逐渐变成灰色,再往后拉稀的同时会有水分产生,并且粪便中带有气泡与粘稠的血液,这一时期的羊羔已经病入膏肓,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极很快便会死亡。

败血病大肠杆菌病主要是在羊羔成长到2至6个星期,症状表现为体温升到41.5度至42度,在这一时期如果羊羔患病,它们的精神就会迅速萎靡,并且全身没有力气,视力也会减退。

再严重的羊羔表现为身体无力,倒地不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直至昏迷或者死亡。

二、流行特点引发大肠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带兵羊或者是污染水源等,其中环境的污染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年龄在6周以内的羔羊感染机率最大,症状最为明显,死亡率可高达50%。

羊羔出生60天以后便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了,所以死亡率和发病率都较低。

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侵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所构成的感染,群羊的感染源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4 1 败 血 型 .
是 一 种 急 性 、败 血 性 传 染 病 ,死 亡 率
高 . 主 要 发 生 于 数 日龄 至 6周 龄 的 羔
羊 。该 病 主 要 是 通 过 消 化 道 感 染 。 少
起 一 种 动 物 发 病 的 大 肠 杆 菌 ,常 为 一
定 的 血 清 型 .一 个 畜 群 如 不 由 外 地 引 进 同 种 家 畜 ,其 病 原 性 菌 株 常 为 一 定 的 1 2种 血 清 型 。 一 一 2 流 行 特 点 多 发 生 于 数 日至 6周 龄 的 羔 羊 . 有 些 地 方 3 8月 龄 的 羊 也 有 发 生 ,呈 ~ 地 方 性 流 行 ,也 有 散 发 的 。该 病 的 发 生 与 气 候 不 良 、 营 养 不 足 、场 地 潮 湿 污 秽 等 有 关 。 放 牧 季 节 很 少 发 生 , 冬
化脓 性 关 节 炎 。
5 病 理 分 析
春舍饲期间常发。
3 临床 症 状
大 肠 杆 菌 是 革 兰 氏 阴 性 中 等 大 小
潜伏期 l2 ~ d分 为 败 血 型 和 肠 炎 型
( 痢 型 )两 型 。 下
31 败血 型 多发 生 于 2 4周 龄 羔羊 . -
的 杆 菌 。 分 类 上 属 肠 杆 菌 科 ,埃 希 氏
的 出 现 关 节 炎 .有 的 发 生 胸 膜 炎 ,有 的 在 濒 死 期 从 肛 门 流 出 稀 粪 ,呈 急 性
染 的母 羊 乳 头 、 咬 舔 污 染 的 垫 草 等 物
时 ,病 菌 进 入 胃 中 。初 生 羔 胃 酸 酸 度 较 低 ,病 菌 易 通 过 皱 胃 到 达 肠 道 。 如 机 体 因 多 种 因 素 引 起 抵 抗 力 降 低 和 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地区羊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举措赵金国,王 娟,马 萍*(天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天水741000)摘 要:天水地区羊大肠杆菌病在每个养羊场都有发生,特别对羔羊的危害更为严重,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养殖环节中羊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现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进行了总结概况,并提出了综合治疗措施,为预防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羊;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 S 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704(2019)02-0077-02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scherichia coli in Sheep of Tianshui AreaZHAO Jin-guo,WANG Juan,MA Ping*(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Tianshui,Tianshui Gansu 741000,China)Abstract:Sheep Escherichia coli often occurred in large-scale sheep farms in Tianshui area.In particular,lambs wereeasily infected,which was seriously harmful to lambs and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sheep farms.This article summarizedthe epidemic situa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heep colibacillosis and som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measures,hop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better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Key words:sheep;Escherichia coli;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羊大肠杆菌病属细菌性传染病,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以腹泻、败血症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天水地区的羊经常会遇到发病案例。

通常在羔羊集中出生的冬春时节,6月龄内的羔羊最易发病,甚至能引起死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扩群增量及育种繁殖的信心,也给养羊业带来巨大损失。

本病成年羊也可被感染,多数情况下只要采取科学防治,注意改变饲草料等营养结构,羊通过自身机体调节就能自主康复,不会造成多大损失,所以本病防治重点应放在羔羊阶段进行。

1 基本现状近几年天水地区的养羊数量猛增,由于从事养殖的人员受限于资金、技术、设施等诸多因素和条件,养殖理念及管理水平跟不上防控形势发展需求,羊病发生几率明显增多,其中羊腹泻类疾病几乎伴随整个养殖环节,养殖户防不胜防。

尽管养殖场(户)都开展自行防治,但效果良莠不齐,有的造成过[收稿日期] 2018-03-26[作者简介] 赵金国(1975-),男,甘肃天水人,硕士,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通讯作者] 马萍(1973-),女,甘肃天水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疫情测报、技术推广等工作。

E-mail:maping73@163.com很大损失。

在生产实践中,引起羊腹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有细菌病引起腹泻的,有病毒引起腹泻的,也有寄生虫或其他条件改变引起腹泻的,这就要求业务技术部门,通过经验指导和科学检测逐一甄别区分对待。

我市结合市列科技计划支撑项目的实施,经连续两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羊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占比很大,超过整个腹泻类疾病的49%以上,成为危害我市羊群(羔羊)的主要疫病之一。

据统计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超过45.6%,由此引起的羔羊死亡率较高。

特别新建养羊场(户)中所饲养的羔羊,因受大肠杆菌病侵害而引起羔羊大批量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开展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迫在眉睫,意义甚大。

2 病原羊大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无芽孢、能运动。

病原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在60℃以上的高温下15min即杀灭,一般常用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

大肠杆菌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O、K、H三种,菌型复杂多样,所以给养羊户的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

大肠杆菌除大量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外,也见于健康动物的体内,一般不呈现致病作用,只有在某些应激因素刺77畜牧兽医杂志 第38卷 第2期 2019年激下,使羊的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感染发病。

3 流行特点本病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产道或脐带感染,污染的垫草、饲槽、粪便、用具等也可成传染源。

此病感染羊群不分品种、不论羊龄,在冬春期间,在气候多变、营养不足、场地潮湿等易造成感染发病,呈地方性散发。

本病常见于数日龄至6周龄的新生羔羊,幼羊也有发病,由于小羊羔消化器官不发达、功能不完善、机体调节能力不健全、免疫抵抗力低下,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患大肠杆菌病的机率较高。

4 临床表现羊大肠杆菌病可分为肠炎型和败血型两种。

羔羊起初多为肠炎型症状,病初体温升高,极度腹泻,排黄色、灰色带有气泡的粪便,多频次,排粪出现腹痛状,整个羊身被毛被粪便严重污染,脏乱不堪。

发病羊精神不振、喜欢卧地不起、呈拱背消瘦之态,严重的可发生死亡。

败血型病羊除有上述共性症状外,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腿直僵硬,运动失调,不及时治疗会在2天内死亡,死前倒地磨牙,四肢呈游泳样乱动不停歇。

5 病理变化死亡羊只剖检可发现消化道病变,真胃、小肠和大肠内容物呈黄灰色半液态状,脱水情况严重。

肠系膜淋巴结呈炎性表现,肿胀发红,肠黏膜充血、出血明显。

胸、腹腔和心包内有大量渗出液蓄积。

有神经症状死亡的羊,脑膜出现分散的出血点,大脑沟内可发现脓性渗出物,可见关节内滑液浑浊。

6 诊断结果根据病畜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考虑发病羊龄、发病季节等综合因素,可以对羔羊大肠杆菌病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为确诊本病,按照病料采样要求规范操作,可现场采取肠内容物、肝、脾、淋巴结等病样,在市级兽医实验室做病原分离和病菌型鉴定,能非常容易并准确确诊为羊大肠杆菌病,也可开展药敏试验选择出相应的敏感特效药用来对症治疗。

7 综合防治7.1 治疗常见的土霉素、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常用兽药都有很好效果。

治疗时对发病羊可以直接进行注射治疗,按0.1~0.2mL/kg的剂量注射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1次/d,连续4d。

或按0.2~0.3mL/kg的剂量注射复方长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次/d,连续用药3d即可。

同时注意补糖、补液,保护胃肠粘膜,调整胃肠机能等对症治疗。

7.2预防如果场内发生了本病,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适合的敏感特效药尽快防治,及早控制病情。

同时对饲养内外环境,可选用3%甲醛或来苏儿等消毒剂全面消毒灭源。

目前国内各个科研院所对大肠杆菌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由于血清型的差异,效果不太理想。

好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神速,大大促进了多血清型疫苗的应用,对预防本病十分有利。

8 小结8.1 加强饲养管理杜绝隐患羊大肠杆菌病是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当卫生条件差、饲养方式粗放,当地气候骤变等相关因素出现时会集中发病。

所以要减少发病,就要从日常饲养管理入手,注重环境清理,做好消毒灭源等相应工作。

应当加强对羊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彻底搞清引发本病的关键因素,从源头上加以防控净化。

对新办的养羊场(户)要把好关口,新引进羊群做好检疫,不要随意购买带菌羊,以免污染饲养内环境,并为后期的疾病防治埋下隐患。

如果需要引进羊只,要隔离观察2周再混群饲养,杜绝隐患。

8.2 做好羔羊护理减少发病因母羊产羔大多聚集在冬春时节,作为养殖户应在该时节时刻关注羔羊的基本情况,由于羔羊消化系统、免疫功能等机制尚未发育完善,机体抵抗力低下,大肠杆菌病更容易发生,因此做好羔羊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加强对怀孕母羊和产羔母羊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充足。

产羔前对场地、棚圈等做彻底消毒也十分必要。

8.3 精确选择用药防治病羊因多数羊场,不同程度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结果使大多数常规药物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相互耐受,导致普通防治用药致敏效果不太明显,浪费了资源,耽搁了病情。

所以场内一旦暴发羊大肠杆菌病后,则应快速确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药物,切忌滥用。

治疗结束后,可适当添加益生菌制剂,逐步改善羊的肠道功能,恢复机体抵抗力。

8.4 通过宣传培训提高防控意识要根据实际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场户,开展疫苗免疫接种预防,做好日常监测,开展综(下转第82页)判定,基本上是靠着“一把刀子、一个钩子、两只眼睛”,凭感官和经验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检查,漏检率较高,准确程度相对较低,只能检出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潜伏期的疫病难以发现,检疫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检疫许可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第二,企业自检能力欠缺。

屠宰场不聘用或少聘用肉品品质检验人员,长期依赖官方兽医的检疫工作和结果,没有承担肉品品质检验主体责任或承担不到位。

屠宰企业虽然设有兽医卫生检验和质量检验机构,设有检验室、化验室和设施设备,但基本上属于闲置状态,达不到肉品卫生规范要求。

第三,检疫检验质量安全责任难以界定。

在屠宰生产过程中,按照现行的检疫和检验规程,同一条生产线上既有官方兽医实施检疫,又有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员开展检验,岗位交叉、内容重复,官方兽医因忙于现场检疫、开具检疫证明等工作,难以对屠宰企业是否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抽检,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检疫不规范、检验不落实、监督不到位现象。

加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被错误地赋予了过多的质量安全责任,比如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等,官方兽医背负肉品品质安全责任的事件时有发生,质量安全责任难以界定。

3 加强屠宰监管的对策和建议3.1 规范事业单位行政执法监管主体去解决矛盾继续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生猪屠宰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

要推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修订,尽快明确本地区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设置条件,研究制定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具体管理办法。

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生猪以外其他畜禽的屠宰管理办法,全面规范畜禽屠宰管理。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形成标准汇编,确保监管工作有据可依。

将生猪屠宰监督执法,划转到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既解决了执法主体不适格的问题,而且改变了目前官方兽医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局面。

继续深入推进生猪屠宰资格审核,引导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加大执法力度,遏制生猪私屠滥宰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