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考点:百家争鸣的影响。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泛指,并不是指一百家,所以①错误。

诸子百家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所以③错误。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法B.儒、法、道C.法、儒、道D.道、法、儒【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

道家主张无为,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庄子主张“人与不相胜”,故是全面归服的隐士派。

法家的韩非子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强调“法”“术”“势”三者的结合,符合战国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所以被称为“专制君主的参谋团”;儒家主张“仁”、“仁政”、“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儒家学者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所以被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文化人的学派”。

故选A。

3.《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

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考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文化”“和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2021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2年9月22日一、选择题(48分)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

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2.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

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3.明代自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

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

这说明明代()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B.专制体制成熟稳定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D.行政制度变化无常4.“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

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

这种变化表明()A.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B.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C.明代政治体制日益走向僵化D.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5.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参加仪式的教徒高呼“上帝以西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伟大的、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这一事件预示着()A.罗马帝国的分裂B.西欧社会的统一C.教权王权的矛盾D.世俗力量的消亡6.19世纪前期至中期,英国议会能够自主制定法律,政府对立法虽有影响,但尚不能支配议会的立法工作;19世纪晚期,政府逐渐成为议会下院立法工作的领导者,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

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行政权呈现扩大趋势B.议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C.立法权主体发生变化D.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7.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

荆州中学2021级9月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该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表达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根底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表达了贵族阶层的旨趣3.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表达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照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开展4.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那么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那么不能不争;争那么乱,乱那么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该思想家还提倡A. 事异那么备变B. 无为而治C. 仁政D. 制天命而用之5.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以下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C. “刑过不避大臣,赏着不进匹夫〞D. “德主刑辅〞、“大德小刑〞6.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该局面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7.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

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

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

楚雄天人中学2020届高二年级上学期09月学习效果检测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制卷:李忠飞审核:郭正琴保密时间9月27日10时前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

这说明此时期()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2.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3.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4.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5.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6.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0分)1.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

这说明宋代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B.世俗化的倾向加强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2.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①参知政事②土司③县令④节度使⑤御史大夫⑥阁首⑦军机大臣。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⑤④①②⑥⑦C.②③④①⑤⑥⑦D.⑤③④②①⑥⑦3.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下列条款所属的不平等条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②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③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

并独由使馆管理。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④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A.①④③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4.如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

根据如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事件道路内涵《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戊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A.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C.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5.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神中学2022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神中学2022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神中学2022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满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1.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Fra bibliotek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 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A. 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B.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内涵
C. 程朱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D. 儒家义利观发生根本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儒学家陈亮主张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政弊……希望以此寻找出让国家转弱为强的途径。”可知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内涵,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不是说明儒学分歧产生,主要探讨儒学的功用,A选项排除。程朱理学仍然是官方正统儒学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是借助古代儒家思想主张来救世,与儒家义利观无关,D选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3.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答案】C
点睛: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本题实际上考查 是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材料通过当时诸子对社会现况的描述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也体现了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哲学关系。
4.《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湖北省新洲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新洲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

新洲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卷类型:A卷(涂卡时注意试卷类型)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周智鑫审题人:范红元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曰“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由此我们可知荀子A.主张性善论 B. 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有民本的思想 D. 主张强化封建统治2.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B.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重视教化的作用 D..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3.“紫(代称皇帝)禁城”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传统伦理观,“紫”的含义是A.永享福“祉”B.大红大“紫”C.“紫微(星)正中”D.”爱民如“子”4.《孟子》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孟子》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封建君主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下列著作最有可能的是.A.《论语》B. 《春秋》C.《孟子》D.《易经》6.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7.《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黄宗羲、唐甄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B.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C.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8.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C. 美国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 爱国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学问,日本在1915年初提出了“二十一条”,通过材料信息可能看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因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其“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许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而在它打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后,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大众的消费心理受民族主义影响,故D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民族烟草工业快速发展,解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出现,解除B;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依据“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许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可知,主要侵华国家是日本,解除C。
8.“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加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A. 体现中国接着加强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B. 体现了中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
点睛: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指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确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14.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起先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终“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4.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48分)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浪迹于各国各地,主动寻找主人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A.宗法分封制已完全崩溃B.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C.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D.君主集权意识的产生2.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以《诗经》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汉儒也说《诗经》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表明儒学家A.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功能B.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C.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D.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3.史书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诸侯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B.他的宣传方式不当C.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的实际需要D.当时法家思想更受诸侯青睐4.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灿若寒星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得到统治者认同B.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都抑制了土地兼并D.都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5.《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6.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独制”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7.有学者认为:法家不别亲疏,不分贵贱,给重视血缘和等级关系的社会以强烈冲击;它以君主和国家为中心进行思考,强调尊君卑臣,在某些时候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是A.建立了无差别等级的社会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建立了尊君卑臣的等级社会D.提出改革社会的主张8.“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观点属于学说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9.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百家,独兴儒学。

这种思想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A.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B.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C.君主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D.统治集团内部治国理念的分歧10.《春秋决狱》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11.“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该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12.《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大一统”B.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13.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这表明他主张A.君主专制B.天人感应C.“大一统”D.君权神授14.“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灿若寒星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

”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15.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城出现了一批“异偶”(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B.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D.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1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A.“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17.王阳明一反程朱理学家提出的《大学》首句改本的“在新民”之说,而坚持《大学》古本的“在亲民”之说,其基本思想是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

这反映出王阳明A.思想保守的复古特性B.“知行合一”的实践论要义C.外求“良知”的道德自觉D.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18.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

这说明A.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B.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D.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19.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阶层的发展B.监察制度的完善C.阶级矛盾的消除D.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20.《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熹强调的“理”是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B.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C.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2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这一变化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22.“从来天生民而立之君长,所以为民役者也,君一人不能独治万几,于是建设臣工以分治之,凡佐君为民役者也。

”材料观点和下列思灿若寒星想家一致的是A.孔子B.黄宗羲C.朱熹D.王阳明23.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

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陆九渊C.王守仁D.顾炎武2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后世之民,皆守株之类矣。

”提出与此观点相类似的思想家是A.陆九渊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二、非选择题(52分)2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

……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

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

……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

……(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

(12分)(2)据材料二,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12分)26.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一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灿若寒星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

(12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无善治”所提出的举措。

(8分)参考答案1.C西周时期官员都是实行血缘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成为官员,打破了过去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故C项正确;此时宗法制并不是完全崩溃,故A项错误;材料中依靠才能成为官员,并不是都依据军功受爵,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选官标准变化,并不是君主集权意识的加强,故D项错误。

2.C《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和汉代儒家学者都把《诗经》作为教育子弟“立言、立行的标准”,说明儒学家都极力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C正确;材料主要注重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不是礼乐制度,A错误;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故D项错误。

3.C “孔子受到了许多诸侯的拒绝和同时代人的嘲笑讽刺”体现了春秋时期儒学不受重视,这种尴尬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孔子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故C项正确;诸侯当时思想并不是保守,诸侯想通过争霸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孔子的思想不符合诸侯争霸战争需要,不是宣传思想不当,故B项错误;材料实质问的是儒家思想不受欢迎的原因,这要从儒家自身寻找,故D项错误。

4.B根据材料“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体现的是轻徭薄赋,保证农民生产时间;“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由此可知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两者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同,而是强调两者主张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

“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但是孟子主张中无法体现抑制兼并,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