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传统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糟醅研究现状及其展望_唐贤华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是以泥窖和酒醅为基础,进 行数月的封闭发酵。在这一过程中,环境中的微生 物、大曲微生物和窖泥中的微生物在酒醅的固、气、 液三相界面发生复杂的能量代谢反应,使酒醅的理 化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并产生了丰富的代谢物质, 这些物质与白酒的风格密切相关[1]。从上世纪 80 年 代至今,各酒厂、科研单位以及高校纷纷对浓香型白 酒酒醅中的微生物、理化性质以及香味成分进行了
谢善慈等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生物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分离细菌霉菌和酵母分别采用牛肉膏蛋白冻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和ypd培养基在淀粉培养基和ypd培养基中添加60gml的链霉素就能很好抑制细菌的生长水和窖泥中筛选出一株耐酸性酵母a其能在初始发酵ph为3550之间能进行基本的正常发酵可用酒精糟液代替清水配料不仅可以节省调ph所用的硫酸和大量配料用水还免去了污水处理工序节约生产成本微生物区系及其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
浓香型白酒的酒醅微生物主要源于环境、大曲 和窖泥。其酿造过程实际上是各类微生物代谢的过 程,这个过程决定了浓香型白酒特有的成分结构和 风味特征[3]。近年来,人们对泸州老窖、五粮液等知名
第三期
唐贤华,等:传统浓香型白酒比较深入,能熟练运 用 DGGE 等指纹图谱技术追踪酒糟微生物区系的 动态变化[4]。谢善慈等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生物分离 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分离细菌、霉菌和酵母分别 采用牛肉膏蛋白冻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和 YPD 培养 基,在淀粉培养基和 YPD 培养基中添加 60μg/mL 的链霉素就能很好抑制细菌的生长[5]。李雷等从黄 水和窖泥中筛选出一株耐酸性酵母 A,其能在初始 发酵 pH 为 3.5 ̄5.0 之间能进行基本的正常发酵可 用酒精糟液代替清水配料,不仅可以节省调 pH 所 用的硫酸和大量配料用水,还免去了污水处理工 序,节约生产成本[6]。赵东等对五粮液窖池酒醅中的 微生物区系及其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酒醅 微生物区系与酒醅生态因子在演变过程中的相互 关系,初步阐述了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7]。吕辉等 通过对泸州老窖实验窖池跟踪取样进行微生物、理 化因子和香味成分分析。得出在发酵过程中,糟醅微 生物的变化调控着理化因子以及香味成分的变化[8]。 周瑞平等对宜宾多粮浓香型就肠内细菌多样性及 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种类及数量的 分布与白酒生产及酒体风格形成可能有着密切的 联系[9]。张文学等运用 PCR 扩增技术和 16SrDNA 序 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 16SrDNA 基因全序列,根据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 群 16SrDNA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窖池糟醅中原核微 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区系分布。结果发现,发酵 60d 的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其细菌主要分为 6 个菌群: 低 G+Cmol%革兰氏阳性菌、高 G+Cmol%革兰氏阳 性放线菌群、革兰氏阴性拟杆菌群、革兰氏阴性变 形杆菌群、革兰氏阳性纤毛菌群和 TM7 门,其中 β- 变 形 杆 菌 群 约 占 窖 池 糟 醅 中 原 核 微 生 物 的 80% ; 古 菌 主 要 为 产 甲 烷 古 细 菌 , 包 括 Methanoculleus 群和 Methanospirillum 群。通过不同 窖池的比较分析得出,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窖池微生 态密切相关[10]。姚惟琦等对浓香型白酒酒醅中乳酸菌 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对模拟固态发酵的影响,发 现窖池酒醅中产乳酸菌的主要菌群并非来源于大曲 中,多数应来源于发酵的粮醅、环境等途径[11]。施思等 用 PCR- DGGE 技术对习酒酒醅微生物菌群的结构 进行解析发现:发酵前微生物群落结构呈明显多样 性分布,发 酵 后 期 优 势 菌 明 显 改 变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成为绝对优势菌,Weissella 属细菌在酒醅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理化因素对其影响

2021年1月第42卷第2期生物工程—178D01:10.12161/j.issn.l005-6521.2021.02.029浓香型$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理化因素对其影响胡晓龙打余苗打王康丽打田瑞杰打杨旭打王永亮2,张治刚2,赵西民2,何培新13(1.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A河462400;3.河南省张弓酒业有限公司,河南商丘476700)摘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豫酒某浓香型酒企4年和40年窖池的窖壁、窖底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h结果表明,窖泥样品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量、Chaol指数和ACE指数没有显著性(P>0.05)差异,40年窖底泥香农(Shannon)指数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显著性(!<0.05)偏低。
窖泥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产己酸菌属(Cap.oicip.o/ucens)、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x理研菌属(Petrimonas)等共12个菌属,隶属于4个门,且集中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
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40年窖底泥中占绝对优势,Bacteroidetes和Euryarchaeota在4年窖底泥和40年窖壁泥中含量都较高;Lactobacillus为40年窖壁、窖底泥第一大优势菌属,而4年窖壁泥和窖底泥第一优势菌属分别为Acinetobacter和Caproiciproducens Q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总酸(30.7%)和pH值(15.7%)与窖泥优势菌群的相关性最高且显著(P<0.05),说明总酸和pH值可能是影响上述不同类型窖泥优势菌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成熟过程中四种主要酶产生菌多样性分析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成熟过程中四种主要酶产生菌多样性分析大曲具有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等功能,不但为大曲酒的发酵、成香提供必不可少的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前驱物,还提供发酵所必须的丰富的生物催化剂——酶类。
大曲,作为大曲酒品质和产量的重要保障,一直是白酒行业研究的重点。
单宁酶(EC3.1.1.20),也称作单宁酰基水解酶、鞣酸酶。
单宁酶能水解没食子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生成葡萄糖和没食子酸,同时影响着白酒的风味及品质,单宁酶在食品、化工和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酯化酶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最为的重要酶类之一,酶化酶含量多少和酶活高低,都与白酒优质酒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蛋白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不仅能水解发酵原料和菌体的蛋白质,还能促进产酒和生香、降低杂醇油含量。
脂肪酶为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白酒风味物质具有一定影响。
实验以单宁酶、蛋白酶、酯化酶、脂肪酶为研究重点,采取平板分离法筛选产酶微生物,通过测算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判断各菌落产酶能力并对菌落形态进行分辨描述,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纯化菌株进行5.8S PCR和16S PCR分子鉴定。
各酶产生菌菌落形态及种属情况如下所示。
(1)实验分离得到产单宁酶的真原核微生物菌落共有16个类别,其中真核产生菌有9个类别,比原核产生菌多了两类,且发酵期大曲样品中的真核单宁酶产生菌菌落形态多样性显著多于成熟期的大曲样品。
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产单宁酶真核微生物有三个属(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Byssochlamys),其中Aspergillus有六个种,占全部单宁酶真核产生菌的60%。
其次是Penicillium属的Penicillium commune strain、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train和Penicillium robsamsonii三个种。
鉴定到的单宁酶原核产生菌的三个属都各只一个种,即Bacillus siamensis strain、Oxalophagus oxalicus strain和Pedobacter sp。
芝麻香型白酒酒醅中氨基酸分析方法探讨

分析芝麻香型白酒酒醅中游离氨基酸方法探讨孙洁,李好转,孙立臻,郭学凤,王云鹏(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景芝262119)摘要:用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器分离并测定芝麻白酒酒醅中常见氨基酸的方法,以探讨多粮及大曲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转化氨基酸,再有氨基酸转化为芝麻香型白酒微量香味成分的反应机理。
该方法无需衍生,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酒醅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关键词:氨基酸;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器;芝麻香型酒醅Research on free Amino Acids in the fermented grains of theSesame- flavor LiquorSunjie,Lihaozhuan,Sunlizhen,Guoxuefeng,Wangyunpeng(Shandongjingzhi Liquor Co.Ltd.,Jingzhi,Shandong 262119,China) Abstracts: Amino acids in the fermented grains of the sesame-flavor liquor were measured and separat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and integrated 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or, to study on the conversion of protein into amino acids,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mino acids convert to the trace amount of the flavor ingredients in the sesame-flavor liquor. This method is sample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low interference, high sensitivity and no derivative.Keywords: amino acids; Ion chromatography; integrated 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or, fermented grains of the sesame-flavor liquor芝麻香型白酒是以芝麻香为主体,是目前我国11大香型之一,它的生产工艺要点为:高氮配料、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长期储存,即三高一长的特点。
芝麻香曲中功能酵母菌的初步研究

芝麻香曲中功能酵母菌的初步研究张龙云;张聪芝;李燕荣;蒲春【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7(000)006【摘要】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酒醅、大曲及环境中筛选到29株酵母菌,从中进一步的筛选出11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将11株菌株按照等比混合应用于芝麻香曲的生产,确定发酵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酵母菌曲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水分53%,pH5.0,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36 h.%In the experiment, 29 yeast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grains, Daqu and liquor-making environment with dilution method, and 11 yeast strains among them were further screened out for the research. The equal mixture of the 11 yeast strains wa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Zhimaxiang Qu and the optimum fermenting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moisture content was 53%, pH5.0, fermenting temperature was at 32℃, and fermenting time was 36 h.【总页数】5页(P44-48)【作者】张龙云;张聪芝;李燕荣;蒲春【作者单位】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1.1;TQ925.7;TS262.3【相关文献】1.浓香型曲药中酵母菌的初步分类和选育 [J], 廖建民;任道琼;唐玉明;姚万春;任玉茂;陈周平;樊林2.红酵母菌产胡萝卜素的初步研究红酵母菌产胡萝卜素的初步研究 [J], 王尊生3.芝麻香型调味酒在泰山特曲系列酒中的应用研究 [J], 石磊;霍立萍;陈瑞;高红心;曹原;尹延红4.不同添加量高产酯低产高级醇酵母菌在芝麻香白酒酿造中的作用 [J], 李秋志;刘姣;王国明;任长成;肖冬光5.不同添加量高产酯低产高级醇酵母菌在芝麻香白酒酿造中的作用 [J], 李秋志; 刘姣; 王国明; 任长成; 肖冬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曹宇;翟磊;信春晖;许玲;姚粟;程池【摘要】高温大曲是芝麻香型白酒酿造特有的糖化发酵剂,为白酒酿造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种类、各种生物酶类以及多种香味前驱物质,在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对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真菌在整个制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细菌的含量和种类在第1次和第2次翻曲的过程中出现规律性变化,推测这两次翻曲在制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High-temperature Daqu is the typical saccharifying agent of Zhimaxiang Baijiu.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Baijiu pro-duction by providing rich microbial species, varieties of biological enzymes, and multiple flavoring precursor substances. In this study, PLFA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Zhimaxiang high-temperature Daqu. The results sowed that, fungi were dominant in the whole Daqu-making process, and the biomass and species of bacteria pre-sented regular change rules in the 1st and the 2nd Daqu-turning proces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1st and the 2nd Daqu-turning played key roles in Daqu-making.【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5页(P33-36,41)【关键词】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磷脂脂肪酸(PLFA);微生物群落【作者】曹宇;翟磊;信春晖;许玲;姚粟;程池【作者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27;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27;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6300;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6300;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27;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TS261.1;TQ925.7芝麻香型白酒是我国传统白酒的创新香型,也是鲁酒的代表香型,以其浓、酱、清相结合的工艺特点和独特的优雅芝麻香味,符合白酒淡雅、爽净的消费趋势[1-2]。
白酒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白酒微生物研究与应用现状摘要:以浓香、酱香、清香白酒三大香型为出发点,概述了近年来白酒微生物的研究状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白酒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进一步从微生物的角度揭示中国白酒的发酵本质。
关键词:白酒;微生物;研究现状白酒微生物指白酒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总称,既包括自然接种的天然微生物,也包括人工选育的纯种微生物;既包括糖化菌、发酵菌等有益微生物,也包括导致苦味和酸败的有害菌。
广义上来讲,其包括附着在原料、用水、空气、曲、醅和醪、窖泥、糟、窖池、场地、工具、设备、乃至人手及鞋等上的微生物。
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曲、醅和醪、窖泥、窖池中的微生物[1]。
白酒酿造实际上是微生物代谢的过程。
因此,要弄清白酒的发酵本质,就必须从微生物着手来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至今,白酒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了高潮,各酒厂、科研机构和学校纷纷对白酒微生物进行研究。
本文就以香型为出发点来对近年来白酒微生物的主要研究状况进行概述。
旨在为白酒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以从微生物的角度更进一步理解白酒的发酵本质。
1 白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1.1 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研究1.1.1 酒曲微生物的研究酒曲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酒曲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结构及其与酒曲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以及酒曲中优良菌株的选育。
酒曲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结构及其与酒曲理化性质的关系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在生产中的应用。
1995年,唐玉明等人以泸州老窖酒大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制曲过程中曲皮和曲心微生物种群与生化性能的变化,对贮存3个月后的成品大曲曲皮与曲心的微生物数量及生化性能亦作了分析测定;并分别以曲皮、曲心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酿酒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在人房初期出现高峰,到中期显著降低,后期曲外层略有低落而曲心略有升高;培曲过程中曲外层的酶活力显著高于曲心,贮存后曲心的酶活力虽有提高,但仍明显低于曲外层;曲外层的微生物数量及酶活力虽显著高于曲心,但酿造效果却表现为曲心的出洒牢及酒中的醋酸含量明显优于曲外层,酒的总酸含量相反[ 2 ] 。
白酒生产中的微生物

引言: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酿酒技艺,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在白酒生产中发挥多种功能,包括发酵、调味、降解和保护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探讨白酒生产中的微生物。
概述:白酒生产中的微生物是指在酿造过程中参与发酵和降解的各类微生物。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着白酒的口感、香气和品质。
正文:一、发酵微生物1.酒曲菌的作用:酒曲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分解淀粉为糖类供酵母菌发酵,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酒香化合物。
2.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它们主要负责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酵母菌特有的香气物质。
二、调味微生物1.酸奶乳酸菌的作用:在白酒生产过程中,乳酸菌可以通过发酵将糖类转化为乳酸,从而为白酒调味,增添酸味。
2.黄曲霉的作用:黄曲霉的菌丝和孢子可以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香气物质,为白酒增加复杂的风味。
三、降解微生物1.醋酸菌的作用:醋酸菌可以将乙醇转化为醋酸,从而帮助白酒降低酒精度数,增加醋香味。
2.果酸菌的作用:果酸菌可以降解果酸,减少白酒的酸味,使其口感更加柔和。
四、保护微生物1.乳酸菌的作用: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和其他一些抗菌物质,在发酵过程中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护白酒的质量。
2.酒曲菌的作用:酒曲菌通过产生酒精和其他挥发性化合物,营造出不适宜有害菌生长的环境,保护白酒不受污染。
五、总结:微生物在白酒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酵微生物如酒曲菌和酵母菌主要参与糖类转化为酒精和香气物质,调味微生物如乳酸菌和黄曲霉负责为白酒增添风味,降解微生物如醋酸菌和果酸菌帮助调整白酒的口感,保护微生物如乳酸菌和酒曲菌则保障白酒品质不受污染。
因此,微生物在白酒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由捷瑞 ( 上海) 完成。得到的序列通过 Genebank ( 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 和 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Ⅱ(http://rdp.cme.msu. edu/, release 9. 40) 进行比较、鉴定, 寻找与目的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已知分 类地位的菌种的 16S rRNA 序列。
基金项目:中国白酒 169 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7BAK36B00) 。 收稿日期: 2008- 01- 10 作者简介:王海燕( 1977- ) , 女, 江苏人, 讲师,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通讯作者:徐岩( 1962- ) , 教授, 博士生导师。E- mail: yxu@jiangnan.edu.cn。
物构成。本研究采用 PCR- DGGE 技术, 动态检测、比较 法提取质粒, 载体特异引物 T7、SP6 扩增获得 16S rRNA
了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醅在窖池发酵过程中细菌 片段; 选用 Hinf I 和 Csp6 I 对 PCR 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菌群结构的变化过程, 并通过构建 16S rRNA 基因克隆 按酶切图谱将克隆子分成不同的操作分类单位; 每个操
16S rRNA 全长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纯化回收
N1~N5: 浓香型酒醅( 隔 6 d、6 d、10 d、20 d 和 20 d 取样) ; Z1~Z6: 芝麻香型酒醅( 每隔 5 d 取样)
图 1 不同时间点采集的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醅 样品的 DGGE 指纹图谱
如图 1 所示, 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 浓香型和芝麻 香型酒醅中的细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在发酵起始阶 段, 2 种酒醅中微生物种类丰富。浓香型酒醅在入池发 酵约 12 d 后, 出现一条明显的亮带, 发酵约 20 d 后此条 带消失; 而芝麻香型酒醅在发酵的第 5 天, 有两条条带 亮度突然增加, 随后亮度逐渐降低。可见这 2 条条带对 应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数量上变化很大。浓香型和芝 麻香型酒醅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所以通过 DGGE 电泳, 可以区分两种不同香型酒醅发酵过程中的 微生物多样性。 2.2 DGGE 图谱中主要条带的分子鉴定
86
酿酒科技 2008 年第 2 期( 总第 164 期)·LIQUOR- 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No.2(Tol.164)
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王海燕 1, 张晓君 2, 徐 岩 1, 赵立平 2
( 1.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 2.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生态基因组学实验室, 上海 200240)
基 因 组 总 DNA 16S rRNA V3 区 扩 增 片 段 通 过 DGGE( Bio- Rad) 分离研究微生物群落。丙烯酰胺凝胶 浓度为 8 %, 变性梯度范围为 28 %~52 %( 100 %变性 剂为 7 mol/L 尿素和 40 %去离子甲酰胺) , PCR 产物上 样量为 200 ng。在 200 V、60 ℃条件下电泳 240 min。电 泳完毕用 SYBR green I( 1×TAE, 1∶10000) 染 色 45 min, 通过 UV I 成像系统来成像。对图谱中的主要条带进行 切胶回收, 通过重新扩增、克隆、比对、测序, 并对其序列 进行分鉴定酒醅中含有的微生物类群。
作分类单位选择 1 个转化子进行 DNA 序列测定, 测序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采用江苏某酒厂两种香型的 2 个生产用窖池, 取样
时 间 是 2006 年 9 月~11 月 , 分 析 样 品 为 窖 池 中 心 酒 醅。2 个窖池均是 9 月 22 日开始入池发酵, 发酵周期分 别为 60 d 和 30 d。样品密封后冷冻保藏备用。
Analysis of the Bacter ial Community in Fer mented Gr ains of Str ong Ar oma Style and Roasted Sesame Ar oma Style Liquor
WANG Hai-yan1, ZHANG Xiao-jun2, XU Yan1 and ZHAO Li-ping2
我国对白酒的研究历史久远, 但对大曲、窖泥、酒醅
等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分离、培养 和初步鉴定[1~4]。目前认为, 利用现有手段, 自然界中可 培养的微生物仅仅占到微生物总数的 0.1 %~10 %; 而 且分离培养方法会改变原始菌群的微生态构成, 无法分 析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5~6] 近年来, DGGE/TGGE (变性 /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7~8]、 ERIC (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 PCR[9]和实时荧光 定量 PCR[10]等基因指纹图谱技术, 被广泛运用于分析复 杂环境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中。其中, DGGE 具 有检测极限低、易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并可切胶回 收其条带进行序列分析, 从而可以鉴定细菌组成, 研究 种群结构。
白酒以多菌系固态发酵工艺赋予其独特的风格特 征, 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均依赖于酒醅在密闭 窖池中的多微共酵, 形成复杂的白酒成分, 尽管这些微 量成分只占总量的 2 %~3 %, 也正是这些微量成分决 定了白酒风味与口感。由此可见,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 白酒的品质影响重大。同时, 在发酵过程中, 随着营养物 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窖池中微环境发生了改 变, 例如 pH 下降、乙醇含量提高等, 又转而导致酒醅中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 酒醅中微 生物的菌群结构既体现了窖池中的微环境, 又影响了发 酵后期风味物质的形成, 最终将会影响白酒品质。
王海燕, 张晓君, 徐 岩, 赵立平·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87
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在生产工艺上存在异同之 后, 参考 pGEM- T Easy 说明书及参考文献[15], 与载体
处, 不同的生产技术将会影响窖池发酵时酒醅中的微生 pGEM- T easy 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阳性克隆用碱裂解
摘 要: 对白酒窖池发酵的全程跟踪取样, 借助于 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 和 16S rRNA 基因 文 库 两 种 方法, 对比研究了江苏地区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醅在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DGGE 图谱分析显示, 随 着发酵时间的延长, 酒醅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 ; 发 酵 结 束 时 Lactobacillus manihotivorans 成 为 最 主 要 香型和芝麻香型酒醅中的微生物种属存在巨 大 差 异 , 仅 有 Weissella、Bacillus、Acetobacter 和 Lactobacillus 4 个 属 的 微 生 物 在 两 个 文 库 中 均 能 检 测 到 , 发 现 并 鉴 定出在白酒曲药和酒醅的研究中尚未报道的细菌属。 关键词: 微生3; TS261.4; Q93- 3; Q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9286( 2008) 02- 0086- 04
(1.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Bio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2 结果与分析
1. 2 药品
2.1 浓 香 型 与 芝 麻 香 型 酒 醅 细 菌 的 DGGE 指 纹 图 谱
dNTP, X- gal 和 IPTG 购 自 上 海 博 采 生 物 技 术 公 ( 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