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时间:30分钟)基础达标1.2010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中国邮政已发行的世界地球邮票,号召人们关爱地球。

下列行为中不利于地球保护的是( D )A.研发可降解塑料或替代用品,控制白色污染B.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C.加强新能源研究,使用压缩天然气、氢气作汽车燃料D.大量开采煤、石油及天然气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解析:D中,“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开采利用(即可持续发展),不能无序大量滥采,以免导致能源枯竭、环境恶化。

2.(2011年西安第一中学月考)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用作家庭燃气解析:A中,火力发电既浪费“化石燃料”,又易在发电过程中排出大量废气,不可取。

可以发展水力、风力或潮汐能、核能等发电。

3.(2010年福州高一检测)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下列有关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 )A.大力推广煤的脱硫技术,减少空气污染B.回收废弃饮料包装纸,制作成公园内的休闲长椅C.在西部和沿海地区兴建风力发电站,解决能源问题D.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与发展电动、混合动力汽车解析:A项,煤的脱硫技术,只能减少SO2的排放,不能减少CO2的排放;B项,有助于减轻“白色污染”;C项,充分利用风能等新型能源;D项,能减少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量,减轻空气污染。

4.下列有关煤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煤含有焦炭及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焦炉气B.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是化学变化C.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煤经干馏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D.煤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解析: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氢、硫、氧、氮等元素;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煤经干馏可获得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化工原料以及焦炭、焦炉气等,所以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污 染 环 境
COx、NOx、 SO2 烟尘
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 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产物:煤气、煤焦油、焦炭;
干馏产品 出 炉 煤 气
主要成分
主要用途
焦炉 氢气、甲烷、乙烯、 气体燃料、化工原料 气 一氧化碳 粗氨 氨、铵盐 氮肥 水 粗苯 苯、甲苯、二甲苯 苯、甲苯、二甲苯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 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 源,在得到所需产品的 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 废水和废渣,处理不当 就会污染环境。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赤潮等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煤 的 组 成
无机物(少量) 无机盐等
有机物
H、O、N、S 等元素 —少量 C 元素—大量
化引起藻类 (如蓝藻 、绿藻、硅藻等)的迅猛生长,
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
赤潮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 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
返回
河水污染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光化学烟雾
绿色化学应用于科学研究
安全的生产工艺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无毒无害原料 可再生资源
原子经济性反应 高选择性反应
石油的主要成分: 石油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还有水分、盐分等杂质)
二、石油的炼制(除水脱盐后) (1)石油的分馏: 利用原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 成简单混合物的过程。
石油的炼制方法1:
分馏
原理: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成不同物质

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

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

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仅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还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资源综合利用具有许多优势,本文将探讨其中的几个关键点。

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综合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将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联合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利用。

例如,将废弃物进行能量回收,可以有效缓解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避免大量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 环境保护与减少污染资源综合利用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

通过合理处理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可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同时,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也减少了对原始资源的开采和消耗,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3.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通过采用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消耗。

同时,合理调整生产流程和碳排放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经济效益和创造就业机会资源综合利用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资源综合利用还可以创造许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5. 推动可持续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延长资源使用寿命和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可以保持资源的持续供应。

这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结起来,资源综合利用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与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经济效益和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优势。

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实践与推广。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原理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化学原理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化学原理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化学原理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性,掌握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习并掌握典型资源如金属、矿物、能源等在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原理和关键技术。

3. 了解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识到化学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会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工具,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原理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资源综合利用在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形成尊重他人、包容合作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课程,结合化学原理和实际案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提高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资源综合利用概述”2. 化学原理在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金属资源的种类、性质及提取方法。

- 典型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案例,如铝土矿、铜矿、铁矿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3. 化学原理在矿物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矿物资源的种类、性质及利用方法。

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汇总

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汇总

3.在相同条件下,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的燃
料是( A )
A.液化气 B.煤油 C.煤饼 D.木柴
4.下列各气体属于纯净物的是 ( C )
A.天然气 B.水煤气
C.甲烷
D.液化石油气
5.下列关于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 B.煤的干馏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煤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D.煤除了主要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
9.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两种变化,本质
上的不同是( C )
A.加热的温度二者不同 B.获得的产品二者不同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不需要隔绝空气,后者需隔绝空气
16.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乙烯常温下是气体,为纯净物;聚乙烯常 温下是固体,为混合物
B.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聚乙烯活泼
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石油的分馏和裂化都得到汽油,煤经高温 干馏后所得的煤焦油中含有苯和甲苯,而 不是煤中含有苯和甲苯。
22.下列物质中,有固定熔沸点的是( C )
A.汽油 B.煤 C.苯 D.煤焦油
21.下列石油的炼制和加工的过程,属于化学
变化的是( C D )
A.常压分馏
B.减压分馏
C.裂化
D.裂解
常见的塑料:聚丙烯、聚苯乙烯、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酚醛塑料 (电木)、聚四氟乙烯(塑料王)等。
聚丙烯 单体: CH2=CHCH3
聚苯乙烯 单体:
CH2=CH C6H5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
CH2=C COOCH3 CH3
有机玻璃
酚醛塑料
单体:
苯酚、甲醛
聚四氟乙烯 单体:
CF2=CF2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

形式存在于浸出渣中,用酸法将其制成硼酸。该技术适用于有色金属冶金行业。
13 冷轧盐酸再生及铁粉回收技术
该技术利用高温加热条件下,氯化亚铁在水蒸汽和空气流中分解出 Fe2O3 和 HCl 气体的特性原理。采用该技术可使再生 酸再生效率达 99%以上,盐酸浓度约 18%。废酸处理后,不含有污染物,避免对企业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有用矿物回收率提高。实现氰化尾渣无尾排放。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含金银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
该技术提出了破碎-筛分-洗矿,粗粒级堆浸,细粒级重选-炭浸的以堆浸为主,重选、炭浸为辅的组合提金工艺。矿石经
难处理低品位金矿及尾矿综合利
3
破碎后增加关键的筛分洗矿工艺,粗粒级矿石直接堆浸,细粒级矿浆经溜槽重选分级后炭浸工艺。解决了氧化矿石含泥
26 废料锅炉技术
料锅炉具有相对独立的层燃和室燃的燃烧空间,即其中一间燃烧室采用专用往复炉排含水率<75%湿废料,另一间燃烧室
采用高压 机喷燃砂尘粉,这二间燃烧室可以同时,也可单独运行。
该技术利用 PE 新料,再生料通过挤出机塑化后挤出,经分配器调节,使得形成表层的新料,芯层为再生料,经口模在
三辊压光后牵引冷却剪切形成片材。塑料型材采用 PE 再生料经塑化挤出再模压的生产工艺。该技术以塑代钢,以塑代 27 薄钢板新型包装材料的制造技术

合回收。
该技术中钢渣的加工是通过多级破碎、磁选工序,使铁与其它杂质有效分离。所得磁选渣可直接作为炼钢、烧结原料,
炼钢炉渣回收和磁选粉深加工处 也可进一步通过粉磨、磁选等加工工序,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铁精粉、粒钢等;而非磁性钢渣可加工成钢渣微粉用作建
8
理技术
筑原料。采用该技术可实现钢渣“零”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占地面积,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适用于转炉钢渣、

第7章 第2讲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第7章 第2讲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进入导航
第七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七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考纲解读
1.认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加绿色化学的有 关知识。
2.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讨论在化工生产中
遵循的“绿色化学”原则。 3.了解石油、煤、天然气的来源及加工。 4.了解石油化工产品。 5.了解煤的干馏产物及其应用。
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 ) A.用木材做燃料 C.开发风能 [答案]A B.用液氢替代汽油 D.开发地热
[解析]如果用木材作燃料代替燃油,就会使大量森林
树木被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七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
[答案]D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七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 解析 ] 低碳经济即是降低 CO2 的排放, A 中氢能的燃
烧产物为H2O;塑料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燃烧或降解后 也产生CO2;绿色化学中的原子利用率提高,即为反应中 只生成一种产物,无其他产物出现;有机物中含有碳,且 有机溶剂大多污染环境,D错误。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七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考向分析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 题,因此,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本讲主要考查化石燃
料的综合利用;聚合反应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特征、性质;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知识。预计2014年高考 会以生产、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化石燃料 的综合利用、环保及绿色化学问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4.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4.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1)煤的干馏 (有化学反应也有物理变化)
(2)煤的气化
高温
C(s) + H2O(g) → CO(g) + H2(g)
水煤气
煤的气化是___化___学__变___化_______的过程。
(3)煤的液化
煤 煤可也可___以_直___接间_____液接____化液_____化_,__使__,煤与先转H2化作为用_生_C_成O__液__和体_燃__H料_2_;_ ,再在催化剂作 用下生成___甲__醇_____。
4.绿色化学核心是 _利__用___化__学__原__理__从___源__头__上__减___少__和__消__除___工__业__生__产__对___环__境__的__污___染___。 5.“原子经济”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 的原子_全__部____转化为_期__望___的__最__终__产___物_,这时原子的利用率 为______1_0_0__%______。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
标志是( B )
A.石油的年产量 B.乙烯的年产量 C.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D.硫酸的年产量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A.煤的干馏 C.石油裂化
B.石油分馏 D.乙烯聚合
3.(双选)石油裂化的目的是( AD)
A.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 B.除去石油中的杂质 C.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D.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 体法
1. 头--神经系统 2. 眼睛--循环系统 3. 鼻子--呼吸系统 4. 嘴巴--内分泌系统 5. 手--运动系统 6. 胸口--消化系统 7. 肚子--泌尿系统 8. 腿--生殖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

为了提高公众认识地球、保障发展的意识,各地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下列活动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A.加强海底可燃冰、锰结核的探测与开发研究B.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发电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D.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提高居民收入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虽能提高居民收入,但会破坏环境,得不偿失,D错。

答案 D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解析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燃烧时生成大气污染物;焚烧秸秆污染环境。

答案 B3.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将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化学。

不仅化工生产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化学实验也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实现原料和过程的绿色化。

下列实验或实验过程遵循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A.用过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B.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氧气C.用溴水代替碘水进行萃取实验D.用铜粉代替铜丝进行Cu与浓HNO3的反应解析选项A,氯气有毒,倡导进行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选项B,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氧气,提高了原子的利用率;选项C,溴水易挥发、溴蒸气有毒。

做萃取实验时用碘水代替溴水能减少对实验室的污染;选项D,用铜丝进行Cu与浓HNO3的反应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减少污染物的生成。

答案 B4.下列说法与“节能减排”不相符的是 ( )A .为推广氢能的使用,工业上可采用电解水法制取大量氢气B .将石油裂化、裂解,综合利用石油资源C .有节制地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D .倡导“绿色化学”理念,逐步实现化工企业零排放解析 电解水法制取H 2,会消耗大量电能。

答案 A5.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 .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 .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 .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 .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解析 纯液态有机物多为烃,用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与“节能减排”的思想相违背。

答案 D6.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 .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 .注意节约用电C .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 .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解析 此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低碳生活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减 少食物加工过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A ;目前电力的主要来源是火电, 节约用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B ;本地食物能减少运输消耗、当季食物 能减少贮存的能量消耗,能体现,排除C ;薪柴为燃料,燃烧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 能体现低碳思想,符合题意。

答案 D7.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通过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a.水蒸气催化重整:CH 3CH 2OH(g)+H 2O(g)―→4H 2(g)+2CO(g) ΔH =+255.58 kJ·mol -1 b .部分催化氧化:CH 3CH 2OH(g)+12O 2(g)―→3H 2(g)+2CO(g) ΔH =+13.76 kJ·mol -1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原料消耗的角度来看,a 路线制氢更有价值B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 路线制氢更加有利C .a 路线制氢由于要消耗很多能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意义不大D .降低温度,可提高b 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解析 b 路线中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降低了乙醇的转化率。

答案 D8.利用天然气或煤与水蒸气生产出的合成气(H 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转化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以天然气生产合成气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②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③ 改变合成气中CO 与H 2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④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当的 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 ⑤从合成气出发生成液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 油”的有效途径 ⑥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烯烃或水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⑤D .③④⑤解析 以天然气生产合成气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不都是化合反 应,如制汽油;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可能有烯烃或水,如合成气制油,得到某 些烯烃的同时还生成水。

答案 D二、非选择题9.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以下是与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三个主题,请根据已知信息回答有 关问题:(1)下列制备氯乙烷的反应中原子经济性最高的是(可多选)________。

A .CH 2===CH 2+HCl ―→CH 3CH 2ClB .CH 3CH 2OH +HCl ―→CH 3CH 2Cl +H 2OC .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 +HClD .CH 2===CHCl +H 2――→催化剂CH 3CH 2Cl由上述四个反应可归纳出,原子经济性高的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有毒物质的无害化也是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ClO 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消毒剂,还 可将废水中少量的S 2-、NO -2和CN -等有毒有害的还原性酸根离子氧化除去。

请写出用 ClO 2将废水中剧毒的CN -氧化成无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说明该方法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原子经济性是指原子利用率,加成反应原子是百分之百利用。

(2)根据电荷守恒、 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配平。

答案 (1)A 、D 加成 (2)2ClO 2+2CN -===2CO 2↑+N 2↑+2Cl - 产生了无毒的CO 2、N 210.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量NaOH 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略氧的氧化还原);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 4HS 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p 氨气×p 硫化氢=a Pa 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________ Pa ;②下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若t 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 t 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画出t 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解析 (1)H 2S 具有强还原性,Fe 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S 2-氧化成S 单质,本身 被还原成Fe 2+,由于H 2S 是弱电解质,故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写其分子式。

(2)类比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电解反应,不难写出电解硫化钠溶液的电解反应方程式,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出:产物除硫单质外,还有H 2和NaOH 生成,所以该过程的优 点也就可以总结出来了。

(3)①由NH 4HS 分解的反应方程式可知:NH 3与H 2S 的分压相同,故p 硫化氢=p 氨气=a Pa , 所以,平衡后的总压为p 硫化氢+p 氨气=2a Pa 。

②作图时要注意:达到新平衡时,氨的 浓度比原平衡的浓度要高;NH 3与H 2S 浓度的降低比例是相同的,即图像中的斜率相同。

答案 (1)2Fe 3++H 2S===S ↓+2Fe 2++2H +(2)Na 2S +2H 2O=====电解S ↓+H 2↑+2NaOH 副产物是氢气,生成的NaOH 可循环利用(3)①2a②11.作为国家正在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终点站——上海将逐步改变以煤、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这对解决城市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目前上海大部分城市居民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浦东新区居民开始使用东海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

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H 2和少量烃类。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 4。

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2CO +O 2=====点燃2CO 2 2H 2+O 2=====点燃2H 2OCH 4+2O 2――→点燃CO 2+2H 2O根据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 大的是________。

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进 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做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等。

它们的某些性质见 下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以上三个燃烧方程式可以看出,燃烧相同体积的天然气消耗的空气体积较大, 因此要保证天然气完全燃烧,就必须加大空气进气量,增大进风口。

如果不改变就会造 成天然气不能充分燃烧而产生大量CO ,容易使人中毒或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丁烷的沸点为-0.5 ℃,在冬天温度较低时容易液化为液体,使管道内气流不畅,因此火 焰较小。

答案 天然气 增大 天然气不能充分燃烧,可能生成有毒的CO 丁烷遇冷凝结为液 体使管道内气流不畅12.已知:A 、B 、F 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E 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 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根据下面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A.汽油B.煤油C.柴油D.重油(3)在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是________。

(填序号)(4)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F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