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说课稿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发酵过程的控制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四、教学过程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10、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11、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调查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人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发酵技术》教案3

《发酵技术》教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3、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应用;4、关注和评价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
2、熟悉各种发酵技术的步骤以及每一步的原因。
3、学会利用一种发酵技术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
三、教学过程1、你吃过面包、酸奶、酱油、米酒、米醋吗?你注射过抗生素吗?你用过加酶洗衣粉吗?这些食品、药品或生活用品的生产,都和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关。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发酵食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上课的兴趣。
2、教师向学生介绍发酵技术的历史以及产生的过程。
3、学生该讨论生活中的发酵技术以及发酵技术的应用。
4、教师拿出一瓶酸奶,让学生尝试说出它的制作过程。
5、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学生共同进行制作酸奶的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于发酵原理的理解以及步骤的记忆。
7、学生自己通过看书,了解书中所提到的几种食物的发酵过程。
7、学生看完课本后,教师请学生任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发酵技术复述发酵过程以及发酵的原理。
8、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自制发酵装置并说明连接理由,请教师检查是否连接正确。
9、教师向学生介绍抗生素:早期的生物技术产业,首先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
甜味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蔗糖,甜菜和甘蔗是生产蔗糖的原料。
食用有机酸:食用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醋酸、乳酸、葡萄糖酸、苹果酸等,这些有机酸都能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
酶制剂:近年来,酶制剂的来源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
如洗衣粉中的脂肪酶和蛋白酶,酿酒过程中使用的淀粉酶等。
四、作业自制一种发酵食品并与同学分享。
25章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
(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5)同学在酿酒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问题?
归纳小结:酿酒时酒药与米饭充分混匀,酒药 的质量要合格,发酵的温度要适宜,创造无氧的环境。
曲霉、毛霉酵母菌
淀粉——————葡萄糖———酒精
30℃无氧
板书
设计
一、课前准备;二、情境引入;三、合作交流;四、练习提高;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作业;七、活动探究.
教学
后记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题的理念,充分发掘教师能力资源,综合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学活动更丰富、更生活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酿一醇香浓郁的米酒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闻一闻,是什么?(同时拧开盖知道怎么酿成的吗?
课前几天已布置同学们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制用的米酒,质量如何?让全班同学看一看你的劳动成果,行吗?(要加强学生的教育,不能饮酒,对同学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好的。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酿出一醇香浓郁的米酒,请看教材116页活动: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方法步骤,让学生明白制作米酒的一般方法。
提问(1):同学们品尝了酿制的米酒和基本操用方法,酒药里有哪些微生物?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
(2)酒药为什么要与米混合均匀?学生回答时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3)联系 前面的知识回答,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
发酵技术教案4

《发酵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五、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在课前自制好了酸奶。
4.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忆制作酸奶的过程: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
(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5.教师提问和酸奶制作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如问: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答: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问: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答: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发酵技术》。
在这个时代,人类已经拥有了许多先进的科技,但是,发酵技术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技术之一。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掌握对发酵技术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项技术的意义及其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发酵技术以及它的分类。
2.掌握发酵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
3.掌握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发酵技术1.发酵的定义。
2.发酵技术的分类。
二、发酵技术的应用1.食品发酵技术。
2.酒类发酵技术。
3.医学发酵技术。
4.生物制药发酵技术。
三、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1.酵母菌的发酵。
2.工业酵母菌的发酵。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
2.小组活动。
3.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知识点:什么是发酵技术1.发酵的定义。
2.发酵技术的分类。
教学方法授课讲解。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前预习所学的内容。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发酵和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
3.练习: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题目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节课知识点:发酵技术的应用1.食品发酵技术。
2.酒类发酵技术。
3.医学发酵技术。
4.生物制药发酵技术。
授课讲解。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小组活动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
2.讲解:通过生动的实例,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发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意义。
3.练习: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收集有关发酵技术应用的资料,并进行报告。
第三节课知识点: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1.酵母菌的发酵。
2.工业酵母菌的发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实验实行的科学性进行探讨。
2.讲解:通过简要介绍实验操作流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设备以及基本操作方法。
3.实验观察:带领学生逐步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掌握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初中生物发酵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发酵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酵母的发酵产物与食品加工;
3. 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橡胶塞、酒精灯等;
2. 实验原料:酵母、砂糖、麦芽提取液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发酵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入发酵实验的话题。
二、研究实验(30分钟)
1. 展示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条件下发酵效果的差异;
2. 总结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发酵技术。
发酵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发酵技术在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3.能够对发酵技术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发酵技术在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内容1.发酵产生的原理;2.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的应用;3.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4.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3.1 发酵产生的原理发酵是一种有机物质在无氧条件下由细菌、霉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物可以是乳酸、乙醇、酒精等物质。
这些产物在饮食、医学和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2 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为普及的是酸奶和面包。
酸奶是通过牛奶经过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具有饱腹感、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面包则是通过面粉、酵母、糖等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的,提供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健康饮食的作用。
3.3 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发酵制剂、发酵药品和发酵植物等。
发酵制剂和发酵药品可以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癌症等疾病,并且对人体有较低的慢性毒性和过敏原性。
发酵植物则可以有效去除毒素、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3.4 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酒、制醋和制乳制品。
制酒和制醋是通过酵母和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具有丰富的风味和芳香。
制乳制品则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发酵的原理、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发酵技术;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发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发酵技术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对学生听课情况和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的理解程度;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小组讨论作业,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应用的认知和分析能力;3.实验评估:通过实验,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的操作实践能力,并进行评估。
《发酵技术》教案1

《发酵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5、体会劳动的过程。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四、教学过程:1、教师提问酒酿的制作过程?酱油的制作过程? 醋的制作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引入发酵技术这一课题。
2、教师解释发酵技术和食品生[来源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乳腐、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可包括臭豆腐。
3、实验:酿制酒酿教师总结出发酵的概念:广义的就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一些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原料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狭义的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利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产生酒精、乳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4、实验讨论,举例说明其他各种发酵产品、了解发酵的概念。
知道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知道常见的发酵食品。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5、了解发酵的条件。
6、分小组讨论发酵食品的价值发酵食品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且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更在防病保健方面胜于普通食品一筹。
首先,经常食用发酵食品就不愁维生素缺乏。
其次,发酵食品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
如豆类,发酵之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
再次,使钙、铁、锌、铬等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大幅度上升。
同时,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活性因子。
这些活性物质或促进钙质的吸收,或提高人体免疫力,或者降低血压,十分有利于健康。
7、教师总结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发酵的条件:温度、水、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技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晓斌,来自安阳市第三十四中学。
今天,我参赛的题目是《发酵技术》。
下面我从教材认知、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实验创新及教学效果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认知:
(一)教材分析
《发酵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 章《生物技术》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安排4 个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习得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基础知识,提高相应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体会到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能力目标:
①通过预习、讨论、动手操作,能用所学的发酵知识尝试自己制作酸奶,体会自主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认同发酵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意义;
②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活动难点:调查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又有前面微生物学部分
的基础,
课下完成探究、调查的课程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好奇心强、好动、争强好胜又是他们身上明显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组织交流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成果交流的机会。
2、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明确实验原理、步骤,高效地解决问题。
3、启发教学法;通过教师点拨,构建高效课堂。
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
1、合作探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