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钩的奥秘

合集下载

人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斜钩》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斜钩》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斜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斜钩》教案: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斜钩的书写要领,学会写好斜钩的笔画顺序、结构及力度。
a.斜钩的基本笔画
b.斜钩的书写技巧
c.斜钩在字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提高学生书写斜钩的能力。
a.观察和分析斜钩的结构特点
b.模仿教师书写斜钩的示范
c.进行大量的书写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a.欣赏经典书法作品中的斜钩
b.体验书写斜钩的乐趣
c.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和专注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和书法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斜钩的书写,使学生能够感受书法线条的美感,提高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斜钩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使字显得更加和谐美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斜钩的笔画顺序、书写技巧和斜钩在字中的应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斜钩书写相关的实际问题。
-起笔:从左上方向右下方轻轻落笔
-转折:在适当位置稍作停顿,调整笔锋,使笔画自然转折
-收笔:用力适中,一气呵成,使斜钩显得既有力度又流畅
b.斜钩的书写技巧:指导学生掌握书写斜钩时的运笔力度、速度和角度,以保证字形的规范美观。
-运笔力度:控制好笔画的粗细变化,斜钩部分适当加重
-运笔速度:保持平稳,避免出现抖动或断笔

来去不留痕迹—探讨无痕挂勾的奥秘

来去不留痕迹—探讨无痕挂勾的奥秘

拖泥帶水—惱人的掛勾作者:葉柏漢、陳彥臻指導老師:陳淑芬老師一、研究題目:拖泥帶水—惱人的掛勾二、研究動機:呼~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二十分鐘,終於拔掉了一個黏在我房間「追隨」我多年的一個掛勾了。

最近新年大掃除,牆壁上的掛勾得一個個拔除了。

只是,這種傳統的海綿膠掛勾,要拔除時,往往須費莫大的精力。

想買一個最近在市面上流行的3M無痕掛勾,卻又太貴。

於是這興起了我個念頭我想研究掛勾對不同材質的黏貼力及所能最佳拔除的方法。

三、研究目的:(1)對四種常用的接觸面材質進行實驗,試驗掛勾對哪一種材質黏貼效果最好。

(2)對四種材質試驗三種方法,讓普通掛勾在拔除時能夠盡量不留下海綿膠的痕跡。

(3)了解有關於掛勾的原理。

四、研究器材:掛勾、磁磚、玻璃、木板、鐵板、丙酮、乙酸乙酯、吹風機、磅秤、磚頭、冰塊五、研究過程和步驟(1)對四種常用的接觸面材質進行實驗,試驗掛勾對哪一種材質效果最好:我們以磁磚、玻璃、鐵板、木板等常見的材質,以掛勾黏上並靜置24小時以後,分別測試最大載重力,每一種材質均測試二次,取平均數。

(2)找出拔除方法和接觸面的材質,讓普通掛勾在拔除時能夠盡量不留下海綿膠的痕跡:以四種方法—丙酮、乙酸乙酯、高溫來在這四種材質上試驗,觀察它們的海綿膠殘留狀況。

六、研究結果探討一—掛勾對磁磚的最大載重力探討二—掛勾對玻璃的最大載重力探討三—掛勾對鐵的最大載重力探討四-掛勾對木板的最大載重力探討五-載重力大小比較圖第一次22.60Kg第二次26.40 Kg平均24.50 Kg探討六—丙酮對貼在四種材質之掛勾之影響方式:以滴管取五滴丙酮滴於掛勾的海綿膠上,用力拔除,再觀察殘留狀況殘留狀況探討七—乙酸乙酯對貼在四種材質之掛勾之影響方式:以滴管取五滴乙酸乙酯滴於掛勾的海綿膠上,用力拔除,再觀察其殘留狀況殘留狀況探討八—高溫對貼在四種材質之掛勾之影響方式:以吹風機吹掛勾上的海綿一分鐘,用力拔除,再觀察其殘留狀況殘留狀況探討九—材質表面高溫對貼在四種材質之掛勾之影響方式:以吹風機吹掛勾上的海綿一分鐘,再以冰塊放置於鐵的掛勾上,然後用力拔除,再觀察其殘留狀況。

第十五课 斜钩

第十五课  斜钩

第十五课斜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及看图,学习斜钩的写法。

2、在学习斜钩写法的基础上,学习几个有斜钩的字,如:代、武、
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斜钩的起笔、收笔写法。

2、教学难点:斜钩收笔时转动手腕,调整笔锋,顺势钩出。

三、教学过程:
1、简单的腕关节练习,观看“斜钩”图片,说一说斜钩有什么特点。

2、学生用手比划写斜钩。

3、学生临写斜钩。

4、教师师范写斜钩,重点指导“钩”的写法。

5、观看图片,再次临写,注意起笔、行笔变化,教师巡视指导。

6、优秀作品展示。

四、临写:代
要求:1、认真观察代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用手比划写
3、示范临写代
4、临写代,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练习:“武”、“成”
六、总结:。

第五课 斜钩

第五课 斜钩

第六课斜钩一、教学内容:P 12-13二、教学目的:1、认识斜钩的形态,掌握其正确的书写方法,正确、规范、整洁地写好本课例字。

2、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型,合理搭配字型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书写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斜钩的正确书写方法。

难点:斜钩的挑钩及“成、我、戏、战”四个例字的笔画安排、结构搭配。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复习上节课心字底的写法,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学习斜钩的写法。

A:生试着说说斜钩的写法,说说与卧钩的区别。

卧钩是躺着,斜钩是斜靠着的。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斜钩的写法。

2、学习戈的写法。

A:说说戈字的写法,横短而斜,斜钩长伸,撇短而直。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戈的写法。

3、教师边师范边讲解“代”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代字的注意点:左短右长。

右部横的斜度较大。

C、学生练习写“代”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成”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成字的注意点:横短,撇有弯度,横折钩宜小,斜钩上伸下展。

C、学生练习写“成”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5、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我字的注意点:撇短,横左低右高,斜钩上伸下展,长于弯钩。

C、学生练习写“我”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6、教师边师范边讲解“戏”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戏字的注意点:左部窄小,右部斜钩弯度不可太大。

C、学生练习写“戏”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7、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战”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战字的注意点:左短右长,左右紧凑。

C、学生练习写“战”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戏和战字要注意什么呢?(五)布置作业:作业本P9-10教后记:这节课中学生最容易写错的是“代”字,把它写成“伐”字,找其原因主要我想是由于受前面的戈字影响,学生很容易的加上一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苏州小学三年级下册书法课第7节《斜钩》教案

苏州小学三年级下册书法课第7节《斜钩》教案

7.斜钩一、教学目标1.学习“斜钩”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回锋出钩的基本要领,感受逆锋起笔到回锋出钩的用笔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笔画的习字习惯,体会“斜钩”的劲健挺拔之美。

3.初步感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书法的特点,感受书法文化。

二、教学准备1.带有“竖”“竖弯钩”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斜钩”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3.带有“式、我、成”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4.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

三、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唤起手感1.(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页面)拿起毛笔,检查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指实、掌虚、腕平、笔直。

(学生摆姿势跟着说)2.好,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把手指的感觉唤醒。

请大家书写“竖”“竖弯钩”各两遍。

(音乐声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3.(点击出现“竖”)“竖”画如何起笔?逆锋起笔,向右下顿笔。

4.(点击出现“竖弯钩”)“竖弯钩”在钩画时如何运笔收笔?回锋向上出钩。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斜钩”1.今天,我们要练习书写笔画“斜钩”。

(教师写课题,学生书空)2.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些字中带有“斜钩”?3.我们先来看这几个带有“斜钩”的字。

(点击出示:式、武、我、成、戒)4.仔细观察帖上的这几个字,你觉得“斜钩”这个笔画有什么特点?5.同学们越来越会观察,越来越有眼光!书上是这样来形容“斜钩”的(点击出示图文:斜钩从高处顺势斜下,体态较长,略带弧度,在一个字中常作为主笔出现。

斜钩也叫“戈钩”)一起读一读。

(三)写法指导,练习内化1.怎么写好“斜钩”呢?我们先来欣赏书法家的示范。

(点击视频)2.(按下暂停键)起笔与竖画相同,但笔画上端稍向左倾斜。

向右下行笔,用力均匀,略带弧度。

钩向上方出锋收笔。

这看似简单的一笔中蕴含着三个步骤,我们再来学学写法提要。

3.(点击出示第一步骤)谁来介绍第一步?我们刚才写过“竖画”,应该怎样起笔?板贴:逆锋起笔。

(点击出示第二步骤)谁来介绍第二步?行笔时用力均匀,一定要中锋运笔。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7.斜钩-苏少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7.斜钩-苏少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7.斜钩-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斜钩”的基本书写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斜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习惯。

教学难点1. “斜钩”的书写技巧。

2.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斜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示范“斜钩”的书写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斜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4. 评价法:评价学生的书写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斜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斜钩”的书写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1. 讲解“斜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斜钩”的书写过程,强调书写姿势和习惯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观察“斜钩”的书写示范,总结书写要领。

三、练习1. 让学生按照“斜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进行练习。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鼓励和建议。

3. 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斜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四、评价1. 评价学生的书写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斜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斜钩”的书写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鼓励和建议。

3. 通过评价学生的书写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学内容要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开展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人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笔画的写法(二) 第12课 斜钩》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人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笔画的写法(二) 第12课 斜钩》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课题:斜钩的写法(软笔)教学目标:1.知晓“斜钩”的名字由来,初步了解欧体楷书笔画的基本特点。

2.借助教学指导,初步掌握“斜钩”和“代”、“氏”二字的书写特点与规律。

3.通过笔画教学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观察能力与审美情趣,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斜钩”和“代”、“氏”的书写特点与规律。

教学难点:1.掌握“斜钩”弯直粗细细微变化以及出钩的翻腕方法。

2.掌握“代、氏”字左收右放的结构特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毛笔、元书纸、墨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教学主题1.出示竖钩,变化形态引出“斜钩”“竖钩”反向翻转,姿态倾斜,两端微微用力弯曲,就变成了“斜钩”。

2.笔画象形师:斜钩似古代的兵器“戈”,所以又称“戈钩”。

甲骨文是这样写的,就像一只手拿着一个长戈。

(白板“戈”的演变)“戈”是一种兵器,是十八般兵器之一,大致产生在西周战国时期,现代成为“冷兵器”。

3.戈这个字的主笔是斜钩,“戈钩”,今天我们要研究“戈钩”这个笔画(板书课题)并且还要练习书写带有斜钩的两个字。

二、学写笔画——斜钩1.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斜钩的笔画形态,谁来说一说?指名说,学生补充,教师补充。

(起笔方而重,直中略带弯,钩向上外方内圆。

)2.再来看老师示范,看清斜钩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过程,找同学说一说运笔过程。

指名说,学生补充,教师补充。

3.出示运笔图示,学习运笔儿歌:起笔方而重,中锋右下行,中有小弧度,翻腕上出锋。

4.教师读,教师干毛笔书空齐读,教师板演,学生执笔书空齐读,教师投影范写,学生执笔书空,默读,学生练习书写双钩一个,写两个,强调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5.随机展示评价,再写三个,教师圈评三、学写例字“代”、“氏”师:老师在欧楷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中,找出了一些带有斜钩的字,(出示九成宫的碑帖局部图)斜钩在不同的字中都是各有变化,下面我们来学写“代”和“氏”(一)例字“代”1.观察“代”字有什么问题?找出丑字的原因(左单人旁太长,横太平)2.教师讲解“尤”笔画形态和位置整体左短右长3.教师范写一个学生观察,师再写一个学生书空。

【硬笔书法精品讲义】021初级第二十一次课:斜钩【最美中国字】

【硬笔书法精品讲义】021初级第二十一次课:斜钩【最美中国字】

【课堂练练看:例字】
3 课堂小结
【名师讲一讲】
【动作】
顿→缩→停→弹 【力度】
【正字七字诀】 斜而不倒站得端
重→重→重→轻
钩须上弹要突显
【节奏】
慢→慢→慢→快
4 作
业 不 求 人
作业布置
·基本功练习(三幅图)。 ·拓展练习册上册的
相关例字
·拍小视频发到微信群
【课堂颁奖台】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 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引字入课堂:复习】

பைடு நூலகம்
【名师讲一讲:斜钩】
斜钩主要在于斜的 角度,太直显得死板, 太弯显得柔弱,该笔画 最忌讳的是力弱身弯。 斜钩在字中通常都是主 笔,书写时要舒展。
【名师讲一讲】
【动作】
顿→缩→停→弹 【力度】
【正字七字诀】 斜而不倒站得端
重→重→重→轻
钩须上弹要突显
【节奏】
慢→慢→慢→快
【课堂练练看】
斜钩 【
的写法分解】
笔画
起笔
行笔
收笔
【课堂练练看:例字】
2
第二小节
·复习 ·新课:例字 ·课堂总结 ·积分发放 ·布置作业
【名师讲一讲】
【动作】
顿→缩→停→弹 【力度】
【正字七字诀】 斜而不倒站得端
重→重→重→轻
钩须上弹要突显
【节奏】
慢→慢→慢→快
【课堂练练看:例字】
【课堂练练看:例字】
宝贝们,加油!
最美中国字
硬笔书法教学
目录
CONTENT
1 第一小节 2 第二小节 3 课堂小结 4 作业布置
第一小节
·作业点评 ·动作练习 ·复习 ·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图 2
横切起 笔 右 下行 , 略微 弯 曲成弧 形 末端 顺 势向上 钩 , 钩 尖直指 右上 方
氏 民
图3 闰4
这首斜钧练 习歌是不是能帮助你写好单独的 斜 钩 呢? 老 师帮 大 家提 炼 了更 为精 炼 的斜 钩 四步 愫:空中横切入纸; 停住思竖看钩;行笔匀速拉动; 停笔蓄力出钩。红色标注字眼是小朋友需要特别 留心 的运 笔动 作哦 !
钩 上 仲 部 分 还 需要 再 稍 加 竖 直 一 些
出钧 处 不 宜 过 分凝
重 ,角度稍许 向外 , 整体 效果会 更好 !
图 1 图 1 1
小朋友,你是有心人吗?常州南 大街 与广 化 街的衔接处有一座古桥,始建于唐代如意年 间, 跨古运河,当年苏东坡 多次往返路径常州都借此 水道。此桥名为弋桥。你发现 了什么?原来 “ 弋” 字也有斜钩。所 以斜钩在我们身边,书法就在 我 们的生活中j让我们热爱书法,快乐生活!
这 是斜钩在 字中的的男一个奥秘 “ 长度” “ 『 弋 ” 字单人旁较 窄,长度较短且较低 ,右部 横画较短 较 斜 , 不要 抬 高 ,看好 斜 钩 落笔 位 置 , 找 出竖 的 位置和对应三角对称点。书写时候膀臂放松 , 勺 速 向右下,停好蓄力,出钩略 向右上推 出 点在 懂 画收笔上 方 ,注 意匀称 一 “ 代”的 斜钩 中 略轻 , 整体上 舍下开 . 小朋友, 你真的领会 了 吗?号考 , “ 武” ( 图6 ) 和 “ 找” ( 图7 ) 哪一个更接近 “ 代” 的斜 钩形 态呢? 真聪 明 !答案 当然 是 “ 找 ”字啊 !
吧 !那 / / 、 为 什 么这 么 斜 呢? 我们 第二 根 影悻连 接 斜 钩 起 笔 和 竖提 提 画起 笔 , 第三根 彩 棒 连 接提 画 起笔和 斜 钩 出钩处 一 三根 彩捧 罟然 形戎 了三角形 ! 原来斜钩头尾 的连 线和斜钩起笔到左下形成的斜 线基本对称 三角对称线帮助我们找到 了斜钩在 字中蕴藏的奥秘 “ 斜度” 书写过程 中,斜钩起 笔平切,停 后,先观察 与左下角连 线斜度,找出 与右下对称的斜钩停笔处 ,膀臂放 松右 下拉动, 稍停蓄 力后,略 向右下缇缦推 出 “ 氏”的斜钩 曲中有直,提 画和出钩 时一定要蓄力, 出的尖寸 会挺健 你会学以致用,写好 “ 民”字吗? ( 图 4) 赶紧来试试看!
目 艺 谍 莹

部 羹 提 前 纛 做 好 避 让 短 , 窦 不 能 太 竖 有 。 : “ 找 : ” 和 “ 代 ” 差 字 学 …… 生 作 业 点 … 评 。

样,内部没有笔画,所以,斜钩上半部都 比较
竖直一些
f _
式 找
图 5 图6 图7
4 0
常 州市新 北 区 国英 小 学
杨 旭
看 看谁 的 知识 最 渊 博 ! 你认 识 吗 ? (图 1) 很 多同学都不太熟悉,其实这 是中国古代商朝至 战国时期的典型进攻性兵器,名字叫 “ 戈”。瞧! 今天我 们要 来学 习的笔画斜钩 ( 图2 ),是不是 整 感觉上像 “ 戈”这 个兵器啊?所 以, 在古代, 古人又将斜钩形象化地称之为 “ 戈钩”。
此 字 整 体 较好 ,疏 密有致 ,重点笔 画 完成质量较 高!斜 钩 的 书 写 运 用膀 臂 往 右 下拉 动 ,字 中 的 隐 含 三 角也 得 以
很 好 பைடு நூலகம்现
原来斜钩还悄悄藏着这 样的奥秘啊 !今天我 们终 于探寻到啦 !老 师带来 了一些其他带有斜钩 的字: “ 几” “ 成” “ 我” “ 载” ( 图8 - 1 1) , 选择你感兴趣的,写写试试吧!
此 字 总 体 结 构平 稳 端 庄 ,斜 钩 书写 也 十 分 舒展 挺 健 如 果 在 书 写过 程 中将 上部的两个 “ 绞 丝’ 再 贴近 紧凑 一 些 。
则欧体的 内收之 势 将 会表现得 更好 !
整 个 字 中 宫 内收 , 外延 伸展, 因此 呈
现 挺 健的 面貌 斜
再看 “ 代” 字 (图 5 ),我们 首先 找到 “ 代” 字的三角对称线,看看左边的宽度和长度,再 对 比一 下 右边 的宽 度 和长 度 , 原 来 , 当斜 钩 _ 卜 部 有 笔 画阻挡时,像 刚才的 “ 氏”和 “ 民”两 个字, L 部 的竖 , 比较 短 , 比较 斜 ; 而 当上 部 没 有 阻挡 的 时候 , 竖 的部 分上 伸 了, 比较 竖直 , 比较 长

单独的斜钩 漂亮 完成 了,如果放进 字中,会 是什 s / , 样? 《 九成宫醴 泉铭》这 本字帖中的斜钩 蕴藏 着哪 些 奥秘 呢?
读帖 “ 氏”字 ( 图3 ) ,平 撇 变成了短横 , 竖提 分成两笔书写,斜钩的角度 变斜啦!变得 多 科呢? 只要三根彩棒就可 以帮助f t :第一根彩棒 连接 斜钩起笔和收笔 ,这样 你看到斜钩有 多斜 了
这 个 字 的斜 钩 书 写 遵 循 了斜 钩 书写 的 步 骤 ,竖 直部 分和 上 升部 分 都 完成 得 很 好 , 只是 横 画 略
显粗 壮 .若 能 更 细
挺一 些,则更有 秀
劲之 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