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面积和面积单位》初步描述和解释面积(人教)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在义务教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65页。
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导入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结合学生活动体验,创设比赛涂色数学情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小的图案涂色较快,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新知识探究环节采用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眼、耳、手、脑多重感官刺激,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在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时采用自学辅导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2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ppt课件完整
24
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ppt课件完整
25
1平方厘米
ppt课件完整
26
ppt课件完整
27
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ppt课件完整
28
1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
ppt课件完整
1
黑板面、桌面、封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ppt课件完整
2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ppt课件完整
3
封闭图形
ppt课件完整
4
物体的表面或围 成的平面图形的 大小,叫做它们的
面积
ppt课件完整
5
1.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把物体表面 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电扇
山坡
ppt课件完整
花瓶
36
下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
5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ppt课件完整
37
放学回家后,小马哈一家坐在1平方1分平米方的米方
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把小马哈那颗1平
1平方方米厘的米大门牙嗑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小马哈
赶紧掏出4平方4平厘方米分的米手帕,捂住嘴巴往离家50
米
厘米的医院跑去……
ppt课件完整
38
世界上最小的脊 椎动物的面积不超过
2.5平方厘米; 亚洲最大的赛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PPT课件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5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2课时
情境导入
下图是一面破损的墙,墙上有两个洞,比一 比,这两个墙洞哪个面积大?
√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 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 位来测量。
情境导入 还记得上节课是用什么作为统一单位来测量物体 面积的吗?
正方形 想一想:有长度单位,有没有面积单位呢?
课堂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根跳绳长约2( 米 )。跳绳常用长度单位。 2.一张100元人民币的面积约是120( 平方厘米 )。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是44(平方分米)。 4.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0( 平方米 )。
课堂练习 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黑板的面积大约是10平方米。( √ ) 2.操场的面积大约是8000米。( × ) 米是长度单位。 3.正方形的周长大于面积。( × ) 长度和面积无法比较。 4.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20平方厘米( × )。
探究新知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
平方分米(dm²)和平方米(m²)。
我们常身用边的有面哪些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厘米
物体积的单面位积有大约 是1哪平些方呢厘?米?
面积是1平方厘米。 1厘米
手指甲的面积 接近1平方厘米。
探究新知
试着用手比 出1平方分 米的大小。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 平方分米(dm²)和平方米(m²)。
教室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操场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边长是1厘米的 正方形,面积 是1平方厘米。
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教学难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谁大谁小?(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
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

教学备用模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 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01 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03 教学分析
Teaching background
02 教学过程
Teaching background
04 教学设计
Teaching background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 同学们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们体验建立 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 建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教案)第一章:面积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正确描述面积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的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1. 面积的计量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 面积的教具和实物。
2. 面积单位换算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和宽,提问:教室的面积是多少?2. 学生尝试计算教室的面积,引出面积的概念。
二、探究面积的含义1. 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感受面积的存在。
2.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面积单位1. 介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教室的面积。
2. 学生用不同面积单位表示教室的面积,并进行换算。
五、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2.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本章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换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学生能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面积的计量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 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面积的教具和实物。
2. 面积单位换算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
2. 提问: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二、探究面积的计算方法1. 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图形的特征,探讨计算面积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2. 学生用不同面积单位表示计算结果,并进行换算。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解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解读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有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内容,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儿童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
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和理解上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一)目标分析本节课不仅重视让学生主动探索,用适合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更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该课时努力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力争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和谐统一发展。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理解面积的意义。
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对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单位。
3. 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在探究实践中感觉到运用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1面积和面积单位37-人教版

小组合作: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 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
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时间:2分钟
初步描述和解释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 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问题: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 体表面的面积吗?
课桌表面的大小就 是课桌面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 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给数学书包封皮。
() √
卖一本书需要多少钱? ( )×
给桌子做桌面? ( )√
给镜子镶上彩色的边条。( )×Fra bibliotek巩固应用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 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下面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出的三个省(直
辖市)的轮廓图,比较这三个省(直辖市)的 面积大小。
从下面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如下 图),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都减少了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找 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物 体面的面积。
谢谢
黑板面、桌面、书本封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看看这些图形
问题: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
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它们的 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上面三个图形有面积吗?
说一说,下列生活事例哪些与面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