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
为什么廉颇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为什么廉颇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蔺相如完璧归赵,赵惠文王十分高兴,封他为相国。
廉颇觉得自己当了几十年将军,为国家身经百战,而出身卑微的蔺相如的地位却高过了自己,心中不服,就一心想当众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处处回避,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
廉颇以为蔺相如胆怯,就更加瞧不起他了。
蔺相如的部下不服,去问蔺相如:“相国为什么如此害怕廉将军?”蔺相如笑着问他们:“你们说,廉颇将军厉害,还是秦王厉害?”手下人都说秦王厉害。
蔺相如又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颇吗?今天秦国不敢入侵我国,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在,一旦我们不和,就会削弱内部力量,秦国就会乘机入侵。
所以我不与廉颇争高低,为的是国家稳定。
”
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话,惭愧得无地自容,他脱去上衣,背了一根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里请罪。
后来廉颇和蔺相如结成刎颈之交的好朋友,将相和睦,共同抗敌,秦国就更不敢贸然进攻赵国了。
蔺相如廉颇的故事

蔺相如廉颇的故事
蔺相如和廉颇,是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将军,他们的故事流传
至今,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贤良将领,他在赵国为官时,曾多次受
到秦国的侵扰。
秦国的使者来到赵国,要求赵国割让云中地方,而
赵国的大臣们都希望蔺相如前去与秦国谈判。
蔺相如答应了,但他
知道秦国的使者不会善待他,于是他便装疯卖傻,以躲过秦国的刺探。
最终,蔺相如成功地保住了云中地方,为赵国争取到了宝贵的
时间。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出色将领,他在战场上屡建战功,被誉为“百战百胜”。
然而,后来由于他的功劳太多,引起了赵国
内部的忌妒和排挤,最终他被贬为庶人。
廉颇在贬官后,依然心系
国家,他在家中默默修炼武艺,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出力。
当赵国遇
到危难时,廉颇挺身而出,率领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最终重回赵
国的高位,成为备受尊崇的将军。
蔺相如和廉颇,一个以智慧和谋略著称,一个以勇猛和战功闻名。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智谋还是勇武,在战争中都是不
可或缺的。
两位将军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去战胜。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位将军的传奇经历,更是对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他们的故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永远激励着我们。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蔺相如和廉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将军,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蔺相如,字孟子,战国时期赵国人,是赵国的一位贤臣。
廉颇,字子兰,也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
他们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之间的一次较量。
相传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将白起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国君派遣蔺相如前去向秦国求和。
蔺相如身穿破衣烂衫,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来到了秦国。
当时的秦国国君秦惠文王,派遣廉颇作为使者,接待蔺相如。
廉颇见到蔺相如的穷困相,非常轻视他,甚至不愿意与他交谈。
蔺相如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智,成功地说服了秦国国君,使得赵国得以保全。
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气,使得他成为了赵国的英雄,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而廉颇在这次较量中的轻敌和自大,也成为了后人反面教材。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同样重要。
蔺相如用智慧化解了危机,而廉颇的轻敌和自大最终导致了失败。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智慧去化解困难,需要勇气去面对挑战。
只有智慧和勇气并重,才能走得更远。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
无论对手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应该尊重对方,不可轻视他人。
廉颇轻视蔺相如,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更应该保持谦逊和尊重,不可因自己的成就而自大,更不能因对方的贫困而轻视对方。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之间的较量,展现了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也警示我们不可轻视他人。
让我们铭记这段佳话,学习其中的智慧和教训,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智。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个小故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个小故事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真是让人一听就忍不住想笑又想叹气。
这俩人,一个是个大将军,另一个是个机智的谋士,简直就是水火不容的组合。
你想啊,廉颇那身板,动不动就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别人一见他就得退避三舍;而蔺相如呢,脑袋瓜灵活,嘴巴也利索,总能把事情处理得妥妥的。
可偏偏这俩人最开始是对头,真是有趣极了。
有一次,蔺相如被任命为赵国的大臣,廉颇心里不服,觉得这小子根本不配。
你想想,一个从军的英雄,看不惯一个文人出头,心里自然不平衡。
于是,廉颇就在城里到处说,蔺相如不过是个空有其表的书生,根本不值得尊重。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蔺相如听到后,真的是哭笑不得。
他心想,没想到自己为了国家出力,这位大将军居然这样看我,心里多少有点委屈。
不过,蔺相如可不是省油的灯。
他没选择跟廉颇对着干,而是选择了忍让,打算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件事。
有一天,蔺相如在街上遇见了廉颇,眼看着这位大将军气势汹汹的样子,蔺相如心里一动,决定来个出奇制胜。
他故作淡定,笑着跟廉颇打招呼,说:“廉大将军,您可真威风凛凛啊,难得在街上见到您!”这句打招呼的方式,让廉颇一愣,心里有些诧异。
他本来想挑衅的,结果被这小子一笑而过,心里不禁有些钦佩。
随着时间的推移,蔺相如的智慧和能力渐渐被廉颇看在眼里。
每当有敌人来犯,蔺相如总能想出奇妙的办法来化解危机,弄得廉颇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说,这俩人不打不相识,经过几次合作,廉颇竟然觉得自己之前的偏见简直是个笑话。
于是,这俩人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最后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还有一次,赵国跟强大的秦国发生了冲突。
大家心里都紧张得不得了,蔺相如决定去见秦王,想尽办法为赵国争取和平。
没想到,秦王竟然想要羞辱他,提出要蔺相如当他的奴隶。
这可真让人气愤,蔺相如心里火辣辣的,但他一想到国家的安危,忍耐住了。
他心里清楚,忍耐并不是软弱,而是为了更大的目标。
结果,他用自己的机智成功摆脱了这个尴尬的局面,甚至成功拿回了赵国的珍贵国宝!你说,这简直是太神奇了。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负荆请罪》。
廉颇与蔺相如: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大将率兵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从此被拜为上卿。
这之后廉颇勇猛善战之名传遍了各诸侯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过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后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受封为上大夫。
不久,秦国举兵攻打赵国,夺取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
第二年再次攻打赵国,杀了两万多人。
秦国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愿意与赵王重修旧好,所以要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与赵王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不想去。
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胆小。
”在两人的劝说下,赵王决定赴会,蔺相如随从同去,而廉颇就在边境列兵等候。
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与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赵王免受秦王屈辱,而廉颇坐镇边境又使得秦王在军事上不敢轻举妄动,最后赵王安全回到了赵国。
回国以后,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英勇表现,就封他为上卿,这样一来,蔺相如的官位就比廉颇还高了。
这下廉颇心里就不服气了:他说:“我成为赵国的大将,凭的是征战沙场,奋勇杀敌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能言善辩立下功劳,职位却比我高。
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我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如果让我碰见蔺相如,我一定要好好地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了这件事,便刻意避免和廉颇见面。
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就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
有一次,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马,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了。
廉颇见蔺相如如此避让自己,心中十分得意。
蔺相如的门客看他如此谦让廉颇,心里很不舒服,就对蔺相如说:“我们是因为仰慕您的崇高品德,才抛妻别子地到您身边来。
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非但不敢回敬他,而且还处处躲着他。
廉颇与蔺相如的三个故事

廉颇与蔺相如的三个故事
1、渑池会盟,是发生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
在宴会上赵国上大夫蔺相如与秦国君臣进行了有理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
经过艰苦的谈判,秦赵两国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暂时停止了战争。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3、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有一处。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糅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9、王问:“何以知之?”对日:“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日:‘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廉颇与蔺相如
一、字音字形:
臣等不肖xiào 刎wěn 颈jǐng 之交 广成传zhuàn 缪miào
贤舍人
见臣列观guàn 相如虽驽nú 使人遗wèi 赵王书 睨nì柱 秦王不怿yì秦王度duó之 间jiàn 至赵矣 乃使其从者衣yì褐hè
二、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共130篇。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三、重点字词:
1担任。
2。
3授予官职。
4凭借。
5送,送给。
6用;请求;交换。
7空,白白地;表被动。
8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9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
使,出使,做使者。
报,回答,答复。
10即“以何”,凭什么。
11私下里;打算;逃跑。
12劝阻。
○
13y ù)曰:告诉。
○
14并列。
16
17
18
19同“锧”,腰斩人用的铁砧。
20
21
22
23用;如果。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名词作状语,向西。
32
33
34
35
36
37
38
39认为;平民。
40因为;触犯,冒犯。
4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增强敬意。
42
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
43
○44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45斜视。
○46打破。
47乃辞谢:于是婉言道歉。
48坚决。
49同“按”,察看,审察。
○
50而;去,至。
51估计;只,只不过;通“佯”,假装。
52zhuàn):安置住宿;招待宾客的馆舍。
53必定;背,违背。
54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粗麻布短衣,指平民衣服。
55延请。
56条约,协议,古今异义。
57确实;见……于……,表被动。
58秘密地,悄悄地。
59凭借;表顺承,可不译。
60从而。
61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同“熟”,仔细。
62。
63:拉。
64趁机;表顺承。
65因为。
66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朝廷上。
67顺承。
68表被动。
69显露,显出。
70
○
71:估计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见仪式完毕。
道里,路程。
会遇,会见。
72请允许我。
73来;断绝秦国(趁渑池之会扣留赵王要挟赵国的)企图。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只不过;凭借。
83
84。
85表原因;内外亲属,指父母兄弟等。
86
87
88
89
90
91
92
93与……相比,哪一个……。
94
95
96
97
98表轻微转折,不过。
99
(100因为;表判断。
(101表原因。
(102因为;意动用法,以……为先;
以……为后。
(103)背。
(103依靠,通过,经由。
(104)代词,我。
四、重点句子:
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2.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赵王跟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
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译:如今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4.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蔺相如于是手持和氏璧后退几步站定,身体倚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竖起,顶起了头上的帽子。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7.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为什么呢?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来加深敬意啊。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译: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
9.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译: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译: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背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里藏着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秦国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坚守信约的。
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12.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
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现在杀死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交情。
不如趁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
13.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
14.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译:(渑池之会)结束之后,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15.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
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译: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言语立下功劳,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
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在他之下的屈辱!
1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译:我们所以离开亲人前来侍奉您,就是因为爱慕您高尚的品格啊。
现在您和廉颇将军官位相同,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而您却害怕并躲避他,恐惧得那么厉害。
连一个平常人也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17.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译: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
1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
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像秦王那样威风,而我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他,羞辱他的群臣。
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不过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1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廉颇听到这话,袒露上身,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我是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