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常见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长岭县人民医院王芳慧乳腺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乳腺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中国仅2015年,新发乳腺癌病历高达26万例,死亡7万例。
位居中国女性所有肿瘤发病率之首。
2007年美国癌症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对Ⅰ期和Ⅱ期乳腺原位癌患者,她们的5年生存率分别达98%和94%,为此,重视乳腺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系统性、个体化治疗对于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
其内结构如一棵倒长的树。
乳腺小叶是构成乳腺的基本单位,也是乳腺功能的基础。
它由腺泡、终末导管和小叶内间质组成。
每个乳腺由15-20个腺小叶导管构成,即乳腺叶。
一个乳房乳腺叶数目是固定的,而小叶的数目和大小可有很大变化。
每个腺叶由20-40个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具有10-100个腺泡。
腺泡为乳腺的分泌部。
每个腺叶各有一个导管向乳头引流,称为输乳管,自乳头呈放射状排列,在乳头的基底部,距乳头开口约0.5cm呈壶腹样膨大,称为乳窦。
供暂时存储乳汁。
乳窦之后为大乳管,再分支为中小乳管,最后为末端导管,并与腺泡相通。
乳管开口到壶腹下1cm的一段大导管内衬以多层鳞状上皮细胞。
若单个导管内上皮细胞增殖呈乳头样突入管腔,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大导管常见。
癌变率为6%-8%。
乳腺癌主要来源于腺管的柱状上皮细胞,发生于腺泡的仅为5%。
乳房常见良性疾病小叶增生:小叶增生常表现为乳腺组织的增厚,有时伴有疼痛,疼痛可向腋下,肩部放射,一般月经前症状较明显,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活动度大。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乳头溢液,溢液性质常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以手术治疗为主。
乳腺囊肿:由乳腺导管扩张或乳汁在导管内积聚而成。
体检时可扪及球形肿块,边界清楚有包膜感,与皮肤无粘连,亦无腋淋巴结肿大。
乳腺保健科岗位职责

乳腺保健科岗位职责乳腺保健科是医疗机构中的一个重要岗位,主要负责乳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乳腺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乳腺保健科医生的职责是保障女性乳腺健康,并及时发现和治疗乳腺疾病。
以下是乳腺保健科岗位职责的详细介绍:1. 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对乳腺相关疾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这包括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癌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通过体格检查、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核磁共振等各种医学检查手段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2. 手术操作:乳腺保健科医生在诊断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时,负责进行手术操作。
这包括乳腺良性肿瘤的切除手术、乳腺癌的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等。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具备相应的手术技能和丰富的手术经验,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3. 疾病监测和跟踪: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对已确诊的乳腺疾病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跟踪工作。
乳腺癌的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定期的复查和检测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与其他科室紧密合作,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进行乳腺保健教育: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向女性患者进行乳腺保健教育,提高其对乳腺健康的认识和保健意识。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向女性患者传授正确的乳腺自查方法,教导乳腺保健知识,指导合理的生活方式等。
通过乳腺保健教育,能够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5. 参与科研工作: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参与科研工作,关注乳腺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
通过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乳腺保健科医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推动乳腺保健领域的发展。
6. 协助其他科室工作:乳腺保健科医生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例如乳腺外科、乳腺放疗科等。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协助其他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工作,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乳腺结节:常见类型、诊断与治疗建议

乳腺结节:常见类型、诊断与治疗建议
乳腺结节是乳腺的实性占位,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良性结节在触诊时可以感觉到结节质地较韧,表面比较光滑,推挤时有较好的活动度和周围的皮肤、胸肌等没有明显的粘连。
恶性结节在触诊时质地相对较硬,而且边缘不光滑、不清晰,和周围的皮肤、胸肌有一定的粘连,推动的时候没有明显的活动度。
乳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大约占乳腺疾病的60%-85%,大部分乳腺结节的病理活组织检查为良性病变,但仍有约1%-2%是乳腺癌。
乳房感染、脂肪坏死、纤维囊性变和纤维腺瘤等是乳腺结节的常见类型。
乳房感染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形成触痛性结节,伴有乳头分泌物产生,好发于哺乳期妇女。
脂肪坏死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脂肪沉淀形成结节,常因意外或手术损伤造成。
纤维囊性变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形成多灶性小结节,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韧,好发于35岁以上的妇女。
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形成无痛性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富有弹性,好发于20~30岁的女性。
如果您有乳腺结节的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超声或X光等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肿物的性质。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可以采用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的办法,将乳腺结节取出进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女性常见乳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4、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是乳腺增生的一个类型,所以说预防乳腺增生也 就是预防了乳腺纤维瘤。特别是经明确诊断已经有乳腺纤维瘤的 人,一个是要治疗、该手术的要手术,另外要保持心情的舒畅, 生活要规律,这样对预防乳腺纤维瘤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乳腺 增生是由内分泌失调造成的,如果你总是心情浮躁、总是发脾气 ,或者总是很紧张、生活不规律,这样会导致你的内分泌失调, 就会增加乳腺增生的发展。乳腺纤维瘤确实容易手术后又复发, 它的再发率非常高,为什么会再发?因为女人的内分泌水平经常 会出现波动,出现内分泌失调就会导致乳腺纤维瘤再发。那就要 检查内分泌,对自己现在内分泌的状态做一个了解,调整内分泌 主要还是靠中药治疗,中药把内分泌调整正常后,本身就是对乳 腺纤维瘤再发的控制。还是到医院补充一些相应的检查,然后进 行治疗。
3、乳腺增生伴增生结节是什么?
乳腺增生伴增生结节这是乳腺增生中最常见的一个变 化,因为增生可以说是所以乳腺肿瘤的基础,它也是乳腺 癌发病的基础,它们的发展过程都是这样的,先有增生, 增生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来控制发展,它就会有结节的形 成,结节是增生到肿瘤的之间出现的症状,这个症状在超 声上就表现为增生伴有结节,它不会有胞膜,因为一旦有 胞膜的话,就会形成真正的肿瘤,所以乳腺增生转化成增 生结节的时候,是乳腺增生治疗最有意义的一个阶段,规 范、正确的治疗可以让增生结节得以治疗消失,就减小了 变成肿瘤的危险,也大大的减小了乳腺癌的风险,所以说 乳腺增生伴有结节一定要进行规范的正确的治疗。
一、乳房痛
乳房痛的特点是隐痛、抽痛,这个基本上是乳腺 增生的特点。如果是在经前的话,可能是经前的一个 生理反应。如果经前乳房痛的厉害的话,内分泌要进 行好及时的调整,这样症状就会减轻一些,比如你的 内分泌是正常的,在月经前症状很重,这个时候生活 中自己要注意休息,要保持心情舒畅,这样症状就会 缓解一些。如果在月经干净后,乳房很快就感觉到不 痛了,也软下来,这种情况我觉得不需要具体的治疗 。
乳腺癌防治宣传知识

乳腺癌防治宣传知识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据统计,每年全球大约有180万人被诊断出乳腺癌,其中约50万人因此去世。
在我国,乳腺癌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对于女性来说,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和防范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更早地发现疾病从而避免或减少其危害。
1. 定期自查乳腺癌早期是没有明显的症状的,所以早期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治愈率。
可以通过自己每个月自检,早期发现任何异常,包括乳房变硬,形状和大小的变化,皮肤红肿、痒等变化。
建议女性每月自查一次,经常自查可以让女性认识自己的乳房,对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减轻疾病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2. 定期体检乳腺癌是可以生化检测和影像检查发现的。
除了自查外,建议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医生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和磁共振,可以得到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更应每年进行乳房超声和钼靶摄影检查,并接受乳腺组织活检。
3.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女性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重要的生活习惯包括:(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建议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增加多维度、多种类乳酸食物的摄入。
(2)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3)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体育锻炼,可分散进行。
(4)避免饮酒和吸烟。
4. 确认自己的乳腺癌风险了解自己的风险对女性预防乳腺癌非常有帮助。
对于有家族史、乳头溢液、初潮早、晚绝经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接受更频繁的检查。
此外,对于临床上的健康人群,也应该定期进行乳腺组织超声和钼靶摄影以及乳房磁共振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5. 提高乳腺癌的意识提高公众对于乳腺癌的认识和意识,是预防乳腺癌的关键步骤之一。
建议权威机构加强对乳腺癌的科普和宣传,引导公众关注和认识乳腺癌,强化预防意识,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以通过朋友、家庭成员或医生的鼓励和陪伴,帮助乳腺癌患者更好地走出疾病。
乳腺保健科岗位职责

乳腺保健科岗位职责岗位概述乳腺保健科是医院内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负责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乳腺保健等工作。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如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等,因此乳腺保健科的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保健科岗位的职责及其相关工作。
职责说明1.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乳腺保健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这包括了对患者的全面检查和病情评估,以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掌握乳腺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手段,如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乳腺钼靶摄影等,以准确诊断乳腺疾病。
乳腺保健科医生还负责乳腺疾病的治疗工作,根据疾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此外,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2. 乳腺保健与宣教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负责乳腺保健与宣教工作。
乳腺保健不仅是乳腺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向女性患者传授正确的乳腺保健知识和方法,如定期自检、参加乳腺筛查等。
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加强与社区、学校等机构的合作,开展乳腺保健宣教活动,提高女性对乳腺保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 科研与学术工作乳腺保健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参与科研和学术工作。
乳腺疾病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对最新的乳腺疾病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与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专业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推动乳腺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
此外,乳腺保健科医生还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开展乳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为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岗位要求1. 医学专业背景:乳腺保健科医生应具备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且专业背景应为临床医学或相关专业。
2. 专业知识:乳腺保健科医生要了解乳腺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对常见的乳腺疾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
乳腺外科图文知识点总结

乳腺外科图文知识点总结乳腺外科的常见疾病乳腺外科涉及的疾病主要包括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癌等。
其中,乳腺癌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也是乳腺外科的重点治疗对象。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乳腺外科医生需要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入的了解。
乳腺外科手术乳腺外科手术主要包括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乳腺癌根治术、乳房整形手术等。
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常用于治疗乳腺肿块良性病变,手术目的是切除患病组织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而乳腺癌根治术则是对乳腺癌进行彻底的切除,包括乳房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步骤。
乳腺整形手术乳腺整形手术是乳腺外科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包括乳房隆胸手术和乳房缩小手术等。
通过乳房整形手术,可以改善乳房外形,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乳腺整形手术需要医生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乳腺外科的诊断与治疗乳腺外科医生需要对乳腺相关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诊断包括临床检查、乳腺X线摄影、乳腺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乳腺情况,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治疗则包括手术治疗、辅助治疗(放疗、化疗等),以及术后的护理和康复。
乳腺外科的创新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外科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比如微创手术技术、乳腺保留手术技术、乳腺重建手术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更为轻便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在乳腺外科领域,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乳腺外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帮助。
希望本文对乳腺外科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乳腺疾病的诊断

乳腺疾病的诊断乳房疾病的诊断,是通过诊察乳房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加以综合归纳分析,最后作出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为此详细了解乳腺疾病的过去和现在的病史,掌握正确的检查手段和方法,是作出正确诊断、治疗、预后的前提。
一、乳腺疾病史乳腺疾病史可为我们正确诊断乳腺疾病,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所以详细了解和记录乳腺病人的疾病史十分重要。
例如,在青春期前女性乳腺很少发病,更少有恶性肿瘤发生的可能(外伤和先天疾病除外)。
可是在成年后由于内分泌活跃,乳腺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强烈刺激,乳腺腺体高度增生,间质生长活跃。
如果这种内分泌刺激过强时,就会发生乳腺肿瘤,在45岁以后,由于内分泌改变,使乳腺易发生结构不良,以及各种类型的乳腺癌。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处的生理时期的更迭,乳腺组织也相应地出现不同的改变。
如发育、婚姻、生育、哺乳、泌乳等情况和她所处在哪一个生理时期和疾病发生的时间、特点和变化情况,以及家族中有无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史等。
1、乳腺病患者所处的生理时期:乳腺的发育状况,组织结构等均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所以当病人处在不同生理时期,则乳腺的发育状态,组织结构等均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如:青春期(11-15岁)乳腺是处于静息状态中,不仅体积小而且内部构造也很不完善,不但没有腺泡而且乳腺导管也非常稀疏。
而哺乳期乳腺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它的体积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组织结构发育也是最完善、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不仅小叶形成,而且体积也增大到顶点,乳腺小叶和腺泡都处于高度生理性增生和腺上皮分泌最旺盛阶段,好发病也由于所处的生理时期不同而各有所异。
如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多在青春期后18-35岁之间;而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却在35-55岁之间,在青春期前,乳腺几乎不发生任何疾病。
2、乳腺疾病与乳腺发育状况的关系:乳腺的发育状况,对乳腺疾病的发生是有密切关系的。
如付乳腺,它是先天性乳腺发育异常。
在腋下的付乳腺没有乳晕和乳头,哺乳期时付乳腺也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刺激,使其发育,并可有乳汁分泌,这些分泌出的乳汁因为没有出口,便长期贮留在乳内,因而易发生付乳腺乳汁潴留囊肿或恶性变,或为付乳腺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病。
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成年妇女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前胸第2或第3至第6肋骨水平的浅筋膜浅、深层之间;在乳房的外上方,腺体向腋窝呈角状伸延,形成一尾部;乳头在乳房前方中央突起,周围的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
乳腺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
一、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绝大部分发生在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发病常在产后3~4周。
发病原因主要为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
诊断:1.产后数周内的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的肿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脉搏加快;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有触痛;4.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及核左移;5. 严重者乳房组织大块坏死,甚至败血症。
治疗:1.非手术治疗:(1)适用于脓肿形成前;(2)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3)局部热敷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收消散,水肿明显者可用25%的硫酸镁湿热敷;(4)保持患侧乳房乳汁引流,严重病例者则停止哺乳,同时采取措施促使乳汁通畅排出(如用吸乳器、按摩推拿等)。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2)手术方式:1)乳晕范围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交界线作环状切开:2)较深的脓肿,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必要时可做两个切口作对口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
预防:1. 防治乳汁淤积,同时避免乳头损伤,并保持局部清洁、用温肥皂水洗净乳头;2. 如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矫正;3. 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而睡,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4. 及时治疗乳头破损并积极防治婴儿口腔炎症。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简称乳腺病,mastopathy)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其病理复形态复杂,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大小不等的囊肿;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胞上皮增生。
故在西方多称“纤维囊性乳腺病”,在我国,由于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统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是妇女多发病,常见于中年妇女。
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
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乳腺实质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
诊断:1.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房胀痛,常向肩背部放射,具有周期性,经前重、经后轻;2.体格检查病变多为双侧性,乳房可扪及多发性、散在、大少不等、质地不同、边界不清的结节状或片块状增厚区,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大;3.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4. 超声表现为两侧乳腺轻度对称性增大,腺体结构紊乱,回声弥漫性增强,分布不均,呈条样或斑片样改变,当形成囊性扩张时,乳腺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回声或囊肿。
5. 少数(约2~3%)可恶变,并有可能合并乳腺癌,注意随访,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对单侧性且病变局限者,尤应警惕。
治疗:1.对症治疗,可用中药、中成药调理,包括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及调正卵巢功能,如维生素E、乳结平、消遥散小金丹、消遥散、乳块消、乳癖消、平消片等;2.症状严重者可试用三苯氧胺或丙酸睾丸酮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疗程;3.不能排除乳腺癌者,可行手术切除,作病理学检查;4. 定期复查。
三、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约占乳房肿瘤的10%,占良性肿瘤的3/4,是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
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
诊断:1.青年女性,高发年龄20-25岁;2.扪诊: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极易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3. 好发部位,外上象限多,且(约75%)单发,少数多发;4. 多无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无影响,无乳头溢液,生长速度较慢。
治疗:癌变可能性小,但有肉瘤变可能,应手术切除,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以包括周围少许正常组织为宜,并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
四、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中年妇女为多,75%病例发生在近乳头的乳管壶腹部,瘤体很小,带蒂有绒毛,且有壁薄的血管,易出血。
发生于中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常位于周围区域。
一般为良性,恶变率6%-8%。
诊断:1.由固定的导管开口出现溢液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黄色;2.在乳晕区或其邻近有时可触到圆形、质软、不与皮肤粘连的肿块;3.经溢液导管开口行导管造影检查可发现导管内有充盈缺损或阻塞中断现象。
治疗:1.定位准确、年轻者应行病变所在区域的区段切除;年老不能定位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多发性乳头状瘤,肿块位于乳腺边缘,恶变机会较高,一般认为是癌前病变,以单纯乳房切除为宜;凡切除病变的组织,应常规进行病理检查,恶变者行乳癌改良根治术;乳管上皮增生活跃者,行乳腺单纯切除术。
五、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有40万死于该病,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洲,近20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病因:1. 内分泌因素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其中雌酮及雌二酮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
20岁前本病少见,20岁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
月经初潮年龄较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与乳腺癌均有关;2. 遗传因素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3. 某些乳房良性疾病如乳房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亦与乳癌有关;4. 营养过剩、肥胖、脂肪饮食及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病理类型:1.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例),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 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分化较高,预后尚好。
4. 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此型分化低,预后较差。
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
判断预后需结合临床。
转移途径:1. 局部扩展: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继而侵及Cooper 韧带和皮肤;2. 淋巴转移: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而锁骨下淋巴结至锁骨上淋巴结,经胸导管(左)或右侧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向远处转移;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锁骨上淋巴结,同样途径血行转移3. 血运转移:早期即可发生。
可经淋巴途径入静脉,也可直接入血。
最常见依次为肺、肝、骨。
诊断:1. 病史,有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1)家族有患乳腺癌者;(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5)患乳腺增生病者;(6)放射性大剂量或长期接触者;(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2. 临床表现:(1)早期无意中发现乳房无痛、单发小肿块。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易推动,常生长较快;(2)酒窝征,癌细胞累及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氏韧带,表面皮肤凹陷;(3)桔皮样,表面皮肤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形成“桔皮样”改变;(4)乳头偏移或回缩,近乳头的癌肿侵及乳管,乳头牵向癌肿方向或内陷;(5)晚期癌肿固定,不易推动,皮肤硬结、溃疡、出血,伴恶臭,向深层侵入,固定于胸壁;(6)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无痛、可推动,以后数目增多、融合、固定;3. 辅助检查:(1)乳腺钼靶片,常可见肿块、钙化、肿块伴钙化、结构扭曲或结构扭曲伴钙化,肿块的形状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多呈小分叶、毛刺或浸润,或兼而有之,肿块内可伴或不伴多发细小钙化,钙化形态多呈细小沙粒状、线样或线样分枝状,大小不等,浓淡不一,分布上常呈簇状、线样走行;(2)乳腺彩超,表现一般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周围凹凸不平,有角状突起或蟹足样延伸,有的肿块周边显示强回声带,有的肿块内部显示较强的粗斑点状回声。
CDFI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点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4. 病理学检查:细胞学穿刺、组织活检,是乳腺癌确诊的唯一方法。
5. 乳腺癌TNM分期法:Tx原发肿瘤无法确定 T1肿瘤最大直径≤2 cmTo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Tis原位癌 T1a>0.1 cm,≤0.5 cm Tis(DCIS)导管原位癌 T1b>0.5 cm,≤1.0 cm Tis(LCIS)小叶原位癌 T1c>1.0 cm,≤2.0 cm Tis(Paget)乳头Paget病无伴有肿块 T2>2.0 cm,≤5.0 cm 注:伴肿块的Paget病,按肿瘤大小分类T3>5.0 cm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T4a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卫星结节T4c T4a与T4b并存T4d炎性乳腺癌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等,不包括胸肌。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例如曾经切除)N 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同侧转移性腋淋巴结固定;或互相融合;或缺乏同侧腋淋巴结转移临床证据,但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转移性腋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仅有临床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明显”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排除淋巴结闪烁扫描)或临床体检或肉眼病理异常。
MX不能肯定有无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6. 临床病理分期:0期:Tis N 0 M0;1期:T1 N0 M0;2期:T0-1N1M0,T2N0-1M0,T3N0M0;3期:T0-2N2M0 ,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4期:包括M1的任何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