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绪论
预防医学绪论

Thank you
! ! !
预防医学
通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 慧
绪论
1.什么是预防医学? 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3.预防医学的特点? 4.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5.什么是健康? 6.预防医学模式的演变? 7.什么是三级预防?
绪论
1.什么是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着眼于人群 的健康,从维护群体健康出发,研究 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定 预防和控制对策。
绪论
4.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经验预防阶段:如公元2世纪就有凿井而饮; 试验预防阶段:如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 社会预防阶段:人民逐渐认识到个体预防疾 病的效益不高,必须以群体为对象进行预防。
绪论
5.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 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饮食、休闲、睡眠、吸烟、饮酒; 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家庭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误诊、漏诊、院内感染;
绪论
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阐明健康的新观念; 阐述健康与疾病的动态连续过程; 叙述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叙述流行病方法和统计学方法; 阐述三级预防原则。
绪论
3.预防医学的特点? (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主要 着眼于健康者和亚健康者; (2)研究重点是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 会环境的关系; (3)研究方法为卫生统计、流行病学调查、试验 研究,社会医学和行为医学研究方法等; (4)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较临床 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绪论
6.预防医学模式的演变?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社会生态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从全面多维的角度看待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认识到健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有生物 学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
预防医学章节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重点预防医学章节重点绪论 1.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人与环境 1. 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因素。
2. 物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人类健康与物质环境的对立统一性;(2)人类健康与物质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3)物质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3. 物质环境的特点:整体性、区域性、多变性、生物富集(生物浓缩)。
4. 工业三废有:废水、废气、废渣。
5. 环境污染物的转归:分布或迁移;生物转化;环境的自净作用。
6. 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作用: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7. 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健康状况;营养条件;生理状况;遗传因素。
生活环境与健康 1.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2)感官性状良好;(3)化学性状1/ 11良好,不含任何有害物质;(4)水量充足,取水方便。
职业环境与健康 1. 职业病的特点:(1)职业病病因明确;(2)有明确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3)群发现象;(4)绝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2. 诊断职业病应根据三方面的资料: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3. 局部振动可以引起手臂振动病,典型表现是振动性白指。
4. 中暑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5. 中毒性肺水肿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四期:(1)刺激期:吸入后会出现呛咳、胸闷、胸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此期症状表现不明显。
(2)潜伏期:刺激期后。
病人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渐趋稳定,但肺内病变仍在进展。
(3)肺水肿期:潜伏期后,病人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剧咳、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的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等。
(4)恢复期:如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经正确治疗后 3~4 天症状逐渐减轻,7~11天后可恢复正常。
预防医学(绪论)医学课件

预防医学(绪论)医学课件•预防医学概述•医学体系与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策略与措施目录•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预防医学的应用领域•展望未来的预防医学01预防医学概述01预防医学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02它以现代医学、环境科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为理论基础,研究重点人群和整个人群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健康保护和健康管理。
03预防医学强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中心,强调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全面、系统、整体的理念。
预防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预防医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20世纪以来,预防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推广、健康管理模式的创新等。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预防医学已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预防模式向现代的健康促进和全面健康管理转变。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和艺术。
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共同目标是促进人群健康,它们在卫生政策制定、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
02医学体系与预防医学1医学体系的基本构成23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基础医学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注重个体和特定疾病的深入研究。
临床医学从群体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促进健康和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1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23临床医学关注个体和特定疾病的深入研究,而预防医学则更注重群体预防措施的实施。
预防医学在临床医学的基础上,针对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医生与公共卫生工作者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复杂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
03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预防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预防保健方案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预防医学-绪论

生命全程的预防价值
功能达最高状态的 曲线
较低的功能曲线
失能域
2.寻找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
表1-2 研究方法 研究类型 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 比例死亡研究 描述 流行病学 描述性 研究 生态学研究(聚集或相关研究) 随访研究(纵向研究) 筛检 历史资料回顾(常规资料的分析) 队列研究 分析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验证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常用方法
范畴
是以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能为 工作内容除了与预防医学相重合的部分 外,主要是以卫生政策、卫生规划、 卫生管理、卫生监督、卫生法规、卫 生经济、卫生工程等宏观调控为主, 范围比预防医学广泛。公共卫生的实 质是公共政策,不属于医学范畴 基础,针对预防疾病和保 障人群健康而采取的社会 性实践(公共卫生措施)的总 称。没有公共卫生实践, 预防医学将成为空中楼阁
父母遗传
遗传 占15 %
不良生活方式成为健康的第一杀手
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 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影响健康状态的因素
表
美国一岁以上十种主要死因与影响健康的四个主要的比例关系(1977年) 生活方式 占全国死因 百分率(%) 和行为 38.8 20.9 54 37 环境因素 人类生物 学因素 25 29 保健服 务制度 12 10
优劣程度及其生存、繁衍、发展的能力,是一 个生理学概念。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指人在社会
环境中生存的状态以及享受物质文化生活的程 度、实现自我需要的层次高低等,它是一个社 会学概念。
㈡公共卫生的定义
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是通过集体的或社会的行动,
一、预防医学绪论

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实践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力量,高效率地预防疾病,延长
寿命,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和实践。
预防性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妇幼 卫生、免疫接种和老年卫生
01
预防和控制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02 件的控制、职业卫生与安全和意外
伤害预防等。
促进健康:改变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和行 为、促进合理营养、体育锻炼和社会适
2
人数已达9000万。其中18-59岁劳动力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7.8%。而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仅 为36.1%。
有些情况表现出生活方式致病的严酷性。我国的超重者与肥胖者的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在世界上已是
3
首屈一指;每13秒钟就有一位心脑血管病人死亡;有近1亿人口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患者;被称为“富裕病” 的脂肪肝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30~40岁的男性占25%;我国约有精神病人1600万,每年有20万人
03
应等
04
卫生管理研究: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改进医疗卫生服务等。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
预防医学≈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包含个体的三级预防 ·公共卫生强调社会公共组织与机构的作用
·预防医学是一个学科领域 ·公共卫生是一个具体工作领域
·预防医学是为公共卫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公共卫生是一个有组织的工作体系
一
神灵主义的 医学模式
二
自然哲学的 医学模式
三
机械论的医 学模式
四
生物医学模 式
五
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 模式
单因单果:寻求每一疾病的特定病因、生理病理变化
病因、宿主和环境三者动态平衡
意义:传染病的生物控制 预防接种(免疫) 杀虫灭菌(消毒) 抗菌药物(治疗)
预防医学绪论

发 病
三级预防措施 整个人群受益
治疗 仅病人受益 6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
公共卫生:以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能为 基础,针对预防疾病和保障人群健康而 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这些社会性实践又称为公共卫生措施。
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来达到疾病预防、 延长寿命、促进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科学和技术。
万。 16
想象上游情景
医务工作者相当于一个站在急流边上的救护人,当看到沿 河而上的落水者(病人)时,他们就跳下水去把他们救上来。 接着,又有另一名落水者沿河出现了。 所以,他们整天忙于救护落水者,而没有时间走到上游看 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掉到河里去? 这些落水者是自愿掉下河里(责任在他们本身)?还是被推 下水(责任在他人)。 针对这些原因应该做些什么? 17
1
第一章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特点、内容、研究方法 二、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目的、要求 三、现代医学模式及其健康观 四、三级预防策略 五、预防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 要卫生成就
2
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1、定义: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 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
--------C. E. A. Winslow 1923年 7
2、预防医学特点:(掌握)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侧重于群体;主要 着眼于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 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发展侧重于宏 观领域。
产生对策具有先行性,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和 人群健康效益; 工作模式:环境—健康—人群
亚健康状态
《预防医学》绪论》课件

营养卫生工作包括营养调查、营养教育、食品卫生监 督等方面。
劳动卫生
劳动卫生是预防医学中关注工作 场所环境和职业健康的领域,主 要研究如何预防因职业因素引起
的各种健康问题。
劳动卫生涉及到工作场所的物理 、化学、生物等职业危害因素的 监测和控制,以及职业病的预防
和治疗。
劳动卫生工作包括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报告、职业病预防等方面
环境卫生工作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卫生标准制定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
营养卫生
营养卫生是预防医学中关注人类营养和饮食行为的领 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预防营养不足或
过剩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
营养卫生涉及到食物的种类、质量、数量以及饮食习 惯等方面的研究和指导,旨在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饮
预防医学始终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 要目标,强调在疾病发生前进行干预,降 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预防医学不仅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不 仅关注人类健康,也关注环境健康;不仅 关注当前,也关注未来。
科学性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平性原则
预防医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应以科学为基础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评估和 实施预防措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预防医学的主要领域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 究如何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以 预防因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环境卫生涉及到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 住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等人工环境的卫生 质量和安全管理。
。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是预防医学中关注群体健康的领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公共卫生 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医学教学课件:绪论

预防为主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
从健康问题的根源探究,预防是根本性的决策 从医学的目的来分析,预防应作为最优先考虑的要素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衡量,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从卫生工作的成就来看,预防是健康最主要的保障
17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 健康的需求: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
尽管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但每个分科中存在的预防成 分不会改变或消弱,而且越来越相互渗透、融合和加强。
19
9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
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院内扩大到社会。 医学学科的融合:弥合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裂痕。
18
未来医学是预防医学,并不是指不需要治疗。要实现人人 健康,还需要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同时Biblioteka 发展,以及临床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每一个个体的治疗,无不包含着预防的成分。只有应用三 级预防的观念作为卫生工作的策略,才能符合以健康为目 标的医学。
1、研究对象是人群,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
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4、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 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从而使疾病能够得到早期治疗而不致加重和发展。
具体措施: 1.慢性病:利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
生物医学模式: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疾病是由漂浮 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不仅有生物学属性还
具有社会属性;不仅要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 更要重视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认为人只要处 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便处于健 康状态,反之则处于疾病状态。
预防医学
研究对象 人群
研究内容 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疾病分 布规律
研究方法 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知识
临床医学 个体
疾病发生、发展、 转归 诊治知识
研究目的 促进健康,预防疾病,防治伤 残和夭折,提高生命质量,延 长寿命
实现目标 公共卫生措施和手段,社会上 的手段 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使已有疾病治愈或 缓解,减少痛苦, 尽量延长寿命
——罗斯 福
现代医学分为三大类: 基础医学(basic medicine)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预防医学: 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与分布规律, 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健康不仅是没 有疾病,而且是一个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 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
健康的具体标准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 体重适当,体型匀称, 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 头臂臀比例协调
工作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 眼睑不发炎
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牙齿清洁、无缺损、
绪论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研室
《黄帝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临渴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
乎”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什 么病更重要”
一个政府成功或失败最终衡量的指标 是它所辖居民的幸福安康。没有什么 比公共卫生和人民的健康更为重要和 值得关注的了。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死因和疾病构成的改变 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的深化 医学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人民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预防医学的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 19世纪下半叶,主要目标是防治急 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次革命: 20世纪50年代开始,重点从医学 (生物)预防进入社会预防,以干预个人不良生 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三次革命: 20世纪70年代后,重点开始由社会 进入社区,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 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又称“新 公共卫生”。
1946年,WHO: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健康是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 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现代预防医学扩展了研究内容: 环境因素从自然环境扩展到了社会环境 生理环境扩展到心理环境 防制重点由急慢性传染病转向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并重的策略。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异同:
➢共同:两学科的任务均是针对健康和疾病,
学科
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2.对已经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使其
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第一级预防
❖ 特殊保护
经常性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执行计划免疫程序,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开展婚前检查,提倡晚婚晚育与计划生育,禁止近亲结婚,防止遗传性疾病。 通过贯彻《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
改善生活与生产环境。 特殊免疫方法接种。 保护高危人群。 教育个人注意癌前病变。
❖ 增进健康
合理营养、体格锻炼。 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
第二级预防
早发现: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群众自我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 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
早诊断:发展微量和敏感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 早治疗:通过早期用药,合理用药,防止带菌,防止急性转为慢性。 措施:普查筛选、定期体检、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无疼痛,齿龈颜色正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
常、无出血
各种环境的变化
头发光泽,无头屑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肌肉、皮肤富弹性,
有一定抵抗力
走路轻松
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 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或少受致病因素的危害, 同时对机体采取一些增进健康的措施。
医患配合
医学模式的发展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 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 祈祷。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 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 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 认识。
机械论医学模式: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 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和实验科 学的兴起,机械论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 式,“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
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早发现和诊断亚临床患者; 大力研制高敏感性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发现早期 损害,大力提高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2.传染病:及早发现,及早隔离、治疗,防止扩散 蔓延,迅速做好传染病报告。
➢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治 疗,防治恶化。
具体措施: 1.对慢性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减少疾病的不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