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祭母
【节日大全】四大鬼节之一农历十月初一这天上坟烧纸的缘由

【节日大全】四大鬼节之一农历十月初一这天上坟烧纸的缘由
农历十月初一在古代被人们称为“十月朝”又名曰“祭祖节”,主要是这时正好是秋收完毕时节,用新收获的黍来祭祀祖先用来表示后辈对于祖先的孝敬。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农历十月就要入冬,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冷,活着的人都要开始穿上厚衣服,但是那些死去的祖先该怎么办呢?没吃没喝没穿的日子可不好过,于是便统一在这一天用食物、香烛、纸钱和冥衣来祭拜祖先,焚烧冥衣又被叫做送寒衣,如今许多地方仍保留这一习俗,有的地方则干脆把这一天叫做“烧衣节”。
在这一天后代子孙还会烧许多纸钱,人们始终认为阴间和人间一样都可以用钱来买东西,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之前倒越来越像真钱了,君不见那些个纸钱可都是红通通像极了真RMB,此外也有烧纸车、纸人和纸别墅,或许阴间也在与时俱进的变化吧,不管如何这个节日还是一直流传了下来。
也有记载说农历十月初一这一鬼节的由来与蔡伦造纸有关,蔡伦有个哥哥名叫蔡莫,蔡莫的媳妇慧娘痛恨丈夫不认真学造纸,便恰好在十月初一这一天装死吓唬自己的丈夫,却没想到在无意中卖掉了积压许久的纸张,慧娘借阴间鬼神之说重新解释了丈夫所制作的这种劣质纸张的用途,它们可以用来在阴间使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十月初一就有了向过世亲人烧纸钱的习俗。
不过在我国的四大鬼节都与佛道两大宗教有着密切关系,道家场所就是丰都鬼城,而佛教把阴间划分为“十界”,并且为了劝人向善还详细塑造了“十八层地狱”的宗教概念。
总之这一鬼节无关迷信,它们的存在给了人们思念过世亲人的机会,活着的后代通过这些烧纸举动可以慰藉自己的心灵,是一种种族血脉和精神的凝聚和传承,对于鬼节我们要保留下去。
十月初一上坟有啥讲究

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
阴历十月初一,上坟的讲究:
一、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寒衣”。
如果不能亲身去目的扫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
二、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
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
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三、祭拜送寒衣,除了我们常见的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纸衣,讲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纸质的房子等,一并送给异界亲人,让他们也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四、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五、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
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得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六、送寒衣的步骤,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
注:阴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与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十月一日给父母上坟的诗句

好的,以下是一些适合十月一日给父母上坟的诗句:
1. 《清平乐·忆母》
阴阳两隔,思念寄明月。
今又逢十月一,跪地焚香烧纸。
先慈笑貌犹存,谆谆教诲在耳。
惟愿天堂安息,庇佑子孙平安。
2. 《寒衣节祭祖》
秋风起,叶飘零,十月初一祭祖陵。
青烟袅袅寄哀思,悲情漫漫心难平。
阴阳两隔难相见,音容犹记梦绕萦。
哺育之恩深似海,唯有泪水湿衣襟。
3. 《十月初一祭祖》
十月初一风雨寒,思亲祭祖泪不干。
音容犹记心犹痛,养育之恩重如山。
纸钱化作青烟去,但愿先人天堂安。
庇佑子孙福泽厚,家族兴旺万代传。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诗句,或者将你的具体要求告诉我,我将为你提供更多帮助。
祭母文

乙酉年十月初一,乃我母亲杨太君仙逝安厝之前夕,不孝之子文华率领全家人等,清酌时馐,致祭于显妣杨太君老儒人之灵前而哀泣:天苍苍,地茫茫,我哭母亲在何方?千呼万唤不闻应,捶胸顿足泪千行。
哀思无尽满胸膛,件件往事随泪淌。
1933年4月初十鸡鸣时分,母亲降临凡间,来到普济镇张家湾。
18年后凭媒妁之言,明媒正娶,与我们的父亲永远结伴。
沐浴新中国的光辉,享受五星红旗的鲜艳。
而后,父母亲风雨同舟,大跃进中共度时艰。
披星戴月种蔬菜,四个儿女的成全。
养育我们五姊妹,起早摸黑,勤恳苦做,送儿送女把书念。
精心操持,才有了儿女们的吃和穿。
最难忘,过年过节的饭菜香,儿女们穿的新崭崭。
一家人围炉话家常,而今回味多香甜。
可恶的文革邪风歪雨,父亲多次遭劫难。
母亲挺起柔弱的腰杆,替父亲挡风遮阳,齐心协力度难关。
日子在延续,生活往前赶。
却不料,平地又起波澜。
1978年的三月间,黑云压城天地暗。
母亲替父亲说理找法院,却横遭迫害坐牢监。
儿女们悲痛欲绝,挥泪如雨告上天。
多亏了好心人多方周旋,多亏了党的政策大逆转。
母亲熬过两个月,新麦成熟回家转。
孩儿们有了笑声,有了欢颜。
常言道,穷人家事多磨难。
谁料到的1983年,天崩地陷。
我们的严父驾鹤西去,剩下母亲孤单单。
从此后,母亲如同离伴的雁,如同折了帆的船。
萎靡不振无精神,少言少语望青山。
儿女多方来安慰,怎奈母亲性格偏。
一年一年接一年,母亲逐渐眉头展。
儿女先后成了家,环境有了大改变。
1996年,条件又改善。
华儿接母来旺苍,衣服被褥全换完。
房间刷的粉粉亮,一切听从母指点。
只以为,母亲定会享安然。
可谁知,三个月才过了多一点,母亲认为见不到麦苗,见不到青天,固持己见回家转。
无奈何,1997年,华儿普济苦奋力,艰辛修建家园。
想只想,为了责任,为了心安。
为了那句老话:屋檐水儿点点滴,一切应征过眼前。
新房落成,母亲舒心开颜。
舒舒服服过日子,大窗下面观群山。
风吹雨打等闲过,理直气壮享平安。
那晓得,到了2004年,病魔又把母亲缠。
十月一烧寒衣

十月一烧寒衣每年的十月初一仿佛是天也配合凡间的人似的,一般都是阴天,气氛很浓重。
那种阴暗仿佛把天压得很低很低一样。
在这样的气氛里更能勾起对逝去的亲人的挂念和哀思。
这种习惯的养成也许是在年吧。
那时在商场做生意,去做活的顾客都会说刚刚去坟上烧完纸,说着她们对父母的思念。
一问才知道是十来一,一般都是女儿给过世的父母烧纸钱,送寒衣的。
听着她们的诉说,感知着她们的孝顺,于是不知不觉中便也效仿起来。
在下午抽个时间关上门,坐上车便来到了父亲的坟前。
摆上供品,点上一炷香,再把买来的纸箔慢慢点燃,在一片燃烧的火光中喃喃自语,絮叨着在天国的父亲不要亏待了自己,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情时尽量给我们托梦,我们一定满足他的愿望。
其实在梦境中最多的还是梦见父亲,梦见他生前的模样,没有发脾气的,没有严厉的,只有那慈祥的笑容。
每每梦到,第二天总是有很多好事情发生。
每年的十来一,天总是很阳。
存有几次都就是擦着寒风,还缠着雪花在飞舞。
刚刚立冬却是寒意按捺不住,可是却拦阻没法回去悼念先人的脚步。
天上人间都就是一样的天气,都就是一样的炎热。
饮水思源,那些亲情那些挂念都在这无尽的思念中。
每次回去会拉上小哥,和小哥到父亲的坟头,我不再是孤单单的一个人,不再有恐惧感。
小哥很幽默,在纸钱和寒衣点燃的同时,小哥会说着很客气的话:"老爷老奶奶、爷奶奶、爸,我们来给你们送钱和寒衣来了,只管穿,钱该花了花,不够的话只管托梦来要。
不要在那里受折磨了。
"听着小哥的话,我心里在偷偷的笑,笑着小哥的一本正经。
回忆起一次我和大姐回去坟上烧纸,在回去的路上看著从路的上边走过了一个人,看著就是那样的明明,走进一看看就是大哥从坟地边过来了。
我们都感觉疑惑,怎么大哥一人回去烧纸了呢?也没言语一声。
反问后才言日前父亲曾托梦给他,在天国很冷。
大哥挤了很久的车回去专门去探望父亲。
也许父亲在地下或者在天国很寂寞。
大哥说道他回去悼念的时候无人知晓谁已经在父亲的坟头烧过一堆纸了。
为什么十月初一要烧纸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要烧纸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一部分。
和清明节、六月六(下麦坟)中元节、年除夕祭祖一样,其含义就是提醒人们不忘祖恩、更爱人生,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手段之一。
人和野兽的区别是什么?动物只有天性和习性,而人类则有思想领域、精神世界。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先辈就没有现代。
人生代代相传,社会步步进步。
不忘过去,活好现在,礼义廉耻,规则行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优秀表现。
农历十月初一日,正是进入霜降之时,离冬天还有一步之遥,气候开始变冷,人们开始换单穿棉,并准备取暖过冬。
此时,人们能想到天堂的亲人,去祭拜他们,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也是一种倡导人类文明的行为!。
十月初一寒衣节如何祭奠

十月初一寒衣节如何祭奠山东习俗: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
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
老北京人的习俗: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
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
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
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
”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旧南京的“寒衣节”:这一天,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
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
山西寒衣节习俗: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
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
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1、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2、偷祭品这些是属於自己先人或者神灵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3、筷子挂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你的.先人和神灵来与你一起分享食物……4、大喊名字倘若夜游,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外面的孤魂野鬼记住你的名字。
5、游泳此时你的先人或神灵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6、乱看看你的先人或者神灵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晚上也不要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7、榕树放到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神的最爱,除非你希望他们来家里坐坐……8、看球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我想你心里自有分寸……9、扔路边的钱这些钱是让鬼神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10、无法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神“上身”。
十月一必须上坟吗

十月一必须上坟吗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又称秋祭、鬼头日、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因为在鬼节这天祭祀祖先的虔诚标志之一是哭,所以又叫“哭节”,与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四大鬼节。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表达哀思。
十月一日,不管是新坟还是旧坟,后人和家男都要上坟。
如果你看看此时的农村街道,应该能看到男人三三两两的往山上走,扛着铁锹,提着装着供品的篮子,还有烧纸。
十月一日,也就是今天,去祭祖坟的男人们会按纸,撒土,祭祀,磕头。
这是十月的第一天,传统的中秋节。
上坟有什么规矩?坟后,坟前放一个祭祀口,插三个香炉。
按纸钱填祖坟,清除坟前杂草枯树,然后烧纸钱,放鞭炮,磕头。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节压纸钱就是压一张纸烧纸。
因为天气转暖,意味着给祖先换夏装。
十月初一的压纸是多层的。
俗话说,冬十月节交,风会化为雪。
因为天气转冷,意味着给祖先换棉衣,所以这一天也叫寒衣日。
还有一个规则是,如果父母只有一方去世,就不能填坟,只能压纸。
因为填土会让坟墓变高,据说坟墓里的祖先会踩着坟墓寻找同伴。
这个一定要记住。
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人们应该提前去扫墓过中秋节。
一上新坟,也就是三年没烧的坟,就该上新坟。
一般新坟要提前几天祭拜,上坟的规矩也一样。
去新坟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只有一个老人去世的话,必须选农历的奇数日去上坟。
如果两位老人都去世了,他们会选择双休日去上坟。
第二,女人上坟。
过去,他们也会提前上坟。
这个并不特别。
女人通常在十月的第一天和男人一起去扫墓。
另一个规则是,所有给死者的衣服和钱都必须烧掉。
这些死人的纸只有完全烧掉,才能在阴间转化成绸缎、房屋、衣服、金银铜钱。
一个东西只要没有烧完,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死人用不上。
所以十月一日烧冷衣服要特别小心细致。
这种动作虽然看起来滑稽,但也体现了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和崇敬,是一种精神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你走了有两年多了。
在那边好吗,还会象从前那样,整日的挂念着我们兄弟姐妹,心都一刻地没有清闲过吗?
这两天街上开始有卖烧纸冥票的了,我知道,农历的十月初一又要到了。
妈妈,在那里是不是又缺钱了?冬天的衣服也没有准备吧?我和哥哥姐姐约了,同爸爸一起,周末的时候,去给你送了纸钱,还有衣服。
那天早上起来天就阴阴的,到了坟上的时候,竟然还飘起了星星点点的雨,有一丝的冷。
我在坟头给你化了纸钱,就着火烧了。
突然就有些暖意,隔着火光,竟然好象又看你的微笑的样子。
妈妈,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你的笑脸映在火光之中,如生前的样子一样,我便不觉得哭了起来。
因为想念,因为对你的想念,泪水裹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凉凉的,涩涩的。
也不知道这些纸钱和衣服你能不能收到,有些惦念,真怕你万一收不到,这个冬季你在那边可怎么过?还是早些给我托个梦吧,这样我也好安心。
从墓地回来的路上,车子路过你曾经任教的那个小学,妈妈,你还记得吗?叫“小村庙小学。
”那是三十年前了,那时候,我还只有五六岁吧。
我问你,为什么叫“小村庙”呢?一点也不象个学校的名字。
你说,那是因为解放前这里本来就是一座庙,后来在庙里建了个私塾,解放后改成小学了,但一直延用了这个名字。
那个时候,爸爸在城里上班,你和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你骑辆二八的加重车子,把我放在车梁上,从镇上的家里,一路带到学校。
后来你那辆二八加重,被爸爸换成了一辆崭新的二六的女式坤车,妈妈你还记得吗?是紫色的,中间没了横梁了,我就只好坐在后座上,不过反到比梁上舒服多了,前梁总是坐得我屁股疼,现在的孩子是一定不知道那滋味的了。
很小的时候,我就坐在你上课的教室的最后一排,听你给那些哥哥姐姐讲加减乘除,耳濡目染,所以还不到上学的年纪,我就会算百位以内的混合运算,妈妈,你都记得吗?上学前那个学校的杨校长考我算术题,考完开玩笑着对你说,“你这孩子可以直接上四看级了”,你当时好骄傲呢,妈妈。
那时候的冬天特别的冷,每个早晨我很难从热乎乎被窝里爬出来。
你总是自己先起来,再把我的棉衣棉裤就着蜂窝煤炉子,哄得热热的,然后把我从被窝里拖出来,穿上你哄过的棉衣棉裤,倒没觉得那么的冷了。
呵呵,妈妈,你还记得发生在小村庙的一件事吗?那个时候我刚刚上学,老是不愿坐到课堂上,整天和一群比我小的孩子在操场上疯跑,也不写作业。
有一次你气极了,把我从操场上拉回来,说,“从小就不知道好好上学,将来长大了也没用,不如现在就不要你了,塞井里淹死算了。
”
我吓坏了,抱住你的腿说,“妈妈我不敢了,我以后好好上学。
”从那次之后,我好象再没逃过课,而且从此年年都是优秀生。
大一些的时候我问你,妈妈那个时候是不是真的不想要我了?
你笑笑,说,那个井口哪塞得你呀,吓你的!
也不知道那个井现在还在不在了,如果还在,那可是我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了。
咱们离开小村庙那年我十一岁,你工作调动,到了城里。
那天早上第一节课我还在小村庙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下了第一节课,你从教室里叫了我出去,坐上爸爸的汽车,第三节课的时候,你已经带了到了纺织城小学了。
纺小的老师姓徐,是个中年女老师,她看了我的成绩单很满意,便说让我进教室去,妈妈你那个时候站在教室门口拉着我的手,对徐老师说:“这孩子从生下来到现在,一天也没离开我,这下可要你费心了。
”
徐老师笑着说让你放心,便带我进了教室,眼前全是陌生的面孔,我一个也不认识,突然想到这节课一下,不会再象从前一样可以看到你了,我“哇”的哭了出来,挣了徐老师的手跑出教室,你当时就在教室门口,也正眼泪汪汪地朝里看着,见了我出来,反倒和我一起
哭了起来。
妈妈,你还记得这些吗?后来,你常把这次经历当作笑谈一样地讲给别人听,可是笑谈背后,却是我和你浓浓的母女深情……
好了,说到这里,我的眼睛又有些湿了,不说这些事了。
妈妈,你知道吗,那个小村庙,现在可不是什么破庙了,也不是咱们两个当年呆的时候,那几间破平房了。
那天我从门口路过,简直都认不出来了,门外一块几米见方的水泥石板上,赫然几个烫金的大字:“白鹿塬中心小学”,后面的电动卷闸门,亮锃锃的,门里面,豁然一座新落成的环状教学楼,好个气派呢,妈妈要是在,一定不会认得出,那个竟然就是当年的那所“小村庙小学了。
”
妈妈,我知道,你这一生,最为遗憾的,就是你常说的,没有给我一个好的身体。
你说,“都是妈不好,没给你生个好身体。
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你再生一遍。
”那一刻我能看到你眼里的泪花,到今天,还在我心头一闪一闪。
那一天我没有说话,可能是太小了还没有学会宽慰。
今天,虽然我知道你可能听不见,可我却想对你说,“妈妈,你能带我来这个世上,我就已经很感谢你了,哪怕这个生命真的有一些的残缺,可我依然热爱她,因为,那是你给我的,你为了这个残缺,付出了其他母亲不曾付出的,我心里最知道。
”
十三岁那年我患了脑疾,妈妈你的心里就从来没有踏实过,每次发病的时候,其实我知道你比我更痛苦。
那年我在西北一印的商场里看到了一双白色的皮凉鞋,我喜欢的不行,一定要妈妈给我买,你说,“去年那双还好好的,先穿着吧”。
我当时很不高兴,噘了嘴一天也不和你说话,其实现在想想,自己那会儿真的实在不懂事。
那个时候正是咱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哥哥在上海上大学,每个月就有一笔不小的开销,我那个时候身体正不好,每三天就上一趟医院,药费也贵得出奇,尤其那段时间外公又生了病,瘫在床上。
妈妈你那个时候一定正是四面楚歌的时候吧?
没两天的晚上,我的脑疾便犯了,妈妈搂着我在床上,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早上我醒来的时候,床头便摆了那双白色的皮凉鞋,妈妈你说,“只要你身体好好的,你要什么妈都能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