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代表性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远古居民之间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远古居民生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代表性特征。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生产方式的发展演变。

2. 不同远古居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PPT、视频等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远古人类的出现。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知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代表性特征。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远古居民之间的异同。

(2)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教师点评解答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远古居民的社会生活1. 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如家族、部落等。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二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二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二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篇4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观察《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看一看我国远古居民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2.我们做游戏:看看彼此的面部特征与北京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有何不同?3.观察课本的插图,结合你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4.观察课本《山顶洞人的生活》插图,结合文字资料,你认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说明了什么?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知识结构】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居民二、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懂得爱美,过氏族生活展示内容:(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二)阅读教材第3--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北京人山顶洞人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劳动工具生活状况3.什么是氏族?巩固达标: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能( )A.参观山顶洞人洞穴B.参观半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元谋人遗址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D.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工取火B.制造工具C.使用工具D.从事劳动4.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煤人已经知道用火B.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C.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D.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5.骨针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的工具( )A.元煤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6.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煤人D.蓝田人7.下列有关氏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B.氏族成员多劳多得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D.氏族内部没有贫富差别8.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生活的时间和地点;(2)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3)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观察和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异同;(3)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远古居民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传统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2)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2. 教学难点:(1)远古居民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2)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远古居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自己对远古居民的认知和疑问。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2)教师讲解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3)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远古居民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远古居民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远古居民的生活,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4.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

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认识远古居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

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对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

3. 课堂讲解:讲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总结出重要的历史价值。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结合当地博物馆或文化遗址的展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远古居民生活方式的理解。

邀请历史学者或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

七、评价建议: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发言和小组合作。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对远古居民生活方式的理解程度。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远古居民生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元谋人、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劣与生活方式的适应。

2. 学生对远古居民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生产和文化。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概述教学内容:介绍远古居民的概念、生活环境及文化特点。

2. 第二课时:元谋人教学内容:讲述元谋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化特征。

3. 第三课时:北京人教学内容:介绍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化特征。

4. 第四课时:山顶洞人教学内容: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化特征。

5. 第五课时:远古居民的文化遗产教学内容:分析远古居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如遗址、遗物等,了解远古居民的文化贡献。

六、第六课时:远古居民的生活技能教学内容:1. 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技能,包括打制石器、使用火、制作工具等。

2. 分析这些技能如何帮助远古居民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

七、第七课时:远古居民的社会结构教学内容:1. 探讨远古居民的社会结构,包括家族、部落等。

2. 分析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远古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

八、第八课时:远古居民的信仰与习俗教学内容:1. 了解远古居民的信仰体系,如对自然神的崇拜、祖先崇拜等。

2. 探讨远古居民的习俗,如婚礼、葬礼等,以及这些习俗如何反映他们的文化价值观。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2.认识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3.了解我国远古文化遗产,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2.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3.我国主要的远古文化遗产;4.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图像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并提高学生的话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起源和发展历程(1)介绍中国古代人类的起源:早在两百万年前,中国的洞穴中就出现了智人的存在;(2)介绍中国古代部落的形成:新石器时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农业文明的时代,组织起来的农业部落不断发展壮大;(3)介绍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从夏代开始的时候,中国便进入了一个王朝交替的时期。

这个时期看似很具有血腥性,但其实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古代文化特点和影响(1)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中国的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之一,其代表人物孔子、老子、庄子等人,他们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各个时期;(2)介绍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世界各国所崇拜和学习;(3)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

3.主要远古文化遗产(1)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片闪耀的明珠,是全球重要的文化遗产;(2)俄罗斯楼兰古城:楼兰古城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它是证明中国西部开发的重要历史遗迹;(3)安阳殷墟:安阳殷墟是商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遗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遗址之一。

4.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1)文物保护法: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2)有关部门的职责:介绍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职责和工作;(3)学校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2. 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悠久和丰富。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远古居民吗?他们生活在哪里?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

(2)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选择一位远古居民,了解其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下节课分享。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远古居民在祖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7. 板书设计: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文化特点:……六、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代表及其生活状况。

2.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3.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代表及其生活状况。

难点: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山顶洞人化石等。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化石分别代表了哪些远古人类?他们生活在哪里?2.教学内容(1)北京人①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2)山顶洞人①介绍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山顶洞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3)河姆渡人①介绍河姆渡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河姆渡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4)半坡人①介绍半坡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半坡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现在有什么不同?(2)讨论:远古人类是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的?4.课堂小结(2)强调远古人类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史料中获取信息。

3.在讲述远古人类生活状况时,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连贯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内容(1)北京人对话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人生活在哪个时代吗?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的?补充: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他们是在北京周口店被发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我国最早的人类
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
使用天然火
的分布图。

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
页第一、二段,多媒体

(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