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_实验的改进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加深对细胞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质膜、质网、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核仁、细胞核等组成的。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独有的结构,位于细胞质外,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构成,是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壁分离与复原当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被处理时,质壁分离的现象就会出现,即质膜和内部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开来。
这个过程中,细胞内质膜变弱,使内部液体向外渗透,导致细胞体积减小。
当再度恢复到理想条件下时,细胞会重新生成细胞壁,形成新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1.用锋利刀片将新鲜洋葱叶片切成薄片,然后用显微镜准备查看。
2.用钳子将洋葱叶片放到叶绿体释放液中30-60秒,并将洋葱叶片取出清洗。
3.将洋葱叶片平放在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挤压叶片,使其表面变得光滑。
4.用滴管滴上一滴甘露醇在洋葱叶片上,然后用镊子在此处剥离细胞壁。
5.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壁,同时记录下变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到洋葱细胞在加入甘露醇后,可以明显地看到质膜与细胞壁的分离。
随着甘露醇的作用时间的延长,充满液体的细胞内体积逐渐缩小,最终质壁分离的效果明显。
但当加入足够的水进行复原后,细胞内渐渐恢复了原始形态,同时有一个新的细胞壁形成,表明质壁再次连接。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甘露醇对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可以使质壁分离。
2.植物细胞会在一定条件下经历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3.恢复过程中,细胞会生成新的细胞壁,形态也会重新恢复。
因此,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生物学实验的魅力和乐趣。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疑难剖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疑难剖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研究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首先需要将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开,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使质壁复原,观察复原后的质壁结构和形态变化。
在实施这个实验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行剖析和解决。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这个实验的核心步骤。
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酶解剂如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来处理植物组织,使细胞质壁被酶解,从而获得质壁分离的细胞。
一些植物细胞的质壁结构较为紧密,质壁之间的结合强度较大,导致酶解剂不能有效地分离质壁。
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化学试剂如强酸、强碱等进行预处理,破坏质壁的结构,增加酶解效果,从而实现质壁的分离。
在质壁复原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复原后的质壁结构和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完全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复原过程中存在一些复杂的生化反应和分子重组过程,导致质壁的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改变。
此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复原过程中所涉及的生化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质壁复原的过程。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化学染色等。
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分辨率和特异性,可能对质壁结构和形态的观察有所限制。
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和观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不仅涉及到基本的生物学和细胞学知识,还需要结合相关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在进行这个实验之前,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改进与创新

----------------实验教学2021年第4期(x)“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改进与创新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52%00)宋歌摘要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为例,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试剂、材料、应用等几方面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发展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3关键词质壁分离;改进方法;创新实验文章编号 1005 -2259(2021 )4x-0048 -031教材实验分析及背景改进1.1 教材分析本实验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 胞》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属于探究 型实验,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渗透作用”这一概念。
本实验的教学价值为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渗透 作用的原理,在操作中掌握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 验过程。
1.2 背景改进教材实验中,使用质量浓度为0.3 g/mL蔗糖溶 液使紫色洋葱外表皮发生质壁分离,之后再加人清水 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学生在做完该实验后均 表示该实验现象单一,并提出问题:可有其他观察对 象?是否能够选用其他材料、试剂完成该实验?洋葱 表皮不易撕取,是否有简易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肯定,并鼓励 其进行探究,完成实验设计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其求知欲望、鼓励课外创新,是教师的基本责任。
因此,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 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 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实验后进行交流评价,对实验 设计进行再优化,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对本节实验课程 的总结反思。
2实验创新方案2. 1观察角度的创新课前3 min,笔者以“给小葱烫头发”实验作为导 入,创新实验观察角度。
实验中,将一定长度的小葱 段剪成条状分别放人清水与盐水。
实验结果显示放人清水中的葱段会卷起来,而放人盐水中的会变直。
该演示实验从宏观角度展示了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 水现象,可顺利导人本节课的主题——在显微镜下观 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疑难剖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疑难剖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该实验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介绍和分析。
一、难以控制酶的浓度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为了使酶可以有效地起到作用,必须保持一定的酶浓度。
但是,酶的浓度过高,会使作用过于剧烈,导致细胞壁和质膜都被破坏,细胞内的物质溢出,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而酶的浓度过低,会导致细胞壁不易解离,无法获得实验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实验前通过试验,确定不同酶浓度对细胞的影响,然后选择合适的酶浓度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保持恒定的操作条件(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以控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难以保持细胞完整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需要从植物组织中取出细胞,而植物细胞的壁和质膜相对坚硬,易发生破裂。
如果细胞破裂,就无法获得完整的质膜和细胞壁,影响实验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选取组织的时候注意,选用质膜和细胞壁相对脆弱的部分,如新鲜嫩叶、幼苗的茎叶等。
同时,在取出细胞的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机械破坏。
三、难以判断细胞壁的完整性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需要通过镜下观察细胞剖面,判断细胞壁的完整性。
但是,由于细胞壁的厚度和不规则性,很难精确地判断细胞壁的完整性。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荧光染料等方法,提高对细胞壁的检测灵敏度。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对比观察结果,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难以保持细胞内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切割、破碎、离心等操作,很容易破坏细胞内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离心条件,以保持细胞内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过度切割和破碎细胞。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改进

2020年第55卷第10期生物学通报55“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改进孔凡茹孙涛(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河北邯郸056006)摘要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增加“葱花”实验,使用渗析实验器构建假说模型,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和试剂改进“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宏观生命现象,观察微观现象,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关键词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改进思维中国图书分类号:Q -33 文献标识码:B“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选自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在内容上以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及渗透作用的原理为基础,也为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实验是高中阶段第1个生物学探究实验,对于学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针对教材中本实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改进。
1 教材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教师按照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的实验指导,以洋葱鱗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质量浓度为0.3 g/m L 的蔗糖溶液为实验试剂组织教学,面临以下问题:1)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半透膜的存在,很难将 抽象知识直观化。
2)学生不能在课堂上短时间内亲眼观察到植 物体宏观上吸水和失水的动态变化,只能凭生活 经验想象。
3)教材介绍的实验只能证明原生质层这个整 体相当于半透膜,不能证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和液泡膜无色,中间夹杂的细胞质基质也为无色,而且很薄。
在显微镜下并不能观察到细胞膜和液泡膜的边界,只能将原生质层当作一个整体。
由此可知,导致洋葱鱗片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有2种可能:液泡膜不允许色素分子透过;液泡膜允许色素分子通过,细胞膜不允许。
4) 本实验材料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普遍选用洋葱鱗片外表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洋葱紫色 液泡容易破裂、单层表皮难以撕取,导致质壁分离 现象不明显m 。
5) 只用到洋葱鱗片叶外表皮,洋葱鱗片叶内表 皮未被利用,造成实验材料的浪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设计(教案)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显微镜。
2. 植物细胞样本。
3. 显微镜下的观察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质壁分离吗?二、理论学习(10分钟)1. 讲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即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张力导致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2. 讲解植物细胞复原的原理,即细胞膜与细胞壁重新结合,使细胞质恢复原状。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样本。
2.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3. 学生填写显微镜下的观察表格。
四、讨论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2.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实验材料与方法(10分钟)1. 介绍实验所需材料:植物细胞样本、显微镜、观察表格等。
2.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如何填写观察表格等。
七、实验注意事项(5分钟)1.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植物细胞时的细节等。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高中生物这门课啊,那可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就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还记得我上高中那会,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老师把我们带到实验室,桌上摆满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还有各种试剂和新鲜的洋葱鳞片叶。
实验开始前,老师在讲台上详细地讲解着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实验器具,心里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动手操作了。
终于,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开始动手啦!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下一小块薄薄的表皮,生怕把它弄破了。
这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就像在雕刻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然后,我把这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用镊子轻轻地展平。
接下来,就是制作装片啦。
盖上盖玻片的时候,我特别小心,就怕有气泡产生影响观察。
做好装片后,我把它放在显微镜下,开始调整焦距。
刚开始,视野里一片模糊,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哎呀,怎么还看不清呢?”我嘴里嘟囔着,手上不停地调整着旋钮。
终于,清晰的细胞图像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真的有种成就感。
我看到了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都清晰可见。
然后,我开始进行关键的一步——滴加蔗糖溶液。
一滴一滴地加,眼睛紧紧地盯着细胞的变化。
不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开始分离,就像两个原本亲密的伙伴慢慢分开了。
看着那些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我不禁感叹生命的神奇和复杂。
在这个小小的微观世界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
等到观察完质壁分离,接下来就是让它们复原啦。
我又小心翼翼地滴加清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细胞,期待着它们恢复原状。
慢慢地,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又重新贴合在一起,就像和好如初的朋友。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幅图、一段文字,而是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后来的学习中,每当我遇到有关植物细胞的知识,我都会想起那次实验,想起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神奇景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归纳及其拓展

灵丘一中高三生物复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归纳及其拓展编写人:费兴梅一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一)、几个概念1.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可以让水分子透过,蔗糖分子则不能。
2.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由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且原生质层两测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因此,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二)实验原理——内外因法内部原因: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但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这样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才能发生分离和复原现象。
外部原因:与外界溶液有关。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步骤——自身对照例1、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 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 、B 处的颜色分别是 。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 /mL 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 、B 处颜色分别 。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 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细胞失水 细胞吸水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