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徐慧洪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1)010
【摘要】踝关节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之一[1],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普通X线片、常规横轴位CT等,由于踝关节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重叠较多,传统诊断手段均不能全面完整的显示骨折、骨折碎片、关节面塌陷及移位程度等.容易漏诊[2,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骨折的诊断[4,5],不仅图谱质量高、无失真,且能提供更为全面的骨折信息,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探讨其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1613-1615)
【作者】徐慧洪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中医医院放射科浙江丽水323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R814.42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 [J], 姚琴;孙东方
2.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李玉林;于昭;程亚宝
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术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J], 王刚;刘仰生;郝俊雄
4.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林启明;劳国荣;汪建华
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朱培杨;周玮;李建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踝关节骨折的价值。
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5月~2018年5月确诊的踝关节外伤患者95例,男75例,女20例,年龄为26~63 岁,平均42岁。
本组病例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
②X线片显示骨折碎片,无法确定其来源。
③踝关节骨折,X线显示为复杂骨折的。
结果本组95例踝关节骨折病例,单纯外踝骨折15例,单纯内踝骨折19例,双踝骨折38例,三踝骨折23例。
X线平片和常规CT轴位均出现漏诊,出现在双踝和三踝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31处,分别是内踝骨折3处,外踝骨折8处,后踝骨折20处,常规CT轴位漏诊12处,分别是内踝骨折1处,外踝骨折4处,后踝骨折7处。
X线检查组显示骨折碎片20例,共发现骨折碎片24块。
CT结合三维重组检查组发现骨折碎片90例,共发现骨折碎片112块。
X线检查组显示骨折移位40例,CT结合三维重组检查组显示骨折移位85例。
结论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能立体地多平面地反映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中具有普通X线平片及二维螺旋CT无法比拟的优势。
是踝关节术前评估及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方法。
标签:踝关节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重组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占关节内骨折首位[1]。
普通X线片和常规CT往往不能显示关节内骨折和移位的情况,更无法进行骨折分型,影响了术前手术方案的准确制定。
搜集我院2011年5月~2018年5月分别经X线及CT扫描踝关节骨折患者95例,经过对所搜集病例的综合分析,旨在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在诊断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1年5月~2018年5月确诊的踝关节外伤患者95例,男75例,女20例,年龄为26~63岁,平均42岁。
本组病例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
②X线片显示骨折碎片,无法确定其来源。
③踝关节骨折,X线显示为复杂骨折的。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选择研究的 14例难治 性癌痛 的患 者 , 为门诊病 例 , 0 均 病程 长 , 使用 杜 冷 丁每 日肌 注 三 次 以 上 , 次 10 , 有 一 个 月 的 病 程 , 数 患 者 已 卧 床 , 每 0 mg均 多 不 能 到 户 外 活 动 , 家 中 忍 受癌 痛 , 以 到 医 院诊 治 。观 察 组 患 者 床 旁 行 硬 在 难
属 或 当地 卫 生 所 的 医务 人 员 , 随 时 加 入 泵 内 药 物 , 有 发 生 意 外 事 故 。观 可 没 察 组 硬 膜 外 导 管 的 固定 非 常 重 要 否 则 容 易 脱 落 , 成 患 者 反 复 穿 刺 和感 染 , 造 我 们 选 用 距 穿 刺 部 位 1—1 5 m 处 缝 合 固定 , 用 敷 料 贴 覆 盖 , 三 天 在 穿 .c 再 每
1 螺旋 c 6排 T三维 重 建在 踝 关 节 骨折 中 的诊 断 价值
殷 燕峰 盛二 燕
太仓 25 0 14 0 江 苏 省 苏 州 市太 仓 市 中 医 院 , 苏 江
【 摘要 】 目的: 价多排螺旋 C 评 T三维重建在踝 关节骨折 中的诊 断价值 。方法 : 应用西 门子 1 6排螺旋 C 机 , 4 例踝 关节骨折 患者行横断 面螺旋扫描 、 T 对 l
【 src】 jcieE a aeteV u f l — O ei C D R Abta tObet :vl t h a eo t rW H l T3 e—bi tosi igoigo nlbn atr Meh d : P l SE N 6m v u l Mu i x udMehd dan s f keoef eue to sA Pv I ME S 1 w l n n a r
2 结果 .
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10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月 第4卷第1期踝关节骨折是临床骨折中一种常见的类型,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其骨折多因外界的暴力冲击而导致的踝部扭伤,由于作用的方向和暴力大小的不同,会使得产生的骨折类型也不同,通常临床上根据骨折的部位分为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后外旋型和旋后内收型[1]。
只有找出发生损伤的关键部位,才能针对该位置进行有针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王贵章(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 江苏 泰兴 2254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过程中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所取得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来我院进行踝关节骨折诊治的36例患者, 对所有的患者都先后使用X线和CT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再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
结果:采用CT三维重建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比采用X线进行诊断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过程中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CT三维重建;X线;踝关节骨折;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0)01-0108-022 结果2.1 对比两种诊断技术检查准确性研究组患者肺部炎症检出15例、肺血肿9例、肺挫5例。
对照组患者肺部炎症检出10例、肺血肿5例、肺挫2例。
研究组检出准确率(93.55%)高于对照组(54.84%)(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诊断技术检查准确性[n(%)]分组例数肺部炎症肺血肿肺挫准确率研究组3115(48.39)9(29.03)5(16.13)29(93.55)对照组3110(32.26)5(16.13)2(6.45)17(54.84)χ2----12.13P----0.002.2 对比两组患者有害反应与检查操作时间研究组患者有害反应4例,发生率12.9%。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常用方 法 已渐渐满足不 了当今医学诊断 的需要 ,本论文就是研究6 4 排 螺旋C T 三维重建 技术在踝关节创伤诊 断与治疗 中的价值优于传 统的x 线机及 常规C T 图像。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收集各 医院踝关节创伤患者 的资料4 3 例 ,他 们因各种
察 ,同时根 据C T 检 查结果 ,可 以确 诊的患者 优3 6 例 ,7 例 患者的受伤 部位没有很好的被显示在C T 图像 上,漏诊 率还 是有些偏高 ,而通过C T
折 ,我们对该患者采用踝关节后路同时对 内踝和后踝 采用拉力螺钉 内 固定术 ,若无C T 扫描三维 图像而单纯按x 线片 必然会对该患者漏诊及 选择错误 的内固定方式 ] 。螺旋C T 的三 维重建技术为踝 关节 的诊断与
2 0 6 ・临床研究 ・
D e c e m 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3 4 围衄
6 4 排螺旋c T 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 节创伤 中的应用价值
郭 雯 周 萍
( 上海市杨浦 区中心医 院影像科 ,上海 2 0 0 0 9 0 )
医学三维重建 ( 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技术是借助计算 机技术对 生物组织的结构 影响的连续 图像进行后 处理 ,获得三维 图像 的一 项新技术新 方法Ⅲ 。踝关节创 伤临床上 多见并且结 构复杂 ,各个
间 上 了解 整个踝 关 节各个 骨 组织 的实际状 况 ,是踝 关 节创 伤诊 断 以及 治疗 的 最佳 图像 选择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医治中的应用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医治中的应用梁红锁,黄克,李林,孙达准,韦程寿,杜刚【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运算机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中常见,既往常以X线片或一般CT平扫作为确信其医治原那么的依据,但往往难于全面显示骨折块的大小和移位方向。
最近几年来,由于运算机技术在影像学中的应用,三维CT 重建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本科于2004年2月~2007年5月对38例踝关节骨折常规进行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据此作为医治的依据,取得了中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式1.一样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1~64岁,平均岁;伤后至就医时刻1小时~9天,平均天;闭合性骨折31例,开放性骨折7例。
2.医治方式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三维CT重建检查。
重点依照踝关节CT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明确其骨折断端的移位方向、远端骨折块的大小和粉碎情形,尤其关于后踝,重点了解其大小和骨折线的方向。
所有患者病情稳固后,选择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依照后踝骨折情形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
外踝或腓骨下段骨折行踝关节外侧纵形直切口,采纳1/3管形钢板或克氏针固定。
内踝骨折行内侧弧形切口,骨折复位后选择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
关于后踝骨折,如骨折块移位不明显,手法整复后,小切口以空心螺钉加压经踝关节前方垂直骨折线固定。
如后踝骨折块移位明显或呈粉碎性,依照骨折块移位偏内或偏外,选择后踝内侧或外侧切口,骨折块复位后以空心加压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
冲洗并逐层缝合关闭各切口,内、后踝切口内各置引流条一根。
图①~③为手术前后的典型X线片。
3.术后处置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5~7 d。
术后3~5 d待患者疼痛减缓后可指导其进行主被动患肢功能锻炼,重点进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
4周后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8周后依照骨折愈合的情形患肢部份负重直至完全负重。
4.结果38例患者全数取得随访,随访时刻8~22个月,平均13个月。
64排CT三维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

64排CT三维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分析。
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64排ct机,对足踝部骨折43例(内踝骨折15例、外踝骨折18例、后踝骨折4例、三踝骨折3 例、复杂骨折3例)进行分析,术前均行x线平片并行ct螺旋扫描、冠状面、矢状面及三维立体重建,对骨折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结果 64排ct三维重建对骨折显示清晰,明显优于x线平片,并对复杂骨折可以更准确的显示。
结论三维重建成像能立体地、直观地显示传统x线平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骨折,尤其在显示隐匿性骨折线方面明显优于ct平扫,对手术前的骨折临床分型、治疗方案制订以及手术入路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64排;三维ct;足踝部骨折;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足踝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由于足踝部解剖结构复杂,x 线平片互相重叠,难以使临床医师对足踝部骨折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64排ct及其强大的影像后处理软件系统在骨关节损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64排ct三维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足踝部骨折43 例(内踝骨折15例、外踝骨折18例、后踝骨折4例、三踝骨折3 例、复杂骨折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16-68岁,平均43岁,均有外伤史。
1.2 方法1.2.1扫描:本组术前均进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64排ct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64排ct机,螺距1.0,层厚1mm,重建间隔0.8mm,260ma,120kv,标准算法重建,矩阵512x512。
1.2.2 图像后处理:应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 pelease v4.5.2软件系统进行图像后处理。
对比分析MD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诊断治疗价值

对比分析MD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诊断治疗价值发表时间:2017-02-06T15:15:21.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周蓓[导读] 踝关节骨折患者行MD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对其诊断、治疗的影响显著,临床意义重大。
(四川省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放射科四川宜宾 644500)【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MD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对其诊断、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X线摄片检测,观察组为MD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错误率(2.00%)与对照组患者的(28.00%)相比明显较低,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00%)、医务人员满意度(98.00%)、护理人员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的(58.00%)、(64.00%)、(60.00%)相比明显较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行MD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对其诊断、治疗的影响显著,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MDCT三维重建技术;X线摄片;踝关节骨折【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70-01 近几年来,临床上踝关节骨折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多,对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影响严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早期诊断尤为重要[1]。
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MD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临床诊断优点、确定治疗方案效果的影响分析,特选取50例患者资料,研究后,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2~77岁,平均(42±12.2)岁。
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MD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iral CT
scan
studied to evaluate fracture reduction and implant placement using the volume
scans
rendering mode and muhiplanar reconstruction mode.The CT Results
通信作者:陈雁西,E-mail:cyxtongji@126.COB
万方数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年12月第15卷第12期
Chin
J Oahop Trauma,December 2013,V01.15,No.12
・1025・
踝关节周围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中踝关节
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 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交通的繁杂,踝关节
折:在SER、PER、PAB损伤中,内踝骨折选择标准的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充分显露骨折断端,清理骨折处 嵌入的软组织、血肿或关节内骨折碎块,复位后选用2
枚直径为4.0 mm的空心钉内固定。SAD损伤的患者
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趋势,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需 求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成了骨科医生所面临 的一项挑战。近年来,诸多学者心{I提出踝关节骨折的 治疗应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 折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开展,但手术是否都做
方法
2009年5
月至2012年6月收治1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9例,女69例;年龄2l。75岁,平均47.5岁;损伤 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SER)85例,旋后内收型(SAD)32例,旋前外旋型(PER)27例,旋前 外展型(PAB)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通用手术方案治疗。术后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片, 采用容积重建法内置人物透视显示模式结合多平面重组成像模式观察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人情 况,并将CT与x线片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术后在SER、SAD、PER及PAB损伤中,x线片 分别可见6、1、2、2例患者未达到解剖复位,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36、12、8、3例患者未达到解剖 复位,x线和CT在评估SER、SAD、PER及所有患者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在内固定置人质 量评估上,X线片分别可见2、1、0、0例患者螺钉位置欠佳,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8、8、3、4例患 者的螺钉位置欠佳,x线和CT在评估SER、SAD及所有患者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 论踝关节骨折术后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人质量的评估能够获得比x线 片评估更加可靠的结果。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骨折固定术,内;成像,三维
・1024・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年12月第15卷第12期
Chin J Onhop Trauma,December 2013,V01.15,No.12
・临床论著・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 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张坤
陈雁西 强敏菲
李浩博戴号
【摘要】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节面,则视为内固定螺钉置入欠佳(图1)。 四、数据采集及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V18.0(PASW Statistics,IBM,美国)统
型(PAB)24例,均为Ⅲ度。
二、手术方案
外踝骨折:SER损伤的患者,部分患者选用外侧 重建或解剖锁定钢板,同时加用直径为3.5 mm的皮 质骨螺钉垂直于骨折线,穿透双层皮质,固定骨折断
固定,但必须恢复腓骨长度。PER损伤的患者,骨折线 位置较高,选用1/3管型钢板、重建钢板或有限接触 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对于较大的骨折块,选 用支撑钢板内固定;对于中等大小的骨折,选用星形 板结合螺钉内固定;对于较小的骨折块,选用1~2枚
直径为4.0 mm的拉力螺钉从后向前内固定。内踝骨
均通过c型臂x线机确认了骨折端的复位与内固定的 置放。在复位质量评估上,SER、SAD、PER损伤中,x线 与CT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SER 损伤中未解剖复位主要表现在后踝骨折处(图2); SAD损伤中未解剖复位主要表现在内踝上部位于胫
端;部分患者选用后侧抗滑钢板,远端双皮质固定。 SAD损伤的患者选用外侧重建或解剖锁定钢板固 定。PAB损伤的患者选用外侧重建或锁定钢板做桥式
计学软件,对x线和CT评估复位质量与内固定置人 情况采用配对四格表r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组患者按预设手术方案进行了相应手术,术中
in
the overall evaluation(P<0.05).
Three—dimensional CT reconstruction may be more reliable than radiographs in the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of reduction and implant placement for ankle fractures.
Methods
The data of 1 68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 from May
cases
2009 to June 20 1 2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Lauge.Hansen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85 tion-external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radiographs.
Radiographs revealed non—anatomic reduction in 6,1,2
scan
and 2 patients in groups SER,SAD,
PER and PAB respectively,while CT
110例;致伤原因:扭伤113例,交通伤55例。患者术
前均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行16排螺旋CT(GE 公司,美国)薄层扫描,扫描条件:层厚0.625 mm,螺 距1.375,电压120 kV,512×512矩阵。根据术前CT
合自由截面选择的多平面重组成像模式(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进行观察。复位质量和螺钉位置 的评估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分别完成,意 见有分歧时请第3位骨科医生参与评估和决策。评价 标准为:若骨折端向任何方向移位或关节面台阶超过
Trauma,East Hospital,
Tongii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0,China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f 81271989,81000818)
Corresponding
2
三维重建图像观察,损伤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 外旋型(SER)85例,其中Ⅱ度4例、Ⅲ度38例、Ⅳ度 43例;旋后内收型(SAD)32例,均为Ⅱ度;旋前外旋
型(PER)27例,其中Ⅲ度10例、Ⅳ度17例;旋前外展
mm,视为非解剖复位;若内置人物钢板置放不适宜,
螺钉超过自身长度的30%外露、进入关节腔或穿透关
例;年龄21~75岁,平均47.5岁;左侧58例,右侧
上海)哺1,采用表面重建法(SHi-face
SSD)重建出踝关节周围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重建间
隔0.625 mm,应用三维拓扑窄区分割技术将图像中 各构成骨分离,采用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
VR)内置人物透视显示模式重建出相应三维图像,结
到了解剖复位和适宜内固定呢?我们通过将CT三维 重建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了2009年5月至 2012年6月收治的1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解
选用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充当抗滑钢板置于内侧,辅 以螺钉固定内踝尖,钢板远端须紧贴内踝骨面。下胫 腓联合损伤:术中通过拉钩应力试验判断下胫腓联合 损伤,术中将腓骨向外牵拉后下胫腓间隙超过2
author:CHEN
Yah—xi,E—mail:cyxton舀i@126.corn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T reconstruction in post—
【Abstract】
Objective
operative evaluation of ankle fracture.
SER,SAD and
in
the overall
evaluation(P<0.05).As
for implant placement,radiographs revealed poor
implantation in 2,1,0 and 0 patients in groups SER,SAD,PER and PAB respectively,while CT SCan
images
scans
did in 36,12,8 and 3 patients in the 4 groups respee—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T PER,as well
as
and radiographs were observed
【Key words】
Ankle;
Fractures,bone;
Fracture
fixation,internal;
Imaging,three-dimensional
DOh
lO.3760/cma.j.issn.167l-7600.2013.12.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989,81000818) 作者单位:200120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创伤骨科,同济医院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