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六单元 实验与探究专题整合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物实验与探究(精)

优化方案(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物实验与探究(精)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含有油脂,因此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橙黄色的颗粒, A 正确;洋葱根尖细 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故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 程,B 错误;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可看到,而洋葱鳞 片叶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故观察不到 染色体, C 正确;洋葱管状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作为实 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材料, D 正确。
专题七
生物实验与探究
第1讲 教材基础实验
专题七
生物实验与探究
2016高考导航 考纲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 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 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 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 行综合运用 备考策略
1.命题趋势:教材基本实验通过 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试剂、原理、 显色反应等;也可能设置新的问 题背景结合代谢、调节、遗传的 有关知识考查实验原理的判断、 变量的确认以及结果结论的预测 分析等。 2.备考指南:针对不同实验类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 型如物质鉴定、显微观察、模拟 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 调查等教材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解释、分析和处理 掌握各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关键 的操作步骤等。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实验材料的一
探 究2,4D 对插枝生根的
不同浓度的2, 4D
扦插枝条 __________ 致性、浓度的准确性、
量或长度 ________
作用
处理时间的一
致性等
探究培养液中 时间 酵母菌种群数 ________ 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种群
[解析 ]
选取菠菜作实验材料时, 应撕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
下表皮进行观察,因为下表皮本身不含叶绿体(气孔保卫细胞 除外)A 错误;换成高倍镜后,观察的视野会缩小,同时也会 变暗,但放大倍数增加,B 正确。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不再分裂,故无法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C 错误。用小麦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 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应降低视野亮度,如换 成小光圈或换成平面镜,D 错误。

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1.英国科学家近几年研究发现,随着艾滋病病毒的不断进化,病毒的“毒性”正在减退,但艾滋病仍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下列有关HIV和AIDS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为HIV提供变异来源B.AIDS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后,其遗传物质能直接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中D.AIDS患者往往会招致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HIV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 细胞,其遗传物质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中,C错误;AIDS患者往往会招致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有差异(见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比较甲、乙组可知,侧芽生长受抑制可能因为侧芽缺少细胞分裂素所致B.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能使顶端优势现象不明显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D.实验说明植物顶端优势现象受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比较甲、乙组可知,甲组没有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导致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是其侧芽缺少细胞分裂素所致,A正确;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对侧芽抑制作用加强,说明顶端优势现象更明显,B错误;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顶芽的有无,说明实验结果的产生与顶芽有关,C正确;根据表格中四组实验分析,植物生长受到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6单元-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课件(解析版)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6单元-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课件(解析版)

专题十三 │ 要点热点探究
•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定实验,考查学生的识 记与理解能力。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 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B项错误;健那绿 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项正确;苏丹Ⅲ可以 用来鉴定脂肪,不能用来鉴定蛋白质,D项错误。
专题十三 │ 考纲导航
考纲导航
[热点考向] 1.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油脂和蛋白质的考查 2.对观察叶绿体的考查 3.对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考查 4.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考查 5.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考查 6.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考查
专题十三 │ 考纲导航
专题十三 │ 常见易错示例
• [尝试解答] ________ • [易错提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正确记 忆科学方法,否则易选错。
• [解析] D 根尖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 不可能持续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
专题十三 │ 常见易错示例
• 【纠错笔记】 高中教材中涉及的科学方法归纳 • (1)对照实验法,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 (2)模拟实验法,如利用渗透装置模拟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 过程。 • (3)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运用杂交实验法, 研究出两大遗传定律。 • (4)显微观察法,如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5)调查法,如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 (6)染色法,如利用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 (7)差速离心法,如利用细胞质中各种结构的质量差异,采用不同的离 心速度产生不同的离心力,将各种细胞器分开。
• • • •
[复习策略] 1.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器材、注意事项等是近几年 考查的重点,要学会将教材中的实验分类归纳,举一反三。 2.对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进 行列表比较记忆,并总结实验方法。 3.以教材实验为基础,关注与教材实验有关联的拓展创新的实验。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一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绍兴一模)下列关于淀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在叶绿体和白色体中都有分布B.人体细胞中淀粉可以转化成糖元C.葡萄糖转化成淀粉后有利于糖类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淀粉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经加热才能呈现红黄色2.(2015台州一模)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G1期和G2期时,RNA和蛋白质数量都会增加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C.分裂间期时,核糖体和中心体数量都会增加D.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和着丝粒数量都会增加3.(2015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C.该DNA片段至少含有2个基因D.该DNA片段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4.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过程看,各时期均有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小麦鲜籽粒质量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C.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这与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相关D.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5.(2015稽阳联谊学校联考)下图为某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两个相邻细胞(a、b)的细胞膜接触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b细胞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须结合抗原-MHC复合体才能被致敏B.若a为巨噬细胞,b可能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接收信号后,b细胞可能合成并分泌白细胞介素-2D.不同辅助性T淋巴细胞有相同的MHC和不同的抗原受体6.(2015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D.顶级群落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7.(2015嘉兴一模)为研究臭氧层变薄和温室效应对果蔬种植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B(太阳紫外线-B)辐射和加倍的CO2浓度处理西红柿植株,测定西红柿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

浙教版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实验与探究

浙教版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实验与探究

高考生物热点考点专题复习实验与探究调查类实验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是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典例5】(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1.点睛:(1)理解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明确种群密度的表示方法。

2.答题分析:(1)明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项计数了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不属于样方法。

B项计数了样方内的蒲公英数,但面积用了甲地总面积,计算错误。

D项计算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而不是种群密度。

因此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典例6】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5 实验与探究 第三部分 高考拓展实验课件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5 实验与探究 第三部分 高考拓展实验课件

纯合 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 (4)实验材料:两个_________
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 F1 即为杂合子。 (5)缺少杂合子→两个纯合品种杂交→______
考点四
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
【典例4】(2014·重庆高考·T9)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 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
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 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蓝光 组气孔导度最大,胞间CO 浓度最低。 _________ 2
考点三
有关遗传的实验
【典例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 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
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
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
A1 组,据此推测感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
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 细胞免疫 清除体内HPV。 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__ 预防 。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
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
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 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技法】 CO2吸收量 决定。图中30d幼苗与15d (1)叶片净光合速率由叶片_____________ CO2吸收量 都较_______ 高 ,故其净 幼苗相比,在3种不同光照下的_____________ 高 。 光合速率_______ (2)CO2的利用率由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共同决定,且气孔导度越 大 ,胞间CO 浓度越_______ 低 ,CO 利用率越_______ 高 。图中 _______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题型专项训练六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题型专项训练六 Word版含答案

题型专项训练六数据计算类1.一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黑布包扎起来;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 h后取出;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关于24 h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分析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mol/瓶B.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mol/瓶C.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D.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2.某精原细胞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如右图所示的染色体易位,则该精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异常精细胞所占比例可能为()A.1/4或3/4B.1/2或1C.1/4或1/2D.1/4或13.某细胞含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在第几次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第4次4.右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5为患者。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Ⅰ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C.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D.该病易受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5.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中基因型为AA 和Aa 的个体全部存活,而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第一代后,再让第一代群体随机交配,所获第二代中基因型为AA 和Aa 的个体的比例是( )A.3∶2B.1∶2C.2∶1D.3∶16.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 000 kJ7.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实验与探究 第2讲 实验设计与分析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实验与探究 第2讲 实验设计与分析

解析:题目中含有“探究”字眼,也有“提出疑问”,因此很容 易据此找到实验目的,即探究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还是RNA。 2.在用生长素促进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 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 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课题的实验目的: _____探__究__生__长__素__浓__度__对__植__物__枝__条__生__根__的__影__响__(或__探___究__生__长__素浓 _____度__与__植__物__枝__条__生__根__的__关__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照实验,确定自变量(实 验中必须保持单一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因变量的变化缘 由。由表格及题干可知本题是探究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即实验中的因变量为种子的萌发情况。通过Ⅰ组与Ⅱ组对照 可知,自变量为种皮的完整性,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 机械破损种皮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Ⅰ组与Ⅲ组对照可 知,自变量为种皮完整条件下有无赤霉素,故实验目的可描 述为: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通过Ⅱ组与Ⅳ组对照可知,自变量为机械破损条件下有无赤 霉素,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 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Ⅱ组与Ⅲ组分析发现自变量不具 有单一性,故无法形成对照。
24 h
浸泡24 h
尝试通过表格信息书写不同组别对照实验的实验目的:
(1)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 _____探__究__机__械__破__损__种__皮__对__该__种__子__萌__发__的__影__响_____________。
(2)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 _____探__究__种__皮__完__整__条__件__下__,__赤__霉__素__对__该__种__子__萌__发__的__影__响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六单元实验与探究专题整合2016·高考仿真练(时间:3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1.(2015·天津一中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都可用洋葱为实验材料B.研究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都可用模型构建方法C.检测组织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和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都用到了NaOH溶液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都需要用盐酸,且作用相同解析D项的两实验中虽然都用到盐酸,但作用不同,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可用于配制解离液,观察RNA、DNA分布实验中,盐酸一方面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另一方面有利于DNA、蛋白质分离,便于DNA着色。

答案 D2.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采用纸层析法,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常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①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而调查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②错误;研究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即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等有机物)应采用同位素标记法,③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常采用抽样检测法,④正确。

答案 D3.(2015·山东淄博模拟)下列相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相同B.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C.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失水或吸水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用H2O2做底物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H2O2做底物,因H2O2加热时易分解。

答案 D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温与秋水仙素都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但二者的原理不同B.固定是指用卡诺氏液将细胞杀死,使其细胞中的染色体保持一定形态C.体积分数为95%酒精在本实验中用于配制卡诺氏液、漂洗卡诺氏液和配制解离液D.在显微镜下观察经低温处理的细胞,会发现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发生了变化解析低温和秋水仙素均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正常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无法被拉向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二者具有相同的原理。

固定是指用卡诺氏液将细胞杀死,使细胞的结构和物质保持活细胞时的状态。

体积分数95%的酒精用于漂洗卡诺氏液、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配制解离液,卡诺氏液是用无水乙醇和冰醋酸配制而成的。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看不到染色体,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能看到染色体数目变化。

答案 B5.(2015·武昌调研)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该实验的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解析菠菜的叶肉细胞呈绿色,影响线粒体染色后颜色的显示,因而不能用菠菜的叶肉细胞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的材料。

答案 D6.(2015·湖北七市(州)3月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全部染色体条数与全部DNA分子数之比为1∶1B.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显色结果是呈现橙黄色C.还原糖组织样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呈无色,在加热后变成红黄色D.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实验中会看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条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但是细胞质中只具有DNA没有染色体,故细胞内全部染色体条数与全部DNA分子数之比小于1︰1,A错误;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橙黄色,B正确;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此时的末期是经过解离、漂洗、染色等,是被杀死了的细胞,它就停止在末期,这时的细胞板不会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D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9分)7.(9分)(2015·江苏如皋模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某研究小组切取菟丝子茎顶端 2.5 cm长的切段若干,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一周后,开展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及生长素(IAA)对茎切段中乙烯(ACC)产量的影响的研究。

实验结果见下图。

分析回答:(1)将菟丝子切段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结果判断:IAA促进茎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为______,GA3促进茎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为______。

(4)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3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________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5)若实验中发现有两组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后,茎切段伸长量均为0.5 cm,因标签丢失,无法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要想通过实验来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请写出实验思路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将菟丝子切段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周的目的是排除刚切取的切段中原有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IAA和GA3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和GA3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或相同浓度时GA3促进效应比IAA大),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才会促进乙烯的产生。

(3)根据图示结果可判断:IAA促进茎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为大于50 (μmol·L-1),GA3促进茎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为50 (μmol·L-1)左右。

(4)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3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IAA和GA3同时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5)若实验中发现有两组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后,茎切段伸长量均为0.5 cm,因标签丢失,无法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要想通过实验来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进行如下实验:适度稀释一组GA3并处理茎切段,观察记录茎切段伸长量。

若伸长量大于0.5 cm,则该组浓度大,反之则小。

答案(1)排除刚切取的切段中原有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去除切段中原有的激素”或“防止切段中原有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IAA和GA3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和GA3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或相同浓度时GA3促进效应比IAA大) 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才会促进乙烯的产生(或IAA浓度能影响乙烯产生量)(3)大于50(μmol·L-1) 50(μmol·L-1)左右[或介于10~250(μmol·L-1]之间)(4)IAA和GA3同时(5)适度稀释一组GA3并处理茎切段,观察记录茎切段伸长量。

若伸长量大于0.5 cm,则该组浓度大,反之则小8.(11分)(2015·湖北襄阳调研)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100 mL量筒、20~500 W的台灯、冷开水、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①准备6套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为1~6。

在可乐瓶中各加入约500 mL 0.01 g/mL 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6等份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

③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20 W、50 W、75 W、100 W、200 W和5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1~6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的体积。

实验结果: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

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实验处理结果绘成柱形图。

(4)上表中测得的O2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O2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题干分析可知,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CO2(或NaHCO3溶液)浓度、温度、pH、黑藻。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通过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读出的。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横坐标为光照强度,纵坐标为O2的释放量,绘制出不同光照强度下O2的释放量的柱形图。

(4)黑藻自身的细胞呼吸会消耗氧气,故通过该实验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

(5)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20 ~200 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500 W时释放O2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1)光照强度CO2(或NaHCO3溶液)浓度、温度、pH、黑藻(任选两项)(2)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3)如图所示(4)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O2(5)在20~200 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500 W时释放O2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9.(10分)(2015·浙江六校联考)已知动物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即不同激素在适宜浓度下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或相似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这些资料设计了如下的实验:(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预测来完善以下实验设计思路:①取40只同种性别的成年的W品系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