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研·艺术原理基础(二)
艺术硕士考研艺术综合《艺术学基础知识》

艺术硕士考研艺术综合《艺术学基础知识》在艺术硕士考研中,艺术综合科目《艺术学基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艺术学基础知识是艺术学研究的基础,它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领域,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以及艺术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就艺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考试内容以及备考建议展开论述。
一、艺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艺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艺术硕士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艺术学基础知识是艺术研究的基石,它有助于考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批评和分析,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其次,艺术学基础知识能够拓宽考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不同艺术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并从多个层面审视艺术现象。
再次,艺术学基础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因为它能够为考生提供专业的知识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艺术规律和风格的作品。
二、考试内容考生在备考《艺术学基础知识》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艺术理论:包括艺术创作理论、艺术鉴赏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理论,包括古代艺术理论、现代艺术理论等,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理论对艺术实践的影响。
2. 艺术史:涵盖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艺术发展史。
考生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3.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考生需要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艺术的塑造。
同时,还需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和趋势,如数字艺术、媒体艺术等。
三、备考建议备考《艺术学基础知识》时,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 宏观把握: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学基础知识的体系结构,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形成全局观。
2. 阅读经典文献:通过阅读艺术理论的经典文献,如《艺术的艺术》、《艺术创造的本质》等,提高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3. 多角度比较: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共性和差异性,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名校笔记和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艺术观念)【圣才出品】

第2章艺术观念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述】本章主要论述了艺术观念的含义相关内容,围绕“艺术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去把握和运用它?”这类问题,从而进入到艺术观念层面的探讨,同时提出了历史上主要的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定义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艺术的主要特征等问题。
本章考点以填空、名词解释为主,学习时,要整体把握艺术观念问题所牵涉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及作用等领域,理解艺术学理论的核心层面,需要在梳理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的基础上加以讨论。
一、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指有关“艺术是什么”的思考。
1.模仿论(1)定义模仿论,又称摹仿论,是一种有关艺术来自人对现实的模仿的观念。
模仿论是关于艺术的本质在于对宇宙万物的模仿的观念体系,是西方最古老以及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本质论。
人们主要基于人对事物形象的模拟上来立论,认为艺术来源于人对“自然”(世界)的模仿。
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两种对立观念①否定性模仿论否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艺术只是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相较于世界的本质的“理念”隔了三层,因此是虚假的。
由此,他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
②肯定性模仿论肯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继承老师的模仿说,并且作了大胆的设想:艺术所模仿的世界并非“理念”的虚假影像,而是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3)其他代表人物及观点①赫拉克利特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最早明确提出论点“艺术是由于摹仿自然”,这种艺术模仿论首先是基于人对动物行为的模仿上立论的。
②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提到“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③中国古代的“观物取象”说《易·系辞》提出艺术的产生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状况的同时加以模仿的行为有关;《吕氏春秋·大乐篇》认为音乐最初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产生的;荆浩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清代文论家叶燮主张“表天地万物之情状”。
河南省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重点考点解析

河南省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重点考点解析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
在河南省考研艺术学的复习中,对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重点考点的解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重点分析河南省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中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的重点考点。
一、艺术理论的重点考点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艺术的定义因不同学派而异,但一般认为艺术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意义为目的的创造活动。
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如美感、表达性、创造性和审美独立性等。
2. 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平面艺术的构图、色彩运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
3.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创作灵感的来源以及创作的技巧和方法等。
了解艺术创作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家的意图。
4. 艺术风格与流派不同的艺术家或艺术运动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画法,印象派的明亮色彩和自然而然的笔触等。
熟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有助于对艺术作品进行细致的鉴赏和分析。
二、艺术史的重点考点1. 古代艺术史古代艺术史包括中国古代艺术、古埃及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等。
重点了解不同古代文明的艺术特点、艺术创作与社会、宗教、政治等因素的关系。
2. 西方现代艺术史西方现代艺术史包括印象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运动。
重点了解不同艺术运动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对后续艺术发展的影响。
3.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中国近现代艺术史包括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以及文化大革命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等内容。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国艺术的特点和中国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艺术史理论与方法熟悉艺术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深入理解艺术领域的重要意义。
了解不同的艺术史学派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
艺术考研·艺术原理基础(一)

艺术考研·艺术原理基础(一)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理(理念)道(仁义礼智信)唯心主义(柏拉图——艺术第三;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尼采:日神精神是梦,由美至悲。
酒神精神是醉,以悲衬悲。
再现说: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独立体系阐释美学概念;车尼尔雪夫斯基:艺术来源于生活。
马克思:艺术生产;艺术来源于社会实践劳动。
艺术的性质和特点:主客体、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性艺术系统:创作(决定性作用、主体到客体)+作品(物化)+鉴赏(二次创作和欣赏与反馈)第二节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主客:传神(自己找例子)内形(有机统一)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区分典型突出个性、形象突出共性2.主体性(创作、作品、鉴赏):创作主体是艺术家,自觉艺术劳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作品的主体性是指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审美性(人的审美意识的体现+真善美+内容美形式美)真善美:审丑也是一种审美内容美和形式美:神似+形似,谢赫六法第二章艺术的起源模仿说(再现说)优缺点表现说、表情达意、表现自我《毛诗序》克罗齐:直觉及表现列夫托尔斯泰(P28)符号学家苏珊朗格(P28)游戏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创造艺术)席勒《美育书简》、斯宾塞(游戏无功利)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弗雷泽《金枝》劳动说:自觉地、有意识的、有目的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法国结构主义学者P39归根结底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审美认知(孔子:兴观群怨)审美教育(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教育、净化、快感)审美娱乐(艺术家和受众在忘我状态下;马斯洛高峰体验)区分艺术教育和美育蔡元培、席勒思考:1.找“传神”的例子2.论述艺术教育或美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3.论述艺术系统这个闭环如何互相影响?。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 艺术与艺术学)【圣才出品】

第1章艺术与艺术学一、名词解释1.“中国之眼”答:“中国之眼”是指旅英中国画家蒋彝在绘画艺术上运用的,属于中国人的独特观察法,使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刮起一股“中国之眼”旋风。
英国西北部的德温特湖,曾有英国浪漫主义画家无名氏在此绘有石版画《德温特湖:面朝博罗德尔的景色》。
旅英中国画家蒋彝深,以独特的“中国之眼”和中国诗书画合一技法,创作了一幅水墨画《德温特湖畔之牛》,因所画角度、地点近似但画面风格却迥然不同,引发了中国艺术与英国艺术之间的创作与研究相结合的比较,其中蕴含了两位画家艺术技法和修为的不同以及深层的中英传统艺术思想的差异。
蒋彝用“中国之眼”观察,以中国水墨画所惯用的散点透视法及相关处理手段,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湖畔风光。
2.康拉德·费德勒答:康拉德·费德勒是19世纪德国美术史家。
他率先明确区分了艺术与美以及艺术的学问与美的学问,被视为“艺术学之祖”。
他认为,美与快感有关,艺术则是对真理的感性认识,遵循普遍法则。
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美而在于形象的构成。
由此,艺术与美不同,关于艺术的学问也应与美学区别开来,所以应当创立一门关于艺术的独立学科。
可以说,正是费德勒明确了艺术学的特殊的对象领域,促进了艺术学科的自觉意识的产生。
3.玛克斯·德索答:玛克斯·德索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在他和德国柏林大学教授爱弥尔·乌提兹的共同努力下,使艺术学学科真正诞生。
德索最早提出“一般艺术学”概念。
他的一般艺术学是与美学相并立的一门独立学科。
一般艺术学的“责任是在一切方面为伟大的艺术活动作出公允的评判。
美学,倘若其内容确定而独成一家,倘若其疆界分明的话,便不能去越俎代庖。
我们再也不应该不诚实地去掩饰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别了”。
他认为美学没有完全包罗艺术的内容,艺术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地创造美和满足审美愉悦,而是具有更广泛、丰富的社会功能。
相对于个别艺术的理论,如诗学、音乐学、美术学等“对每一种艺术的形式和规律作纯粹的理论性探讨”而言,“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考察这些学科的设想、方法和目标,研究艺术的性质与价值,以及作品的客观性”,正是一般艺术学的任务。
(完整word版)艺术理论部分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艺术理论部分重要知识点现实主义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
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
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
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
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
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
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 艺术概念)【圣才出品】

第2章艺术概念一、名词解释1.表现论[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研]答:表现论又称主观精神论,是指有关艺术来自人的主观精神、情感或心理的自我表现的看法。
比如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等。
德国哲学家康德倡导艺术是艺术家们的天才、想象的创造物,属于“自由的艺术”,是无功利的自由创造,是形式的艺术。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美就是直觉、直觉就是表现、表现就是艺术”的观点,为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
表现论强调艺术表现自我情感,而不是主张艺术模仿或再现社会现实。
它认为艺术家有了情感或想象力,艺术才能成功,情感具有决定性地位,而不是思想。
表现论坚持鉴赏过程应全力理解艺术家的原意,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艺术家的主体能力(情感和想象力等)。
2.柏拉图答: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同时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
其美学观的哲学基础是“理念论”,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独立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的实体,它是唯一真实的真理,是现实世界中感性事物的本原。
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认为“理念”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是第一性的;“可感觉的实物世界”是理念的“摹本”“影子”,是第二性的,现实世界是由“理性世界”派生出来的。
他还提出“回忆说”,认为人的知识是灵魂对过去在“理念世界”中所见东西的回忆。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摹本”或“影子”,它变化无常,不真实。
美学上主张美本身是理念,它是永恒的、绝对的、神圣的,大千世界万物之美都以美的理念为源泉,是分享理念世界中美本身的结果。
其美学思想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开客观唯心主义美学之先河,成为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一面旗帜,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批判齐老师美学思想中建立起现实主义美学观,与柏拉图分别称为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源头。
3.奥斯卡·王尔德答: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 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模仿论[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6年研]相关试题:模仿论(摹仿论)[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模仿论,又称摹仿论,是指主张艺术来自对社会现实的模仿,能再现社会现实的本质,并能产生陶冶作用,是一种有关艺术来自人对现实的模仿的观念。
模仿论是关于艺术的本质在于对宇宙万物的模仿的观念体系。
这是西方最古老且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本质论。
模仿论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着两种对立观念:①否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同作为世界的本质的“理念”隔了三层,因此是虚假的,由此他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②肯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世界并非“理念”的虚假影像,而是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2.理念论[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理念论是指有关艺术来自客观的精神的呈现的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
柏拉图认为,一种客观的理念才是世界的最终本质,是第一性的;由理念产生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与柏拉图在否定的意义上运用这种客观精神论不同,黑格尔从理念及其辩证运动构成世界的本质出发,提出了艺术类型的辩证演变思路。
根据这个辩证运动原则,理念在其发展过程的每一特殊阶段上,都应当有一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它在该阶段的内在定性紧密结合在一起。
黑格尔从理念与其感性显现方式和阶段之间应当形成内在统一关系的角度,把艺术类型依发展变化轨迹划分为如下三种:①象征型艺术;②古典型艺术;③浪漫型艺术。
3.艺术兴媒[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6年研]答:艺术兴媒是指可以承载艺术家感兴并能触发公众感兴的艺术媒介。
媒介是感兴的媒介,感兴是媒介的感兴。
在欣赏任何艺术品时,人们最先接触到的并非艺术符号或者形象,而是某种可以触发感兴的物质媒介,这就是艺术兴媒。
作为多层兴辞结构系统,艺术兴媒造成的兴媒层是艺术品结构的第一层面,直接影响着艺术品的创作效果与接受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艺术与哲学
●哲学对艺术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1.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2.其次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具有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3.更表现在它能促进艺术思潮的形成。
●艺术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1.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
2.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哲学思想
3.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成为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现代哲学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
西方现代哲学:唯心主义+非理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伯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西方现代派艺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艺术思潮或艺术流派的总称。
艺术与科学
三个辉煌时期:
古希腊:黄金分割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
文艺复兴:达芬奇
当下社会:大众传播媒介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正负面)
1.技术对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2.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
3.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对人类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
4.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关系题:A对B;B对A;AB两者对立统一。
第五章:艺术的种类(见框架图)
1.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审美方式: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试听艺术。
3.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表现艺术、再现艺术。
4.物化形式: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5.当代最新的分类方法:视觉艺术、表演艺术
6.美学原则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
时空艺术:戏剧、影视听觉艺术:音乐
视觉艺术:绘画视听艺术:戏剧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
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
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
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公益等。
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
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表情艺术:音乐、舞蹈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