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鉴赏诗歌的形象三含解析
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讲案):专题13 鉴赏诗歌的形象(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复习目标1.掌握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考点详析【高考真题】一、【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1,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2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居士:指文人雅士。
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技法指津】一、诗歌的意象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的使用,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特定的含义。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
这就是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案(含解析)

【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掌握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考点详析【高考真题】十、(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技法指津】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类型:(1)豪放洒脱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自然形象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
1、传统的审美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如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3(学生版).doc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能说出诗中常见意象的寓意;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一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诗歌意象释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三)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1、用一个较短的总起句来概括景象特点;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注意联系意象的内涵来分析理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2.【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名师点睛1.知人论世,感悟环境与处境。
所谓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季节的特征,即诗歌内容反映的自然特征,分析诗歌中的景物、事物、人物、场面等即可得知;一是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比如战乱时期,诗人反映的社会一般会涉及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诗人对战争的选择,如到战场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 (共75张PPT)

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
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
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
形象)
例3 :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读: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 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 中概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 境的分析概括等。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如2017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中的第15小题,即“本诗 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概括景物形象特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如2016 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即“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概括画面、意境内容,赏析画面、意境特色。如 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即“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 面?”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 对,揭示出离家之久;第二句以“鬓毛衰”从外貌具 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 就写出了久客他乡的作者形象。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 (自我形象)
例2: 《行宫》元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鉴赏诗歌的形象三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1.【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中的烟,其色如云之白,这是把烟比喻成白云,写出了烟之白,之浓,暗示了月光的明亮;“流来野寺前”,这是把烟比喻成了水,写出了烟的动态美。
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之烟的特点,使诗句具有颜色美与动感美。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瓢张说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诗中的“瓢”有怎样的外在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理想?外形轻盈小巧,色泽淡黄素雅。
寄寓了作者崇尚虚心、率真自然、毫无矫饰的人生境界。
名师点睛1.积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物象及其寓意。
考生要分类积累一些物象的寓意。
有些物象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形成约定俗成的含意,如松、竹、梅分别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风亮节的品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孤鸿、悲风、塞尘表现边塞的苍凉景象等。
当然,也有2.准确找出诗歌中表现物象特征的词句。
考生要抓住诗歌中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或语句,把握物象的外在特点,并由表及里,把物象的内在品质及精神挖掘出来。
物象的有些特征会在诗歌中直接表现出来,如第2题中“雅色素而黄”表现瓢的外表颜色淡黄素雅;物象的有些特征没有在诗歌中直接表现,而是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来,如第2题答案中3.明确物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生首先要了解诗人通过哪些方式表达情感,有时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体现,有时则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来体现,如第2题中的“虚心”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写瓢的虚心来表现作者对虚心无矫饰的自然心境的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鉴赏诗歌的形象三含解析
1.【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中的烟,其色如云之白,这是把烟比喻成白云,写出了烟之白,之浓,暗示了月光的明亮;“流来野寺前”,这是把烟比喻成了水,写出了烟的动态美。
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之烟的特点,使诗句具有颜色美与动感美。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瓢
张说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诗中的“瓢”有怎样的外在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理想?
外形轻盈小巧,色泽淡黄素雅。
寄寓了作者崇尚虚心、率真自然、毫无矫饰的人生境界。
名师点睛
1.积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物象及其寓意。
考生要分类积累一些物象的寓意。
有些物象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形成约定俗成的含意,如松、竹、梅分别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风亮节的品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孤鸿、悲风、塞尘表现边塞的苍凉景象等。
当然,也有
2.准确找出诗歌中表现物象特征的词句。
考生要抓住诗歌中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或语句,把握物象的外在特点,并由表及里,把物象的内在品质及精神挖掘出来。
物象的有些特征会在诗歌中直接表现出来,如第2题中“雅色素而黄”表现瓢的外表颜色淡黄素雅;物象的有些特征没有在诗歌中直接表现,而是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来,如第2题答案中
3.明确物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生首先要了解诗人通过哪些方式表达情感,有时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体现,有时则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来体现,如第2题中的“虚心”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写瓢的虚心来表现作者对虚心无矫饰的自然心境的赞美。
当然,还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时的处境来分析诗人塑造的物象的意义,从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茉莉花
刘子翚
翠叶光如沃,冰葩淡不妆。
一番秋早秀,彻日坐傍香。
色照祇园①静,清回瘴海凉。
倘堪纫作佩②,老子③欲浮湘。
【注】①祇园:印度佛教圣地。
②纫作佩:屈原在《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
③老子:老头子,诗人自称。
诗人是如何描写茉莉花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品格?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洞仙歌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
分付①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②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③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④,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⑤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注】①分付:交付。
②格:格调。
③永丰坊:地名。
④飞絮时:指入夏时节。
⑤一成:宋时口语,犹“渐渐”。
词的上阕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垂柳”?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茅塘马上
贺铸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结合相关诗句,比较赏析这两首诗中的“落日”意象。
1.①首联,写茉莉花的花叶、花瓣,突出茉莉花叶子的青翠、花瓣的洁白。
颔联,写茉莉花的花香。
颈联,从两个方面写茉莉花的美好品性:可以让祇园更加静谧,使瘴海顿生凉意。
这两句诗突出了茉莉花高洁自守的品格。
尾联,用典,以屈原《离骚》中的“纫秋兰以为佩”把茉莉花的品性、屈原的品格、诗人的志向融合在一起,表明诗人决心仿效以高洁著称的屈原。
②诗歌以花喻人,物我互映,借助歌颂茉莉花的清香秀丽、高洁自守,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
2.词的上阕中,作者描写了垂柳的生长季节、外在形态、内在气质等方面。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描写“垂柳”,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词句内容进行分析。
如上阕前三句是从生长季节的角度来写的,如“腊尽”“早梅”“新春”等说明时间是早春;“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写的是垂柳的腰肢等外在形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写的是垂柳的内在气质、风骨等方面。
3.在《村晚》中,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像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
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
在《茅塘马上》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暗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显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