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秋天》共22页

合集下载

《秋天》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秋天》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二节
1、渔人收起的是“鱼”还是“乌桕叶”?你怎 么 理解? 2、秋天会“游戏”吗?实际写的谁在“游戏”? 写出了渔民怎样的心情?(实际是写渔民在游 戏,写出了他们快乐闲适的心情。)
第三节
1、诗题是“秋天”,为什么又写到夏天?(秋 天紧接着夏天而来,依然很美好,自然就陶醉 了) 2、秋天“梦寐”还是人在“梦寐?(其实是牧 羊女的心灵深处已被秋天所陶醉,这样写作者 就从外在的秋景深入到人的内心去描写了。) 3、读末尾的诗句,要读出怎样的语气?(甜美、 陶醉、深情)
四、欣赏诗的意境
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种种秋的 氛围,你喜欢的诗句肯定也不少, 请你说出来与大家欣赏。
五、小结
这一首诗,作者用“栖息”、“游戏”、 “梦寐”这几个词集中写出了一种宁静、闲 适、喜悦、甜美的乡村式的氛围。这是一个 明媚、快乐的秋天,也是一个清幽、淡雅的 秋天,更是一个富丽堂皇、硕果累累的秋天。 你也肯定喜欢秋天,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 我们校园的秋也描绘出来。
青鳊鱼 梦寐 清冽 枯涸
乌桕叶
(三)全诗描写了几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三幅画面 一、农家丰收图 二、霜晨归渔图 三、牧羊女思念图
第一节
1、写早晨树林里的伐木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清静) 2、谁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种清静、闲适的词语?(栖 息) 3、用“栖息”一词来写秋天是否准确?请说出你的 看。 4、如何理解“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这句诗?这 里用了什么修辞法?(其实是写出了人的喜悦心情,用拟 人和通感的手法) 5、划出第一节诗中最能体现农家风光的词语。(露 珠、伐木声、稻香、背篓、瓜果)
六、积累与巩固
请大家找出有关描写秋天的古诗句, 看谁找得最多。
三、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画面的景物是哪个季节的?看 谁能用一句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画面的内容。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PPT课件

问:那么是谁在问“牛背上的笛声何处了”? 答:是牧羊女。牧羊女在想念着放牛郎。 那如梦般的秋景,引发牧羊女渴盼着也收 获一份如痴如醉的爱情。所以说“秋天梦 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句像一个特定镜 头,放大地描写牧羊女的眼睛。此时牧羊 女怀念牛背上的笛声,其实是怀念心中的 恋人。这是一种初恋的感觉,像做梦一样, 从她清澈的眼神中表现出来。诗人准确无 误地抓住对眼神的细节描写,用一个“梦 寐”来表达,非常典雅而有趣。(红色练 二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
欣赏下面组图,说说图片展示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 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现代诗人何 其芳的笔下的现代诗歌《秋 天》,去听听诗人的深情絮语。 去感受“秋”的诗韵。
学习目标 1. 有节奏地朗读全诗,在把握感 情基调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重 点,涉及练习三) 2. 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赏析诗歌 中所描绘的秋景图。(重点,涉及 练习一) 3.品味“陌生化”诗歌语言,体会 诗歌的意境。(难点,涉及练习二)
8. 蟋蟀xī shuà: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 称,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 声而著称。触角较身躯为长 9.寥廓liáokuò:高远空旷。 10.清冽qīngliâ:水清。 11.梦寐mângmâi:睡梦。梦中。 12.归泊guī bó:回归的小船。 13.枯涸kūhã∶干涸,没有水了。 14.鳊biān鱼:淡水鱼的一种,身体侧扁, 头小而尖,鳞较细。 15.乌桕jiù :也叫桕树。
细品秋景诗情画意
品读第一 节诗,说 说这节诗 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 秋景图?
第一幅是“农家丰收图” 析:“饱食过稻香”“肥硕的瓜果”等词 语写出了农家的丰收之景,农民的丰收之 乐。其中“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这句 中“饱食”用得怎样好? 写出农家的劳动状态,由繁忙转向闲 适。其中“饱食”拟人修辞用得好,仿佛 镰刀有生命能吃食,与“稻香”结合起来, 含有农家曾用镰刀紧张繁忙地劳作且喜获 丰收的意思。 练二1,练二涉及“陌生化”概 念,后面品读语言会详细介绍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 不,我不去
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 什么时候? 推着你去看看吧。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 去北海看了菊花。 好儿活。。。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 了作者的人生观?
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 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探究活动
活动一: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活动二:懂你
活动一: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读课文1-6自然段,先勾画出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 神态等句子,归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柔情;再勾画 出文中具有否定意义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是如何 体现“我”不懂母爱的。
母亲的形象
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 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 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 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这是一位慈爱、包容、细心、坚韧、无私、睿智的母亲。
活动二:懂你
读第7自然段,思考:“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雅,白色 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 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 好好儿活。。。。。。
我懂得了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真谛。看着各色的菊 花,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 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使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 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的惦念的。只有好 好活儿——接受人生的风雨与眼光,勇敢地绽放自己 的芳华——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另有“一次又一次,
多次重复”的意思。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烦琐啰唆。
一般不用来形容 再三强调某事。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聚焦“活”
“我”——“绝望活”
好好活是最好的怀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6岁 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 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 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 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 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开始发表作 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 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 鼓励了无数人。2002年获华语传媒大 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我”——“绝望活”
4、全班再次有感悟朗读第1段。 注意感情基调:深沉、含蓄。
作者为什么这么绝望? 让我们看看在史铁生身上发生了什么吧。
“我”——“绝望活”
资料助读:
史铁生并非天生残疾。相反,他在读书时喜欢物理 ,精通篮球、排球、广播,最喜欢朗读和80米跨栏。 然而他在延安插队时,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和冰雹 ,高烧后脊髓出了问题,从此下肢瘫痪。
母亲——“艰难活”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母亲的艰难在于身患绝症,不得不忍 受种种 极端的痛苦。
有人说,这篇文章没有一个字说爱,却又处处流
淌着爱。你能从文中找出这些体现母爱的细节吗? 方法提示: 一个动作 一句话 一个眼神 ……
分角色朗读一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秋天》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秋天》教学课件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作业布置:
• 课后收集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8日星期五2022/4/82022/4/82022/4/8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82022/4/82022/4/84/8/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82022/4/8April 8,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梦寐中的牧羊女
美句赏析:
•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在小组内 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从内容 与修辞等方面分析),同时做上批注。
课堂小结:
•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 秋景图。诗中各幅小画面,以及画面 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 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柔的特点无 一不达到极致。诗不长,只有三节, 每一节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成一幅画面,将幽谷、 农舍、渔舟、牧羊女……诸多景致皆 收于笔下
• 1、因为露珠、冷舞、白霜,表明了秋 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了农 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 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这些都暗 示了是在秋天。
• 2、由远及近的顺序。
• 3、抒发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和热爱 生活的感情。
伐木声出幽谷
震落满披着的露珠
饱食稻香的镰刀
撒下圆圆的网
溪水枯涸石更冽
14* 秋 天
作者介绍
•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 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 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 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 《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 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 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 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 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 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课件

活……”
探究“母亲昏迷前的话”:
母亲(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 吧。” 我( ):“什么时候?” 母亲(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我( ):“好吧,就明天。” 母亲(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我(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 备的!” 母亲(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 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 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 个……”
探究“母亲昏迷前的话”:
母亲: ( 憔悴、央求)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 你去看看吧。” 我: (爱理不理、敷衍 )“什么时候?” (喜出望外 )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母亲: 我: (漫不经心 ) “好吧,就明天。” 母亲: ( 高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 准备准备。” 我: ( 不耐烦)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 么好准备的!” 母亲: (兴奋、絮絮叨叨 )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 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 一脚踩扁一个……”
活……
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 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他在病榻上坚持写作,发表了代表作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文坛上引起轰动。 其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 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并选入中学语文 课本。 于2002年被评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 成就奖。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 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 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 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 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 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 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 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 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4课《秋天》(共52张PPT)(共52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4课《秋天》(共52张PPT)(共52张PPT)
寥阔

栖息
shuò jiù
肥硕 乌桕

liè
枯涸 清洌
biān

mèi
梦寐

归泊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a.这是一幅 乡村 秋景图? b.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绘秋天?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找出文中具有秋天时令特征的景物
露珠
冷雾
白霜
找出文中具有乡村特色的词句
秋天
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 果实成熟 • 秋天是金黄色的 • 丰收 • 收获的喜悦 • 天高云淡、水落石出、高远宁静 • 大雁南归 • 夜长昼短……
寻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秋•
——李煜
叶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美的眼睛。
用心观察身边的景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52021/3/5Friday, March 05, 2021
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 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 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 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狠命地捶 打"写出了“我”因双腿瘫痪而生不 如死的痛苦心情,“我可活什么劲儿 !”极言“我”双腿瘫痪后对生活的 绝望。
4 、 炼 字 : 可 我 却 一 直 都 不 知 道 , 她 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我”当时只顾沉 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 意到母亲的病情,事后想来无比后悔 的心情。“那步田地”暗示母亲病情 的严重。
1、作者名片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
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有尿毒症,需
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
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其中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
《奶奶的星星》分别
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
读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文章结构
1~2段|双腿瘫痪:“我”暴怒无常乱砸东西; 母亲病重,忍痛安慰“我”
3~6段|母爱情深:母亲央求“我”北海赏花; 母亲病危,始终牵挂儿女
7段|赏菊思亲:菊花烂漫,懂得母心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看花”一线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事 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文中共写了我与母亲的哪几件事?
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2
揭示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地怀念,也突出了母 亲对作者一生的最大影响,寓意深刻,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主旨探究
本文以看花为线索,回忆了三次 看花的经历:第一次母亲要带我 去,我没答应;第二次,母亲要 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却不能 同去了;第三次我和妹妹一起去 。借此歌颂母爱的伟大,同时表 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读课文(3-6段) 分析文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轻轻摇着归ຫໍສະໝຸດ 的小桨 “轻轻”——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 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 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 “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 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 喜似羞。
农家丰收图

悠闲 喜
枯涸( hé ) 蟋( xī )蟀
肥硕(shuÒ)
寥( liáo)阔 梦寐( mèi ) 栖( qī )息
芦蓬(péng)
朗读,找 感觉,品 味品味。
带问题,自由朗读:
A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 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农 家 丰 收 图
•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天何 其 芳
你对秋
天有什么样 的印象?有 没有什么关 于“秋天” 的诗歌让你 记忆犹新?
和你分享,共同积累: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何其芳(1912-1977)
何其芳,现代诗人、
文艺评论家,四川万县人。 19岁就读北京大学,24岁与 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发表 《汉园集》,奠定他在中国 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25岁 凭借其散文集《画梦录》蜚 声文坛。
跨越障碍:
镰(lián )刀
鳊(biān)鱼 清洌( liè ) 背篓( lŏu )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写出了丰收之景; “稻香”——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拟人,概括秋天在农人家
的状况,写出轻松、娴静的氛围。
•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 比喻似拙实妙,是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
乌桕叶,引发人们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 的心情。
的笛声______,那______的笛孔? 秋天_____在牧羊女的眼里。
谢谢!

霜晨归渔图 惬意 悦、 清静 赞

清甜 美
少女思恋图
震落了______,伐木声______。
看 放下______的镰刀,用背篓来装 谁 ______。秋天_____在农家里。 背 向江面的______,收起______,
芦蓬上______,轻轻摇着_____,
得快 秋天_____在渔船上。 ! 草野在______,溪水_____。牛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