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采煤底板突水成灾阈值及其研究意义
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现状及水害防治分析

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现状及水害防治分析摘要: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火灾、粉尘、动力地质灾害并列的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五大安全灾害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活动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煤炭资源作为一种固体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浅部资源开采殆尽,大部分矿区都将面临向深部延伸和开采下组煤的现实问题。
然而,深部煤层的开采,受到其下部灰岩含水层水的严重威胁,面临底板突水的危险。
关键词:深部矿井;水害治理;对策我国的煤炭资源在浅部的储量逐渐减少,煤矿开采已逐步由浅部向深部转移,然而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延伸,煤矿开采环境较之以前的浅部开采有很大的不同,隐伏构造探查、治理难度明显加大,中等采深以浅矿井防治水经验与做法已不能适应矿井深部煤层安全开采需要。
因此,有必要对煤矿深部开采水害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及研究方向,以更好地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一、深部矿机水害产生的因素通过对现场测试结果分析并结合他人研究成果,总结出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包括:煤层埋藏深度、工作面跨度、煤层底板的岩性及组合类型、地质构造及底板承受的水压等。
1.煤层埋藏深度的影响地下岩体在采动以前,山于重的作用在其内部引起的应力,通常称为原应力。
幵采前的岩体处于应力平衡状态,巧幵掘巷道或进行问采工作吋,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忠体内部应力的重新分布,直到到煤岩内部重新达到新的应力平衡为止。
煤层的埋深直接影响了岩体重应力的大小,埋深越大,煤层上覆若体的內重应力就越大,采场岩体应力重分布时造成的底板破坏程度就越严重,从而大大降低了底板有效隔水层的厚度。
当水力超过隔水层的阻水能力,就会导致突水事故的发生。
2.工作面跨度的影响在同样的开采条件,采掘工作面跨度越大,工作面周围的支撑力也就越高,从而造成应力的高度集中。
当应力向煤层底板转移后,极易造成采空区区域内的煤层底板变形破坏。
深部采煤底板岩层抗突水能力研究

得 到利 用 。
从各 种 理论 和 模 型来 看 , 底板 突 水与 否 的判 断 , 际上 是判 断 不 同地 质 条件 下 不 同 实 岩 层对 不 同 压力 承 压 水 的 阻抗 能 力 问题 。
2 地应力对岩层抗水 能力的影响
2. 底板 岩层 受力状 态及 其破坏 1
底 板 岩 层 在 煤 层 未 采 时 , 于 受 力 平 处 衡状 态 , 顶 面 受到 上部 岩 层 自重 的压 力 , 其 底 面 受 到 下部 岩 层 反 力 , 平 方 向 也 受 到 水 平 衡 力 系 的 作 用 。 煤 层 开 采 前 , 常 沉 积 正 地 层 中 , 大 主 应 力 为垂 向 自重应 力 , 平 最 水 方 向为 中 间 主 应 力 和 最 小 主 应 力 , 造 发 构 育 地 区 , 层 中 往 往 残余 较 大 的 水 平应 力 , 地 从 而造 成底 板岩 层 最 大 、最 小 主 应 力 为 水 平 方 向 , 向 自重 应 力 为 中 间主 应 力 ; 层 垂 煤 开 采后 , 板 顶 面 应 力被 解 除 , 底 内部 应 力 重 新 分 布 , 作 面 底 板 前 方 处 于 支 承 压 力作 工 用 下 受 到 压 缩 , 作 面 推 过 后 , 力释 放 , 工 应 底 板 处 于 膨 胀 状 态 , 向 应 力 转 变 为最 小 垂 主应力 。
《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研究》范文

《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
特别是在煤矿开发的主要地区如邯邢矿区,煤炭开采活动愈发深入地下。
随之而来的是,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各种地质问题也愈发严重,其中,煤层底板突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本研究针对邯邢矿区深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煤层底板突水问题,进行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的研究,以期为矿区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邯邢矿区概况邯邢矿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区,煤田储量丰富,地质构造复杂。
该区域深部煤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煤层底板突水现象,给矿工生命安全及矿井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研究该区域的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煤层底板突水规律研究1. 突水影响因素分析突水现象的频繁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压力、采煤方法等。
其中,地质构造是影响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邯邢矿区,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发育,为地下水的渗透提供了通道。
2. 突水规律总结通过长时间对邯邢矿区的观测与记录,发现底板突水现象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突水主要发生在特定类型的地质构造附近,如断裂带、褶皱区域等。
此外,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突水的规模和频率也有所增加。
四、煤层底板突水灾变模式研究1. 灾变模式分类根据突水的特点及原因,将煤层底板突水灾变模式分为自然型和人为型两大类。
自然型突水主要由地质因素引起;人为型突水则与采煤方法、开采强度等因素有关。
2. 灾变模式分析自然型突水往往具有突然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给矿井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人为型突水则与采矿活动密切相关,不当的采煤方法和过度的开采强度都可能诱发突水事故。
五、防治措施与建议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问题,提出以下防治措施与建议:1.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准确掌握矿区地质构造情况,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2. 优化采煤方法,减少对底板的破坏,降低突水的可能性。
3.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压力、水位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煤矿开采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经济之一,其开采安 全直接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及煤矿企业的经济效 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煤炭资源消费的过度依靠, 煤矿开采存在很多粗放不合理的开采,造成很多浅表 煤层的资源浪费[1]。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大多为深部 煤层开采,开采难度主要为复杂恶劣环境影响下的安 全保障,其中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是主要的威胁之一。 虽然煤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旧无法完全抵抗突 水危险[2]。复杂多变的煤层地质条件使得防水工作难 度增加,煤层底板下层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隔水层防 水能力是影响突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开采的深 入,距离含水层越近,危险程度就逐渐增加[3]。井下开 采防水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 的研究,因此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评价方法就变 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某煤矿深部煤层情况,运用突 水系数法、数值模拟法及层次分析法对深部煤层的底 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的情况下对煤层 的突水危险作了科学的判断。
煤矿现代化
2018 年第 2 期
总第 143 期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黄忠福
(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公司,山西 轩岗 034114)
摘 要 针对井下煤矿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受到突水危险影响的情况,对突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
究。煤层底板下层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隔水层防水能力是影响突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开采的深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deep water seepag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inrush are studied. The water richness of the aquifer in the bottom of the coal seam and the waterproofing ability of the aquifer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ccurrence of water inrush, and the depth of the mining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deep coal seam in a coal mine, the water inrush risk of deep coal seam is evaluated by three methods: water burst coeffici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But also different, water burs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another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is deep coal seam water risk risk is greater. Key words: Deep coal seam ; Floor water inrush ; Risk assessment ; MATLAB
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意义

构造复杂条件下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意义2010年3月1日7时20分,位于内蒙古乌海市的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在基建施工中发生透水事故。
当班井下共有作业人员77名,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有46人相继升井(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共造成32人遇难、7人受伤。
至2010年5月10日,累计钻孔20个,进尺5874米,排水144万立方米,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立方米,全面完成了井下补给水源封堵和井内涌水排水工作,31名被困人员遗体全部找到。
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掘进工作面底板突水所致。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产煤最多的国家之一,原煤总产量的95%来自地下开采。
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据有关资料,在国有重点矿山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的矿井占 27%,属于简单的矿井占 34%。
在大中型矿山中有 500 多个工作面受水害威胁。
其中,华北地区以老空水、底板奥灰水害为主,受水威胁的煤炭储量占探明储量的 27%,直接影响到许多矿井的生产接续和服务年限。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共有 250 多个矿井被淹,1 700 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 350 多亿元人民币。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矿井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同时为了提高煤炭开采率、降低煤炭开采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煤矿突水事故又呈现频率上升、危害增大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自 2000 年以来的几年里共发生重特大突水事故 473 起,死亡及失踪人数达到2 635 人。
2000一2010年间煤矿重特大突水事故统计水害事故破坏性大,突发性强,往往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对煤矿进行突水评价,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正确、直观的水文地质依据,预防事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采矿活动必然造成地下岩体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岩体的破裂损伤,这种损伤极大地改了围岩的渗透性,从而导致了顶板、断层带或底板突水。
我国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突水类型多,成因机制和防治方法也渐趋复杂化。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及防治措施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及防治措施摘要:防治水工作在煤矿采煤过程中非常重要。
其危害性仅次于瓦斯突出事故,针对存在水患矿井,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探放水,如果要想预防矿井底板突水,首先要弄清矿井底板突水的机理和原因,其次弄清矿井水分布特征以及突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进行防治。
关键词:煤矿开采;底板突水;防治引言: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底板突水问题为切入点,重点提出了详细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机理、原因及防治措施我国某地区煤田的煤炭资源正在日趋紧缺,而国内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
其中的石炭—二叠系煤田,煤层厚度相对稳定,煤质资源优良,为缓解该煤田资源匮乏,尽最大可能多地进行开采,该区域矿井将逐步向深部延拓,更要开采受水威胁较为严重的下组煤,尤其矿井开采受底板灰岩裂隙岩溶水的威胁较为严峻,因此弄清该煤田区域矿井水分布特征以及下组煤底板灰岩富水性与突水机制是必须要去做的。
1.1矿区综合水文地质特征太原组灰岩自北向南含水性由弱到强,华北断块内黄淮平原新生界松散沉积层下部的河流相和山麓冲积相砂砾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重要水源。
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基底基本是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寒武奥陶碳酸盐岩是区域富水性最丰富的含水层,其是造成矿井水危害的主要水源之一。
下伏本溪地层,下段为页岩、砂岩、砂质页岩,底部为粘土层,其具有隔水性;中间部分厚层页岩夹着砂岩,也具有相对隔水;上段为砂岩、灰岩及砂质页岩。
综合分析认为:该采场的矿床为多层含水层以及立体充水地质结构,分别存在于以下含水层:(1)中奥系含水层组:溶蚀裂隙发育以及原始节理,其承压水头高,富水性强,该含水层是上覆煤层开采隐患较多的底板突水水源。
(2)煤系含水层组:具有地表水体补给或强含水层的群岩溶含水层,厚层状的砂岩裂隙充水层,一般都具有高承压的水头,易造成突水事故。
《2024年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研究》范文

《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深部矿井的开采已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深部矿井的开采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煤层底板突水是威胁矿井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邯邢矿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其深部开采过程中也面临着底板突水的风险。
因此,研究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对于保障矿井安全和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邯邢矿区地处华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多变。
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地应力增大,煤层底板岩层的稳定性变差,突水事故频发。
因此,研究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及灾变模式,有助于深入了解矿区地质条件,预测和防范突水事故,提高矿井安全水平,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对于指导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推动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现场调查、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邯邢矿区的地质资料和开采数据,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煤层底板突水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其次,对邯邢矿区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矿区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室测试获取岩层物理力学参数;最后,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底板突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突水规律和灾变模式。
四、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分析通过对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现象的分析,发现突水主要受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影响。
地质因素包括地层结构、岩性、地质构造等,开采因素包括开采深度、开采方法、支护方式等。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层底板岩层的稳定性逐渐降低,当达到一定限度时便发生突水。
突水过程具有突发性、瞬间性、灾害性等特点,对矿井安全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五、灾变模式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调查数据,将邯邢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灾变模式分为以下几种:1. 断裂型突水:在地质构造断裂处,由于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底板岩层失去支撑,发生突水。
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

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于喜东(山西焦煤集团 西山煤矿总公司 , 山西 太原 030053)摘 要 : 煤层底板突水是一种复杂的地质及采动影响现象 , 是煤层下伏承压水冲破底板隔 水层的阻隔 , 以突发 、缓发或滞发的形式进入工作面 , 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加或淹井的自然灾害 。
多年实践证明 , 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 、矿山压力 、水压力 、底板隔水层的 特征 、承压水的富水性及开采空间等 。
论文主要对地质构造中的断层与底板突水进行论述 , 在 分析其突水原因及导水性后 , 提出在工作面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 断层 ; 底板突水 ; 工作面 ; 导水性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1671 - 0959 (2004) 1220034202TD741B1) , 由地质构造引起的突水事故占 6910 % , 由断层导水引 起的占 6617 % , 井陉矿区的统计结果表明 , 直接沿断层发 生突水的占 74 % , 沿断层影响带发生突水的占 23 % 。
我省 由于开采深度较浅 , 大多开采山西组煤层 , 一来水压不是 很大 , 二来隔水层厚度大 , 由于水压力大或隔水层底板被 冲破直接突水的矿井还未发现 , 但在开采过程中遇断层而 使奥陶系岩溶水涌入矿井的事故还时有发生 , 本次统计的 8 例 , 皆是由于断层导水而发生的 。
1 概 述当煤层下伏含水层中水的压力大 , 水位标高超过煤层 底板标高时即该煤层在开采过程为带压开采煤层 , 如果水 压力过大 , 超过了底板隔水层的极限或有其它诱发的导水 因素时 , 在开采时极易形成突水 。
地质构造 , 尤其是断层 , 是造成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 通过对峰峰 、焦作 、 淄博 、肥城及山西 171 个底板突 水 工 作 面 的 统 计 可 知 ( 表表 1 煤层底板突水与地质构造效应的关系矿区 突水工作面数/ 个受断层影响数/ 个其它构造影响数/ 个断层影响所占比例/ %构造影响所占比例/ %峰峰 焦作 淄博 肥城 山西 合计1124 55 73 8171 913 31 53 811411 2 0 048118 5412 56147216100 66179019 5813 60107216100 6910712 监控系统主井配有 DJ 4 - 001 低浓度甲烷报警传感器 , 带瓦斯自 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导 水 通道控 制 , 两者 出现不 同 的组 合 形式 , 以 可 引 发不 同 的突水 方式 。
21 突水 水 源 .
煤矿 底板 突水 的水 源 主要 为岩 溶承 压水 含水 层 , 我 国煤 炭开 采形 成威 胁 的岩溶 含水 层 , 对 主要
包括 寒武 系 中统 、奥 陶系 中下统 以及 石 炭 系上统
防治水 的重 点体 现在 两 个方 面 ,首先 是对 突发 性
倒转地层或有大断距断层切割时,寒灰也可形成 突水 水源 。奥 灰岩距 离 石炭 系煤 层距 离近 , 本身
厚 度较 大 , 形成 后又 经历 多期 构造 运 动影 响 , 一般 岩 溶 化程度 较 高 ,是 最 主要 的煤 矿底 板 突水 岩溶 含 水 层 ,我 国北 方 存 在 大 量 受 奥 灰 水 威 胁 的矿
大 偏差 , 需结 合 多种 因素 确定试 验 钻孔 位置 , 高 提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年 基 金 ) 深 部 采 煤 底 板 青 “
参数 准 确性 _ 。 1 总体 来讲 , 源含 水层 的单 位 涌水 2 水 量 可 以代 表水 源 的补 给能 力 。
22 导水 通 道 -
1 煤矿底板突水成灾机理
现存应用最广的关于煤矿底板突水的认识理
论 主要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 以突 水 系 数 理 论 Ⅲ为 代 即
表 的静 力 学 认 识 、 以下 三 带 理 论 l 代 表 的考 虑 2 为 采 动影 响 的认 识 和 以关键 层 理 论 为代 表 的岩
层 与渗 流过 程耦 合认 识 。现存 理论 对底 板 突水 的 机 理基 本认 清 ,即高 压 承压水 通 过各 种形 式 的导
灰岩 层 『, 中寒武 灰 岩 在正 常 层序 情 况 下 , 离 6其 ] 距 煤 层 较远 , 不易 成 为煤层 底板 突水 的直接 水 源 , 在
水通道进入设防工作面的过程 。 实际生产 中, , 次 是 对长 时 间 、 稳 定 其 小 流 量 m水 的控 制 , ]前者 容 易 造成 突 发性 灾 害 , 严 重 者可 造成 淹井 事故 , 者增 大煤 矿生 产成 本 , 后 在 排 水量 和采 深均 较大 时 ,甚至 可 能使 开采 本身 无
岩层变形过程及其综合隔水能 力研究 ”4 7 2 5 ) (0 0 0 4 ;教育 部高校博士点基金( 新教师基 金 )软硬相间岩层变形特征 “ 对煤矿底板抗 突水能力 的影响研究” 2 0 0 9 5 8 (0 7 2 0 2 )
完 骼岩层 具有 阻水 性 能 ,导 水 通道 是指 渗透
2
构 成顶 板 突水水 源 , 太灰 岩厚 度一 般不 大 , 之形 加 成 时代 较 晚 , 经历 的构 造 运动 相对 简单 , 岩溶 化 其 程 度通 常不 高 , 淮南 地 区 的实际 生产 经验 来 看 , 从 其 富水 性存 在极 大 的不 均匀性 n 。 通 常利 用各 种物 探 技术探 测煤 层底 板 岩溶 含 水 层 的 富水 情况 , 用 钻孑 抽 ( ) 试验 来 测 定 利 L 放 水 含 水层 相关参 数 ,由于 岩溶含 水层 富水 性 的不 均
2 1 年第 3 00 期
di 03 6/i n17 — 9 32 0O .0 o: .9 9js 6 2 9 4 01.30 1 1 .s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矿 业 技 _ 术_
深部采煤底板突水成灾阈值及其研究意义
徐鲁勤 鞠远江 ,
(. 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特勘 中心 , 北京 1 0 0 ;. 0 0 02 中国矿 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 1 1 ) 2 1 6
利 润可谈 。
石 炭 系太灰 岩是 唯 一可 以存 在于 煤 系地层 内
为了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 ,故提出阈值的概
念 :在 确定 煤矿 底板 出水 的 主要 出水方 式 的基 础
上, 设置 出水 水量 的一 个标 准 , 该标 准作 为 出水 是
部的灰岩层 , 既可以构成底板突水 的水源 , 也可以
[ 摘
要 ] 从 煤矿 实 际生产 需要 出发 , 煤 矿底 板 突水 分 为 突发 性 、 将 大流 量 突 水与 长 历 时 、 小 稳 定流 量 突水 。根据 突水 水 源与导 水 通道 的 不 同组合 形 式 , 断底板 突水 的形 式 , 判 对 两种 突水 形 式的水 量 变化特 点进 行 了讨论 。 出阂值 的概 念 , 提 并将其 作 为判 断底 板 突水是 否 能够 成 灾的 标 志 , 现 有 突水量 预 测 的相 关技 术进 行 总 结 。 出 了根 据 对 给 突水 量预 测 结果设 定 阈值 的方 法 , 简单 分析 了阈值 的 实践 意 义 。 [ 关键 词 ] 底 板 突水 ; 阈值 ; 突水量预 测 [ 图分类 号 ]T 4 [ 中 D72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7 - 4(000 o 1 629 32 1)3 0 3 9
匀 性 , 时 少量 抽 ( ) 试 验 获得 的结果 具 有 较 有 放 水
否 能够形 成灾 害 的判 断标 准 。 即煤 矿底 板 突水 成
灾 机理 为其 突水量 超 过 了阈值 。
2 底 板 突 水 方 式
底板 承压 水 到底是 以突发 方式 涌人 工作 面还
是 以缓慢 出水 形式 进 入工作 而 ,主要受 突 水水 源
徐鲁勤 , 等
深部采煤底板突水成灾阈值及其研究意义
2 1 年第 3 00 期
能力足 够强 的裂 隙以及断层 带 、 孔 、 溶 陷落柱 钻 岩 等贯穿 多层岩层 的地 下空 间 。 断 层 是 引 发 底 板 突 水 最 常 见 的导 水 通 道 类 型。 实际工 程 中 , 常是较小 规模 的断层 引发 大规模 的突水 , 大型 断层 引发突水 事故 时 , 常是在 断层 经 带 的羽 状裂 隙带范 围 内即发生突 水事故 。这些 现象说 明 , 断层 和羽状裂 隙 的胶 结性较 差 , 小 在互 相具有 连通性 或本 身就可 导通水 源时 ,相 比于较 大断层 更易形 成导水 通道 , 实际生 产 中 , 在距 离断 层 带较 远位置处 就应 提前探 水并 进行相关 治理 。 由采动裂 隙形成 的导水 通道 ,在水 源 与设 防 工作面 之 间的岩层 内形成 裂隙 网 ,裂 隙的开 启程 度及其 连通性 影 响其 渗透 能力 。 近年来 , 裂隙岩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