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区)底板突水临界水系数的确定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目录一、突水系数公式: (1)二、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2)三、防水煤柱经验公式: (2)四、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 (3)五、明渠稳定均匀流计算公式: (4)六、矿井排水能力计算公式: (4)㈠矿井正常排水能力计算: (4)㈡抢险排水能力计算: (5)㈢排水扬程的计算: (5)㈣排水管径计算: (5)㈤排水时间计算: (6)㈥水仓容量: (6)七、矿井涌水量计算: (6)八、矿井水文点流量测定计算方法: (7)㈠容积法: (7)㈡淹没法: (7)㈢浮标法: (7)㈣堰测法: (7)九、浆液注入量预算公式: (8)十、常用注浆材料计算公式及参数: (9)㈠普通水泥主要性质: (9)㈡水泥浆配制公式: (9)㈢水玻璃浓度 (10)㈣粘土浆主要参数: (10)十一、钻探常用计算公式: (10)十二、单孔出水量估算公式: (11)十三、注浆压力计算公式: (11)十三、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 (12)十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12)十五、巷道洞室围岩塑性破坏圈厚度计算 (14)一、突水系数公式:㈠定义:每米有效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值。
㈡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㈢公式主要用途:1.确定安全疏降水头;2.反映工作面受水威胁程度。
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Ts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大于0.1MPa/m为受水威胁。
㈣参数取值依据:Ts—常用工作面最大突水系数。
一般按工作面最高水压,最薄有效隔水层厚度计算,或者对工作面分块段计算最大突水系数,取最大一个值作为工作面的最大突水系数。
P—最大水压的取值,一般根据工作面内或附近井下或地面钻孔观测水位与工作面最低标高计算而得,水压值计算至含水层顶面。
突水系数计算Microsoft Word 文档

井田内奥陶系灰岩溶裂隙水位标高为790.00-860.00m ,02号煤层底板标高为832.45m ~980.00m ,2号煤层底板标高为800.00~960.00m ,6号煤层底板标高为759.44m ~910.00m ,8号煤层底板标高为729.30m ~890.00m ,9号煤层底板标高为720.00m ~880.00m ,02、2、6号煤层在井田西部局部 “带压开采”,8、9号全井田大部 “带压开采”。
现利用《煤矿防治水规定》推荐的突水系数公式计算各可采煤层底板最大突水系数如下:式中: Ts —底板突水系数(MPa/m ); P —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 M —底板隔水层厚度(m ); 经计算,02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860-832.45+182.81)×0.0098/182.81=0.0113MPa/m ; 2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860-800+160.72)×0.0098/160.72=0.0134MPa/m ; 6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860-760+98.90)×0.0098/98.90=0.0197MPa/m ; 8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860-740+68.82)×0.0098/68.82=0.0269MPa/m ; 9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860-720+51.69)×0.0098/51.69=0.0363MPa/m 。
(井田西部奥灰最大突水系数计算成果见表4-1-2)Ts=P M表4-1-2 井田西部奥灰最大突水系数计算成果表煤层煤层底板标高(m)奥灰水位标高(m)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隔水层厚度(m)突水系数Mpa/m02 832.45 860 4.022 182.81 0.01132 800 860 2.163 160.72 0.01346 760 860 1.949 98.90 0.01978 740 860 1.850 68.82 0.02699 720 860 1.879 51.69 0.0363 静水压力计算公式:P=ρgh,ρ是水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水的深度。
团柏煤矿临界突水系数的确定

团柏煤矿临界突水系数的确定赵刘会;李哲【摘要】突水系数是带压开采条件下衡量煤层底板突水危险程度的定量指标.通过分析常规突水系数计算中存在的优缺点,结合团柏煤矿实际的工况条件,推荐采用统计法P,临-M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并采用类比法求取5项修正因子对临界突水系数进行修正.经实践证明,该种方法是实用的、可靠的,计算成果有效地指导了煤层开采作业.【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突水系数;复杂构造;底板厚度;团柏煤矿【作者】赵刘会;李哲【作者单位】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陕西西安710054;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5.20 引言华北煤田系底板为岩溶含水层,在煤矿开采活动过程中,常发生岩溶水突水灾害[1]。
岩溶水突水,即分布在煤层底板隔水层之下岩溶含水层为高承压水,在煤矿采掘活动的影响下,突破隔水层而溃入工作面或者矿井。
临界突水系数是评价带压开采安全性和划分安全程度分区的重要指标[2-4]。
团柏井田西部上组煤根据资料不可采,但下组煤开采除受顶板充水含水层K2灰岩的涌水之害外,还面临下伏区域巨厚强含水层奥灰的突水威胁。
由于下组煤距奥灰很近(底板全国最薄地区,见图1),10号煤平均36 m,11号煤平均仅为25 m,这种威胁对煤矿开采来说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正确计算临界突水系数为后续煤层底板安全程度评价和分区提供了可靠保障。
图1 华北煤系下组煤层至奥灰隔水层厚度分布图1 突水系数基本计算方法1.1 结构力学公式计算法结构力学公式计算法采用结构静力平衡推导的公式[5-7],突水系数计算公式(即斯列萨列夫公式)如下:(1)式中 TS——突水系数,MPa/m;P ——隔水层承受水压力,MPa;M ——底板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扰动破坏厚度,m。
矿井突水危险区、突水危险区、非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要点

鹤煤六矿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鹤煤六矿地测科二O一六年六月鹤煤六矿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根据《河南能源〔2016〕176号-关于印发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水害防治方面第四条要求,对受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划分“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
一、编制目的与编写依据目的:通过计算分析O2m含水层、C3t L2含水层的突水系数,划分“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矿井安全开采。
依据: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矿井防治水管理办法》等规定、文件。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概况鹤煤六矿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平均煤厚7.8m,现阶段矿井回采范围为-300m~-450m地区,开拓范围-450m~-600m地区,随着矿井采掘水平延伸,地压逐渐增大,构造较复杂,矿井由南至北排列有多条大中型断层和褶曲,分别为6F15、6F7、6F12、6F13断层和张庄向斜、682-11背斜、71-14-82-4向斜、44-3向斜等构造。
二1煤下奥陶系(O2)灰岩含水层、C3L2灰岩含水层为矿井主要底板承压威胁含水层,奥灰水水位海拔标高为+118m,年升降幅度0.5 m~2m,奥灰顶界面上距二1煤层底板143m,矿井现采掘活动在海拔标高-300~-600m之间,二1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41.5kg/cm2~71.9kg/cm2;二灰水水位海拔标高为+101m,年升降幅度2m~5m,二灰含水层顶界面上距二1煤层底板110m,二1煤层底板承受二灰水压40.1kg/cm2~70.1kg/cm2。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分类标准,矿井充水类型为以底板岩溶含水层进水为主,顶底板间接进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三、矿井充水水源及承压含水层根据以往矿区勘探资料结合矿井开采资料,按岩性特征、水力性质、富水空间及对可采煤层的影响等因素,矿井范围内可划分为5个含水层,分别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石灰岩(O2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和太原组下段石灰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和新生界砾岩含水层。
煤矿安全隔水层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煤矿安全隔水层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一、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公式p p 224)8(K L p K L L t γγ-+= (4-1)式中 t --安全隔水层厚度,m ;L --巷道底板宽度,m ;γ--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 MN/m 3;K p --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MPa ;p --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 。
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Mp T = (4-2) 式中 T--突水系数,MPa/m ;p --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 --底板隔水层厚度,m 。
式(4-1)主要适用于掘进工作面,式(4-2)适用于回采和掘进工作面。
按式(4-1)计算,如底板隔水层实际厚度小于计算值时,就是不安全的。
按式(4-2)计算,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 MPa/m ,正常块段不大于0.1 MPa/m 。
附录五 安全水头压力值计算公式一、 掘进巷道底板隔水层t L t K p γ+=22p 2 (5-1)式中 p ——底板隔水层能够承受的安全水压,MPa ;t ——隔水层厚度,m ;L ——巷道宽度,m ;γ——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MN/m 3; K p ——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MPa 。
二、采煤工作面M T p s = (5-2) 式中 M --底板隔水层厚度,m ;p --安全水压,MPa ;T s --临界突水系数,MPa/m 。
T s 值应当根据本区资料确定,一般情况下,在具有构造破坏的地段按0.06 MPa/m 计算,隔水层完整无断裂构造破坏地段按0.1 MPa/m 计算。
附录六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和预测图模式一、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附表6-1 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测表注:水害类型指地表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老空水、断裂构造水、陷落柱水、钻孔水、顶板水、底板水等。
二、水害预测图在矿井采掘工程图(月报图)上,按预报表上的项目,在可能发生水害的部位,用红颜色标上水害类型符号。
煤矿底板突水评价突水系数_单位涌水量法_乔伟

0.12
81
一、二、三灰、断层
9
淮北杨庄煤矿
III616 工作面
5.50
0.11
未出水
一、二、三灰
10
淄博黑山煤矿
1088 工作面
6.23
0.13
未出水
奥灰
滩和兴隆庄煤矿进行下组煤勘探时,在不同深度孔 深处取样利用声发射方法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并对 奥灰含水层进行了不同深度处的抽水试验,获得了 不同深度处的地应力值(见表 3)和不同深度处奥灰含 水层的钻孔单位涌水量、水压值(见表 4)。
表 4 不同深度处奥灰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和水压 Table 4 Unit inflow and water pressure of aquifer in
Ordovician limestone at different depths
测试深度/m
单位涌水量/(L·(s·m)-1)
水压/MPa
544.79
摘要:在突水系数 Ts 基础上,引入反映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指标——单位涌水量 q,并在大量突水实例统计分析 基础上,对突水危险性与突水系数、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提出
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的新方法:突水系数–单位涌水量法,作为突水系数法的补充,可为含水层富水性较弱而突
板突水危险性。
2 突水系数法的局限性
我国煤矿开采,对于底板水危害程度评价普遍 使用突水系数法计算底板临界隔水层厚度,此方法 是从长期的、大量的突水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得 出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并作为基本规定列入规程 规范和煤矿防治水条例中。几经变革,计算公式较 为完善,见表 1[11]。
该公式中 2 个重要指标为水压和相对隔水层厚 度,这 2 个指标是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关键因素, 包含了含水层和隔水层双重信息,公式简单实用, 但是在反映含水层性质这一方面,仅仅考虑了水压, 没有考虑 q 值这一关键因素,而且在深部开采中, 许多矿区的安全开采深度已经远远超出现行煤矿规 程中所规定的 Ts 值指标,在突水系数超过 0.10 甚至 0.15 的一些开采工作面(肥城查庄煤矿 91002 面,奥 灰 Ts = 0.16;白庄煤矿 10404 面,奥灰 Ts = 0.17; 淄博矿区一些工作面徐灰突水系数 Ts = 0.35,奥灰 Ts = 0.18 等),但开采中实际出水量较小,或经过采 取治理措施后实现了安全开采(见表 2)。
突水系数与煤矿水害防治

其它因素的综合 影响, 它 从统 计规律 上阐 述了 煤层底 板突
水的原 因。前 述 几个 矿 区 突水 系 数, 焦 作 0 60 ~ 1 00kg / cm2 /m, 峰 峰 0 66 ~ 0 72kg /cm2 /m, 淄 博 0 60 ~ 1 40kg / cm2 /m, 井陉 0 60~ 1 50kg / cm2 /m [ 3] 。
47
生产技术
煤炭工程
2011年第 1期
基于小波变换的小电流接地 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于永进1, 臧宝花 2
( 1 山东科技大学 信电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10; 2 青岛龙发热电有限公 司, 山东 青岛 266317)
摘 要: 配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因故障电流小, 其选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以 适当的频率带宽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各条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分解, 利用暂态零序电流在 选线频带内小波系数的幅值和极性特征选出故障线路, 并对采样频率和分解尺度的选择做了说 明, 给出了详细的故障选线步骤, MATLAB仿真实验表明, 该方法不受接地电阻的影响, 抗干扰 能力强, 选线准确、可靠性高。
生产技术
煤炭工程
2011年第 1期
突水系数与煤矿水害防治
管恩太
(郑州煤炭工业 (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42)
摘 要: 从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问题出发, 就突水系数评价水害方面, 从 1964年煤炭部 焦作水文地质会战开始, 分析了各个阶段突水系数公式, 论述了突水系数的演化, 到 煤矿防 治水规定 对突水系数的重新科学定义。突水系数的意义在于简明扼要, 符合实际, 解放了受 水威胁的大量的煤炭地质储量, 应大胆使用, 突水系数演化到今天并不影响我国煤矿水害的研究 和进展, 反而对我国煤矿水害评价起到了正确的指导作用。最后根据突水灾害的具体特点, 在突 水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有效防治对策。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目录一、突水系数公式: (1)二、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2)三、防水煤柱经验公式: (2)四、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 (3)五、明渠稳定均匀流计算公式: (4)六、矿井排水能力计算公式: (4)㈠矿井正常排水能力计算: (4)㈡抢险排水能力计算: (5)㈢排水扬程的计算: (5)㈣排水管径计算: (5)㈤排水时间计算: (6)㈥水仓容量: (6)七、矿井涌水量计算: (6)八、矿井水文点流量测定计算方法: (7)㈠容积法: (7)㈡淹没法: (7)㈢浮标法: (7)㈣堰测法: (7)九、浆液注入量预算公式: (8)十、常用注浆材料计算公式及参数: (9)㈠普通水泥主要性质: (9)㈡水泥浆配制公式: (9)㈢水玻璃浓度 (10)㈣粘土浆主要参数: (10)十一、钻探常用计算公式: (10)十二、单孔出水量估算公式: (11)十三、注浆压力计算公式: (11)十三、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 (12)十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12)十五、巷道洞室围岩塑性破坏圈厚度计算 (14)一、突水系数公式:㈠定义:每米有效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值。
㈡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㈢公式主要用途:1.确定安全疏降水头;2.反映工作面受水威胁程度。
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Ts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大于0.1MPa/m为受水威胁。
㈣参数取值依据:Ts—常用工作面最大突水系数。
一般按工作面最高水压,最薄有效隔水层厚度计算,或者对工作面分块段计算最大突水系数,取最大一个值作为工作面的最大突水系数。
P—最大水压的取值,一般根据工作面内或附近井下或地面钻孔观测水位与工作面最低标高计算而得,水压值计算至含水层顶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区)底板突水临界水系数的确定一、|问题提出我国广大华北型、华南型石炭=迭系煤田,煤系假整合于原层石灰岩之上,在其上煤层开拓与回探过程中,频频发生底板薄层石灰岩和原层石灰岩透水事故,造成众多淹井事故,为探究其突水原因,掌握规律,做好底板突水预测、预报工作,保证煤矿安全生产,1964年煤炭部在焦作开展矿井水文地质会战,研讨了上述众多议题。
大量突水资料表明矿井底板突水是与该处的隔水层厚度、强度、隔水层的岩性及其组合方式、构造发育程度、水压大小、采动过程中的矿压等众多因素有关。
但主导因素为是含水层作用于隔水层上的水压力,它起着破坏作用,另一是隔水层的厚度及强度,它起着阻止水压力的破坏作用,而其它因素均可隐含于隔水层的厚度中,它们或是减弱隔水层的强度,或是减少隔水层的厚度。
故可以用它们的比值来刻划,隔水层的稳定程度即采场或巷道的平衡状态,帮以下式来表征:T V=式中,T V:称突水系数或阻力系数(Pa/m)P:作用于隔水层底界面上的水压力(PM: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界面间的隔水层厚度该比值即表征,巷道或采面下单位厚度隔水层所能承受的水压力。
岩体(隔水层)受力之后,依力的大小,所表现出来的变形与破坏有三个阶段,即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至永久变形。
当水压力值较小,隔水层厚度、强度较大时,该比值的数值较小,表现为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则反映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是处于安全状态,若比值大时,变形发展至破裂永久性变形阶段,则巷道掘进、采场回采时会出现突水事件。
该两种状态之间存在有塑性变形阶段,即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则在工作面上会出底鼓现象。
上述诸现象在矿井(区)均可见,为此,我们可以把矿井(区)内、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安全与不安全和极限状态的资料取各点上的水压力和隔水层原度值,分别标示于P——M图中,从中找出其临界点(线),该即为该矿井的临界突水系数值(线)以T V临示之。
二、具体做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安全点和不安全点,将其数据展示在纵坐标表示隔水层原度(M):横坐标表示含水层水压力(pa或kg/cm2)计算纸上,且对掘进、回采不安全分别用符号□、○表示;安全点以符号表示。
展示后的图上可以看出安全点汇集在左下铡,不安全点汇集在图的右上侧,两区之间存在一条自然界线称P——M经验曲线。
可以为突出水与否的标志,并可用方程式表示。
(如图)1、据一些矿区绘制出来的P——M经验曲线图可知:1、P——M关系曲线的形态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2、P——M曲线共同的特点是该曲线与OM轴相交有一个交距,表明该部份隔水层已失去了隔水作用,称之为矿区在破坏的导水厚度。
交点往下,随着隔水层的变厚,水压也变大,显示出隔水层的阻水能力。
表明采矿活动仅有隔水层上部破坏严重,对下部影响较小。
隔水层上部由采矿破坏的导水厚度在8~12M之间。
3、依突出水系数的定义,它即相当于P——M图中曲线的斜率,若从地下水动力学角度即相当于临界水力梯度。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临界突出系数值来判断工作面回采时能否突水的标志,即,采面实际突水系数T V临界则安全。
4、若P——M关系曲线呈直线,则可用斜截式方程表示,在已知采面底板隔水层厚度时,代入方程,则可求出该采面的临界水压力值。
若实际水压力高于临界水压力时则工作面回采时会产生突水,反之则安全。
若P——M关系曲线呈抛物线时,则可取对数,使其线性化后,用费歇准则下的两组线性判别模型来判别:基本原理:设以A、B分别表示两类母体(如突水与不突水),其样本数为NA和NB,每一个样本都有P个特征。
以XAki表示A类母体中第K个样品,要根据它的P个特征X1X2…XP,决定它在A、B两类中的归属:利用已知归属的N个个体的P个特征构成一个线性判别函数Y=其中Ci是待定常数。
由于两面三刀类不同母体的Xi(i=1,2,…P)取值不同相应的Y值亦不同,因而,可以找出一个介于两种Y值之间的Y。
作为判别(预测)指数,称作“判别值”。
因此,骊一个未知样品,只要根据其特征Xi(i=1,2,…P)利用已求出的判别函数计算出相应的Y值(称为判别计量)即可确定其A、B两面三刀类归属。
三、突水系数的应用编制矿区或井田的突水系数图,通过它与临界突水系数值之比较,确定井田或矿区内在平面上易于产生水害的范围有一展布,结合井田或采区的进水条件,不同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矿井排水能力等诸因素分析,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法和安全地采煤方案。
采区突水系数的编制方法:1、以采煤底板等高线图为底图,将已知断层和开采上部煤层新发现的断层以及有关的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如突水点)标于图上。
2、根据直接充水含水层的水位资料编制等水位线图。
3、根据以上两种资料绘制底板等水压线图,等水压线是编制突水系数的基础资料。
4、编制有效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根据勘探、生产和补充勘探资料找出一些点的等效隔水层厚度,从中减去比值,即得到该点的有效隔水层厚度,然后把各点的数据标在相应比例尺的井田平面图上,用内插法绘制成图。
5、根据底板等水线图和有效隔水层等厚线图,绘制突水系数等值线图。
6、根据矿井的临界突水系数值划分出开采安全区与易突水区。
此外,对易突水区若采取疏放降压开采时,则可通过临界突水系数值计算出临界安全水关值,非安全区水位值与安全水头值之差,即是未来开采时采区需疏干的降深值。
《采场底板隔水层破坏深度的测定》矿井采掘活动中,它破坏了采场原先的力学平衡,造成了采场周围的围岩破裂。
主要是力源有如下几方面:一是隔水层的天然强度包括岩石厚度、岩性、结构等所体现的拉张力,另一个是采掘活动所形成的矿山压力、矿层下伏含水层的水压力和地应力(残余构造应力)所组成的破坏岩石天然强度(破坏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山压力对采场围岩破坏的特点采场由开切眼后开始回采,改变了采场内的受力状态,由原先三向受力状态变为两面三刀向受力,造成采场应力重新分配,若以长壁工作面走向方向来看,采空区内上部岩层的自重力不能向下传递,从而转嫁于周围矿体上,这种力称静矿山压力,显然该力大小与上复岩柱厚度,与采面积有关。
其结果造成采场周力应力集中形成高压带,而采空区内因有位移矿壁的集中应力,对矿柱方向能传递,而对采空区内则在静矿出压力作用下,使底板隔水层向上位移,能量获得释放,形成低压区,离工作面一定距离处的采空区内,因堆积了顶板易落的岩块且未冒落的岩层整体下沉,当它与易浇岩块接触时,上部岩层的自重力就能传递,构成采面后方的应力升高区区,往外就恢复原有应力称应力稳定区。
见图。
由上分析,采场走向矿压和岩石变形关系可归纳如下:1、采前压力增高带,位置是工作面推进前方+3——+5米至停头,此底板岩层被压缩,一般为2——8mm,隔水层中的原有裂隙被压缩、密闭,岩石产生变形,体积缩小,矿压由压力转化为弹性应变位能;2、采空后方低压区,范围约工作面停头至采空区后-20——-30m,此区底板岩层所获弹性应变能全部转化为动能与底板承压水水压力一起推动受压缩底板岩层向上移动构成底板鼓,且岩石体积胀膨,结构破坏,不但使原有裂隙扩大,且产生新的裂隙。
3、采后高压区。
范围-30~-60,称采空支撑压力作用阶段,顶板未冒落岩层与冒落岩块接触,顶部岩层重力与底板间力能传递,则底板矿压逐渐增大(不超过采前高压区)而后渐至常压,表现在底岩层再次被压缩,其中部分超过常态压缩2~10 m m,部分接近常态恢复原状。
4、采后常区(稳定区,-60±5互切眼范围,因采场上部未冒落岩层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上部岩层重力能正常传给底部转为正常压力区,该区内底板岩层基本恢复原状,但局部仍保留膨胀和压缩状态,其残余量1~5 m m。
二、采场围岩变形垂向分带采场底板岩层自重力有连续的岩层传递,所以矿山压力、水压力作用下产生移动和破裂条件不同于顶板,故无冒落破坏,仅有底鼓裂隙和弹(粘)塑性变化带。
按破坏特点不同,分为直接底板采动裂隙带、中间弹(粘)塑性变形带和底部“采动——导升裂隙带。
1、直接底采动裂隙带在天然裂隙系统和静压力(静矿压和静水压)作用产生的裂隙系统基础上,岩层冒落产生动矿压对底板破坏作用进一步加深,但其破坏作用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故在直接底板采动裂隙带中,它迭加有采动裂隙发育的特征,即由采面直接底采动裂隙随深度而逐渐变弱。
至于其裂隙发育的浓度除受岩性(即强度)和岩层组合特征影响外,一般采场矿压越大,裂隙发育的深度也越深,反之则小。
2、底部“采动—导升“裂隙带采场底部岩层变形情况,是由采场周边的静矿山压力(支撑压力)与底板承压含水层静水压力其同作用下产生的。
在采场周边(见图A、B带)岩层承受顶部岩层重力而被压缩,而在采空区下的岩层(C区),在上述力的作用下而采空区内移动,因此,在采场周边附近的围岩产生的裂隙系统。
同时采空区下底板岩层向采空区移动过程中,在采场周边围岩内产生张裂隙。
这些由采动产生的裂隙系统迭加于天然裂隙系统上这就使下伏承压含水带中的地下水在水压驱动下,能上升至上覆隔水层。
裂隙系统中某一高度,(称越潜或导升)。
该带裂隙发育特征是在天然裂隙基础上,因采动作用而迭加,使隔水层中裂隙系统有所扩大和上延其强度内含水层顶界面往上逐渐减弱,结果使隔水层内裂隙对水的阻力逐渐增大。
3、两裂隙带间的弹塑性带该带位于上述两带之间,该带主要特征是:1)此带岩层受采动和岩层移动影响,其裂隙系统和强度不同于天然状态的裂隙系统及强度。
2)该带隔水层强度和裂隙系统均弱于和多于天然状态,但该带岩层在(岩移)过程中主要受后支撑压力作用,使天然和新生裂隙变为闭合的微裂隙系统,而产生“假塑性“变形,它对下伏承压水具有一定的阻力,使岩层显示具有一定的隔(阻)水性。
3)弹塑性带厚度决定于该岩强度、隔水层厚度和天然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组合特征、矿压和水压大小等。
三、肛场底板隔水层采动破坏程度及分布特征。
基于采场内应力在走向和倾向剖面上分布的不均性,造成围岩移动程度不同导致围岩内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
就采场底板岩层破坏而言,因底板岩层向采空区内移动,而采场外围岩(矿)层不能发生位移,于是在采空区周边附近产生剪力,使周边岩石发生剪力破坏,图中A、B,其次,底板隔水层与含水层接触面附近,因顶底岩层移动发生张力,在底板上也形成张裂带,它们迭加在A、B剪切线和天然或采动导升裂隙带上。
再次,在倾向剖面上,因矿压、水压力分布的差异,在采面上、下方形成的裂隙段的大小,程度亦不同,一般是倾向剖面下方裂隙段的厚度大于上方。
归纳上述情况,采场底板岩层走向剖面上受力类似于两端固定均布荷重铰支梁受力情况,故两端附近受力大于中心的一倍,故其破裂程度和深度均较其它地方大;倾向方向上受力情况类似于两端固定梯形荷重的铰支梁,因此,倾向剖面下端附近受力破坏程度和深度大于上端。
于是在采空区范围内,因底板隙起产生引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