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一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课堂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课堂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201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课堂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1.(2012·广东北江中学高一检测)Mg2+跨过细胞膜一般不.会发生的跨膜形式是( )A.单纯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转运解析:选A。

Mg2+跨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单纯扩散方式不需要载体。

2.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解析:选A。

甘油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单纯扩散,其吸收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与能量和载体无关。

3.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 )A.参与新陈代谢B.提供营养物质C.细胞内的良好的溶质D储存能量解析:选A。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有: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各种代谢反应的介质等。

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脂肪,而不是水。

4.下列哪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A.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B.红细胞吸收K+,排出Na+C.小肠对Ca2+的吸收D.细菌进入细胞解析:选D。

细菌进入细胞是通过内吞作用,A、B、C三项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5.(2012·无锡高一检测)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之后再打开,将传递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这属于(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外排D.内吞解析:选C。

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之后再打开,将传递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属外排方式。

6.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1)图甲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乙表示____________,图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每课一练26(中图版必修1)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每课一练26(中图版必修1)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一、选择题1.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胞吞或胞吐2.脂肪的消化终产物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C.内吞作用 D.渗透作用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累K+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4.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5.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往侧芽部位积累。

生长素的这种运输方式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①载体蛋白②ATP供能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④从低浓度到高浓度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6.H2O和乙醇等亲水性小分子物质是通过单纯扩散进出细胞膜的,这是因为细胞膜 ( ) A.具有转运这些物质的蛋白质B.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C.具有小于1.0nm的孔D.具有内吞作用7.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甘油和二氧化碳B.氨离子和水C.氨基酸和水D.葡萄糖和糖原8.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会破裂B.浓蔗糖溶液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C.分泌蛋白主要通过主动转运排出 D.胞吞和胞吐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主要方式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C.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10.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C6H12O6吸收则不受影响。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每课一练22(中图版必修1)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每课一练22(中图版必修1)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2.将某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某物质”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测定“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培养液中该物质浓度的关系”,得到右图所示曲线(注:图中虚线表示实验开始前细胞中该物质的浓度),根据曲线可以确定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A. 自由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胞吐3.a、b、c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的三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和特征分别是( )①酶②抗体③载体④选择性⑤特异性⑥专一性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⑤④⑥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②①;⑥④⑤4.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5.下列物质进出红细胞时,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组是()①CO2 ②K+ ③蔗糖④甘油⑤葡萄糖⑥乙醇⑦蛋白质A.①②⑥⑦ B.②③④⑦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6.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主动运输B.细胞膜的选择性C.自由扩散D.细胞膜的流动性7.下列物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CO2B. K+C.乙醇D.甘油8.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消化后才能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原因是( ) A.小肠中有各种消化酶B.消化后的物质才溶于水C.细胞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9.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高出很多,海带之所以能维持这种浓度差,其原因是( ) A.渗透压差 B.自由扩散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10.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11.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训练题一(中图版必修I)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训练题一(中图版必修I)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训练题一1 为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人们利用人造纤维制成人工膜进行海水淡化,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A.流动性的特点 B.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C.主动性的特点 D.渗透性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在工业上的应用,故选B。

答案:B2 与红细胞吸收K+有关的条件是()A.K+的浓度和能量 B.K+的浓度和载体蛋白C.载体蛋白和能量D.K+的浓度和红细胞含水的多少解析:红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和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故选C。

答案:C3 下列物质通过人体红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A.甘油B.乙醇C.Na+ D.O2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其特点,在各种方式中需要能量的是主动运输,例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细胞吸收各种无机盐等。

答案:C4 海带细胞当中碘的浓度比海水当中高出许多,其原因是()A.海水中碘的浓度高B.海带细胞膜具有全透性C.碘的通透性高D.碘的载体多解析:碘能够逆浓度从海水进入海带细胞。

那么碘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海带细胞吸收的碘的量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多少。

答案:D5 (多选)下列生理功能必须经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A.大部分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B.红细胞从血浆当中吸取K+C.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腮排出体外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解析:物质穿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有三种:单纯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此题中A 属于单纯扩散,既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载体;B、C为主动运输,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D为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答案:BC6、大肠杆菌在繁殖时,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是培养液的3倍。

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一种叫箭毒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立即下降,这种药物很可能()A.使细胞膜变成全透性B.抑制膜上载体的活动C.加快细胞膜的流动D.使载体运动方向改变解析:根据大肠杆菌细胞内K+的浓度比培养液大的特征,可以推知K+透过细胞膜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有关的因素是载体和能量。

2022学年高中生物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同步练习 中图版必修1

2022学年高中生物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同步练习 中图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22-2022学年高中生物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同步练习中图版必修1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1.大豆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和干种子在炒制可食用的“脆皮豆”的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分别是。

A.结合水和自由水B.自由水和结合水C.都是自由水D.都是结合水解析大豆种子在晒干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游离态的自由水。

在炒制“脆皮豆”的过程中,部分结合水摆脱了束缚而蒸发。

答案 B2.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渗透系统的构成是。

A.外界溶液、原生质层、细胞液B.外界溶液、细胞膜、细胞液、液泡膜C.外界溶液、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外界溶液、细胞膜、液泡膜、液泡解析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系统是由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原生质层、外界溶液构成的。

答案 A3.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应是具有大液泡的植物活细胞,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因为硝酸钾的K+和NO错误!最终能透过原生质层,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的现象。

答案 B4.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基质解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细胞液。

答案 A5.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②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③⑤解析因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洋葱表皮细胞将不断失水,使得液泡变小,而细胞液中色素不能随水透过原生质层,因此颜色加深。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一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一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一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细胞在吸收某种物质时,遵循下面两种曲线,这种物质是()物质楸度①液度A •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C.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钾离子D •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解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简单扩散。

答案:B2. 甲(O)、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B.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C.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 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解析:甲运出和乙进入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载体和能量参与;乙运出和甲进入如果是简单扩散,无需载体和能量;乙运出和甲进入如果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答案:D3. 如图所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oeooooa ooooeo^ooo o oc细胞膜A •细胞膜和细胞质都具有流动性B. 溶酶体内含有消化酶C. 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D.从食物进入食物进入是变形虫内 废物排 是出体外 内吞没有通过磷脂分子 5•将人体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所示,A • a 与b 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 a 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 b 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 b 与a 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解析: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内吞或外排, 其基础是细胞膜 的流动性。

内吞与外排能够导致膜面积的增大与减小,从而使细胞膜的成分得到 更新,同时细胞通过内吞、外排完成物质跨膜运输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物质的分 泌等。

“胞吞”和“胞吐”不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跨膜运输 的主动运输可以按照生命活动摄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终产物。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一、选择题1.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机盐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与其功能相适应,在细胞内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①核糖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A2.利用高浓度盐水NaC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A.盐水中的C-有杀菌防腐的作用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答案】 D3如右图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分子量为万道尔顿的蛋白质的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A.a,b两液面一致,b侧无色B.a,b两液面一致,b侧红色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解析】水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行扩散,这种扩散就是渗透作用。

图中单位体积清水中水分子比单位体积细胞色素c水溶液的水分子多,在单位时间内,由b侧向a侧通过的水分子多于a侧向b侧通过的水分子数,因此a侧液面就会逐渐上升,直到a侧与b侧之间水分子达到平衡为止。

而a侧含有蛋白质分子的红色溶液,由于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到达b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的结果是: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a侧为红色,而b 侧为无色。

【答案】 D4.过滤膜和选择透过性膜都是半透膜,但两者的主要差别是A.前者取决于分子的物理性质,后者取决于分子的化学性质B.前者取决于分子的化学性质,后者取决于分子的物理性质C.前者取决于分子的直径大小,后者取决于生命活动的需要D.前者取决于生命活动的需要,后者取决于分子的直径大小【解析】过滤膜和选择透过性膜都属于半透膜,但过滤膜的半透性取决于膜上小孔的大小和物质微粒的直径,而选择透过性膜的半透性则取决于是否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 C5.细胞膜的穿膜运输方式有①单纯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渗透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6.下列物质进出红细胞时,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组是①CO2②K+③蔗糖④甘油⑤葡萄糖⑥乙醇⑦蛋白质A.①②⑥⑦ B.②③④⑦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答案】 D7.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④⑤【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细胞应是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此现象能显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1.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同步测试 中图版必修一 (2)

3.1.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同步测试 中图版必修一 (2)

3.1.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一一、选择题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

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答案】 C2.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有关【解析】由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才具有流动性。

【答案】 D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A.有无核膜B.细胞体积大小不同C.核物质的相似程度不同D.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不同【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物质都是DNA,细胞膜的成分也基本相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原核细胞较小,真核细胞较大,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而真核细胞有,有无核膜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答案】 A4.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乳酸菌⑤水绵⑥青霉菌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⑥【解析】蓝藻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酵母菌和青霉菌是真菌,乳酸菌是细菌,水绵是植物,草履虫是动物。

【答案】 A5.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其中磷脂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分子中磷酸“头”部是亲水性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性的,而细胞膜处于内、外都有水的环境中,故细胞膜中位于两侧的都应是磷脂的磷酸“头”部,而疏水“尾”部在中间。

【答案】 A6.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磷脂分子,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这个骨架不是静止的,有流动性B. 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对所有细胞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C.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则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解析】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而其他动物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却有识别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甘油B. 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C. 在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D. 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2.将洋葱鳞片叶放在质量浓度为0.4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质量浓度为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质量浓度为0.4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A. 洋葱表皮细胞已死亡 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D. 细胞液浓度与质量浓度为0.4 g/m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3.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是()A. 脂质分子B. K+C. 胃蛋白酶D. 苏氨酸4.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B. 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以获得DNA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C. 在基因工程中,通常需要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只有采用平板划线法才需要在操作结束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下列关于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B.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6.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某种农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以此种方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

在此项测试中,实验自变量是()A. 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B. 作物细胞液浓度C. 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D. 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7.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马铃薯细胞液的平均浓度约为25g·L-1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C.在溶液浓度为50g·L-1,细胞均因发生质壁分离过度而死亡D.在溶液浓度为40g·L-1~6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8.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明显影响其吸收的物质是()A. 氧气、甘油B. 脂肪酸、钾离子C. 葡萄糖、甘油D. 钾离子、氨基酸9.人体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环境中,如图为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A. 水分容易进出细胞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C. 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 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10.浸入1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产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先后有()A.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B.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C.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D.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11.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B. 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时间,其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将减小C. 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D. 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渗透作用依然进行12.分析以下资料: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上述资料中正确解释K+能通过膜,Na+不能通过膜的是()A. K+的载体是缬氨霉素,Na+的载体不是缬氨霉素B. 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C. 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D. K+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膜,Na+不是13.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明显影响吸收的物质是()①氧气、甘油②脂肪酸、水③葡萄糖、氨基酸④钾离子、氨基酸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二、填空题14.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大写字母表示物质,小写字母表示物质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1)图中大写字母分别表示:A________ ,B________ ,D________ .(2)在a~e这五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 ,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 .(3)细胞中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是________ ,这种运输方式中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后形状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三、解答题16.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g/m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g/m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________右侧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5)图甲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________,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四、综合题17.如图甲表示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图乙表示水稻根细胞对某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与氧分压的关系图。

回答以下问题:c(1)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时,水稻对________(填“水”或“离子”)吸收量减少,图甲中所示数值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甲水稻培养液中Mg2+、Ca2+会超过100%,原因是________。

(3)图乙中氧分压相对值为0时的离子吸收速率不为零,原因是根细胞可通过________获得离子运输所需能量,据图乙分析,AB段离子吸收速率随细胞内________(生理过程)的增强而加快,在图乙中的C点以后向培养液中通入充足氧气,离子的吸收速率也不会表现为M1曲线,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

(4)盐碱地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其根毛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5)无土栽培时,常常会出现植株叶片枯死现象,原因是________;还会出现植株烂根现象,原因是________。

18.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________膜.(2)此时,细胞所处状态称为________现象,说明新鲜的苔藓叶片细胞的________浓度比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________ ,细胞通过渗透作用________(吸水或失水),原生质层的________性比细胞壁大,导致出现此现象.(3)部位①的颜色________②的颜色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A、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甘油,A错误;B、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不消耗ATP,B错误;C、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C正确;D、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载体蛋白无关,D错误.故选:C.【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2.【答案】D【解析】【分析】A.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4g/mL蔗糖溶液,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不符合题意。

C.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不符合题意。

D.细胞液浓度与质量浓度为0.4 g/m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符合题意。

3.【答案】C【解析】【分析】胃蛋白酶在消化道中起作用。

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4.【答案】A【解析】【解答】A、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 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A正确;B、噬菌体中DNA可用32P标记,但因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使其带上32P的标记,B错误;C、通常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从而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D、倒平板后,以及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错误.故选:A.【分析】1、由于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不能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2、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需要限制酶来切割以获取目的基因,同时需要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运载体以获取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5.【答案】C【解析】【解答】A、Davson 和Danielli提出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错误;B、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子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C、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不能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生物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生物学家的主要贡献和相关实验.6.【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可以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配置一系列等浓度递度的检测液,所以B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