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试题
高考生物《生物膜与物质运输》课时跟踪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物膜与物质运输》课时跟踪练习(含答案)1.(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在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膜的“亮-暗-亮”的三层结构【答案】C【详解】A.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B.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在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D.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蛋白质分子有的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C。
2.(2021·宁夏高三其他模拟)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细胞膜内外侧分布着识别作用的糖蛋白C.磷脂双分子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答案】A【详解】A.细胞膜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错误;B.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不一样,如:细胞膜外侧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细胞膜内侧没有,B错误;C.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而其他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不能通过,因而磷脂双分子层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错误;D.有些受体不是位于细胞膜上,而是位于细胞膜内;且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D错误。
故选A。
3.(2021·内蒙古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磷脂双分子层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答案】C【详解】A.兔子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膜,其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所以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A正确;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B正确;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正确。
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 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水分子出入细胞C[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和水分子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故选C。
] 2.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C[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B.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C.分泌蛋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的D.抑制细胞呼吸对细胞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B[气体分子及脂溶性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氨基酸、离子等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其动力来自浓度差,B正确;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ATP,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吸收K+的速率,D错误。
]4.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和胞吐B[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可能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排除自由扩散。
]5.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下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
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物质一般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C.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均有重要意义D.乙醇跨膜运输通过乙方式进行D[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大多数是能够运动的;丙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一般是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的一侧;细胞中的各种跨膜运输方式对维持细胞生命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乙醇跨膜方式为自由扩散,而乙方式为协助扩散,D项错误。
高一生物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糖渍西红柿
醋拌黄瓜
洒 水 为 了 保 持 蔬 菜 的 新 鲜 硬 挺
实例二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第1课时)
本节聚集: 1.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 2.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不复原现象说明什么 3.为什么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渗透系统的装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 半透膜:一类 可以让小分子 物质通过而大 分子物质不能 通过的一类薄 膜的总称。
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作用中水扩散方向: 低浓度溶液 → 高浓度溶液, 即水分进出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半透膜 渗透作用的条件 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类比推理
1、如果将装 置中的漏斗 换成细胞还 会丌会吸水? 2、如果吸水 会发生什么?
细胞内溶液 细胞膜
如果细胞吸水胀破 则说明细胞也能渗 透吸水、细胞膜相 当于 半透膜 。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等渗溶液
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动态平衡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讨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透过细胞膜吗? 丌能
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丌是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
是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一些物质(一般是水分子物质)透 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能否通过决定于孔隙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膜: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 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 其他的小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的膜。 能否通过决定于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反之则不然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市第五中学高一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市第五中学高一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参考答案:C2. 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线粒体受损伤,会影响人的红细胞吸收K+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耗能参考答案:A【考点】3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而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除此之外,一些大分子的物质还可以提供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解答】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供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吸收钾离子所需要的能量是有无氧呼吸提供的,A错误;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由于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外流,导致原生质层收缩,而细胞壁几乎不收缩导致的.由于细胞液中水分子减少,而其他溶质分子没有减少,所以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即渗透压升高,B正确;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不断积累溶质,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可以防止细胞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经细胞膜胞吐到细胞外面去,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A.3.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C.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D.物种多样性上升参考答案:B4. 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前15株都高茎,第16株是高茎的可能性是A.75%B.25%C.100%D.0参考答案:A5.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参考答案:D6. 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纯种玉米杂交,得到F1在生产上种植能获得高产。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试题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试题以下是一些关于细胞生物学中跨膜运输的试题:1.请解释什么是细胞膜的跨膜运输?跨膜运输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从一个细胞内区域或环境进入另一个区域或环境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物质穿越细胞膜的疏水性内层,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相互作用。
2.请列举细胞膜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机制,并简要描述它们。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在细胞膜跨膜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通常为三磷酸腺苷,ATP)。
这种机制可以使物质在浓度梯度之外被积累,如钠-钾泵。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细胞膜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遵循浓度梯度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
这种机制包括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的扩散。
3.请解释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离子选择性。
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膜蛋白,它们具有特定的结构域,形成一个通道,使特定类型的离子能够穿过细胞膜。
离子通道蛋白通过开启或关闭来调节离子的通行。
离子选择性是由离子通道蛋白中的氨基酸残基决定的。
通道蛋白的内部有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可以与特定大小、电荷和水合状态的离子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只有特定类型的离子能够通过通道,其他离子则被阻挡在外。
4.请解释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如何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通过与物质结合并发生构象变化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这些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形成一个通道或者运输器,物质结合到载体蛋白上后,载体蛋白会发生构象变化,使物质从一个细胞内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可以是被动的,遵循浓度梯度自发地将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也可以是主动的,需要消耗能量才能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移。
高一生物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有答案)同学们对于高一生物的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知识点才能取得好成绩,以下是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请大家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
其中,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消耗细胞内代谢释放的能量(ATP);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
2.(2019?邯郸高一期末考试)要是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答案:B3.(2019?济宁高一检测)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答案:A解析:甘油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吸收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与能量和载体无关。
4.(2019?泉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答案:B解析:曲线反映了该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可能是水或甘油。
5.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脂质分子层中D.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答案:B解析: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的。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训练必修一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题组一主动运输1.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被动运输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2.(2023·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研究汞在微生物中跨膜运输的机理,对防治人体汞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发现,汞在微生物中跨膜运输方式多样,其中某跨膜运输如图所示,则该跨膜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3.下列有关主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能量B.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决定了细胞主动吸收的物质的类别C.主动运输的结果是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趋于0D.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物质运输速率4.(2023·重庆江北区高一期末)协同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过程如图所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同时与葡萄糖和Na+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跨膜的Na+再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回膜外。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Na+协同运输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B.图示细胞吸收葡萄糖与苯、甘油等跨膜方式相同C.Na+进入细胞内会受细胞氧气浓度的影响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与Na+运出细胞的方式相同5.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后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
下列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磷通过转运蛋白进入大蒜根尖细胞B.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制约C.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题组二胞吞与胞吐和物质跨膜运输小结6.(2022·河北衡水高一期中)如图为巨噬细胞将细菌吞噬的过程以及细胞中的溶酶体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细菌的细胞膜与巨噬细胞的膜发生了融合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能量D.胞吞的过程中细菌共穿过了两层生物膜7.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4章 第2、3节 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12页省海中高一生物科学素养课堂训练(第4章第2、3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基础知识 1.右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模型是由 和 提出的。
这一结构模型被称为 。
(2)据图分析,生物膜的成分有 、 和 。
(3)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 (填字母), 分子有的部分或全部镶嵌、嵌入 中,并且这两种物质是可以 ,因此生物膜具有 性。
(4) 在物质通过生物膜时,d 起着 作用,使生物膜具有 性。
(5) 小鼠荧光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
23.红细胞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依次是 、 。
二、基础训练1.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A .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 .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 .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D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2.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 等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3.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分泌和排泄等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 .糖蛋白B .磷脂C .脂肪D .核酸4.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A .选择透过性B .协助扩散C .流动性D .自由扩散5.右图所示生理现象的存在,说明细胞膜具有A .分泌作用B .吞噬作用C .流动性D .选择透过性6.右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①有关B .②③表示蛋白质分子C .②③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③分子无关7.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简单扩散(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A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 .需要载体C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D .不需要载体 8.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 .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 .细胞中A TP (直接供能物质)的数量 D .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9.人体中, K +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 K +比这些细胞外部的 K +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 K +的浓度比血浆中 K +的浓度高 30 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习题精选1.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2.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3.假定将甲、乙两株植物的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个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4.(2010·广州质检)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A.C.≥0.2 mol/LD.≥0.3 mol/L5.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
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
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6“人造细胞”是用羊皮纸或火棉胶等半透性膜材料做成的一个密闭的囊,囊里面装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假设有三个这样的“人造细胞”,分别用A、B、C 表示,它们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是10%、20%和30%。
其中A、B的外面套一金属网笼,C的外面没有套金属网笼,如下图:()把三个“人造细胞”同时放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的玻璃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三个“细胞”的变化分别是()A.A变大,B稍微变小,C不变B.A变小,B稍微变大,C不变C.A变小,B稍微变大,C变大D.A变大,B稍微变小,C变大7.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8.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双选) ()A.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是等比例吸收的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D.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9.(2010·泉州质检)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10.下列四项中,不是一个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理由的是( )A.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11.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猪膀胱膜,图1、3表示初始状态,其装置内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
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 A>M B、M a=M b>M 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M a>M b B.h1>h2,M a<M bC.h1<h2,M a<M b D.h1<h2,M a>M b12.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13.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1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大B.滴加质量浓度0.5 g/mL的蔗糖溶液比0.3 g/mL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长C.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又复原,说明此细胞是活细胞15.夏天,很多人都爱吃拌黄瓜,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虽然拌黄瓜时加了盐和醋及其他一些调味品,黄瓜的外表面是有味的,但黄瓜果肉内却是淡的。
这是因为( ) A.拌的时间短B.细胞壁阻止盐进入细胞内C.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D.盐溶在醋中,无法进入细胞内16.将新鲜马铃薯切成 5 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 h 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30 g/L的甘露醇溶液B.在溶液浓度为20 g/L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C.在溶液浓度为40 g/L~90 g/L时,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D.当溶液浓度为40 g/L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17.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现取同一新鲜蔬菜叶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18.下列有关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为活细胞的依据B.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质”是指细胞质C.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19如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C.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二、非选择题1.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1)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______(有/无)。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紫色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原生质层/原生质体)的位置。
(3)C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F步骤时,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原生质体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子从原生质体________,细胞液浓度________。
(2)在1 min后,处于2 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将_______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3)在1 min后,处于 2 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________。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
3.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 A、M 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 a>M A,则达到平衡后M AM 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由(填数字)组成。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 B、M b,则达到平衡后M B M b(填大于、等于、小于)。
4.(2009·广东高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作用,为细胞提供。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的特性。
1.解析:由于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为选择透过性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 g/mL蔗糖溶液中,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表明原生质层仍具选择透过性,生物膜具选择透过性是细胞具有活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