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长春一中孙露

一、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节课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最后通过概念图进行课堂小结。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教师解释→总结概念→举例说明。

1.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课本P70-71内容,回答课件上展示的三个问题;

2.通过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学生寻找问题,教师进行解释,总结跨膜运输的类型、特点,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3.由生物膜和人工膜功能的比较,培养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的认识;

4.启发学生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课堂小结以及练习,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例;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概念;

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方法与过程: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四、课型:新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图表数据的解读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重点,难点化解(探求新知,质疑导学,课堂反馈):

七、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前面通过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我们又了解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基于以上两个特点,那么物质又是以什么方式跨膜运输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现象(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这个实验说明物质色素分子从相对含量多的一侧移动向相对含量少的一侧,这就是扩散作用。而物质在进出细胞时,也是由相对含量多的一侧移向相对含量少的一侧,也就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就叫做被动运输。例如我们前面学过的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当然还有一些物质在进出细胞时是由相对含量少的一侧移向相对含量多的一侧,逆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这叫做主动运输。此外也还有其它的运输方式。下面我们先来一同学习一下被动运输。

【探究被动运输】(学生阅读教材70页内容,并完成学案)

【思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小结】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所共有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拓展】(1)对于自由扩散的:物质运输速度主要取决于膜内外的浓度差,也与物质分子大小和脂溶性有关。

(2)对于协助扩散:除了膜两侧的浓度差外,还与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探究主动运输】(学生阅读教材71页内容,并完成学案)

【思考】:这些离子为什么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拓展】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数量。

(2)能量因素:凡是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的速度,如温度、氧气浓度等等。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

(3)物质的浓度:运输速率也会随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同时此因素还要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

【归纳总结】: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探究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学生阅读教材72页完成学案)

(1)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其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这种现象叫泡吞。

(2)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其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3)胞吞和胞吐都是以囊泡为运输的媒介,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另外,胞吞和胞吐并未穿过膜,这一点与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不同。)

【解读图表】教材73页技能训练的内容。

讲解典例精析和自学检测。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跨模运输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

八、作业:课后作业:73页―――基础题

九、板书设计: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扩散作用:

2、被动运输:小分子物质由多→少跨膜

3、自由扩散:同上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4、协助扩散:同上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5、主动运输:小分子、离子等物质由少→多跨膜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6、胞吞:大分子物质进细胞

7、胞吐:小分子物质出细胞

十、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建议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1.介绍物理上的扩散现象得出扩散的要领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再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2.呈现“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现象,提出“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这是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指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3.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提出这些物质为什么能够逆浓度运输的问题,进行解释,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的概念也可在此对比总结),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最后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跨膜运输方式。2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问题探讨”中第3道讨论题,应该充分重视。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中已说明钙离子,镁离子能跨膜运输,而本节“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离子不能通过脂双层,学生可以就此提出问题。3可以采用比喻或类比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如“逆水行舟”等。4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5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