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讲解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课件完美版

高考一轮复习《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课件完美版
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
必修一
第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
第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
考点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考点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考点3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考点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2020/9/22
2020/9/22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2020/9/22
0.1 g/ml 蔗糖 0.1 g/ml 葡萄糖
? ?
高考一轮复习《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 的实例 及方式 》课件 完美版
第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
考点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考点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考点3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考点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高考一轮复习《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 的实例 及方式 》课件 完美版
细胞膜 相当于半透膜;
浓度差由外界溶液浓度与 细胞质
的浓度来体现。
(2)植物细胞的吸水 和失水 原生质层 相当于半透膜; 浓度差由外界溶液浓度与 细胞液 的浓度来体现。
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成熟的植物细胞
考原生点质4层:(观细胞察膜植+细物胞细质胞+液的泡膜质)壁分离及复原
三种植物的细胞放在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高考一轮复习《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 的实例 及方式 》课件 完美版

2.这一段介绍了怎样学习,也就是学习的要 素。荀 子认为 积累是 学习的 第一要 素,也 是学习 的根本 。学习 可以达 到奇妙 的效果 ,可以 “兴风 雨”“ 生蛟龙 ”。“ 神明自 得,圣 心备焉 ”从人 的角度 ,来说 学习的 效果。 接着运 用正反 对比的 手法来 说明积 累的效 果,体 现了荀 子文章 说理的 生动性 。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1:物质的跨膜运输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1: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一、基础知识必备1、渗透作用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系统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体系(A和B)以及两者间的半透膜组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实例(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二、通关秘籍1、半透膜两侧溶液间的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观测出的只是由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是10%的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故水分子由10%的蔗糖溶液一侧向10%的葡萄糖溶液一侧移动。

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4、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

(2)是否逆浓度梯度转运:只要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

(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判断。

对点训练1.在等渗溶液中,动物细胞不表现吸水或失水现象,但一直有水分子进出()【解析】在等渗溶液中,动物细胞没有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此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正确。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正确。

3.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正在发生吸水()【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不一定正在发生吸水,因为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错误。

4.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都需要通过囊泡进行运输()【解析】并非细胞内所有的大分子都需要通过囊泡运输,如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错误。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纲要求]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Ⅱ(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2.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特点一、回归教材、梳理知识考点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教材P631. 展示教材上资料分析的例子,通过提问的方式梳理知识问题一:水稻培养液中里的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答案:水稻吸收水分和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和Mg2+较少总结: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问题二: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

这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农业生产问题展示资料: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血液中碘的质量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说明:物质运输有的顺相对含量梯度,有的逆相对含量梯度——-引入新课-探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 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讲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概念,根据概念来讲解他们运输的特点2. 再展示图巩固:考向一:识图判断运输方式[思维深化]1.依图解判定物质跨膜运输方式3. 展示有关胞吞胞吐的教材内容。

讲解概念.非跨膜运输:胞吞、胞吐 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提问:胞吐、胞吐的一定是大分子吗?大分子通过膜一定是胞吞胞吐吗? 讲解特例:神经递质是小分子通过胞吐的方式:RNA 进出核膜是通过核孔:4,通过连线讲解:考向二 熟记各种运输方式的实例考查特点、实例[连线]5,通过提问讲解易错点例子:葡糖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不同例子;钾离子钠离子进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画图讲解: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恢复后:钠钾泵:吸钾排钠——主动运输精炼1;(2018●全国卷II)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人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Na 离子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人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2.(2019●安徽定远重点中学一模)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示意图。

归纳总结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归纳总结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归纳总结跨膜物质转运方式跨膜物质转运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物质从细胞外输送到细胞内,或将物质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

本文将归纳总结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并对其特点进行概述。

一、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一种自发的物质转运方式,无需能量输入。

它依靠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推动,即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被动扩散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梯度、分子尺寸和膜通透性等因素的影响。

该方式常见的例子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

二、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一种需要能量输入的物质转运方式,可逆转运。

细胞通过特定的膜蛋白通道将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转运到浓度高的一侧,与被动扩散相反。

这一过程需要利用细胞内的能量,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ATP和电化学梯度。

主动运输可以分为原位运输和团队运输两种类型。

1. 原位运输原位运输是指通过特定的跨膜蛋白直接将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例如,钙离子通过钙离子泵从细胞质转运到细胞外,或通过钙离子通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质。

2. 组运输组运输是指通过跨膜蛋白将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中,与另一种物质共同转运。

这种方式常见于某些离子和分子对的转运,如钠-钾泵和葡萄糖-钠共转运体。

三、细胞内液泡运输细胞内液泡运输是细胞内物质转运的一种方式,通过液泡的形成、融合和运输,实现物质在细胞内的转移。

细胞内液泡运输分为内吞作用和分泌作用两种。

1. 内吞作用细胞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细胞外的物质包裹进液泡内形成内吞泡。

这种方式常见于细胞摄取外源性物质,如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2. 分泌作用分泌作用是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细胞内的物质通过液泡与细胞膜融合,并将物质释放至细胞外。

分泌作用发生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如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

四、背袋运输背袋运输是一种细胞自体膜形成的过程,细胞膜通过背外凹形成小囊泡,在转运物质的同时形成背内凹。

这种方式常见于蛋白质内吞作用和排泄作用。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八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八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哪一侧的浓度高?
5%葡萄糖溶液和5%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蔗糖的相对
分子质量大,故5%蔗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小,故水由5%蔗糖
溶液向5%葡萄糖溶液移动。
渗 透 装 置 变 式 分 析 不同溶质 蔗糖酶
分析
质量分数 5%葡萄糖溶液
质量分数为 5%蔗糖溶液
C6H12O6(180)
C12H22O11(342) 只允许水通过的半透膜
质量分数 5%葡萄糖溶液
D.a低于b,a低于b
由于b的浓度大于a,开始时a侧→b侧的水分子数多于b侧→a侧的 水分子数,b侧液面升高。但随后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a侧, a侧溶液浓度大于b侧,a侧液面又升高,故C项正确。
典 例 三维设计 P3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的 D.6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源于必修1 P64“与社会的联系”:浓度低的饮料可以用来补充体内水分, 而浓度高的饮料不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体内水分的作用,是因为_过__高__ _浓__度__的__饮__料__反__而__会__导__致__细__胞__失__水__。 源于必修1 P64“练习·拓展题”:轮作的意义是_防__止__长__期__在__同__一__块__田__里_ _种__植__同__种__作__物__导__致__土__壤__肥__力__下__降__。
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 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 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科学思维构建渗透作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模型科学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社会责任解决农业、食品问题,关注人体健康1.渗透作用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②原理③现象a.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1.影响渗透作用液面变化因素的模型分析半透膜表面积的大小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在浓度B=C>A,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的表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2.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项目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图解基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总趋势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3.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1)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离子中,水稻主要吸收SiO4-4,番茄主要吸收Mg2+、Ca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含解析)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①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1)实验结果①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微生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特点①不同微生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②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无机盐离子的需要量不同。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连线)(2)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①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甲:自由扩散;乙:协助扩散;丙:主动运输;a:载体蛋白。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以下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复习生物有帮助。

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1、生物膜的探索历程:(1) 19世纪末,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的事实,欧文提出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⑵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 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排列成两层。

⑷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5) 1959年,罗伯逊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⑹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 1972年,桑格和尼克松提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人接受。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1.基本内容: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⑵ 一些蛋白质分子包埋在磷脂双层表面,一些部分或完全包埋在磷脂双层中,一些跨越整个磷脂双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移动的。

⑶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2.成分及其在膜中的分布(见右图)3、结构特点:流动性: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对于细胞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是什么?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三、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⑴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等。

(2)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na+、ca2+、氨基酸等。

3.材料的跨膜运输方式表明,生物膜的结构特征是流动性,功能特征是选择性渗透性。

4、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思考:内吞和外吞是否属于跨膜转运?能源消耗必须是主动运输吗?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氧分压为15时,曲线A→B段将延伸为M2 B.氧分压为0和10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C.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曲 线将延伸为M1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图,b为ATP)
(1)填写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名称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甲: ;乙:协助扩散 ;丙: ; a: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对应训练*
1、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 D 解是 (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载体的特点: 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具有以下两 个特点 (1)特异性。不同物质运输所需的载体不同, 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2)载体具有饱和现象,载体的数量和种类 有限。达到饱和状态,细胞运输的速率不 再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曲线分析
1、物质浓度
第 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梳理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梳理
1.物质进出细胞,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_________, 被动运输 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 _________。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统称为被动运输。有些物质的 2. 自由扩散 _________和_________ 分子很小,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像这 样,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_________。 3.离子和一些小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蛋白质 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_________(称为 _________), 载体蛋白 能够协助葡萄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种方 式称为_________。 协助扩散
低浓度 高浓度 一侧。需要 5. 一 般 从__________ 一侧运输到_________ 能量ATP ,这种方 载体蛋白 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_________ _________
式叫做主动运输。
6.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 生命活动 的需要,主动地_________ 吸收 _________ 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 ,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 a、b 表示两种不同的 物质,箭头表示运输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 物质有可能是 CO2 B.a 物质的运输过程不需要能量,但需要载体 C.细胞间的识别和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D.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答案:B 解析:从图上看, a 物质的运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因此是主 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要否载 体 不需要 不消耗能量 需要 不消耗能量 需要 消耗能量 小肠细胞吸收葡萄 糖、氨基酸和离子 等
要否能 量
举例
O2、CO2、H2O、 红细胞吸收 甘油、乙醇、苯 葡萄糖 等
*对应训练* 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 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一定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 该细胞的是( C ) A.CO2 B.O2 C.K+ D.Na+ 解析:可通过肝细胞内外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来迅速 作出判断,K+逆浓度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部,其跨膜运 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运输速率 运输速率 O 物质浓度 物质浓度
P点受载体蛋白数量限制
自由扩散
细胞内浓度
A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OP段限制因素:细胞内外物 质浓度差
细胞外浓度 时间
主动运输
• 2. O2浓度
运输速率 运输速率
b
受载体蛋白数量限制
a 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O2浓度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O2浓度
主动运输
ab段限制因素:氧气浓度 或ATP量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Ⅱ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Ⅱ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Ⅱ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 原Ⅱ
考向定位 1.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实验 验证与分析 2.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应用 及实验探究设计与分析 3.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细胞膜 流动性的因素 4.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 探究 5.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及结构 特点和生理特性
考点、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①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②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 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 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1.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 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
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C )
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 B甘油进入细胞膜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
• 2、如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 中能得出 ( C ) •
• • • •
A.图中S代表载体蛋白,C代表离子 B.膜外一定是高浓度,膜内一定是低浓度 C.这种物质的跨膜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D.图中C这种移动方式是错误的,它应是固定 不变的
• 3、(2011届· 聊城月考)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 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 提醒:
1.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但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运输, 主要取决于生命活动是否需要该物质。
2.主动运输是唯一一个需要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 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一般低浓度→高浓度 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