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扫描专题07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含解析)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名师预测】物质跨膜运输实例部分的渗透作用、动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都曾出现在高考中,而且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但度考查,题目难度中等;在以后高考中这部分知识还会以一定的频率的出现,考查形式和难度与以前保持稳定。
【知识精讲】一、基础梳理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系统的组成及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浓度差的实质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的差,即物质的量浓度之差,而不是质量分数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①水分的流动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1)实验原理①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实验步骤操作一:观察新制取的洋葱表皮①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②低倍显微镜观察⎩⎪⎨⎪⎧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操作二:将洋葱表皮置于较大浓度的溶液中观察②低倍显微镜观察⎩⎪⎨⎪⎧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操作三:将操作二中的洋葱表皮置于清水中观察②低倍显微镜观察⎩⎪⎨⎪⎧中央液泡逐渐变大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3)实验结论二、规律总结考向1 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条件例题1.(2019·河南高二期末)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蔗糖分子则不能。
(word完整版)高考生物题型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题型一、物质运输方式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答案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项不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较多,B项正确;可从图中直接得出:细胞内浓度无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浓度,细胞均能吸收离子,C项不正确;D项中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是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引起的,而不是抑制了细胞的吸收,D项不正确。
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真题章节汇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考生物真题章节汇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D错误。
2.[2018·全国卷Ⅰ]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N2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3.[2018·北京高考]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答案B解析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物质有O2、CO2、H2O和脂溶性物质等,B正确。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滨拟)据报道,一种称做“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B.胞吞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解析:选 B 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吸收方式最可能是胞吞。
2.下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解析:选 A 离子跨膜有高度选择性而不是“随机性”,跨膜通道的开启与关闭取决于蛋白质而不是磷脂;图示离子跨膜方式消耗能量应属主动运输。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解析:选 D 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要进行许多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死亡后糖分进入细胞的结果。
4.(2018·天津一中月考)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解析:选 B 图A、C、D的实验原理与本题的实验原理一样,即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
图B的实验原理是细胞呼吸。
5.(2018·南拟)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精品】2020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真题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含解析)

(2016·高考天津卷)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解析:选B。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细胞的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实验全过程都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需要更换目镜,这些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A项错误,B项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水分子少于从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水分子,D项错误。
(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载体①将溶质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由胞外向胞内转运,故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项正确;图中载体②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胞内向胞外转运,不消耗A TP,故不能判断载体②是否具有ATP酶活性,B项错误;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依赖载体蛋白被动运输的速率要比自由扩散快,D项正确。
(2016·高考浙江卷)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 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解析:选C。
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细胞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将葡萄糖运出细胞,A错;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由于葡萄糖载体数量是一定的,所以转运速率不会随血糖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B错;由题可知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血糖浓度低时葡萄糖运出细胞,血糖的转运方向是由血糖浓度决定的,不是由载体决定的,C正确;胰岛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贮存和利用来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D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出入细胞的B.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协助扩散、胞吐均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ATPD.抑制细胞的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解析:选D 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通常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胞吐需要消耗ATP;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引起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抑制细胞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B.该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不能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C.必须要用高倍物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解析:选C 第一次观察时洋葱鳞片叶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所以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用低倍物镜就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第二次观察时植物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随着质壁分离程度加大,可以观察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
3.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 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和蔗糖酶,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 值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
高三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复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1•厦门模拟)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洋葱表⽪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这说明( )A.洋葱表⽪细胞是活细胞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因为原⽣质层的伸缩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所以可观察到紫⾊洋葱表⽪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
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液的溶质不能透出细胞。
如果洋葱表⽪细胞失活,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不能发⽣质壁分离。
答案:A2.下列关于植物对离⼦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对离⼦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活环境相适应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的载体的有⽆,决定对离⼦选择吸收的种类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选择吸收的多少D.根细胞呼吸作⽤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吸收的选择性解析:根细胞膜上某种离⼦的载体的多少,影响离⼦选择吸收。
在⼀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吸收的速度,但与离⼦吸收的选择性⽆关。
答案:D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内红细胞、肾⼩管上⽪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式相同B.线粒体产⽣的CO2以⾃由扩散的⽅式进⼊细胞质基质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不会在海⽔中发⽣质壁分离D.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制备的原⽣质体置于蒸馏⽔中,会因渗透作⽤吸⽔⽽胀破解析:⼈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式是协助扩散,肾⼩管上⽪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式是主动运输。
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使细胞液浓度增⼤,因⽽不会在海⽔中发⽣质壁分离。
酶解法制备的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因⽽将其置于蒸馏⽔中,会因渗透作⽤吸⽔⽽胀破。
答案:A4.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层构成的⼈⼯质膜(如图)。
但如果在⼈⼯质膜中插⼊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Na+的运输速率。
2023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

2023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
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 B[分析] 本题考察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所需要的条件,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详解]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
B、血浆中K+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并需要载体蛋白,B 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2.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答案] D[分析] 植物激素是植物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A、生长素的产生位置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A正确。
B、植物激素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B正确C、植物激素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C正确D、生长素是信号分子,不是催化剂,催化剂是酶的作用,D错误。
3.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答案] D[分析] 本题考察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高级神经系统和低级神经系统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
运输及其实例(真题)
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7讲
1.(2018·上海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解析:选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故其运输速度的饱和值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2.(2018·上海高考)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解析:选A 质壁分离依据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2018·浙江高考)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 )
细胞内浓度(mmol·L-
1) 细胞外浓度(mmol·L-
1)
K+140.0 3.0
Na+18.0 145.0
A.K+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解析:选D 由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K+经离子通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以主动转运的方式排出细胞。
4.(2018·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NaCl 茉莉酸
①+-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解析:选 C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的方式吸水和失水,A项正确;胡杨细胞的原生质层充当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此时液泡中水分子渗出,液泡体积将会减小,B项正确;由表可知,①③组进行对照时,自变量是NaCl的有无,而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出现质壁分离,C项错误;由①②组对照可知,NaCl在无茉莉酸条件下可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而在存在茉莉酸的条件下不会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故说明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5.(2018·福建高考)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解析:选C VLDL是脂肪与蛋白的复合物,其蛋白部分在核糖体上合成,VLDL是大分子化合物,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可降低血糖浓度,肝细胞内糖原分解可升高血糖浓度。
故C项正确。
6.(2018·海南高考)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
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
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
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
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解析:选B 人红细胞中的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为了维持Na+细胞外高浓度、K+细胞内高浓度,细胞靠主动运输运出Na+,运进K+,故A、C两项均错误;O2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故B正确;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浓度比血浆中的浓度高,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