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征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是矿井灾害中最严重的一种,往往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因此,如何及时发现矿井突水预兆,做好预防工作,是每一名矿工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矿井突水的原因与危害矿井突水,简单来说就是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使得矿井内部水位急剧上升,矿工和设备被淹没。
矿井突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断层扩大,地下水突然渗入矿井;采矿活动破坏了地下岩石层结构,导致煤层底部渗透性增强;地震活动使得岩石层破裂产生大量裂隙,煤与矿井相接部分开裂,产生突水。
矿井突水的危害非常严重,它往往会造成矿工的身体被淹没,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设备和通风设施被破坏,导致现场的停工、损失和经济影响。
二、矿井突水的预兆虽然矿井突水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它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
我们只有及时掌握和分析这些预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1、水位上升:这是矿井突水比较明显的预兆。
如果你发现矿井的水位急剧上升,可能意味着煤层底部有大量地下水渗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处理。
2、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在一些煤矿常常会出现。
如果你发现地面裂缝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和扩大,可能意味着煤层处于破裂状态,需要严密监测危险状况。
3、瓦斯逸出增加:矿井突水往往和瓦斯逸出量有很强的关联度。
如果你发现瓦斯逸出量急剧增加,则可能意味着煤层正处于突水危险之中。
三、矿井突水的预防措施对于矿井突水,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矿井的建设建造一座安全的矿井必须考虑因矿井突水而引发的灾害。
要提高矿井的填充效率,以便减少矿井突水的损害。
还应当加强采掘机械的安装与机加强,在地震和突水出现时保持对矿井的快速反应和来不及获救人员救援。
2、科学矿井工艺在采矿活动中要尽可能的避免破坏煤层的稳定性。
对矿层的支柱要进行铲、清理和填补,采取加固支撑和预防渗透水的措施,杜绝煤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突水的情况。
3、不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矿务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救援突水事故的意识与能力,引导矿务员参与制定突水事故应急救援计划和推广预警措施,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增强矿务员应对突水事故的能力。
矿井突水预兆汇总

矿井突水预兆1)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矿井突水及其处理

单吸多级卧式离心泵单吸多级卧式离心泵产品概述: D型泵系单 吸多级分段式卧式离心泵,是在老产品DA型泵基 础上大胆改进结构并采用先进的水力模型设计而 成的高效节能更新换代产品,全部取代老DA型泵, 根据输入介质、温度派生出DG、MD、DF系列泵。 性能范围: 流量:6.3-800m3/h 扬程: 17.50-1124m 主要用途: D型泵供输送清水 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它液体之用。介 质温度不大于80℃,它适用于矿山排水和工厂、 城市建筑供水,远距离输水等场合。 DG型泵 供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它液 体之用。介质温度不大于105℃,适用于小型锅炉 给水...
(4)、煤层或岩层中有“吱吱”水叫声。 (5)、巷道壁或矿层壁“挂红”,水的 酸度大、味发涩、有臭鸡蛋气味。
矿井突水防治
一、地表水综合治理
地表水综合治理是指在地面修筑防排水 工程,填堵塌陷区、洼地和采取隔水防渗 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地表水大量流入矿井, 同时坚持矿井防治水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 合、地表水与井下工程相结合、多种防水 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水措施。
一般情况下,在断层交叉复合部位、尖灭 端、拐弯处、向斜轴部、转折端及隐伏裂 隙存在的工作面因应力集中,易造成底板 破坏突水,是预防的重点.
隔水层和防水层 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是由其 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的.厚度越大, 越不易出水.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压对工作面底板突水具有 重要作用.含水层的富水性是突水大小的物质基 础,它决定着突水后水害的规模及对矿井的威胁 程度.富水性与其岩溶裂隙发育程度、迳流条件、 构造发育情况及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关.
二、排水恢复期的安全措施 (1)、保持良好的通风,经常检查气体 含量。 (2)、严禁在井筒内或井口附近使用明 火灯或其他火源,以防止井下瓦斯突然大 量涌出时引起瓦斯爆炸。 (3)、在井筒内安装排水管或进行其 他工作的人员都必须佩带安全带和自救器。 (4)、在修复井巷时,应特别注意防 止发生冒顶与坠井事故。
矿井透水预兆解读.共47页文档

4.空气变冷 水的导热系数
比煤岩体大,所 以采掘工作面接 近积水区域时, 空气温度会下降、 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 积水时,气温骤冷, 煤壁发凉,人一进 去就有阴冷的感觉, 时间愈长就愈感到 阴凉。
但受地热影响较 大的矿井,地下水温 高,当掘进工作面接 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5.出现雾 气
采掘工作
面气温较高, 煤岩壁渗出 的积水会被 蒸发而形成 雾气。
6.水叫
含水层或积 水区内的高压 水在向煤岩壁 裂隙挤压时, 与煤岩壁摩擦 会发出嘶嘶的 声响。
这是突水的 危险征兆。
若是煤巷掘进突水事故即将发生。 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 的人员。
9.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 水
采掘工作面已经与水体或导水通道非常接近。
10.水色发浑
采空积水多属积水时间长久、水中溶解的杂质 多、水量补给较差的水源,一般称为死水,出现 水色浑的现象当然在所难免。
另外,冲积层水和受冲积层补给的断层水常出 现淤泥,砂、水浑浊,多为黄色。在岩巷掘进遇 到断层水时,有时能在岩缝中见到淤泥,底部出 现射流现象,水呈现黄色。
11.有臭味(有害气体增加)
因为采空积水区常常有CH 4 (瓦斯)、CO 2 (二氧化碳) 、H 2 S(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逸散 出来的缘故,有害气体增大说明工作面附近有采 空积水。
四、不同水 体透水预兆特 点:
1. 冲积层水透水 预兆 (1)突水部位岩层 发潮、滴水,且逐 渐增大,仔细观察 可发现水中有少量 细砂。
3.断层水透水预兆
断层破碎带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动的,补给较 充分,故称“活水”。所以,很少出现“挂红” 现象,水无涩味而发甜。
突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突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突水事故发生是有前兆的,只要掌握突水的各种前兆,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就会最低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矿井突水有哪些预兆呢?
矿井突水的预兆可总结为一摸二看三四听,五红六汗硫化氢。
七上八下九水沟,嘴尝手捏身体冷。
1)
“一摸二看三四听”:“一摸”指摸煤岩壁(层),是否有凉手,变凉的感觉。
“二看”指煤层是否发潮、变暗,是否失去光泽。
“三听”指听煤岩层中是否有水叫声,“嘶嘶”声时水的压力不大,“嗞嗞”声时水的压力较大。
“四听”指煤岩层中是否有”汩汩”的流动声,若有则为岩溶水。
2)
“五红六汗硫化氢”:“五红”指煤壁是否挂红,“六汗”指顶板、煤壁是否挂汗。
“硫化氢”指空气中或水流中有H2S气味(臭鸡蛋味)则表示水源为老空水。
3)
“七上八下九水沟”:“七上”指观察顶板淋水是否加大,顶板压力是否增大;“八下”指观察底板是否有底鼓现象,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水沟”指水沟中的流水是否出现压力水流,如果水流的水质清澈,说明离水源较远,如果水质混浊,说明离水源较近。
4)
“嘴尝手捏身体冷”:“嘴尝”指涌水的味道若发苦发涩,则是老空水;H2S与H2CO3气同时存在时则为酸味;“手捏”指涌水是否有滑腻感;“身体冷”指现场温度下降,人呼吸时有白气,感觉身体冷,此种情况说明离水源已经很近了。
今天。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 解读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按照一般的透水规律,积水区水头越高,压力就越大,因此,在处理水头高的积水时,必须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高水头和积水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地放水。
现在普遍采用的“分段下行探放水”的方法,可避免一次处理时煤壁被压破的危险。
实践证明,凡是与地面上下汇水区互相贯通,互为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等,都必定有水,因此,遇到有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钻孔时,特别要提高警惕,并采用周密的防水措施,防止透水。
矿井透水事先都有预兆,可根据八种不同的透水象征,辨别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险。
(1)发潮:煤本身是不透水的东西,但当受到一定压力的水的作用,仍会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体里去。
因此,当采掘工作面临近积水区时,就会发现局部的或大面积的发潮现象,这种发潮现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区的缘故,遇到底板岩层为透水岩层时,也常使煤体有发潮现象。
(2)发汗:当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受水压作用,通过煤的层理、节理、水就透过煤壁并聚成水球现象,看起来就象人出汗一样。
这里必须指出,上述两种象征,无论发潮和发汗,有时都会出现假象,这种发潮和发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浅剥皮”的办法加以鉴别,就是将发潮或发汗的煤面,剥去一薄层,观察探试新暴露的煤层是否也发潮,如果发潮,就证明这是透水象征。
(3)流水或滴水:这种现象是发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证明工作地点与积水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证明隔水煤墙越来越软,隔水性越来越差,抗压能力越来越少,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这时必须百倍警惕,加紧处理。
(4)挂红:这种现象往往是流水现象出现后产生的。
这种现象说明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或硫铁矿物等,出现“挂红”一般认为是接近老空积水的象征。
(5)空气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以后,影响工作面气温降低,感到发凉。
(6)硫化氢气味加大:二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
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刺鼻的臭鸡蛋气味,可导致人迅速死亡。
(7)水叫:一般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嘶嘶”的声音,这种声音,很象低沉的雷鸣声或不开锅的声音,这是因为水位有了变动或受滚动岩石撞击影响的结果。
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预兆1)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矿井出水预兆

1、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有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底鼓量有时可达 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入量增大导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隙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流沙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矿井常见事故包括突水、涌沙、瓦斯爆炸、冒顶等等,矿井突水只是煤矿安全事故当中的一种,它发生与否与矿井所处的水文地质以及采掘现场的田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矿井突水事故一般可以按出水量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出水量较小,低于矿井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降落漏斗,迫使矿井长期大量排水,另一种情况是突水量大于矿井排水能力,造成矿井整区或者局部开采区淹没。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上述提供的是矿井出水前表现出来的最典型的预兆,而在具体的突水事故当中不一定能够全部表现出来,通常是部分表现出来,因此一定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一旦出现异常就需要及时做出应急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突水征兆
一、矿井突水的原因
这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岩层天然平衡,采掘工作面周围水
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隔水层和矿层的薄弱
处很快进入采掘工作面。
矿井突水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逐
渐变化的过程,有的表现很快(一、二天或更短),有的表现较慢(采掘后半个月或数天),这与工作面具体位置、采场地质情况、
水压力、矿山压力大小有关。
突水前,在工作面及其附近往往显示
出某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统称为突水征兆。
二、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
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碴、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这种征兆多随顶板来压之后发生,且较普遍。
在采掘工作面围岩内出现裂缝(特别是顶底板为脆性岩层),当突水量大、来势猛时,与底鼓张裂的同时还伴有底爆响声。
在受
压最大地段,柔性岩层变薄,相应压力小的地段会出现增厚现象。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由出小水至出大水,时间长短不一,据统计由1~2小时至20~30天不等。
如峰峰一矿1532工作面1960年5月8日正式开采,6月2日发现工作面有底鼓张裂现象,且在近F断层的运输平巷的煤层由 1.8m增厚至 2.4m,6月4日随矿山压力逐渐增大,采场底鼓张裂也越趋明显,在距开切
眼20m处发现一条长11m宽0.1m的裂隙,先出风,后出水,底板破
裂时产生巨响,涌水量达到 4.87/m i n。
随矿山压力增大,底鼓更
剧,裂缝增多,涌水量愈来愈大,6月5日23时涌水量达到70.2
/m i n。
突水水色开始变为灰色后转为棕黄色,不久变清。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三、冲积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如吉林舒兰丰广矿三井二路送反石门,准备回采下部
煤层组,当石门揭露13层煤底板砂岩时水砂一涌而出,造成严重透
水事故。
最大涌水量26/m i n,含砂量为60%,地表80×700m的范围内先后出现大量塌陷坑。
四、老空水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有此现象时把煤壁剥挖下一薄层作进一步观察,若仍发暗,表明附近有水;若里面煤干燥光亮,则为从
附近顶板上流下的“表皮水”所造成。
2、煤层挂汗。
煤层一般为不含水和不透水,若其上或其他方向有高压水,则在煤层表面会有水珠,似流汗一样。
其他地层中若积
水也会有类似现象。
3、采掘工作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而发凉。
若走进工作面感到凉且时间越长越感到凉;用手摸煤时开始感到冷,且时间越长越冷。
此时应注意可能会突水。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征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5、老空水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口尝时发涩;若水甜且清,则是流砂水或断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