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wei
第四章思维

第四章思维思维的概念及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是,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的反映;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内部联系及其规律间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2.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
例如各种概念,都是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性抽象概括。
二、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二)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三)根据思维活动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性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集中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把问题所提供1.集中性思维(四)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的过程(即思维操作)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分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一)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分析是人认识事物解决间题的开端,它有利于认识的深入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按一定内在关系和联系结合成一个整体。
通过综合,可获得对事物完整的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密切相连的同一思维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二)比较与分类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经过分析认识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才能进行相互比较,对事物作进一步的认识和辨别。
第六章--思维

– 研究二:布鲁纳研究
• 材料:四种性质的图片:图形(园、方、十字架 );图数(图形数目为1、2、3个);颜色(绿 、黑、红);边线(1、2、3条)→不同属性结 合成多种概念,如“三个黑色圆形”。p.260
• 程序:将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的属性以及 概念的构成。然后心中有概念,让被试提供图片 ,说对错。
2020/5/4
– 沃森实验:“四卡片选择作业”
•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侧为偶数。 • 问题: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哪张卡片
?
E F4 7
– 证实倾向(confirmation bias):人们倾向 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 。
2020/5/4
第四节 问题解决
2020/5/4
• ②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特征和整合这些特 征的规则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 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 评价: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 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但目前还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
2020/5/4
•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 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 研究一:赫尔研究
• ①材料:汉字偏旁做概念,用无意义音节命名。 • ②程序:配对学习,将汉字与某一无意义音节配
对呈现。用12个汉字组成一个单元代表一个概念 ,共12单元。每次呈现一个刺激,直到被试自动 将偏旁与无意义音节联系起来为止,说明被试抓 住了这些汉字的共同特征。
– 形象思维:
• 利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 逻辑思维:
• 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2020/5/4
心理学:思维

心理学: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比较:在头脑里确定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心智操作。
3、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区分成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心智操作。
4、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思维的基本单位和形式。
5、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食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6、概括:在同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心智操作。
7、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8、表象: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
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9、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10、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11、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1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1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1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1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1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1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19、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二、填空题1、思维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2、根据思维时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3、按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5、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50种经典思维方式

50种经典思维方式一、最经典的思维1、上帝思维——"关爱别人,受益自己。
"上帝说,天堂裡的居民,凡事都是这麼想的,世人要是拥有爱的思维,那他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活在天堂裡。
2、司马光思维——打破,才能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栓橘,思路才会见光明。
3、孙子思维——孙子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体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要想战胜对手,就必须瞭解对手。
4、拿破崙思维——所谓拿破崙思维,就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所干扰,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5、亚歷山大思维——它蕴含著一种很霸气的、更值得称道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成大事者,决不被陈规旧习所束缚。
6、哥仑布思维——想了就要干,这,才是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自古成功自有道,这个道,往往就是在眾人认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来的。
7、拉哥尼亚思维——简练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的孕育性和想像空间,也才最符合"拉哥尼亚"思维法8、奥卡姆思维——奥卡姆思维,就是捨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
这种思维的可贵之处,是因為它直戳现实中的这麼一种病态:今天的人们,往往自以為掌握了许多知识,而今喜欢将事情往常复杂处瞎鼓捣。
9、费米思维——简单化才是最经济、最优化,费米思维是一种最简单、最省力、最準确的思维法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0、洛克菲勒思维——时时求主动,处处佔先机,以最小的代价,求得利益最大化,这,就是洛克菲勒思维的主旨。
11、爱迪生思维——迁者拘泥於形,易被外在束缚;巧者注重本质,因而心明眼亮。
爱迪生思维的独到之处,就在於其灵动自如直奔目标,而不為人间万象所困惑干扰。
12、布勃卡思维——凡事留有餘地,力气不必用尽,把握在手的东西,要懂得慢慢享用,这,就是布勃卡思维的精妙之处。
13、丑角思维——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这种丑角思维,体现了一种物极必反的哲理。
思 维 概 述

1.3 思维的种类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创造和创作是创新的过程,它在已有的
信息模式的基础上,会提出更多的假设和尝试,需要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感性支柱以及 实际活动的验证。
心理学
1.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 括的反映。它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以语言为中介,实现对事物 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思维与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但感 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和整体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思维是在感知 的基础上实现的高级认识形式,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 内在联系,是借助语言实现的理性认识过程。
1.2 思维的过程
3.抽象与概括的关系 抽象与概括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不能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无法对这类事物 进行概括。而如果没有概括性的思维,就无法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抽象与概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抽象是高级的分析,概括是高级的综合。抽象、 概括都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任何概念、原理和理论都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
心理学
1.2 思维的过程
2.概括 概括是指把抽象出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结合在一起。概括有不同的等级水平。初级概 括是在知觉、表象基础上进行的,它只能抽取事物的外部共同特征,作出形象的概括。例 如,“树”是从一般表象得出的具体概念。高级概括以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前提。 例如,“心理的东西是观念”这一命题是从许多现象中抽取的感觉、知觉、表象等心理 现象中概括的,而这些感觉、知觉等心理现象,这时早已作为概括化了的概念来使用,才 能得出上述概括的规律。
思维的定义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高级生物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
思维受知识经验、生活方式、习惯、情感、性格、兴趣、心理素质技能等的影响。
思维的基本形式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二、其他方面的解释
1、《心理学》: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3、逻辑思维
(1)概念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
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三、几种重要的思维
1、辩证思维
(1)概念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2、《哲学》:
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做好消除客体影响的准备工作,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
普通心理学—思维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1.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
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1.具体化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名词解释思维

名词解释思维
思维sīwéi
(1) [thought] [哲]∶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2) [thinking]∶进行思维活动
他的行动是经过思维的,不是一时冲动
思维sīwéi ㄙㄨㄟˊ
思量。
唐.李德裕〈赐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
」也作「思惟」。
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
也作「思惟」。
思维(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
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
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等思维形式的存在。
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象思维,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直观行动思维
• 1、定义:也称直觉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 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 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 例:
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 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
•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 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 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 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 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
• 三段式逻辑推理训练 • 1. 鱼是用鳃呼吸的,鲸鱼不用鳃呼吸, • 所以鲸鱼…… • 2. 鸟是有羽毛的,蝙蝠没有羽毛, • 所以蝙蝠…… • 3.一切果实都有种子,萝卜里面没有种子, • 所以,萝卜……
• (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 1、类比推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推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 的发现和应用。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 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 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 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 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 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 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 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 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 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 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 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 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 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 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 (三)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 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 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 “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
• (四)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 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作为老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可以给到一定的概念,
但生活中数学的随机教育才能让幼儿更快更广更
深入去理解数学。
• 夏天吃西瓜的时候,告诉宝宝大西瓜重,小西瓜 轻
• 给宝宝喝水的时候用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杯子 装
• 切蛋糕的时候告诉孩子一个蛋糕可以切成许多块
• 拿糖的时候告诉孩子,盒子里的糖被宝宝吃了就 变少了
• (三)学前儿童概念的一般特点 •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
展。
• 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 概念三个层次。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以此出 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级概念或下级概念。
•
上级概念 基本概念 下级概念
交通工具 车
汽车、马车、自行车
• 思考:“柳树”,“树”,“植物”,“松树” 分别是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中的哪一 个。
• 2、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 思维在直接感知、实际行动中进行 • 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 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
尝试错误(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
• 3、3岁后直观行动思维的变化 • (1)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 (2)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 • (3)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加
(二)引导幼儿从事有创造想像参与的思维活动 什么是有创造想像参与的思维?
(三)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儿童不是一开始就能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家长和 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 比较和概括,作出逻辑的判断、推理来解决。
如,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 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
如,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 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5张桌子或5把 椅子。
• 3.抽象思维的特点
(1)开始去自我中心 (2)开始出现守恒的概念 • 所谓守恒,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
别的结果。
• (一)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
• 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考察个别 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导出该类事物或现象普 遍具有该属性。
•
•
归纳推理必须以概括为基础,首先要把个别事物或现
象归属到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
•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鸽子长着两只脚
• 幼儿找出了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特征。 • 幼儿知道了“兔子”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已舍弃了具体兔
子的个性(白、黑、黄、灰等)。
•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
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在这种讲
解中,把某概念归属到更高一级的类或种属概念
中,并突出它的本质特征是十分关键的。儿童只
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 “都是白的,长的。”
• 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具体性
表面性
形象性
片面性
自我中心性
固定性
拟人性
近视性
经验性
• (三)抽象逻辑思维(大班)
1、定义: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
2、产生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思维过渡。
• 例:
如,有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
• 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 概括为水果
任务二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 一、发生的时间
• 儿童思维发生时间在2岁左右,与言语发生的时间 相同
• 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象逻辑思维的三个阶段
• 2、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
• 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 每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
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体事物,即 适用范围。 儿童掌握概念通常表现在掌握概念的内涵不精确,外延不 恰当上。
【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 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 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 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 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 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 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 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如何看待幼儿 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
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 一、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 讨论:你如何看待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之间 的关系
如何对待幼儿的提问?
•
要鼓励幼儿提问,幼儿提出问题之后,要在
第一时间给予表扬
•
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既不要因嫌麻烦而置
之不理,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幼儿
学会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进行探究,寻找答案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人脑根据一个或多个已 有判断推导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 如: • 水果是水分多的果子
苹果水分多
苹果也是水果
•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这一类型的推理
在3~4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 这种无逻辑的推理是儿童
还没有形成“类概念”,即不能把同类与非同类事物相区
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 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 的事物。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是迎春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 了
2、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
间接判断 11.2 22.8 71 70 76.2 95
其他判断 14.7 14.2 2 2 0.7 0.8
•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
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
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 (二)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 “(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幼儿说:“球在斜 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 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 一、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 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判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语句表述。对事
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肯定或否定。获得判断主要通 过推理。
• 趋势: • (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
年龄
5
6
78
9
10
直接判断 74 63 27 28 23.1 4.2
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什么是概念
•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是用语词标示的,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 例如,什么是水果?水果是水份多、可以吃的果 实。
• “水份多的果实”是水果的本质属性。
• 学前儿童还不能确切地掌握概念。
• (二)掌握概念的方式
• (二)具体形象思维
1.定义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
进行的思维。 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 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