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含铜金矿石氨氰柱浸提金试验
金矿堆浸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

金矿堆浸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金矿堆浸技术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我国黄金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对金矿堆浸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针对金矿堆浸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金矿堆浸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过程。
标签:金矿堆浸试验研究生产实践矿石可浸性堆浸场设计金矿在堆浸之前要进行深入且全面的研究,准确计算出最恰当的工艺参数、矿石堆浸提金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为日后堆浸场的设计及其他实施过程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1金矿堆浸前期的相关研究内容金矿堆浸前期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矿石可浸性试验以及堆浸之前的可行性论证。
(1)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这个研究内容是研究人员科学制定选冶工艺流程的依据和基础,必须要在可浸性试验之前完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金矿的赋存状态、矿石的风化程度和结构构造、金矿的嵌布特征和粒度特性以及金矿的矿物质成分和化学成分等。
(2)矿石可浸性试验。
对于滚瓶试验和全泥氰化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性能比较好的矿石,可以对其进行柱浸试验。
浸出柱的直径通常在200毫米左右,高径比在10以上。
而对于没有破碎的原矿柱浸,要将柱浸设置在1000毫米以上。
目前,柱浸试验是金矿可浸性试验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柱浸的结果可以直接作为金矿堆浸设计的参考依据。
在影响金矿的浸出指标中,入浸粒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最佳的入浸粒度。
浸出尾渣和物料的筛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筛析的结果中可以初步得到浸出的结果。
根据原矿筛析的结果,可以对矿石的可浸性进行初步的判断,细粒级金品位高的矿石,比较容易堆浸。
由于金一般是呈裂隙金嵌布的,所以粗粒级金品位高的矿石就比较难堆浸。
对于渗透性差、品位低且化学成分复杂的矿石,要进行现场堆浸试验,规模常在2000-5000吨之间。
对于粘土矿物含量比较高和粉矿矿石,要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制粒堆浸的工艺参数,而对于水质比较差的矿山,需要进一步对矿区的水进行试验。
四川某地金矿石柱浸试验研究

氰 化浸 出提金 因具有 工艺 成熟 、 程简单 、 流 对矿 石适应 性强 、 且氰化 废 水 的处 理 易 达标 排 放 等 特点
以 自然银 、 铁 矿 为 主 , 少量 黄 铁矿 、 砂 。矿石 褐 有 毒 松散 , 碎 , 易 为微 细 粒浸 染 状金 矿 。重 砂 淘洗 实验 ,
而成 为处理低 品位含 金 矿石 的有 效 方 法 ¨2。绵 阳 I j
地矿检 测 中心对 四川 某地 金矿进 行 了室 内柱 浸及野 外堆浸试 验 , 为该矿 山 的生 产开 发提供 了技术 依据 。
16 2 0.
[ ] 李 东旭. 内扭压造山机制[ ] 地学前缘 ,99,( :1. 3 板 J. 19 6 4)3 7 [ ] 河北省地 质矿产勘察开发局. 4 河北省地质 ・矿产 ・ 环境 【 . M]
地 质 出版社 ,0 6:1 20 3 8~33 2.
成 。该 区几 个 重 要 的铁 矿 体 都 是 赋 存 在 呈 捕 虏 8 ] 体存 在 的灰 岩地质 体与 岩浆岩 的接触 带上 。
t ie an d,h a e c i g p o u t n p o e s i mo e s i b e t t i mi e p o e y t e e p rme t e p la h n r d ci r c s s o r u t l o h s n rv d b h x e i n . a
参 考 文 献:
凌. 太行山南段 符山岩体的成 因: 岩石 学
SeilNo 49 ra . 3 M a 201 v. 0
铅盐在高铜金精矿氰化提金试验中的应用与工业实践

利于氰化贫液全返回,实现零排放。
(3)河台金矿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紧紧围绕原矿浮选一含铜金精矿氰
化提金一氰渣浮铜产合格铜精矿的工艺路线,通过国内大量的试验研究
作为理论依据,并在大量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浸金过程
和氰渣浮选铜工艺的优化技术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如何降低浸 出过程中氰化物的消耗量和铜矿物的溶解率,提高金的浸出率,以及消 除氰化物、浸出添加剂对铜矿物的抑制作用,提高氰渣浮铜的回收率的 新工艺条件。 (4)生产实践证明,浸出过程中的添加剂对环境和后续工艺无任何不良 影响,具有不需增加基建投资,不须单独预处理工序,生产成本低,作 业指标好的特点,浸渣在调浆过程中再加入活化剂即可使铜矿物重新活 化,采用浮选法将铜矿物回收。通过各项新技术措施,使含铜金精矿直 接氰化提金并综合回收铜工艺得到了完善,浸出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达到甚至超过某些易浸金精矿的指标。 (5)通过含铜金精矿提金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河台金矿顺利完成就 地产金、综合回收铜的工艺改造项目,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按 2000年至2002年的实际产金和铜精矿的销售与金精矿直接销售并扣除工 艺生产总成本计算,该项目可为企业年增加经济效益1 500多万元。 (6)该项目所研究的含铜金精矿浸前预处理技术,不仅对含铜1%~5% 的金精矿的氰化提金工艺有推广应用价值,而且对含铜低于1%的金精 矿在浸出过程中的指标改善也具有指导意义。
某毒砂金矿硫氰酸盐氨性体系加压氧化提金探索试验

doi:10.3969/j.issn.1007-7545.2012.09.010某毒砂金矿硫氰酸盐氨性体系加压氧化提金探索试验胡燕清,杨声海,陈永明,刘青(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摘要:对某毒砂金矿进行了硫氰酸盐氨性体系氧压提取金的探索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Cu2+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氨水浓度、氧分压和硫氰酸铵浓度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下述优化条件下,即硫氰酸铵浓度3 mol/L,液固比5∶1,反应温度150 ℃,浸出时间6 h,搅拌速度750 r/min,氨水浓度4.64 mo/L,铜加入量1.5 g/L,金浸出率为61.7%。
而经400 ℃焙烧预处理后金浸出率达到86.2%。
关键词:难处理金矿;硫氰酸铵;毒砂;加压氧化中图分类号:T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45(2012)09-0000-00 Exploration Test on Gold Extraction from Arsenopyrite Gold Concentrate with Oxidation Pressure Leaching Process in Ammonium Thiocyanate-Ammonia SystemHU Yan-qing, Y ANG Sheng-hai, CHEN Yong-ming, LIU Qing(School of metallur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test on gold extraction from arsenopyrite gold concentrate with oxidation pressure leaching process in ammonium thiocyanate-ammonia system was perform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copper concentration, leaching time,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L/S), ammonia concentration , oxygen pressur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thiocyanate on gold leaching rat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ld leaching ratio is 61.7%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including NH4SCN concentration of 3 mol/L, L/S=5, leaching temperature of 150 ℃, leaching time of 6 hours, stirring speed of 750 r/min, ammonia concentration of 4.64 mol/L, and copper dosage of 1.5 g/L. The gold leaching ratio can leach 86.2% after the pretreatment of roasting at 400 ℃.Key words: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 ammonium thiocyanate; arsenopyrite; oxidation pressure leaching随着黄金工业的发展,易被直接氰化处理的金矿资源日益衰竭,难处理金矿尤其是高砷难处理硫化金矿将逐渐成为黄金提取的主要原料。
含铜金矿物中铜浸出因素实验研究

2023年 7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39化学化工C hemical Engineering含铜金矿物中铜浸出因素实验研究张军童1,蔡明明1,秦香伟1,徐 超1,高腾跃1,许 青2(1.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山东 烟台 261441;2.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某金精矿含铜较高,品位为3.26%。
铜在浸出过程中有明显的浸出趋势,铜的浸出达50%,为探明铜在金浸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开展浸出条件实验研究,在确定不影响金浸出的情况下以降低铜的浸出,从而降低氰化钠消耗。
研究表明:氰化钠浓度越高、矿浆温度越高、溶解氧越大都可以促进铜的浸出,且氰化钠耗量也会随之增。
因此,应考虑在不影响金银浸出率时,适当降低氰化钠浓度、室内温度和矿浆通风量,以降低铜的浸出和氰化钠消耗量。
关键词:金矿物;铜;氰化浸出;降低氰耗中图分类号:TD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3-0139-3Experimental study on leaching factors of copper from copper bearing gold mineralsZHANG Jun-tong 1, CAI Ming-ming 1, QIN Xiang-wei 1, XU Chao 1, GAO Teng-yue 1, XU Qing 2(1.Processing and Smelting Laboratory Branch of Shandong Gold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Yantai 261441,China;2.Shand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Ji’nan 250101,China)Abstract: The copper content of a gold concentrate is relatively high, with a grade of 3.26%. There is an obvious leaching trend of copper in the leaching process, and the copper leaching reaches 50%.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nge rule of copper in the gold l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leaching conditions, the copper leaching can be reduced without affecting the gold leaching, so as to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sodium cyani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cyanide, the higher the pulp temperature, and the more dissolved oxygen can promote copper leaching, and the consumption of sodium cyanide will also increase. Therefore,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properly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cyanide, indoor temperature and pulp ventilation to reduce copper leaching and sodium cyanide consump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leaching rate of gold and silver.Keywords: gold ore; Copper; Cyanide leaching; Reduce cyanide consumption收稿日期:2023-04作者简介:张军童,男,生于1976年,山东莱州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多金属化学分析及选冶技术研究与应用。
含金矿石的机械活化浸出工艺研究

第27卷第2期2005年6月甘肃冶金GANS U M ETALLURGYV o.l27N o.2Jun.,2005文章编号:1672-4461(2005)02-013-03含金矿石的机械活化浸出工艺研究王越1,李骞2(1.西北矿冶研究院冶金新材料研究所,甘肃白银730900;2.中南大学资源生物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本文进行了机械活化法强化氰化浸金的研究。
对现场生产中需要采用两段共48h浸出的金精矿,采用磨浸仅3h即可达到53%以上的浸出率,若辅以过氧化氢和氨水联合助浸,则磨浸2h即可达近70%的浸出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磨浸-搅拌联合浸出的工艺路线,磨浸1h后再搅拌12h即可达93%以上的浸出率,极大地加快了浸金速率,缩短了浸金时间。
为氰化浸金这一传统工艺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氰化;浸出;机械活化;金矿石中图分类号:TF803.21文献标识码:A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提金方法,氰化法具有工艺成熟、流程简单、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性强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然而,氰化法也有浸出周期过长的不足之处。
这主要是因为氰化浸金过程中充当浸出剂的CN–和O2由液相扩散到达金粒表面的速度比较慢,从而造成整个过程的反应速度缓慢。
近年来,机械活化在强化湿法冶金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人重视。
矿物经机械活化后,反应性增强,可大大强化浸出过程。
同时,过氧化氢、氨水作为助浸剂在国内外也有研究报道。
本研究基于对机械活化浸金工艺的认识,以某含铜浮选金精矿为对象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对氰化浸金过程中的强化措施进行一些探索,从而为提高浸金效率寻找一些新的突破口。
1原料性质与试验研究方法氰化浸金试料为某浮选金精矿,A u、A g品位比较高。
浮选金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此外,较高含量的磁黄铁矿、白铁矿和辉铜矿、斑铜矿分别属于快速氧化铁和氰化易溶铜,对氰化过程有严重危害。
表1含铜金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元素Au Ag Cu Fe S Zn Pb 含量57.8g/t1020g/t 1.0531.1038.201.370.47试验中所用试剂主要有氰化钠、生石灰、过氧化氢和氨水。
新疆某金矿堆浸尾矿二次回收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新疆某金矿是中国新疆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 重要的黄金生产矿山之一,该矿自 2013年正式投产 以来,采用 堆 浸 吸 附 提 金 工 艺,处 理 矿 石 能 力 达 到 500万 t/a,目前,年产金量达到 3000kg。由于生产 初期设备调试、技术改造等因素的影响,积累了较大 粒度的 堆 浸 尾 矿 1000万 t以 上,金 平 均 品 位 约 038g/t[1]。为提 高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率,提 升 企 业 的 经济效益,2017年开始对该堆浸尾矿进行二次回收 利用的选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
表 3 堆浸尾矿(-1mm)搅拌浸出试验结果
试样质量 石灰添加量 氰化钠用量 浸出时间 原矿品位
/g /(kg/t) /(g/t)
/h /(g/t)
pH
300
3.00
3.00
24 0.40 10.00
氰化钠耗量 尾渣品位 渣计浸 液计浸 平均浸出率 固液比
/(g/t) /(g/t) 出率 /% 出率 /% /%
/(g/t) /(g/t) 出率 /% 出率 /% /%
1∶3 55.00
0.12 66.67 65.40 66.03
2.3 滚瓶试验 为进一步探索该堆浸尾矿在粗粒级条件下的浸
出情况,对试验矿样破碎至 P80=4.5mm,进行滚瓶 浸出试验。
表 5 堆浸尾矿(P80约 4.5mm)滚瓶浸出试验结果
试样质量 石灰添加量 氰化钠用量 浸出时间 原矿品位
对 堆 浸 尾 矿 进 行 多 点 取 样 化 验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1。 从表 1来看,堆浸尾矿金平均品位为 0.38g/t。 1.2 堆浸尾矿筛析
探析难浸金矿石预处理方法

探析难浸金矿石预处理方法作者:阎志方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由于易处理金矿资源日趋枯竭,因而难处理金矿现已成为提取金的重要原料。
本文分析了难浸金矿石难处理的原因,提出处理方法,最后讨论了我国难浸矿石预处理试验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难浸;金矿石;处理1 难浸金矿石难处理的原因矿石难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金以不溶台金或金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其中以碲化金(碲金矿、针碲银金矿等)为多,在氰化液中碲化金溶解得很慢或者完全不溶解;②矿石中存在着铁和贱金属的硫化物等的原生矿物,其分解产物均消耗氧气和氰化物。
因而对金的氰化反应产生不利影响;③金粒呈包裹或浸染状态存在于硫化矿物中,无法用磨矿解离,金粒很难接触氰化液;④在金粒表面形成原生或次复盖膜,它们阻碍金的溶解;⑤据认为,碳质金矿石,含的有机碳是活性炭型的。
金浸出时,金氰络合物被矿石中的活性有机碳从溶液中“劫持”。
2 难浸金矿石的预处理方法目前难浸金矿石主要为碳质矿物和硫化矿物两大类。
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是焙烧、加压氧化和微生物氧化(细菌氧化)三种方法。
2.1 焙烧对难选冶金矿石或精矿进行焙烧能使包裹着金的矿物分解,焙烧也能除去劫金的碳质组分,尤其是在富集的体系中。
焙烧工艺成熟,适应性强,技术可靠,操作简单。
国外多采用沸腾炉进行焙烧,国内多采用回转窑进行焙烧。
焙烧时,根据矿石性质采用一段焙烧或者是二段焙烧。
焙烧可用于原矿焙烧,也可用于精矿焙烧。
循环沸腾焙烧用于难浸金矿的处理有以下优点:工艺过程可以得到控制,能有效地去硫和碳,焙砂质量好,金回收率高;矿石物料适应性好,可以往焙烧炉内直接喷入燃油和使用富氧燃烧。
可以实现热量回收;烟气处理乃至无污染焙烧工艺;与加压氧化法和细菌氧化法相比,投资和生产费用较低。
2.2 加压氧化加压氧化法的研究起始于五十年代中期,美国的SherrittGordon等公司对这种方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硫酸盐法、 硫脲法 、 卤化法和氨氰法等。其中, 氨氰 法浸金 是基于金 的浸 出液 中有氨及铜 存在 时 , 溶液 中
形 成 可溶金 的配 体化 合物 [ C u ( C N) ( N H ) , 1 , 使 金 的 浸 出不依 赖 于溶液 中 的游 离 C N 一 浓 度 ,氨 氰法 可 降
为 了从 含铜 金矿 石 中有效 回收和提 取 金 ,一 般 采用
本 文在 研究 某含 铜一 金矿石 提 金工 艺 时 ,结合 矿 石特 性 , 开展 了氨 氰柱 浸提金 工艺 研究 , 重 点考 察 了入柱 粒 级 、 氨氰比、 滴淋 强度 和不 同液 体配 制滴 淋 液返 回滴 淋等 因素 对柱浸 效果 的影 响 ,为该 类 金矿 石 的堆 浸工程 化应 用提供 了技 术参考 。
某含铜金矿石氨氰柱浸提金试验
王 中溪 , 黄怀 国 , 熊明 , 穆 国纪 蔡创开 , 陈景河
1 .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 限公 司, 福建 厦门
2 . 紫 金矿 业 集 团股 份 有 限公 司 , 福建 上杭
摘
3 6 1 1 0 1 ;
3 6 4 2 0 0
要: 对 某碳 酸 盐 型 含铜 金 矿 开展 了氨 氰 柱 浸 试 验 研 究 , 分 别研 究 了入 柱 粒 度 、 不 同氨 氰 比 、 滴 淋 强度 和 不 同液 2可 以看 出 ,该矿 石 含 金 6 . 3 8 g / t ,
2 . 2 试 验主 要设 备和试 剂
返 回滴淋等因素对柱浸效果的影响 。 试验表明 : 控制一 2 0 m m粒级入柱 , 有效氨氰比为 2 : 1 以及 滴淋强度为 5 一 l 0 L / m 。 ・ h时, A u的
浸 出率为 8 2 . 0 6 %, C u的 浸 出率 为 7 . 8 5 %, N a C N耗 量 由原 来 的 1 5 k g / t 矿降低到 4 . 2 4 k g / t 矿, N H H C O 耗量 为 3 5 . 3 3 k g / t 矿。 同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2 9 ; 修订 日期 : 2 0 1 3 — 0 1 — 0 9 .
作者简介 : 王中溪 ( 1 9 8 1 一 ) , 男, 湖南浏 阳人 , T程 师, 从事湿法冶金T艺开发和研究T作 . c s u y j 0 0 7 @1 6 3 . c o i n
表 2 某 含 铜 金矿 石 金 物相 分析 结 果
生产和应用。而国内夏光祥等 对灵宝寺上村铜金 矿氰化厂进行 了氨氰法浸金改造 ,实践结果 表明 , 金 的浸 出率 同样 达 到 9 3 %, N a C N消 耗 量 由原 来 的
1 7 . 5 k g / t 矿降低 到 7 k g / t 矿, 而 浸 出液 中铜 的浸 出率
应用 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其 中 , 1 9 9 2年在 毛 里塔 尼 亚
S i O2 Ca O Ag S
注: 单位为 g ・ t
的A k j o u j t 选 厂采 用氨氰 法 处理 以前 T O R C O离析 焙 烧工 厂 的铜一 金尾 矿 ,从而 最先 开始 了氨 氰工 艺 的
含 铜 金矿石 是 常见 的难浸 矿石 之一 ,在氰 化浸 金 过 程 中 由于铜 矿物 的 溶解 ,增 大 了 N a C N的消耗
只有 5 %, 氨氰体系有效地抑制 了铜的溶解 , 降低 了
N a C N消耗 量 。
量, 降低 了金 的溶 解 速度 , 并影 响溶 液 中金 的 回收 。
文 章 编号 : 1 0 0 5 — 2 5 1 8 ( 2 0 1 3 ) 0 2 — 0 0 9 0 — 0 4
引用格式 : 王 中溪 , 黄怀 国, 熊明 , 等. 某含铜金矿 石氨氰柱浸提金试验 [ J ] . 黄金科 学技 术, 2 0 1 3 , 2 1 ( 2 ) : 9 O 一 9 3 .
( ×1 0 4 )
质 虽 分 数
6 _ 3 8 0 . 7 6 9 _ 3 2 9 . 9 9 21 . 6 1 2 8 . 4 0 O . 6 5
C u
F e
低氰耗量 , 明显提高金浸 出率。
氨 氰浸 金工 艺 自 1 9 0 1 年由H u n t 提 出后l 6 1 , 被证 明是 从各 种铜 金矿 石 中选择 性浸 出金 最 为有效 的方 法 。国 内外许 多科 研机 构和 专家 对该 方法 的机 理 和
部分 已经 在 国内外成 熟应 用 【 J 1 , 但仍 然存 在后 续提
1 矿 石 性 质
某 含铜金 矿石 为碳 酸盐 类 型 ,其 主要元 素 分析 结 果见 表 1 , 金 物相分 析结果 见表 2 。
表 1 某含铜金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
元 素
Au
金 时未 浸 出 部分 铜 消耗 大量 N a C N和 酸碱 中和 时药 剂消耗大等 缺点 。 选 择性浸金工 艺对 于铜 含量较低且 没 有 回收价 值的铜金 矿具有 优势 , 其 主要 的方法 有硫
2种方 法 , 即金 、 铜 分 步 提 取 和 选择 性 浸 金 。其 中 , 金、 铜分 步 提 取 的方 法 主要 有 : 硫 酸浸 铜 + 氰 化 浸金 工艺 、 焙 烧 浸铜+ 氰化 浸金 工 艺 、 生 物浸 铜+ 氰化 浸 金 工艺 以及 加压 氧化 浸铜 + 氰 化浸 金等 工艺 , 这些 工 艺
时, 当采用含 c u贫液补加 药剂返 回滴淋时 , C u浸出效果为采 用清水 时的 2 1 %, C u的浸 出受到进一步抑制 , 而A u的浸 出未受到
影响 。
关键词 : 含铜金矿石 ; 氨氰柱浸; 氨氰比; 滴淋 强度
中图 分 类 号 : T F 8 3 1
文献 标 识 码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