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2013高三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扫描版).

合集下载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绵阳市高中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1 1题和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

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

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

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

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

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夫礼,所以整民也。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

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

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

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

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

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

[推荐学习]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推荐学习]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绵阳市高中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1 1题和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

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

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

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

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

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夫礼,所以整民也。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

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

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

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

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

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P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P

1.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4分)2.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笔尖上的中国佚名①点、横、竖、撇、撩,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

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神奇、多情、顽强的汉字,将博大深沉的中华文化,细细密密地织画在了历史长河中,妙笔生花,美不胜收。

②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

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一个“水”字,撇撩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__________,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个个汉字之间。

汉字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一个个方块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后生,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

几十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意蕴丰沛的诗歌;几千个、几万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它们仿佛天生就有诗的灵性,韵律严谨或摇曳生姿,金戈铁马或缠绵悱恻。

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④一个个方块字证明了文明古国瑰丽雄健的生命力,描绘看中华文化举世无双的身姿。

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侵蚀下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傲然挺立。

从古至今,无论是领土的分裂统一,还是政权的更迭交替,汉字,公正、永恒地记录下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记录着美丽中固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

⑤然而,今天,当我们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不免会心痛叹息:许多人习惯了在键盘上“拼写”而不是用笔尖“书写”,体会不到笔尖在纸面划过时的优雅和洒脱,赏玩不到挥毫泼墨的点画与幸法,“提笔忘字”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我们发现,汉字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

2013高三语文二模答案汇编

2013高三语文二模答案汇编

2013高三语文二模答案汇编闵行区高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答案一、(16分)1. (2分)造纸术或印刷术的发明(若考生答:信息载体的革新、承载信息的介质变得越来越轻便、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均可得分;但只写到纸张代替竹简,只得1分)2. (3分)新媒体节约资源,更能自由地获取、传播新闻。

(要点:这一段有三个层次:以“况且”和“同时”两个词作为行文的分界点;节约的既有物质资源,也有人力资源)3. (2分)4. (2分)表示特殊含义,说明此处的“真相”并不一定真实可靠。

5. (3分)新媒体的崛起,使得普通人和职业新闻摄影记者的界限正在被打破例1:普通网民往往比专业媒体更早地成为信息的发源地。

例2: 网络不仅使新闻传播主体移位,其平台也聚集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

例3:网络让普通人走在专业媒体之前。

6. (4分)⑴新媒体具备信息源多、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的优势;⑵新媒体使每个人都拥有自我的传播渠道,进而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⑶新媒体实现了资源的节省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精简。

(答对一点得2分)二、(22分)7. (2分)A8. (3分)强调母亲的细心,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并与下段内容衔接照应。

9. (3分)两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小妹的天真烂漫,展现出儿童独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寒风劲吹,她想象风是被“冻哭了”;她感受力强,看到桃花惊呼“火星子”,对未能及时感知温暖如春的季节变化而自责懊恼,嗔怪之中尽显天真纯朴,憨态可掬。

(要点: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天真烂漫,纯朴)10. (3分)要点:对比点比较多,但在整理时要有条理,力求使对比内容的范畴保持一致,例句和正确的分析1分;效果要能突出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2分。

(1)温度和感觉的对比: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第①段“风雪像一个气急败坏的小孩”第⑤段“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在对比中突出人物不同的感觉,“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冰天雪地让一家人瑟缩寒冷,室内的温暖如春则让“小妹和我说不出的舒服”;(2)生活的辛酸与幸福的对比:第⑤段“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

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扫描版

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扫描版)1、答案:B(“中国人在行方面受儒家影响,在知方面受佛道二家影响”不合文意)2、答案:C(“原始佛教是完全没有伦理色彩的”错,原文只是说“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3、答案:A(“今天的佛教已与原始佛教完全不同”错)4、答案:B(强加因果)5、答案:E、D(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

A项形象与“说明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有不同常人的形象气质”没有必然关系,B项分析原因错误,C项“反对自己老师的做法无法苟同”错)6、答:①心术正的人,在面对纷繁的社会时,不会迷失自我,蒙文通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往,他择友坚持做人要堂堂正正,保持了学者本色;②心术正的人,在面对邪恶势力时,能坚守、不屈服,蒙文通被川大解聘,坚持上课,保持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③心术正的人,能直面矛盾,坚持学术求真,蒙文通因此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而成为一代大师。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7、答案:A(B项“通过对比赋予夜航船文化意蕴”错,没有对比。

C项“构成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错。

D项“表达了对长江的怀念之情”错)8、答:①能给我温暖的安慰和神秘的向往;②让人产生怀古的幽情;③对家乡的偏爱;④让人产生掌握自己命运又放胆漂泊的感觉;⑤在船上读书能带给人某种感悟的到达。

(一点1分)9、答:①从文章结构看,“夜航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作者由夜航船引发的回忆和遐想。

②从主题表现看,抒发对长江上的夜航船的喜爱之情,并赋予夜航船象征意义,表达生命的河流上不断创造、不断追求的主旨。

③从表达效果看,赋予夜航船文化内涵,夜航船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带给人审美愉悦。

(一点2分)10、答案:D11、答案:B(“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错)12、答案:A(“聚众起义”错,应是“聚众为盗”)13、(1)译文:(杜伏威)曾经周旋救护众盗,出行他做向导,收兵他殿后,因而那些党羽爱戴信服他。

高2013级高三二诊语文答案

高2013级高三二诊语文答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㊁(9分)1.(3分)C( 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 在文中无依据)2.(3分)D(是绿林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3.(3分)C(儒墨两种学说地位的变化并不是秦王朝的灭亡导致的)二㊁(36分)(一)(19分)4.(3分)A5.(3分)B( 它们的区域大小大致相同 ,错误)6.(3分)D( 希仪善抚有罪士卒 错,与柳人设祀亦无因果关系)7.(10分)(1)(5分)边远偏僻的村落,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劫掠(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恐,认为他是神人㊂(大意正确3分,落实 逮 寇 各1分)㊀(2)(5分)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心怀激烈,为人奋激,无法交好朝中执掌权力的重臣,与这些人意见不合而不能相互融洽,那是应该的啊!(大意正确3分,落实 柄 龃龉 各1分)(二)(11分)8.(6分)从听觉和视觉两个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㊂(2分) 响琤琮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歌喉的清脆动听; 红乱旋 从视觉的角度,写出舞姿的袅娜迷离㊂(4分) (答出听觉和视觉两个不同角度,2分;结合诗句合理阐释,4分㊂语意相近即可) 9.(5分)表达了怀旧伤今㊁人生无常的思想感情㊂(2分)上片怀旧,回忆初见面时 玉真 留下的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下片伤今,表现自己酒醉黄昏的落寞,感叹故人凋零㊂始欢终哀,前后对比,表达出人生无常的慨叹㊂(3分)(准确指出思想情感内涵,2分;指出对比并恰当说明具体的对比内容3分㊂语意相近即可)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1㊀页(共4页)(三)(6分)10.(6分)(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每空1分;凡有错字㊁漏字㊁别字,该空不得分)三㊁(25分)11.(1)(5分)选A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选B C不给分㊂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㊂(B. 神秘阴森 不恰当;C.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原因分析不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受到传统文化而使鲁老师感到欣慰)(2)(6分)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 爬满七里香 ,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㊂②第二处:以 七里香花瓣 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㊁生命的衰颓㊂③第三处:以 七里香的香气 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㊂(每点2分,共6分㊂意思相近即可)(3)(6分)① 眉间坊人 这一群体作为观察者,见证了鲁老师后半生的沧桑人生㊂②作为群像,体现了社会中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眉间坊人 敬重㊁关心鲁老师,不打搅他的生活,并最终为他送终㊂③推动情节发展,最终揭示主题: 眉间坊人 集体念旧词把情节推向高潮,谴责鲁老师后人,交代故事结局,揭示出坚守传统孝道的主题㊂(每点2分,共6分㊂意思相近即可)(4)(8分)①情节安排上, 花瓷细腰鼓 是小说的线索㊂(2分)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有关, 花瓷细腰鼓 串联各相关情节,使得情节紧凑聚焦㊂(2分)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㊂ 花瓷细腰鼓 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㊂(2分)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㊂(2分)③有利于表现主题㊂围绕 花瓷细腰鼓 ,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㊂(2分)鲁老师后人打听 花瓷细腰鼓 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㊂(2分)(选择两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共8分㊂意思相近即可)四㊁(25分)12.(1)(5分)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C给1分;选A D不给分㊂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㊂(A. 有意保留江南口音 错;C. 善良 一词,过分;D. 争名逐利,浮躁浅薄 无中生有)(2)(6分)①中西兼修,富有才华;②坚守信仰,坚韧高贵;③尊重文化,文雅有礼㊂(每点2分,共6分㊂意思相近即可)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2㊀页(共4页)(3)(6分)①精要提示了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分别概括了传主的经历或形象的一个侧面㊂(2分)②领起局部内容,使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㊂(2分)③引用木心的话语作为标题组织相关内容,使得语言与行为相互印证,形式新颖,构思巧妙㊂(2分)(意思相近即可)(4)(8分)答案要点:①要对 舍生取义 的原义做出解释并说明它和 以死殉道 以不死殉道 的联系: 以死殉道 是 舍生取义 , 以不死殉道 是 取义 而不 舍生 ㊂(2分)②要对木心和屈原的 以不死殉道 和 以死殉道 做出合理阐释:A.木心以豁达坚韧的态度面对困境,在艰困中保持高贵的精神,用 生 来捍卫 义 ,展现出信仰支撑生命的力量㊂B.屈原用牺牲来捍卫 义 ,不惜以死明志,展现了捍卫人格和理想的不妥协的决心㊂(4分)③要在分析两个例子的基础上提出对 舍生取义 的理解:二者都表现了不向命运屈服的意志,都表现了对 义 的坚守,都是高贵的㊂ 取义 是目的, 舍生 与否在于个人的判断和抉择㊂(2分)(阐释合理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㊁(20分)13.(3分)C(功败垂成: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㊂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㊂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㊂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㊂)14.(3分)D(A,成分残缺,在 大讲堂 后加 活动 ;B,句式杂糅,删掉 大都 或改为 大都是地板辐射采暖 ;C,语序不当,将 如果 调到 我们 之前)15.(3分)C16.(5分)①农业和气象之间关系密切②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③它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17.(6分)ʌ示例1ɔ我更喜欢图1㊂图1的主体部分是一大片滥砍滥伐后的树墩,一只小鸟恳求砍伐者将其带走㊂漫画以小鸟的哀求让人深思:滥砍滥伐不仅会毁掉森林,也会毁掉生命的家园㊂它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更具感染力㊂图2则太冷峻㊂ʌ示例2ɔ我更喜欢图2㊂图2的主体部分是一棵手掌形的树, 手指 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两个指头,构成表示胜利的 V 形㊂标题与画面形成强烈反差,意思是滥砍滥伐并不是胜利,而是生命的残缺㊂它标题与画面主体反差强烈,更具讽刺性,更震撼,让人深思,图1则太简单㊂(说明图1或图2的内容和寓意各2分,观点及理由2分)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3㊀页(共4页)六㊁(60分)18.(60分)一等(20 16分)二等(15 11分)三等(10 6分)四等(5 0分)基础等级内容2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表达2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大体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点深刻个别细节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略显个性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 内容 以 题意 ㊁ 中心 为重点, 表达 以 语言 ㊁ 文体 为重点;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㊁发展等级可在三等及其以下酌情给分㊂(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 特征 4项16个评分点,选择其中的突出点,按等级给分,甚至满分㊂发展等级分以 有文采 有创意 为重点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㊂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㊂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㊂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㊂(3)确认为抄袭的作文, 基础等级 在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 不给分;如确认为 套作 ,可适当扣分㊂(4)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㊂(5)标点符号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扣2分,扣满2分为止㊂(6)文章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㊂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4㊀页(共4页)。

【推荐下载】2013高三语文二诊测验试题

【推荐下载】2013高三语文二诊测验试题

[键入文字]
2013高三语文二诊测验试题
 本文题目:2013高三语文二诊测验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l至4页,第Il卷4至6页。

满 
 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答题无效。

1。

四川省自贡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word版)理综

四川省自贡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word版)理综

秘密★启用前自贡市普髙2013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生物试題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非选择题)。

第I卷1至2页,第II 卷3至4页,共90分.答春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規定位置粘貼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留,只将答題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亊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选择題(共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6分)1. 下列有关生命物质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A.多糖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耍物质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凋亡C.抗体、受体、酶、tRNA都具有专一识别作用D.观察蛙的红细胞能看到纺锤体2. 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醋酸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有细胞壁,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 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定律C. 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 发菜、菠菜都是自养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3. 将萝卜磨碎制得的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值为3、 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C温度。

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

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加入量减半。

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值不同造成的B. 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C. 提取液的量会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D. 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最容易熄灭4. 植物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张度有多种调节机制,其中的一种调节机制如右图,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C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速率B. ABA—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C. 当SO2浓度过髙时,植物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上升D CO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5. 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贡市普高2013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20分)
1.B(依次读:bó,hūn,zhà。

A依次读:fān,liànɡ,shòu/sǒu;C依次读:sǒnɡ,duó/dù,suō;D依次读:nuò,zhuó,duò/zhuì)
2.A(B急→及;C非→匪;D手→首,艰→坚)
3.D(A拍案而起,形容十分愤怒。

与语境不符。

B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此处可用“不论”。

C纸上谈兵,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4.D(A不合逻辑;B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
5.(3分)专家倡议设重阳节为中华父亲节。

6.(5分)答案略。

结合人物命运,言之成理,3分;语言简洁,无语病,2分。

二、(36分)
(一)(19分)
7.C(敬重)
8.B(①、⑤、⑥均不能表明王旦为政能着眼长远)
9.A(“王旦受命留守京城,专心政事而无暇回家”错)
10.(10分)
(1)(5分)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曾经上奏后退下,皇帝目送着他说:“帮我得到天下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

”(译出大意,2分。

“素贤”、“致”、省略成分译正确一处,1分)
(2)(5分)现在反而又要归罪于他人,还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发生即使有人为的过失,但又怎么知道不是上天的惩罚呢?(译出大意,2分。

“反”、“示信”、“天谴”译正确一处,1分)
(二)(11分)
11.(5分)一、三两联选取富有节令和时间特点的景物来描绘了一幅辋川秋日落照图,(2分)苍翠的秋山、潺潺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画面清幽静谧。

(3分)
12.(6分)这首诗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诗人的“闲居”之情:一是描绘乡居生活环境的清幽、静谧,青山流水相应、夕阳炊烟为伴;(3分)而是刻画乡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诗人
拄杖听蝉、裴迪醉酒狂歌。

(3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对即可给分。

(三)(6分)
13.(6分)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2)以手抚膺坐长叹(3)楚天千里清秋
(4)东篱把酒黄昏后(5)士不敢弯弓而报怨(6)悟已往之不谏
一空1分。

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三、(34分)
(一)(9分)
14.C(原文说:“战争审美倾向……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战争审美倾向并不由战争题材决定)
15.D(“《诗经》中没有对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错,原文只是说“《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武雄壮”)
16.A(B“更为成功”错,文中无此信息;C“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分别”错,不构成因果关系;D“东西方”错,应是“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
(二)(25分)
17.(5分)C、E(答C ,2分;答E,3分。

A“外貌描写”、“紧紧抓住其外形特征,细致刻画”错;B“表现了罗老汉的先见之明”错,文中无此意;D“辜负期望”错,文中无此意)
18.(6分)“出不了村就喘粗气直冒汗”、“浑身打颤”、“四腿颤抖站立不稳”等描写表现了老马老弱不堪的形象;(2分)两次流泪的描写又表现了老马充满灵性的特点;(2分)送罗老汉老伴上医院“精神了许多,蹄下生风”,拉车越过罗老汉,则表现了老马的知恩图报、勇于自我牺牲。

(2分)
19.(6分)写老马救了主人归途中压断狗腿,在情节趋缓时突生枝节,使行文再起波澜,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分)也为下文写罗老汉护马,老马奋力一跃、义救主人铺垫和蓄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丰富和完善了老马知恩图报的义马形象。

(3分)20.(8分)“最后一匹老马”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其为题,意在表现社会上善行的缺失危机,以及知恩图报、勇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消失。

(4分)我们应当像罗老汉和老马一样,保持善行和义举,知恩图报,在生活中,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勇于自我牺牲,让世界充满和谐和爱。

(4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对即可给分。

四、(60分)
21.作文(60分)
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
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酌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
不给分。

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