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 羚羊木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组:文中有哪里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由什么事物引起?
三组:合作完成 文章部分情况分析一览表
内容
时间
事情
叙述法
线索
开头 1
2 3
今天
今天 上星期 昨天
发现羚羊 倒叙
不在
要羚羊 顺叙
换裤子 送羚羊
插叙
以羚羊木 雕的所属 变化关系 为线索
今天 1
结尾 今天
要回羚羊 顺叙
小结
反问句
注:表中行书字部分由学生填写。 2.学生默读 2 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齐答。(幻灯片 3)
(幻灯片 4,含注音)
mǒ zuàn dǎi pēngpēng shùchà hánzhàn
抹攥
逮
怦 怦 树杈 寒 颤
三组学生抽一位上黑板填表。
二组回答问题。 注:上述三组问题如有错皆为本组或它组学生定正。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悟课文。(大约 20 分钟)
教师要求: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抽学生按角色分工有感情地朗诵,但只 读人物对话部分,教师参与其中读故事叙述者部分。可读全文,也可
多媒体 PPT
教 (导)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幻灯片 1) 说明: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只完成预习的部分内容。学生并将 其自制成若干张资料卡片,同时教师也编入课件中。 具体要求: 1.找出课文中近 6 个生字,6 个多音字并注音和解释。 2.找出课文中的衬托、反间的句子,并说明作用。 3.结合“研讨和练习”找出自己难理解的部分,并研讨解决。 4.给文章分段,写出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二)课堂教学 引入教学:(大约 1 分钟) 1.导语 刚刚升入中学不久的你们,如春天的小树在悄悄地长大,而且对许多 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可能事事听从家长了。面对学习,面对友 情,你们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并产生矛盾,父母也许会让你无奈、 伤心,甚至落泪。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 让我们一起学习张之路写的《羚羊木雕》。这篇微型小说讲的就是发生 在家中的这样一个故事。 新课教学: 1.题目解说。(大约 1 分钟)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 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羚羊木雕》教学设计3 (新版)新人教版

《羚羊木雕》一、教学目标(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包括查工具书),掌握文章基本内容,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作好准备。
(二)指点阅读理解门径。
阅读本文,应从情节结构入手。
本文情节的线索是“羚羊木雕”,故事围绕着这一贵重的礼物展开。
了解了故事情节,就应分析文中的人物。
从不同人物对中心事件的不同态度上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回过头去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物的,有什么与前面讲过的课文不同的特点。
阅读一篇文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的,要粗读与精读相结合。
比如,先读一遍,就可以粗略地读,主要弄清大体情节、人物;然后再细读,就可以有侧重点,如理清线索、掌握结构形式、分析人物等等。
每次阅读对重点来说是精读,对非重点来说就是略读。
这样达到逐步深入掌握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眼”看,而且要动“手”写(即“读、划、批、写”),随看随记,使用文字符号来加深阅读的印象。
(三)引导学生再作理解性阅读。
教师提示:阅读、分析、理解本文,可以从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分析、思想内容分析和表现方法分析这四方面着手。
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
(四)内容讨论。
教师在总结中可以拿出自己的分析意见,供学生参考。
1.情节结构分析。
本文的结构形式,与《这不是一颗流星》有较大的差别。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故事集中安排在体育馆看戏的场面中,中间有大量的穿插,插叙部分是通过回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成为文章的主体部分。
《羚羊木雕》的故事则集中在“我”的家中和“我”去找万芳来回的途中这样两个大的场面中,中间也有一段插叙,写“我”和万芳的交往,这段插叙在文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但不是全文的主体。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开头和结尾是一个完整的看戏情节的起始,从看戏开始,到看戏终结;而《羚羊木雕》则不同,它的情节在文中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开始是爸妈逼着“我”要回羚羊木雕,后来尽管奶奶从中拦阻,“我”还是去找万芳要回了这件礼物,而且在“要回”的过程中是几经微妙的曲折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按时完成,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作文要有新意,尽量避免套话、空话,注重真情实感。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查阅资料,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教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共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3.课后思考: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观点:
a.课文中的羚羊木雕象征着什么?
b.作者是如何通过羚羊木雕来表达对亲情的珍视的?
4.词汇积累:请学生整理本节课学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做好词汇积累。
5.课堂反馈:请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设计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羚羊木雕》,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使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组羚羊木雕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木雕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会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它们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故事?”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羚羊木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羚羊木雕》一、教学设想《羚羊木雕》是一篇反映两代之间沟通交流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怎样尊重孩子情感的记叙文,文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深广。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着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理论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发。
二、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两代之间交往要互相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1、导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许多事情已有了自己的主见,对某些问题,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
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
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
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
”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出示)(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两代之间交往要互相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口语表达能力(4)品味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⑴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⑵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羚羊木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书
设
计
羚羊木雕张之路
妈妈 爸爸 万芳我
重财轻义 重视友谊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萌动。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1、培养了学生圈点勾画等读书的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15段,学生进行评价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指名读、学生齐读
展开辩论
展开辩论,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小结 做笔记
记录作业
课后作业:
1、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小说,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
2、与父母一起探讨后,合理地改编某一部分的故事情节,并工整地写到小作文本上。
2、讨论: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给了万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1)、不限制学生的答案,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2)、交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沟通。
小结: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场家庭矛盾,赞美真诚无私的友爱,批评重财轻义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同时也说明我们做事应与人商量,考虑周全些。
教
学
札
记
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羚羊木雕
教学
目标
分角色朗读,梳理课文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重点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文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借鉴。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 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3.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教学设计本文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可采用讨论以至辩论的方法来拓展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会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与父母的勾通。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见教学目标1.2.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他们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伤心、落泪。
那么如何与父母交流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或许对你有一定的启发。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准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怦怦(pēng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2. 默读。
3. 畅谈读后感(在这个环节同学们畅所欲言,可能谈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4. 再默读课文:(看同学的观点哪一种更符合作品内容,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1. 各自练读2. 分好角色妈妈故事叙述者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3. 分角色朗读四、课文研读1.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羚羊木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熟读课文,认识生字词;2、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一)导入揭题,出示目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三)阅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什么事物和哪几个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将爸爸从非洲给我带回来的礼物——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妈妈知道后,逼着我要回了木雕。
重点强调:文章主要写了追问木雕——转赠木雕——要回木雕三个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用()划出妈妈的语言,用【】划出“我”的语言,用< >划出爸爸的语言,用圈出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补充句子。
面对的妈妈,“我”感到。
面对的爸爸,“我”感到。
附板书:《羚羊木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理解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能够正确看待朋友与财富的关系,学习与父母和他人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四、教学思路:体会人物性格、讨论解决办法、反思生活实际。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主要内容,出示课堂学习目标。
(二)阅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特点。
自学指导一:根据1-15自然段中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1、说说人物性格特点,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师生相互指导。
妈妈:粗暴严厉,固执己见爸爸:稳重威严,不可抗拒“我”:紧张害怕,无奈委屈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先小组内自由朗读,然后小组进行朗读表演。
问题一:既然父母态度如此坚决,我又为什么不愿要回来呢?分析插叙部分,万芳和“我”换裤子的事。
一方面体现我们感情深厚,另一方面突出万芳是个仗义的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

《羚羊木雕》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羚羊木雕》的作者、作品背景。
2.学生分享对题目《羚羊木雕》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列出故事情节的时间线。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主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文章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课堂讲解1.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
2.教师针对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如:“我”、“妈妈”、“哥哥”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羚羊木雕》为题材,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故事。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章中的人物特点。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如:“我”对羚羊木雕的感情,“妈妈”和“哥哥”对“我”的态度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羚羊木雕》为题材,写一篇关于成长的感悟。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章中的情感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羚羊木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文重点字词;70%的学生能够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体会情感。
2.50%的学生能够揣摩、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感情目标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5.小组讨论本文所用的写作技巧。把本组讨论的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四.释疑(6分钟)
1.教师释疑各小组存在的共同问题
(1)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塑造的方法。
(2)情感辩论。
(3)本文写作技巧的点拨。
羚羊木雕线索的作用,人物对话的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景物烘托的作用,插叙的作用。
五、练习检测(10分钟)
二、自学(13分钟)
(一)朗读课文
1.速读课文用“”圈点勾画出文中读不准的字音和字词并查阅字典词典解决识记(3分钟)
2.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分钟)
3.跳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用不同的标记标出文章对他们描写的关键语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4分钟)
4.思考: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为什么?(释了什么?
4.万方在我要回羚羊木雕后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变化?
5.比羚羊木雕更贵重的东西是什么?
七、反思总结
每个语文活动应该是某种语文能力练习的过程,求精不求全,详略得当。
八、作业
拓展阅读配套练习册P10《礼物》5个题)(词、插叙、情感)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⑴抹()眼泪⑵犄角()⑶怦怦()
⑷脸jiá()⑸手里zuàn()着小刀
⑹逮()着玩逮()捕⑺树chà()
⑻寒颤()颤()抖
⑼变得()十分严厉你还得()站两个钟头
2.课内文段理解
(1)阅读26-3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语段的主要内容。
2.找出文种描写月光的词语,其作用是什么?
有疑问的翻红牌向老师求助。
知者加速:思考本文题目的作用。
(教师巡视时注意集中释疑与分散释疑相结合)
三、互帮(15分钟)
1.小组互助:小组长带领成员补充词语,并识记。
2.结对互测字词。
3.互说: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简练)
4.小组讨论确定描写主要人物的句子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本组人物形象分析的结果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手段
投影、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感调节(1分钟)
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板书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