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舞蹈欣赏
东西方传统舞蹈形态比较各自艺术特征

东西方传统舞蹈形态比较各自艺术特征东西方舞蹈之间的差异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东方看手,西方看脚.”东西方舞蹈截然不同.它们一个注重手的多姿多彩一样,一个注重脚的千变万化。
首先;西方舞蹈代表“芭蕾舞”,芭蕾舞的技术,尤其是腿脚的功夫。
开,绷,直,立、轻、稳、准、美,芭蕾的八大美学原则,形成了内聚上提,放射型的用力方式,飞升彼界,轻灵飘忽的动势体态,及几何形状的动态形象。
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表演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演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
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舞的基本要素。
这种足尖站立的技艺,把芭蕾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
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芭蕾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音乐性的发展。
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弗拉明哥舞铿锵有力,脚法细腻多变。
东欧民间舞蹈玛祖卡、高加索舞蹈,脚下功夫实在了得,热血沸腾,轰轰烈烈;欧洲地区以后衍生的宫廷舞、小步舞、探戈、狐步,强调人腿的复杂与情感变化。
足球之邦拉美诸地,由于殖民混血的结果,使人民在下肢舞蹈的变化中,更是发扬光大;印、欧、非混血产生的桑巴舞、恰恰,脚法眼花缭乱,激情洋溢。
其次;东方代表的中国舞,纠缠于演员上半身,臂、肩、脖颈,眉眼,上身上肢,柔软反复,表露无遗。
东方舞尤其是中国舞柔中带刚,刚中有柔。
需要舞者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到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综合因素影响,以及受舞者表演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Chapter 2 第三节外国舞蹈简介1021

3、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舞蹈
阿拉伯舞蹈在当今世界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 一种源于阿拉伯半岛,又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兼容并蓄, 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体系,它对东西方舞 蹈文化都产生过影响。不过,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舞 蹈形式比较单一、薄弱,一直附属于阿拉伯音乐之中。 阿拉伯音乐起始于阿拉伯沙漠地带的原始音乐,最早的 音乐和歌舞韵律节奏是按照骆驼行进时的节奏进行的, 它带有阿拉伯游牧民族对无垠的沙漠、广阔的蓝天的 一种简朴的赞美情怀。 阿拉伯舞蹈欣赏:《梦幻艳波》、《舞娘》、《阿拉 伯舞》
• 2、)古印度舞蹈形式分类: 古典式舞蹈和民间式舞蹈。 古典舞蹈在中世纪时已形成固定流派,舞蹈主要在印度教 神庙中表演。古典舞蹈的内容主要取材于记载宗教和圣歌 的《吠陀经》、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长 诗《牧歌》。舞蹈歌颂的主要对象是湿婆、毗湿奴、克里 希纳神和半人半神罗摩。舞蹈有一整套的姿势和感情表达 的程式; 古印度的民间式舞蹈分:婚丧嫁娶、节日祭祀、 庆贺丰收三种类型。这些舞蹈多反映了古印度人民追求幸 福生活的愿望。 3、)古印度舞蹈特色是:舞蹈与宗教文化、神话、诗歌、 戏剧紧密结合。舞蹈由舞者的身体动作、表情手势姿态以 及戏剧性道白组成,是一种暗示和象征性的表ndia)
1、)概述 古印度(天竺)也是古老的文明古国之 一,其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 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 印度舞蹈源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 定型的祭礼活动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 生出了舞蹈,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 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 事万物。舞蹈理论著作婆罗多的《舞论》 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著 作。
4、)动作
印度舞节奏明快,动作丰富。包括了手势、眼神、 内心所想、面部表情等,这些姿势变化代表人的七情六 欲,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昼夜等自然现 象。 ● 起舞前,腿保持弯曲,手合起来,行开启礼。 ●手伸展开,脚向前跨一步。随着音乐开始变换手姿。 印度舞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手姿。手部姿态约有100多 种,每一种手姿都有特定的意义,印度舞手语变幻莫 测。 ●音乐中开始出现“咚咚”的节奏,开始变换脚步动作 (脚动)。脚尖、脚跟、跺脚等。开始头部有节奏地 向左、右动(头动):腰部的摆动(腰动)以及舞蹈 时眼睛随之转动是印度舞精髓所在 ●保持微笑。微笑:舞蹈过程中,舞者发自内心的微笑 终始如一,表达了喜悦平和的心境。 ●舞蹈动作越来越快,手姿变化丰富。
艺术学院《西方舞蹈艺术欣赏》试卷和答案A

《西方舞蹈艺术欣赏》试卷[A]答案填充题:1.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并已经形成意大利、法国、丹麦、俄罗斯四大学派。
2.芭蕾经历了启蒙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五个历史发展时期。
3.早期芭蕾的三大改革家分别为马丽.卡玛戈、玛丽.萨莱、乔治.诺维尔。
4.启蒙主义芭蕾代表人物为,其代表作为《关不住的女儿》。
5.浪漫主义芭蕾三大代表作分别为《仙女》、《吉塞尔》、《葛蓓莉娅》,这种舞剧题材趋向仙女童话,舞姿轻盈飘逸,模式以白色纱裙为主的芭蕾舞风格,被称为WHITE BALLET。
6.玛丽·塔里奥尼是第一个在脚尖上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7.历史上被称为“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的舞剧塑造角色,是指《吉塞尔》。
8.古典芭蕾是以俄罗斯学派的崛起为背景的,该时期的代表性舞剧作品有《唐吉诃德》、《舞妓》、《神驼马》(随意列举三个)9.柴克夫斯基创作的三个古典芭蕾舞剧乐谱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10.古典芭蕾有五个程式化脚位,俄罗斯学派有七个程式化手位。
11.芭蕾舞的美学四大原则为开、绷、直、立。
12.现代芭蕾早期代表人物为佳吉列夫、福金、尼金斯基。
13.现代芭蕾中期代表人物为巴兰钦、阿希顿、图德。
14.现代芭蕾后期代表人物为贝雅、佩蒂、罗宾斯、克兰科、麦克米伦。
艺术词语解释:1.席间芭蕾答:法国贵族在举行宴会时,通常都要邀请街头艺人前去表演各种短小精悍的节目,为来宾助兴,这些节目都是安排在宴席中各道大菜上桌之间,以转移大家注意力,由此产生了席间芭蕾。
2.幕间芭蕾答:1661年,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推出了自己著名喜剧《讨厌鬼》,由于他的剧团演员不多,因此,请了宫廷作曲家和芭蕾大师吕利为该剧的幕与幕之间增添几段芭蕾,以便喜剧演员提供充裕的时间去抢装和换场,幕间芭蕾由此应运而生。
3.喜剧芭蕾答:芭蕾便道家和喜剧作家一样,也为一直缺乏出类拔萃的演员而苦恼,因此,他们将一部部的芭蕾舞剧的各幕或长拆散开来,然后再分别插入喜剧的各幕之间加以演出,由于这种芭蕾与喜剧的互补性结果—既增加了戏剧的观赏性,有强化了芭蕾的戏剧性,由此喜剧芭蕾这一新的表演形式诞生了。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舞蹈与西方现代舞的比较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舞蹈与西方现代舞的比较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历史和情感的传递。
不同的舞蹈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本文将比较古代中国舞蹈与西方现代舞,探讨它们在表达方式、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方面的异同。
一、表达方式古代中国舞蹈注重形式的优雅和象征意义的传递。
它常常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展现出深厚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
例如,古代中国舞蹈常常通过舞者的身体表现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者故事情节。
舞者经过长期的训练,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以此与观众进行情感的共鸣。
西方现代舞则更注重个体的表达和情感的释放。
它强调舞者的身体动态和表情,以及舞蹈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现代舞倾向于突破传统的舞蹈形式和技巧要求,注重个体的自由发挥和对舞蹈创新的探索。
西方现代舞通过身体的自由活动和动态的个体表达,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共鸣。
二、动作特点古代中国舞蹈以其优雅的动作和独特的形式而闻名。
它注重舞者身体的协调和优美的动作,以及手势和面部表情的细腻。
古代中国舞蹈的动作特点多样,有时柔和缓慢,有时精确有力,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百花争艳》是古代中国舞蹈中的一种经典形式,它通过舞者手势的阐释,展现出各种不同的花朵形象。
对比之下,西方现代舞的动作更加自由、动感和富有力量。
它不受限于传统的舞蹈形式和技巧,舞者可以自由地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达情感。
现代舞的动作可以是流畅的、急促的、扭曲的或者抽象的,舞者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和动作来传递意念。
例如,现代舞《自由》以其快速而动感的身体动作,展现了对自由和个体权利的追求。
三、审美风格古代中国舞蹈的审美风格通常以大雅、高贵和庄重为特点。
它表现了尊重社会礼仪和传统价值观的态度,注重着装和舞台布景的美感。
古代中国舞蹈倡导谦逊和内敛的审美观念,追求身体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反,西方现代舞的审美风格更加注重个体性和独创性。
现代舞更加倾向于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舞蹈规范,注重个人的表达和自由性。
中外早期舞剧艺术的比较研究——以《王后的喜芭蕾》和《九歌》为例

中外早期舞剧艺术的比较研究——以《王后的喜芭蕾》和《九歌》为例导言:早期舞剧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形式,一直以来扮演着传递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中外早期舞剧虽然在风格和题材上存在很大差异,但都起源于对于人类生活以及情感表达的追求。
本文将以中国舞剧《王后的喜芭蕾》和西方舞剧《九歌》为例,从舞剧的题材、舞蹈形式、舞美设计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以探讨其异同点和共同之处。
一、舞剧的题材《王后的喜芭蕾》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以唐朝传奇故事为背景,讲述了王后与舞蹈家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而《九歌》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以诗经中的九首歌曲为基础,通过舞蹈叙述了人类情感世界的多样性。
从题材上来看,《王后的喜芭蕾》突出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历史人物与舞蹈的结合,注重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而《九歌》则更加注重抽象的舞蹈表达,通过九首歌曲的编排,突出舞蹈情感的多样性。
两者都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但《王后的喜芭蕾》更加侧重人物的命运和感情,而《九歌》则更注重舞蹈的视觉冲击力。
二、舞蹈形式《王后的喜芭蕾》以芭蕾舞为基础,结合中国民间舞蹈元素,将传统中国舞蹈和西方芭蕾舞的技巧与风格相结合。
该舞剧融合了古典芭蕾的优雅和中国传统舞蹈的韵味,呈现出独特的舞蹈风格。
而《九歌》则突出了抽象舞蹈的表现形式,将舞蹈与音乐结合,通过舞蹈动作的演绎和肢体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该舞剧更加注重对于舞蹈技巧的追求,体现了西方舞蹈的现代性。
虽然两者的舞蹈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注重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王后的喜芭蕾》强调了舞者的技巧和表演力,而《九歌》则更注重抽象舞蹈的表现力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三、舞美设计《王后的喜芭蕾》的舞美设计采用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元素,如宫殿、花鸟和古代传统服饰。
舞台布景以及服装设计都突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色彩。
舞蹈动作则强调了舞者的柔美和优雅。
而《九歌》则以现代舞台设计风格为主,用简洁的舞台布景和现代服装来呈现舞剧的情节。
音乐和灯光设计更注重舞蹈表演的视觉冲击力。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舞蹈作品赏析
1.《红色娘子军》
2.《牡丹亭》
三、外国舞蹈作品赏析
1.《天鹅湖》
2.《胡桃夹子》
四、结论
正文
【引言】
舞蹈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世界各地的舞蹈作品都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中外舞蹈作品进行赏析,以期从中发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中国舞蹈作品赏析】
1.《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舞蹈作品。
该作品通过展示中国女性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弘扬了中国女性的坚韧和勇敢精神。
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优美、刚柔并济,表现出中国女性的独特韵味。
2.《牡丹亭》
《牡丹亭》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古典舞蹈作品,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
祖的名著。
作品以优美的舞蹈形式,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舞蹈动作细腻、典雅,充满中国古典韵味,令人陶醉。
【外国舞蹈作品赏析】
1.《天鹅湖》
《天鹅湖》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
作品讲述了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故事,舞蹈动作优美、高超,尤其是白天鹅的群舞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该作品堪称世界舞蹈艺术的瑰宝。
2.《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另一部芭蕾舞剧。
作品以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富有想象力的舞蹈设计,成为世界舞蹈舞台上的又一经典之作。
特别是其中的糖果仙子舞和雪花舞,舞蹈动作轻盈、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论】
总之,中外舞蹈作品各具特色,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舞蹈的魅力。
西方芭蕾史纲

西方芭蕾史纲西方芭蕾舞是一种优雅的舞蹈形式,它源于欧洲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西方芭蕾史纲,以了解其起源、发展和重要人物。
一、起源与发展1.1 法国古典芭蕾的诞生西方芭蕾舞源于16世纪法国宫廷舞蹈,最早的芭蕾舞剧作品是由意大利作曲家让·贝尔纳杜·洛利和法国作家皮耶尔·卡兰倡导的。
这种舞蹈形式融合了宫廷舞蹈、歌剧、戏剧和音乐,成为法国宫廷的重要娱乐。
1.2 浪漫主义芭蕾的崛起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芭蕾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浪漫主义芭蕾强调表现情感和幻想,舞蹈演员以轻盈、飘逸的舞姿来展现浪漫的故事。
此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吉赛尔》和《天鹅湖》。
1.3 克拉西夫芭蕾改革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舞家米哈伊尔·克拉西夫斯基对芭蕾舞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将西方芭蕾舞与俄罗斯民间舞蹈相融合,打破了古典芭蕾的刻板形式。
克拉西夫斯基还提倡舞蹈演员注重角色塑造,推动了芭蕾舞在俄罗斯的发展。
二、重要人物2.1 让·贝尔纳杜·洛利(Jean-Baptiste Lully)洛利是法国古典芭蕾舞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17世纪创作了多部芭蕾舞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太阳之王》。
洛利的音乐和舞蹈风格影响了后世的芭蕾舞发展。
2.2 皮耶尔·卡兰(Pierre Beauchamp)卡兰是法国芭蕾舞的先驱者之一,他开创了现代芭蕾舞的基本步法和舞姿。
卡兰是法国皇室舞蹈教师,他的教学方法为后世的芭蕾舞教育奠定了基础。
2.3 米哈伊尔·克拉西夫斯基(Michel Fokine)克拉西夫斯基是20世纪初期俄罗斯芭蕾的重要创作家和改革者。
他的作品《火鸟》和《费尔蒂娜》等开创了以音乐和舞蹈情感表达为中心的芭蕾舞风格。
2.4 安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a)帕夫洛娃是俄罗斯芭蕾舞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以优雅和技巧非凡的舞姿闻名。
帕夫洛娃在世界各地演出,为芭蕾舞在国际上的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西方舞蹈鉴赏

西方舞蹈鉴赏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一,史学家认为“舞蹈是艺术之母”。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艺术,必将会映射出不同的文化艺术精神。
欧洲的舞蹈艺术最先起于古希腊、古罗马。
当时的音乐、戏剧、诗歌和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
进入如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舞蹈艺术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贵族芭蕾艺术,二是宫廷社交艺术,三是民间民俗歌舞。
一、动作语汇是形成舞蹈风格、艺术精神的基础就像文学的文字、话剧的语言、声乐的鸣唱、绘画的色彩一样。
动作是舞蹈最为重要的表情达意、抒发情感的“语言”形式,这是由舞蹈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
对于舞蹈编导来说,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悟世界是首要的问题,但是只有将这种观察和感悟到的东西用形象的人体动作表现出来才最为关键,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用丰富多变的动作去表现多彩的世界,才能达到表情达意、抒发情感、感悟人生的目的。
在舞蹈动作的象征意义上,产生于西方的芭蕾舞等,更多表现为身体动作的展与放,臂膀的收敛也不及秧歌舞蹈中的幅度大。
西方舞蹈十分重视动作在舞蹈中的作用。
舞蹈作品的内容、情绪和风格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得以展现,不同的动作形式、趋向和幅度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情绪和风格,展现在作品中各有不同的特色。
经过几百年锤炼的西方芭蕾舞,其动作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基础,十分注重以“开、绷、直、立”的^体动作为原则来表现自我和抒发情感,动作中更加要求人体的直立、高大,身体线条的修长、延伸,腿部的绷直、外开。
在对待舞蹈动作问题上,西方舞蹈的文化精神,可以归纳为:西方舞蹈追求动作瞬间的形式美、色彩美。
二、队形调度是形成舞蹈风格、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舞蹈语言中还有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队形调度。
队形调度是构成舞蹈最主要的手段和词汇。
这里队形调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的积累和凭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舞蹈队形运动词汇和可视性语言,是舞蹈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和情感的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它存在于整体舞蹈和动作与动作万方数据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脚尖上的舞蹈
摘要:舞蹈被烙上时代的印记、是各种情感和文化的记录,是对历史的还原,对人物的重塑,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开一扇无隙的窗户,跨越时空的艺术再现。
在高兴地时候,人们手舞足蹈,在生气的时候气的直跺脚,在害怕的时候,吓得直抖腿。
脚不仅带我们行万里路,而且也是我们情感的乐器,能为我们演
奏出各种生活的旋律。
关键字:芭蕾舞踢踏舞
在歌唱选秀类、婚恋类节目的冲击下,舞蹈类综艺节目过去一直处于相对
弱势的状态。
2012年荧屏迎来“歌唱选秀大年”,十多档歌唱类节目扎堆,但
这也造成了过于同质化的现象,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多档舞蹈类选秀节目
相继登上荧屏等。
舞蹈类节目普遍存在选手和评委皆不易出彩、造星能力欠缺
等先天不足,因此为了拉动收视,不得不靠煽情补救,难道舞蹈就真的这么可悲?其实不然,舞蹈类节目对“专业性”的要求比歌唱类节目要更高,舞蹈中
融入了更深、更广的情感,它比歌曲更有表现力。
舞蹈是源于对万事万物的一
种情感,是以情为源头的文化艺术。
也可以说,舞蹈是一门心灵艺术,是用灵
魂在思考、用心灵在对话、用肢体在表达的文化传承。
下面主要对以脚为载体
的两种舞蹈进行对比来诉说脚尖上的舞蹈的魅力。
在西方舞蹈中,舞蹈形式最相似的莫过于芭蕾舞和踢踏舞,二者的表现力主要
展现在脚上。
从产生时间上,芭蕾舞要早于踢踏舞好长时间。
芭蕾舞孕育于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
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踢踏舞踢踏舞,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从上世
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各国风靡至今,它也成为芭蕾舞之后,最受上流社会接受的舞蹈形式之一。
踢踏舞是当时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美国,逐渐融
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
这种舞蹈的形式比较开放自由,没有很多的形式化限制。
舞者不注重身体的舞姿,而是着重趾尖与脚跟的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
踢
踏舞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给观众带来的音乐和舞蹈相融合之后的真切质感。
而芭蕾舞起源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基于古希腊文明,用
音乐、舞蹈诠释童话故事或神话故事。
所以二者产生的文化背景不一样,也就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芭蕾舞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
踢踏舞是强劲、欢快、不拘一格的舞蹈。
在音乐上,踢踏舞的音乐种类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光有民族音乐,还
在不同的环节加入了西班牙弗拉门戈、美国黑人爵士乐、俄罗斯传统音乐、无
伴奏人声合唱。
配乐通常是由许多乐器所组成的,包括小提琴、手风琴、笛子、手鼓等。
在观众们领略踢踏舞步视觉盛宴的同时,听觉上同样经历不一样的美
妙体验。
芭蕾舞主要以交响乐为主,是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发挥音乐的功能,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听者从心灵上去
感受。
还要求欣赏者具备某些音乐上的基本知识。
表现形式上来说,芭蕾舞是舞蹈和音乐结合,人物的舞蹈表现通过与背景
音乐融为一体来讲述故事,这个突出的是视觉上的冲击。
而踢踏舞主要是通过
脚步的声音来带动人们的情绪,让观众的情感随其脚步的声音而波动,它更多
的是听觉上的冲击。
芭蕾舞的演员有这么一个说法:“三长一小一个高;二十公分顶重要;开
绷直立爹妈给;轻高快稳师傅教。
”踢踏舞的要求则没这么多,在《大河之舞》中那个舞王一秒钟能敲打地板35下,这个敲打的技巧跟重要的是后天的练习。
下面从两个舞种的经典来剖析一下各自的特点。
《大河之舞》全剧中,不光可以领略到爱尔兰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还融
合了西方世界其他地域的多种舞蹈元素。
单纯的舞蹈之美就像奇葩一朵,当音
乐“盛放”,穿着特制舞鞋的舞者走来,犹如暗夜里的花,踢踏舞演员随着音
乐的节奏演绎出各式剧情,他们舞起来,犹如风中的花瓣尽吐芬芳,音乐和舞
步在欢快的节拍中挑动观舞者每一种情绪,音乐像瀑布般倾泻,激情汇集入海,舞步不断加快时,舞鞋里似乎隐藏着惊涛骇浪般的节奏感——触发了舞蹈的美
感与激情,使观众从内心往外迸发出欢快,连空气都充满了质感。
节奏一再加快,舞步一再飞动,当舞者的情绪达到顶峰时,音乐骤然停止,舞者往往雕塑
般地凝固成优雅的造型,一切戛然而止,观众的思绪也随着剧情的结束而收拢……
芭蕾舞中的名剧《天鹅湖》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
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
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
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
恶的主题思想。
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
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
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
并放慢速度。
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
它的曲子偏于细腻,需要观众有一颗安静的心去聆听,静静的去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的变化;而踢踏舞则是有那种无为而治的感觉,观众完全被带动,跟随着音乐和脚步一起畅游。
二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代表的都是一种艺术的符号。
在历史的洗礼下,经典被留住,自身都不断的在向前发展。
都是脚尖上的舞蹈,并且他们犹如两只脚,在不同的时代留下了脚印;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是相同的是都是把艺术带向更远更高的地方,只有二者共存,才能协调完美。
参考书目:《舞蹈鉴赏》朱培科王海英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