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物理复习模拟(即暑假作业)试题(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作业汇编(七)
压强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四个碗中均盛满水,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碗壁上所受的水的压力,大体来说,其中正确的应该是( )
2.(2012·武汉中考)下列四幅图中,利用相关部件减小压强的是( )
3.(2013·南充中考)一个未装满饮料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饮料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甲、F乙和p甲、p乙,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甲>p乙F甲>F乙
B. 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 乙F甲< F乙
4.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5.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6.(2013·临沂中考)如图所示,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牛奶压力的作用
7.(2013·黄冈中考)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为了解决“H”形地下通道中过
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

如图所示,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8.(2012·桂林中考)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

则F1F2,
p1p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2013·宜昌中考)小华质量为50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 cm2,他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他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会______
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10N/kg)
10.(2013·菏泽中考)如图所示,治病输液时,药水瓶口处常插着两根塑料管A和B,其中A插管是输液管,B插管的作用是利用使液体流入人体血管内。

11.2012年5月21日,国内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正式起航,自此我国拥有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能力。

在海洋资源开发中,随着海水的增加,海水产生的压强越大。

在1500m的深海铺管作业中,海水对管道设备的压强是Pa。

(取ρ3kg/m3)
海水=1.0×10
12.(2013·重庆中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

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
13.(8分)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14.(12分)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应调整U形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个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15.(13分)(2013·无锡中考)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其实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子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 cm。

d.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是多大?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们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红对小明所做的实验进行改造。

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什么?
四、计算题(14分)
16.如图所示是我国88式主战坦克,重40 t,高2 m,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 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

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若坦克在深为5 m的河流中潜渡时,坦克对水平河床的压力为105N,则该坦克的体积为多大?
(3)坦克在该河流中潜渡时,在坦克顶部面积为0.8 m2的舱门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大?
【拓展提升】
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

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锅内气体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

如图所示,某高压锅锅体的内底面积为S,侧壁竖直,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限压阀质量为m0,限压阀顶部面积为S t(已知大气压强为p0)。

(1)写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
(3)为保证使用安全,不可随意增加限压阀质量。

如果限压阀的质量增加m,请计算锅体与锅盖咬合处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大多少。

7.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压力的认识。

水产生的压力的方向垂直于被压表
面——碗的内表面向外,且水越深,压力越大。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铁轨下面铺路枕,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减小压强,A对;推土机的土铲比较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B 错;破窗锤的锤头比较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C错;篆刻刀的刀刃很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D错。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知识。

由题图可知,如图甲放置时,杯子的侧壁会对饮料产生斜向上的支持力,而乙的侧壁会对饮料产生斜向下的压力,所以F甲<F乙;甲中饮料的深度大于乙中饮料的深度,由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

故选D。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应用。

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故A、B、D 都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而C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A证明压力的存在,B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C证明撞击力的存在,只有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大气压强的知识。

晓明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是由于吸牛奶时吸管内的气压降低,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大气压把牛奶压入了吸管内,C项正确。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流体中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题图C中,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风从左侧通过过道流向右侧。

8.【解析】本题考查对压力的认识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

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即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

由图可知,右
手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p=可知,右手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即p1<p2。

答案:等于小于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的简单计算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根据压强公式
p=====1.25×104Pa。

人正常走路时,一只脚着地,压力一定,受力面积
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压强会变成站立时的两倍,压强增大。

答案:1.25×104变大
10.【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强的应用。

进气管B的管口在药水瓶口处,随瓶内药液高度的下降,药液产生的压强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时,外界气体在大气压作用下就进入瓶内,使瓶口处液体内压强总是保持基本与大气压强相等,这样药液可以匀速下滴输入体内。

答案:大气压
11.【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1500m的深海中,管道受到海水的压强p=ρ海3kg/m3×10 N/kg×1 500 m =1.5×107Pa。

水gh=1.0×10
答案:深度 1.5×107
12.【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存在证明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

答案:大气压降低
13.【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通过泡沫形变的大小(即泡沫压痕的深浅程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甲、
乙两图的受力面积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探究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甲、丙两图符合要求。

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受力面积改变的同时,压力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因此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答案:(1)压痕的深浅程度(泡沫形变的大小)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3)甲、丙(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14.【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

(1)为了使U形管压强计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能准确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实验前应调整两管中液面相平。

(2)甲、乙两图相比,乙图中金属盒的深度大,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大,所以此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使金属盒处于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改变容器的形状,观察比较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图丙、丁符合此方案。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使金属盒处于不同的液体中,保持其深度相同,乙、丙符合此方案。

(5)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改变金属盒的朝向,目的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答案:(1)相平(2)深度(3)丙、丁无关
(4)乙、丙(5)各个方向
15.【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测量。

(1)测量注射器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
(2)S===0.625cm2;
p===1.2×105Pa;
(3)如果用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或者活塞与注射器不完全密封都会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小,测量的大气压的值小于真实值;如果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会使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测量的大气压的值大于真实值;而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因此不确定。

取下橡皮帽拉动活塞,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这样可以根据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差算出实际大气压值,减少了摩擦力对示数的影响。

答案:(1)刻度尺
(2)0.625 p===1.2×105Pa
(3)B (4)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6.【解析】(1)在水平路面上坦克对地面的压力
F=G=mg=40×103kg×9.8 N/kg=3.92×105N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p===9.8×104Pa
(2)坦克对河床的压力F压=G-F浮
则F浮=G-F压=3.92×105N-105N=2.92×105N
坦克的体积为
V=V排===29.8 m3
(3)坦克顶部所处的深度
h=5 m-2 m=3 m
坦克顶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9.8 N/kg×3 m=2.94×104Pa 舱门受到水的压力
F′=p′S′=2.94×104Pa×0.8 m2=2.352×104N
答案:(1)9.8×104Pa (2)29.8 m3
(3)2.352×104N
【拓展提升】
【解析】(1)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2)当限压阀刚要被顶起时,受力平衡F=p0S t+m0g
锅内气体最大压强
p==
(3)锅内气体对锅盖最大压力的增加量
ΔF=Δp(S-S0)=(S-S0)=mg-mg
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加量为
ΔF′=ΔF=mg-mg
因为S远大于S0,所以ΔF′=mg
答案:(1)见解析(2)
(3)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