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大发展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分别是什么?1、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战略是,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动员和吸引大部分科技力量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技术创新,努力吸收和尽快应用世界上先进的适用技术,加速成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技术改造。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大规模生产的产业技术和装备现代化为主要方向,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稳定地加强基础研究,增加科学储备。
2、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部署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重解决工农业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中的问题,有效地控制和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在若干我国具有优势的科学技术领域,必须勇于创新,保持发展势头,继续在世界先进行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若干重点领域有所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形成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到2000年我国工业主要领域大体达到经济发达国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到2020年达到经济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技术水平,在总体上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处理好应用推广与研究开发的关系。
要推广适用、配套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商品经济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时要切实加强农业科研工作,搞好纵深配置,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要继续实施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丰收”、“燎原”等计划。
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科技进步。
要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特别要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各产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
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从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转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
下面将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一、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中国科学技术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科技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产出国和最大的科技投入国之一。
中国在许多领域的科技实力排名世界前列,例如,超导技术、高温超导技术、量子通信技术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科技创新指标来看,中国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居全球前列。
中国的国内创新能力空前增强,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崛起,已经涌现出一批拥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三、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加强。
中国与国际科技界的合作不断加强,加速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
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到各种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
中国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科技组织与论坛中,为全球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科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中国加大了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才。
同时,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发展。
这些举措都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加大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强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中国科技企业积极投入到科技成果的转化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速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正以飞速的步伐向前迈进。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代表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和方向。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全球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生产力逐步提高,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支撑。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同一把锤子,打开了社会发展的大门,解决了许多历史难题,带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然而,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科技发展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剖析。
一、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从历史角度来看,科学技术在带动经济上一直扮演着主角的角色。
从人类之初的简单工具,到火药等发明的出现,都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普及,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崛起。
首先,科技的发展使得生产工艺更加先进,让传统的制造业逐步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
机器的出现使得失业率降低,部分人力密集型的体力劳动也得以转型成更具有技术含量的人机共存的系统,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效率,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新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服务业得到发展。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增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完成购物,也就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形态,让很多创业企业更加依赖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
最后,科技的崛起也带来了节能环保的目标。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必不可少,依赖碳排放的传统行业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考验,而无污染的新能源技术势必会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科技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以经济为依托,还必然会对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比如,在教育、医学、文化等领域中,科技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教育领域,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移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让教育变得更加无国界化、可以随时随地上课。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也被应用于早期教育和教学机器人运用。
在医学领域,科技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病率,也是医学技术快速进步的原动力。
例如,基因检测将为个性化医疗提供数据支持,无创检测也成为早期肿瘤筛查的重要手段。
在文化领域,科技向来是催化剂。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出现,让文化领域如同“井喷”般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改变社会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改变社会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自从人类的出现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创造科技,这些创造不仅让我们迅速发展起来,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这种发展带来的变化也越来越大。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为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改变社会和生活方式。
一、创造出更多的机会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些机会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比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和工作,而不必在实体学校和公司里工作。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从而让生活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二、提升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生产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生产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产品。
同时,生产能力的提升也能够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三、改善医疗卫生科技可以极大地改善医疗卫生状况。
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的出现让许多曾经不可能治愈的疾病可以治愈。
同时,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的发展也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这意味着人们将拥有更长寿的生命。
四、创新社会结构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变社会结构。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在工作、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设想也发生变化。
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更加方便地交流和建立彼此关系。
五、应对全球挑战科技的发展还可以应对当前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破坏。
同时,科技也可以提高农业和食品的生产效率,为粮食危机和食品短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总之,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为人们生活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等着我们。
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一、现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科技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现在科技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
信息技术涉及到了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快速的转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完成工厂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互,使得生活方式趋于多样化。
(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科学原理和生物化学技术手段,研究和应用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物质转化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基于生物技术的产品的包括生物肥料、生物医药等。
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生物技术在解决粮食问题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生物资源,开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三)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材料技术包括了多种领域,例如高端建筑材料、新材料制造、高分子材料、环保材料等。
新材料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们社会的物质与科技水平的双重提升。
(四)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是指利用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新能源,开发和生产新型能源设施的技术。
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们社会节能环保的目标的实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它具有黄金能源的特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未来,太阳能技术可能成为了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关键技术。
二、未来趋势科技的未来发展是难以预测的。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几年科技的发展:(一)信息技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追求更高效的计算,更好的互联网服务及更无处不在的智能科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借助机械和化学等新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这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19世纪中叶,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化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工业的兴起,例如合成染料和塑料等新材料的生产。
同时,发电机和电气设备的发明也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引领了电器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
在医学领域,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药物和疫苗,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
在航空航天领域,人类首次实现了飞行,并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这标志着人类开始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全球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跨学科的合作。
通过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合作,可以将不同的知识和技术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学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相结合,促进了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前进。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然而,科学技术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等。
人们需要在科
技的推动下,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以更好地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能⼒⽬标过程⽅法⽬标情感态度⽬标1.新中国成⽴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党和政府确⽴了⾃⼒更⽣的发展⽅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历程:⼀、建⽴科研机构。
1949年11⽉,中国科学院成⽴,主要开展⾃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重⼤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随后,中央各部和各地相继建⽴了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
⼆、建设科研队伍。
许多⾝居海外的知识分⼦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阻挠回国,他们中的许多⼈,后来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学科的开拓者,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同时,中国政府还⼤⼒培养科技⼈才。
通过这两⼤举措,迅速建⽴起⼀⽀科研队伍。
第三,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
1956年,国家成⽴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这⼀规划提前五年完成。
2.这⼀时期,我国在原⼦能、航天⼯业、医学和农业领域取得了⼀系列震惊世界的成就,其中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最为显著:1958年,第⼀座实验性原⼦能反应堆建成;1964年,成功地爆炸第⼀颗原⼦弹;1967年,成功地爆炸了第⼀颗氢弹。
1970年,中国第⼀颗⼈造地球卫星“东⽅红⼀号”被送⼊预定轨道。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次⼈⼯合成结晶⽜胰岛素。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稻。
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中国科技达到的新⽔平,⼤⼤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提⾼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来越⼤了。
4. “⽂⾰”结束后,邓⼩平主管科学和教育⼯作,在全国科学教育⼯作座谈会上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才”的号召。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会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5、激光技术
原理:受激辐射光放大。特点: (1)高亮度,(2)高方向性,(3) 单色性,(4)相干性
应用:光纤通信、计算机、测 量、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
中国新型激光炫目步枪和步枪新瞄具
激光武器
(二)生物技术
1、微生物工程 利用细菌发酵生产各类产品。用于食品、 药品、农业(农药、肥料)、能源、矿业、 环保等。 2、酶工程 借助现代工艺手段和生物反应装置,利用 酶的催化作用生产各类产品。用于化工、食 品、医疗、能源等。
军事自动化——精确制导技术、C4IRS系统 (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侦察、监 视)
中国雷达旅指挥自动化系统
(3)信息处理——网络化
网络时代: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与知 识共享时代。
革命性变革:信息传播、电子商务、 远程教育、电子政府、生活方式等。
趋势:三机合一(电视、电话、电 脑——多媒体),三网合一(电信网、广 电网、计算机网——高速宽带网),三业 合一(电信业、广电业、网络业——信息 服务业)。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 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科学技术加速化发展
当代科技以指数规律增长。科学知识更新快; 科学成果迅速增长;从科学发现——技术实现— —生产应用时间缩短;新技术新产品更新换代快。
(二)科学技术整体化趋势日益显著
科技进一步分化和综合。各门学科相互交叉渗 透,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在边缘学科、综 合学科、横断学科的出现;科技的数学化、数字 化,是整体化的又一体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整体化。
支撑发展,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 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引领未来,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基础研 究和前沿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型 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 能能发电。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原子能
秦山核电站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 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 机。特别是“上网(internet)” 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 交流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孩子, 还是老人,都能“坐在家中, 知晓天下事”。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 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 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 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 “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 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 等,世界经济多走向多极化
互联网零售企业 亚马逊公司
亚马逊公司 创始人
沉溺网络游戏引发亲情惨剧—— 16岁初中男生捅死生母跳楼自 杀
14日凌晨,泗洪县城区发生一起惨案, 泗洪一名16岁初中生因在网吧玩游戏很晚 回家,遭到母亲斥责殴打,不堪忍受的男 孩手持水果刀疯狂地将母亲捅死,随后自 己也跳楼身亡。自杀前,自感罪孽深重的 男孩留下一纸遗书:“我知道错了,我不 该撒谎,是网络游戏害了我……” [出处:扬子晚报]
新华网华盛顿11月14 日电(记者 任海军 毛磊) 国际TOP500组织14日 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 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 排行榜,中国首台千万 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天河一号”雄居第一。 “天河一号”由国 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 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 津中心,其实测运算速 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 亿次。
打游戏猝死网吧,临死保持打游戏姿势
互联网 的出现
是利?
还是弊?
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 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 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 来巨大利 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 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 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 飞机试航成功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 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玉兔号抵达月面
材料一: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 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 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 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 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2、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 D )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 C、航天技术 B ) B、计算机技术 D、生物工程
4、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 B ) 不正确的是( A、它起源于美国 B、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C、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热身运动
1、他你认识吗? 2、载人航天技 术是第几次科技革 命的成果? 3、你能说出三 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吗?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 原子能 ● 计算机
● 空间技术 ● 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 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 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 炸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 子弹。并用于二战.
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 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 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 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 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 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 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科 技 进 步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特点三: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 进经济增长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 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艾德林站在登月舱支架旁
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 人类在月球上
留下的脚印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
步。
——阿姆斯特朗
美数百人争当火星移民 做好一去不复返准备
人类登陆火星电脑模拟图
据美国福克斯新 闻网、美国广播公司 12日报道,美国《宇 宙学》杂志最近称,人 类最快在20年后就可 以展开私人赞助的火星 单程之旅,没想到该报 道刊登后,至少400人 争相通过电子邮件和该 杂志社联系,表示愿意 报名充当首批有去无回 的“火星移民”,虽然 单程前往火星之旅形同 流放和自杀,但他们都 已做好了“壮士一去不 复返”的心理准备,即 使有去无回也不害怕。
从国家发展角 命的成果?
A
D B C
F E
G
H
第一次的是( CD ),第二次的是(ABEF ), 第三次的是(GH )
1、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 B 不正确的是( ) A、它起源于美国 B、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C、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兴起的时间、标志 核心
特 点
影 响 中国如何应对科技的飞速发展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面 对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 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 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身边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 革命浪潮中。
特点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材料二: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 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电 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 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 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特点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