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态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生态学研究和实验方法

生态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生态学研究是一门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建模等方法来揭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方式。
在生态学研究中,实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生态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态学实验方法。
一、实地观察方法实地观察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物种组成、数量分布、行为习性等信息,可以了解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地观察方法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大量的数据收集,可以借助于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可比性和验证性。
二、野外实验方法野外实验是在自然环境中设置控制和处理组,通过对照组的比较来研究环境因子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野外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等的强度和频率,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观察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野外实验通常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监测,要注意实验设置的可行性和考虑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
三、室内实验方法室内实验可以在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通过对实验条件的精确控制,来研究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和适应机制。
室内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物种的生理生态特性、生物化学反应、种子发芽等过程。
室内实验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创建虚拟环境来揭示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四、实验模拟方法实验模拟是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来探究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模拟方法可以通过模拟气候变化、土壤污染、废物处理等情景,来研究物种的适应性、竞争和共生关系等生态过程。
实验模拟方法可以使用温室、生态箱、草地模型等设备和模型来实现。
总结起来,生态学研究和实验方法包括实地观察方法、野外实验方法、室内实验方法和实验模拟方法等。
不同的方法在实践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限制。
生态学研究需要根据问题的特性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数据的可靠性、结果的解读和推广的可行性。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 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 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 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 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 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 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 该总表是根据法 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 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 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 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 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 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 5-2。 (3) 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 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
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方法及其应用1.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法是指对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等信息,从而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保护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海洋等,并可用于监测物种濒危、生物入侵、生态系统恢复等问题。
2.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人工设定和控制实验条件,对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特定组成部分进行操作,以模拟和测量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比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揭示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底物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等功能,为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模型模拟法模型模拟法是指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
通过建立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结合已有的数据和理论知识,可以模拟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过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模型模拟法在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的响应和适应性,为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修复和改善退化的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研究生态系统功能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退化生态系统中的问题和限制,并指导设计合理的生态工程方案。
例如,通过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底物循环和物种相互作用,可以设计和建造湿地人工湿地,恢复湿地功能和水质净化能力。
2.生态保护研究生态系统功能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物种多样性的分布和维持机制,并为保护和管理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野外调查和模型模拟,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濒危物种数量和分布的影响,进而指导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
3.气候变化综上所述,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生态工程、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界中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的丰富性。
它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代表着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态学研究则是关注于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环境下的作用。
为了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问题,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能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而无需依靠偏见和直觉性决策。
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正确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是确保研究结果准确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因所研究的生物群体和研究问题而异。
研究生态环境的研究员通常需要选定适当的方法。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是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最重要的步骤。
这个步骤通常被忽略,但实际上它正在发挥作用。
数据清洗包括删除错误值、删除重复值、填充缺失值以及格式转换等步骤。
在数据预处理中,数据被转化成可供分析的形式,如将数据进行归一化。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1. 标准化:将数据转化为以零为均值和以一为标准差的数据。
2. 中心标准化:将每个值减去均值并除以标准偏差。
3. 对数转换:将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以消除偏度和异常值。
4. 主成份分析:将数据集转化为几个主要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减小数据的大小。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另一个关键的步骤,能够帮助研究员有效地理解和交流数据。
通过数据可视化,研究员可以将表格和图形转换成可视的捆绑和部分信息。
这些可视化可以包括图表、散点图、直方图、箱线图等。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通过统计学来描述和推断数据集的方法。
与生态学相比,它更注重肯定和否定的结论。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员了解生态事件和模型,并帮助评估环境政策的影响。
它包括:1. 描述性分析:以表格和图形的形式描述数据。
2. 探索性分析:分析样本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推断性统计分析: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论。
生态模型生态模型是根据生态学理论和生物的生活方式开发的计算机模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生态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学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包括实验法、野外调查法、建模法、遥感法等。
不同的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一、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对自然现象进行人工操作来判断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可控、重复性好,可以精确地控制变量。
常见的生态学实验包括田间试验、室内试验、甚至现场试验。
实验法可以用来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通过在土壤上施加不同量的化肥来研究不同植物品种的生长状况、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污染物来研究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等。
二、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法是直接观察自然环境,记录物种分布、数量和生态习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取到比实验法更加真实的生态系统情况,有利于研究生物的适应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野外调查法包括传统的样方法、线路法,以及现代技术手段如GPS、声纳、红外相机等。
通过野外调查法,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情况。
三、建模法建模法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将生态过程抽象化为一组数学方程式,然后添加重要的环境和生物因素,通过仿真预测实验结果。
建模法的优点在于其可扩展性和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可以涵盖大片地区或时间的趋势。
然而,缺点在于需要高度技术和复杂性,非常依赖与放入模型的数据的准确性和足够性。
四、遥感法遥感法是利用遥感器捕捉来自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来分析环境的变化的一种方法。
遥感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取多层次、多维度的环境数据,反映广域尺度的生态问题。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识别植被类型、分析水、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研究气候变化、估测物种分布和数量等。
如今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更大程度增加了遥感法的应用前景。
五、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恢复等。
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

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
1. 观察法呀,这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比如说我们去观察一片森林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看看它们啥时候找吃的,啥时候睡觉,这多有意思啊!
2. 实验法呢,好比我们自己动手搭建一个小生态系统,然后改变一些条件,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就像在实验室里做有趣的小实验一样,说不定还能有大发现呢!
3. 野外调查法也很棒啊!这就像是去大自然中冒险,深入了解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分布情况。
举个例子,去山上调查不同海拔的植被有啥不同,哇,想想都很刺激呢!
4. 模型法,就如同搭建一个生态的微缩世界,通过这个模型来预测和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像研究气候变化对某个地区的影响,用模型来模拟,多酷啊!
5. 系统分析法,哎呀,这就像是把生态系统当成一个大拼图,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各个部分的关系诶。
比如说分析一条河流的生态系统,搞清楚上下游的关联,好神奇!
6. 统计分析法,这不就是从一大堆的数据里找出规律嘛!比如统计一年里某种鸟类出现的次数,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趋势,这多有挑战性!
7. 文献研究法,哇哦,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看看别人都研究了些啥关于生态的有趣内容。
假设我们研究某个古老的生态文献,说不定能发现宝藏呢!
8. 类比法,这就好像给生态现象找相似的例子来理解呀!比如把一个小池塘类比成一个大海洋的缩影,这样不就能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啦?
9. 追踪法,好比跟着一个小动物的足迹或者一个物种的迁移路线。
想象一下追踪一群大雁的飞行,去了解它们的迁徙规律,多好玩呀!
我觉得生态学的这些基本研究方法都超有趣的,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神奇的大自然,还等什么呢,赶紧去探索吧!。
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它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态学的研究过程就是探究这种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和机制。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野外观察法野外观察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规律性。
野外观察需要到野外实地观察和记录,采用目测、听觉、嗅觉等感官来获取所需信息。
通过野外观察可以获取大量的现场数据,分析数据得到生态规律和生态过程。
2. 实验法实验法是生态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生物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来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生态学家通常会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态系统来研究。
实验要进行严密的设计和操作,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数学模型法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对野外观测和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模拟,从而帮助生态学家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转机制。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有足够准确的数据为基础,在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
4.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是生态学数据处理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测算某些生态变量的变化规律。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但都要突出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生态学的特殊性。
在实际应用中,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利用、荒漠化治理等方面。
1. 环境保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生态学家寻找环境变化过程中的规律,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不同生物种群的影响程度,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措施。
2. 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生态学家评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潜力,掌握生物生长的规律,了解不同资源开发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调查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和数量,从而制定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案。
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是对野生植物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观察和分析的方法体系。
通过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境,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一、样地调查法样地调查法是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特定区域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对植物种类、数量、分布格局等进行全面观察和记录。
样地调查法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样地,也可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样地。
一般来说,样方的设置应尽量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法标本采集法是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和保存,可以对野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
标本采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遵循合理的采集方法和操作规范,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通过长期、连续地对野生植物及其生境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获取其生态学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的方法。
定点观测法可以设置在特定地点的固定样地内,也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点位观测。
通过对植物群落的生长、繁殖、生态位、种间互作等方面的长期观测,可以更好地理解野生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生态过程。
四、生态实验法生态实验法是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模拟和重现自然条件下野生植物生长和生态过程的方法。
生态实验可以通过人工设置不同的环境因子、处理措施和对照组,来评估野生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生态实验法可以为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提供可控的条件和重复性的数据,有助于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感知设备获取地表信息,并对野生植物及其生境进行宏观观测和分析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多源和多时相的数据,用于探测植被类型、面积、分布和变化等信息。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可以更深入地研究野生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和设计好实验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 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 等。
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中采用这个方法,据说 20 个中心点的数据可以与 2个 500平方米样方的精确度相当。同样该方法也可用于草地群落,只是相关的距离要根据实际 情况(纬度、经度、生态系统类型、干扰、地形等)进行调整。
5
二、群落特征的描述和度量
1. 多优度—群聚度的估测及其准则
多优度和群聚度相结合的打分法和记分法是法瑞学派的传统的野外工作方法。要有一定 的野外经验,这一方法与重视植物种类成相结合构成了这一学派的特色。
6
3. 生活力的记录
生活力又称生活强度或茂盛度。这也是全年连续定时记录的指标。一次性调查中只记录 该种植物当时的生活力强弱,主要反映生态上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不包括因物候原因而生活 力变化者。
生活力一般分为 3 级: 强(或盛): ●(营养生长良好,繁殖能力强,在群落中生长势很好) 中:不记(中等或正常的生活力,即具有营养和繁殖能力,生长势一般) 弱(或衰):Ο(营养生长不良,繁殖很差或不能繁殖,生长势很不好)
坡向
分层及各层特点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地被物情况 此群落还分布 于何处 人为影响方式 和程度 群落动态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日期 地点
坡度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群落高
层 高度 层 高度 层 高度 层 高度 层 高度
总盖度
层盖度 层盖度 层盖度 层盖度 层盖度
群落名称 层次名称
编 多优度— 号 群集度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
4.树高和干高的测量
树高指一棵树从平地到树梢的自然高度(弯曲的树干不能沿曲线测量)。通常在做样方的 时候,先用简易的测高仪(例如魏氏测高仪)实测群落中的一株标准树木,其它各树则估测。 估测时均与此标准相比较。
目测树高的两种简易的方法,可任选一种。其一为积累法,即树下站一人,举手为 2 米, 然后 2、4、6、8,往上积累至树梢,其二为分割法,即测者站在距树远处,把树分割成 1/2、 1/4、1/8、1/16,如果分割至 1/16 处为 1.5 米,则 1.5 米×16=24 米,即为此树高度。
2.样方法
样方,即方形样地,是面积取样中最常用的形式,也是植被调查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取样技 术。但其它形式的样地也同样有效,有时效率更高。 样方的大小、形状和数目,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群落的性质、采用的学术思路(如英美学派还 是法瑞学派)。一般地,群落越复杂,样方面积越大,形状也多以方形为多,取样的数目一 般也不少于 3 个。取样数目越多,取样误差越小。 野外做样方调查时,如果样方面积较大,多用样绳围起样方;如果样方面积较小,可用多个 1 米的硬木条折叠尺,经固定摆放围起即可。因工作性质不同,样方的种类很多: (1)记名样方。主要是用来计算一定面积中植物的多度、个体数或茎蘖数。比较一定面积 中各种植物的多少,就是精确地测定多度。 (2)面积样方。主要是测定群落所占生境面积的大小,或者各种植物所占整个群落面积的 大小。这主要用在比较稀疏的群落里。一般是按照比例把样方中植物分类标记到坐标纸上, 然后再用求积仪计算。有时根据需要,分别测定整个样方中全部植物所占的面积(面积样 方),以及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基面样方)。这些在认识群落的盖度、显著度中是不可缺 少的。 (3)重量样方。主要是测定一定面积样方内群落的生物量。将样方中地上或地下部分进行 收获称重,研究其中各类植物的地下或地上生物量。对于草本植物群落,该方法是适用的; 对于森林群落,多采用体积测定法。 (4)永久样方。为了进行追踪研究,可以将样方外围明显的标记进行固定,从而便于以后 再在该样方中进行调查。一般多采用较大的木桩、水泥柱和钢筋铁柱在样方的左上方和右下 方打进土中深层位置,以防位置移动。
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 3 个萌干,则必须测量三个胸径,在记 录时又用括弧划在一个植株上。胸径 2.5 厘米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 测量,应在灌木层中调查。 基径是指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用的数据, 测量时,也要用轮尺测两个数值后取其平均值。一般用钢尺也可以。一般树干直径的测量 位置是距地面 30 厘米处。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
3.英-学派选样特点
一般有三种:(1) 典型选样:即按主观的要求选样。 (2) 定距或系统选样:按一定距离或一定方式选样。(3) 随机选样:任意的、不规则 的选样。这一学派常常在一片群落地段上系统或随机选样。
(三)取样方法
1.群落类型与最小面积
一般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就越多,相应地最小面积就 越大。如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最小面积至少为2500平方米,其中包含的主要高等 植物多达130种,而在东北小兴安岭红松林群落中,最小面积约400平方米,包含的主要高等 植物有40余种,在戈壁草原,最小面积只要1平方米左右,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可能在10种 以内。在雾灵山,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最小面积要100平方米,包含高等物种22种之多。
2.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GPS,地形图(google earth)、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手铲、壁纸刀、记录本、 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等等。
3.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根据法瑞学 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 总的记录,表1-5。 (二)选样原则
丛径 株
物生
编
(m) (cm) (cm) (cm) 丛 盖度 候 活
号
植物名称
一 最 一 最 一 最 一 最 数 (%) 期 力
般高般高般高般高
附记
3
2.法瑞学派选样特点
一般采用典型选择原则。即在每一个群丛中个体内选一个典型的、一致性的群落地段作为样 地。一般对一个植被类型要选择 10个左右的样地,多几个更好。每一个群丛个体、不管面 积大小,通常只选一个样地。法瑞学派的选样,即使是主观的典型选样,每个群丛个体只选 一个样地,实际上这也带有随机的客观性。
1.营养期:——或者不记; 2.花蕾期或抽穗期:∨;
3.开花期或孢子期:O(可再分:初花 ;כ盛花 O:末花 C) 4.结果期或结实期:+(可再分:初果┴;盛果+;末果┬) 5.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常绿落果 ﹌﹌ )
6.休眠期或枯死期:∧(一年生枯死者可记 X)
如果某植物同时处于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则选取一定面积,估计其一物候期达 50% 以上者记之,其它物候期记在括符中,例如开花期达 50%以上者,则记 O(V,+)。
有两个等级,即多优度等级和群聚度等级,准则如下: 多优度等级(即盖度—多度级,共 6 级,以盖度为主结合多度):
5: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75%以上者(即3/4以上者) 4: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 50~75%以上者(即 1/2~3/4) 3: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 25~50%者(即 1/4~1/2 者) 2: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 5~25%者(即 1/20~1/4 者) 1: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 5%以下 数量尚多者; +: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很少,数量也少,或单株
野外生态学 森林调查、基本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 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生态学,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掌握生态学核心的最好方式。
植物群落生态研究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传统,从而形成了植物 群落学研究的学派,现在影响依然很大的当属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这是从事生态学学习和 研究的人必须要去找到归宿的。
群落名称 层次名称
样地面积
层高度
层盖度野外编号 调查时间源自第页 记录者编 号
植物名称
高度(m) 冠径(m) 丛径(m) 株 盖度 物 生 一 最 一 最 一 最 丛 (%) 候 活
般高般大般大 数
期力
附记
表 5 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层次名称
样地面积
层高度
层盖度
野外编号 调查时间
第页 记录者
花序高 叶层高 冠径
1.一般原则
(1)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2)六个接近特征: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②结构形态要接近;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⑤群落环境要接近;⑥外界条件要接近;
1
群落名称 记录者 样地面积 海拔高度 主要层 优势种 群落外 貌特点 小地形及样地 周围环境
有时,在一个环境异质性比较突出、群落也比较复杂多变的群落调查时,为了提高研究效 率,可以沿一个方向、中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布设若干平行的样带,再在与此相垂直的方向, 同样布设若干平行样带。在样带纵横交叉的地方设立样方,并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
4. 样线法
用一条绳索系于所要调查的群落中,调查在绳索一边或两边的植物种类和个体数。样线法获 得的数据在计算群落数量特征时,有其特有的计算方法。它往往根据被样线所截的植物个体 数目、面积等进行估算。
4
3.样带法 为了研究环境变化较大的地方,以长方形作为样地面积,而且每个样地面积固定,宽度固 定,几个样地按照一定的走向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样带。
样带的宽度在不同群落中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北方寒温带,草原地区 10-20 厘米,灌 木林 1-5 米,森林 5-10米(亚热带和热带10-30米)。 在雾灵山人工林和次生林为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