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篇一:标题:拓展:有关文言文中的成语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直到现代汉语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文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广泛地使用。
许多成语都是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1.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洛阳纸贵:比喻非常流行而珍贵的东西。
也比喻某一作品问世后广泛流传,人人争购。
3.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4. 狼狈为奸:形容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联合干坏事。
5. 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6. 提纲挈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指导全面。
7. 不遗余力:指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毫不保留。
8.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9. 入室操戈:进入别人的卧室,拿起了戈来乱打。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 鱼龙百变:比喻变化多端,灵活多变。
以上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拓展:除了上述的成语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文言文成语,如“相濡以沫”、“曲高和寡”、“良辰美景”、“流连忘返”等等。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使用率,并且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文言文成语的学习过程也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篇二:标题:自强不息正文:自强不息是一种古老的成语,出自《周易·乾卦》。
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自我努力,自我激励,永不放弃。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非常重要,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自强不息”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例如,人们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人在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也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企业或组织,强调其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
古代四字成语大全集及解释

古代四字成语大全集及解释1. 古代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你的意思是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吧•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2. 古代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瞻前顾后zhān qián gù hòu 出处楚·屈原《离骚》瞻:向前望;顾:回头看。
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
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永垂不朽yǒng chuí bù xiǔ 出处《魏书·高祖纪下》朽:磨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
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赴汤蹈火——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15.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的成语汇总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篇一:当今社会,成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文言文中,也有许多成语被用来表达深刻的含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以及它们的现代含义和拓展。
1.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一个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其意为不顾一切地去完成一项任务,不畏艰难险阻,永不放弃。
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比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在现代社会中,精卫填海的精神仍然备受推崇。
人们常用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或者克服一个困难的难关。
同时,精卫填海的典故也启示人们要有毅力和决心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能轻易放弃。
2. 鸡犬相闻鸡犬相闻是一个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其意为村庄里家家户户都能听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形容村庄的安静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鸡犬相闻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化的标志。
在城市中,人们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常常需要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
而鸡犬相闻的宁静和和谐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
人们渴望回到那种宁静、安逸的生活,这也催生了越来越多城市隐居主义者的出现。
3.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一个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其意为大海变成了农田,农田变成了大海,形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
在现代社会中,沧海桑田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的地貌变化。
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沧海桑田的变化更是每天都在发生。
人们常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世事变幻,也启示人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文言文中一些成语的现代含义和拓展的相关内容。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运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篇二:当今社会,成语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许多成语都是源自于文言文。
在文言文中,成语是一种表达简单、意义深刻、具有文化内涵的语言形式。
以下是一些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1. 守株待兔:比喻因被固定的观念限制而无法自行思考解决问题,只等待外在机会的到来。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第一册文言文中的成语总结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第一册文言文中的成语总结【—
初一
语文第一册文言文中的成语总结】,以下就是第一册文言文中成语的总结,仅供参考。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至无法抢救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至不容挽回的程度。
——《扁
鹊见到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等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朦胧;——《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总结:
初中语文
文言文成语并不是很多,以上概括了一些。
120个文言实词成语助记

120个文言实词成语助记1.爱:o成语:爱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助记:该成语意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其中“爱”字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同情、怜悯之意。
2.鄙:o成语:肉食者鄙(ròu shí zhě bǐ)、卑鄙龌龊(bēi bǐ wò chuò)助记:“鄙”在这些成语中表达的是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或品质恶劣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常指粗俗、鄙陋之人或事物。
3.坐:o成语:坐以待毙(zuò yǐ dài bì)、坐吃山空(zuò chī shān kōn g)、坐怀不乱(zuò huái bù luàn)、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 iān)、如坐针毡(rú zuò zhēn zhān)、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助记:通过这些成语可以记住“坐”的多种意义,包括停留、等待、安坐不动、保持端庄等,以及引申出的位置、状态、行为方式等义项。
4.使:o成语:假使(jiǎ shǐ),使臣(shǐ chén)助记:“使”在成语中体现了其连词“假如”和动词“派遣、命令”的意思,进而可以联想到文言文中类似的用法。
5.族:o成语:灭族(miè zú)助记:“族”在成语中的意思是整个家族被消灭,从而帮助记忆其本义“同性亲属”,进一步引申出“聚结”和“众多”。
6.患:o成语: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助记:“患”在成语中意为困苦、灾难,在古文中同样表示祸患、忧虑。
7.益:o成语: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损人益己(sǔn rén yì jǐ)助记:“益”在此表示增加、增多,在文言文中也常常用于表达增益、好处等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
七年级上册
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3、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
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7、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
9、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10、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1、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论语〉十则》)
12、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1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14、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15、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
16、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17、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18、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
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1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21、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夸父逐日》)
八年级上册
22、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
23、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24、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25、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
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2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27、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8落英缤纷: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30、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31、夜不出户:夜里睡觉不用关门。
形容社会治安良好。
八年级下册
32、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
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33、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34、百废具兴: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
同“百废俱兴”。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35、气象万千:气象:情景。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36、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范仲淹《岳阳楼记》)
37、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38、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9、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40、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41、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42、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43、阴风怒号:阴冷的大风呼啸着。
44、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45、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醉翁亭记》)
46、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
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
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醉翁亭记》)
47、山肴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醉翁亭记》)
48、峰回路转: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醉翁亭记》)
49、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0、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九年级上册
51、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
比喻远大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52、披[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
形容全副武装。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53、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54、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55、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
56、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旺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57、不毛之地:
58、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59、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60、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61、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62、白虹贯日:虹:光晕;贯:穿。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
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级下册
6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
6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
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
65、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66、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67、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
68、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69、再衰三竭:竭:尽。
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
70、彼竭我盈: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
对方的士气衰竭,我方的斗志旺盛。
71、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72、门庭若市:庭:院子。
若:好象。
市:集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多,热闹非常。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