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陶瓷雕塑的考古分类及其艺术价值研究
陶瓷中的动物造型

陶瓷中的动物造型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原始陶中就有大量的动物造型出现。
由于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的观念,人与动物的关系密切,相于对陶塑人物,动物的塑造显得格外用心,更加成熟,其造型手法是一种去繁就简符号化的提炼,这是一种古人简化世界、掌握世界的方式。
动物造型成为具有最大共性的代表,比如与人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动物演化成生肖文化,构建起人与动物在时空观念的统一,也搭建起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自我投射认同。
例如笔者的《吉狗迎春》(图1)就是对中华生肖犬蹲立姿态的高度提炼,将狗的可爱,忠诚陪伴人类的品质得以凝聚,用粉彩梅花进行装饰,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龙行天下》(图2)运用了中国几千年哲学思维的太极阴阳“S形”弧线;《玉兔迎春》(图3)的造型中,取一弧形即表现了玉兔的充满生机、可爱跃动,圆润的弧度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对“圆道”的崇拜。
生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对自然、天地的尊重,体现着华夏民族的最初意识形态,即对自然的崇拜与虔诚。
动物雕塑去具象化细节而强调动物本体的特征,是中国造型艺术的基本底色,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象征之一。
中国文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总体来说,是一种象形文字,而非拼音文字。
对于事物常常是通过一种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逐渐将其简化,最终用简单笔画构建出汉字。
比如,现实中的马都是唯一的真实的具体的某一匹马,但是提炼出的“马”却具有马的共性特征,头、躯干、四肢、尾,以最能显示马的特征的侧面构建出“马”字。
有了“马”字之后对于显示马的精神则是书写时候运笔点划,搭建字体结构的独立审美,书法艺术由此而生。
同样,中国造型艺术其本质也就类似如此,所以有成竹在胸,而非自然造化。
中国传统雕塑中的马常常和英雄在一起,是英雄的承载者或化身,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图4)、霍去病墓的跃马(图5)、昭陵的六骏(图6)等。
这些马并非是表达马本身,而是独马以及群馬的变幻组合而形成的精神与气势,演绎了马与“英雄”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英雄精神的载体,也就是英雄的化身。
古代艺术品和雕塑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艺术品和雕塑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人类过去文明的物质遗物来揭示历史真相和了解古代文化的学科。
在考古学研究的范围中,古代艺术品和雕塑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技艺,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本文将探讨古代艺术品和雕塑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一、古代艺术品的考古学研究古代艺术品是古代人类创作的精神产物,包括绘画、陶瓷、玉器、金银器、珠宝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考古学家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考古学研究中,古代绘画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关注。
考古学家会通过发掘墓葬和遗址中的壁画,来还原古代社会的文化景观。
例如,在中国的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了大量唐代的壁画,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记录。
古代陶瓷也是考古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
通过对古代陶瓷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在中国的龙泉窑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瓷器,揭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以及当时的贸易活动。
此外,金银器和珠宝也是古代艺术品的一类重要形式。
它们以其精美的外观和工艺而备受瞩目。
通过研究这些金银器和珠宝,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其与宗教、权力和财富之间的关系。
二、古代雕塑的考古学研究古代雕塑作为一种通过雕刻材料来表现形体的艺术形式,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古代雕塑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形象的艺术追求,还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在考古学研究中,由于雕塑产生的材料多是耐久的石材或金属,因此相对于其他艺术品更具保存性。
通过对古代雕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统治者的形象、神话传说的内容等。
例如,埃及的法老雕像是古代雕塑研究中的重要对象之一。
法老雕像可以为我们还原古埃及法老的真实形象,揭示出古埃及法老崇拜独大、权力至上的统治思想。
扬州博物馆汉代陶塑动物研究

扬州博物馆汉代陶塑动物研究作者:管月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6期摘要:陶塑动物作为汉代的墓葬随葬陶俑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扬州地区均有发现。
这些陶器模型既代表了人类观念上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又模拟着当时的物质生活状况。
因此,这是我们需要研究汉代陶塑动物,剖析汉代陶塑动物大量出现的原因,对于研究扬州汉代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更深层次的认识汉代艺术美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汉代陶塑动物;扬州;引言汉代的陶塑动物,历史久远现存的数量并不太多,就现存的汉代陶塑动物来看,其艺术水平在当时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高度,主要特点是在写实的基础上注重形式美的象征性,写意性以及装饰性。
研究汉代陶塑动物对于我们现在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并且从观察生活的角度,方式,到表现手法,我们依然在传承着,创新着。
汉代的陶塑动物有的气势磅礴,有的精巧细致,有的粗犷有力,有的温柔婉约,无不感染者我们后代,启发颇深。
一、汉代陶塑动物(一)发展脉络据考古资料表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人类已经开始用粘土塑造某些形象,形成了人物、动物艺术品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陶塑工艺的发展,陶塑动物作为一种新的陶塑艺术品开始出现,并且得到不断发展。
随着文明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夏商周时期的陶塑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塑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呈现出稳定的增长,并开始被普遍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及至汉代,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繁荣,厚葬之风的盛行,为陶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直接动力。
除各种造型、题材的人物俑之外,陶塑动物在汉代墓葬随葬品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汉代陶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容题材汉代的陶塑动物,大多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牛、马、羊、猪等家禽,狮、虎、鹿、野猪等野兽,以及燕子等飞鸟。
然而,汉代陶塑动物的写实性与一般的具象雕塑亦有着一定的差异。
虽然汉代陶塑动物能够让人一目了然该形象的本色,但是在具体的结构比例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变化。
陶瓷动物雕塑制作的探析

佛 山 陶 瓷 63
Ceramic Art
陶瓷艺术
林建平
渊德化县龙湖瓷厂袁德化 362500冤
随着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袁人们的生活也变的非常丰富袁 更多的人投入对陶瓷动物雕塑的欣赏遥 在这种前提下袁瓷动物雕 塑更应该去满足人们的生活情趣袁 陶瓷动物雕塑的制作也应该 是丰富多彩的遥 陶瓷动物雕塑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人们住 宅内部装饰相适应袁 这样陶瓷动物雕塑才会达到生动活泼的要 求遥 本文就是针对陶瓷动物雕塑的制作进行了探析遥
变形形式下的陶瓷主要是对自然形象进行了大胆的 提炼袁在一定的程度去改变要雕塑对象的自然形象袁这样 既不会受到形式上的约束袁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忽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4 FOSHAN CERAMICS Vol.24 No.5 渊Serial No.214冤
略掉一些不必要的细节遥 尽最大可能的对雕塑的对象进 行夸大以及提高雕塑对象的生动性袁 这样可以在很大的 程度上保留了雕塑的最大特点遥
陶瓷雕塑变形的基础是写实袁 这个特点在陶瓷动物 雕塑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袁在进行雕塑之前袁作者都会先对 动物进行观察袁要深刻的熟悉动物的形态遥 同时袁我们还 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袁才能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袁这样雕 塑出来的动物也会更加的生动形象遥 如院马和鹿这两种动 物的雕塑袁 艺术家在雕塑之前就应该要对这种动物进行 仔细的观察袁找到他们本身具有的特征袁也要找到他们之 间的不同袁马的背部主要就凹下的弓形袁而鹿却是凸出的 弓形袁这两种动物的不同之处较多袁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 就可以根据这两动物的不同特点进行夸张的处理,提升雕 塑的整体魅力遥
5 结语
陶瓷动物雕塑它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造型袁 陶瓷动 物雕塑在雕塑时必须要在考虑多种材质的同时还要考虑 工作者的工艺要求遥 陶瓷动物雕塑在材料的选取上对于 雕塑的影响是极为大的袁 它不仅仅是在影响着人们对于 陶瓷动物雕塑的审美效果袁而且对于它的加工方式以及最 终形成的效果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遥 因为陶瓷动物雕塑的 质感上与釉色上的不同最终将会导致人们对于成品的视 觉产生不同的效果袁这个特点在陶瓷动物雕塑上表现的最 为明显遥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袁每个时期的陶瓷动物雕塑都 具有不同的特点袁在每个时期中陶瓷动物雕塑都采用了不 同的材料进行制作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充分的体现出不 同的时期的历史特点遥 其实袁在每一次对新材料的运用上 都可以使陶瓷动物雕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遥
动物题材在陶瓷装饰中的艺术价值

动物题材在陶瓷装饰中的艺术价值摘要:陶瓷动物作为一种传统的陶瓷艺术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地流传了数千年。
它们以精细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装饰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在现代,陶瓷动物也成为了艺术收藏品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因此,对陶瓷动物的研究和探索变得越来越重要。
键词:陶瓷动物;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艺;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2—138—(03)The Artistic Value of Animal Theme in Ceramic Decoration1前言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陶瓷动物的装饰和艺术表现的探讨,深入了解陶瓷动物的制作技艺和文化背景,并探讨陶瓷动物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为研究陶瓷艺术、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和归纳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从而深入了解陶瓷动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制作技艺和装饰风格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陶瓷动物的制作技艺和装饰风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此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2陶瓷动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1 陶瓷动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陶瓷动物是一种古老的陶瓷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陶瓷动物已经开始普及,并逐渐演变出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动物在中国的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当时瓷器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和欧洲等地,陶瓷动物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2陶瓷动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用途 陶瓷动物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用途。
在中国古代,陶瓷动物通常被用来作为贡品或礼物赠送给贵族或皇室成员。
陶瓷动物也被用来作为香炉或灯座的装饰,以及祭祀或仪式活动中的道具。
论唐宋时期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性

论唐宋时期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性
唐宋时期的陶瓷动物雕塑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烧制陶瓷的工艺技术的绝妙体现,还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首先,唐宋时期的陶瓷动物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由于唐宋时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陶瓷动物雕塑更加注重表现中国文化和传统文化元素。
在造型上,除了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动形态外,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符号,如麒麟、龙、凤、狮子、青蛙等。
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使得陶瓷动物雕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其次,唐宋时期的陶瓷动物雕塑在表现技法上更加精湛,具有独特的韵味。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运用了多种技法,如高浮雕、低浮雕、刻线等,将动物的生动姿态和特点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同时,也运用了较为复杂的釉绘技法,通过多层次的色彩渲染,更加突出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性和意境感。
最后,唐宋时期的陶瓷动物雕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动物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古代的“龙凤呈祥”、“吉祥如意”等,因此,陶瓷动物雕塑在古代具有强烈的神圣和吉祥的象征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的陶瓷动物雕塑作品不仅是包括烧制、雕
塑工艺在内的多个方面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在表现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的同时,赋予了生命和美感,展示出中国古代美学文明的丰富多彩性和博大精深性,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
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表达

断发展,雕塑也是时代特征的代表。陶瓷雕塑不仅可以 给观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而且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陶瓷动物雕塑有别于其他的雕塑,不但展现了动物的力 量,也展现出动物的灵魂。陶瓷动物雕塑的材料选择和
可以美化空间,更加可以给观者带来美好的心情。 陶瓷动物雕塑通常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种 是夸张另一种是写实。写实就是遵循物体原有的基本结 构进行合理的微调,追求与实际物像的结构和形状尽量
第 36 卷 第 143 期 2021 年 06 月
陶 瓷 研 究 Ceramic Studies
Vol.36 No.143 June .2021
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表达
郭 超 (景德镇孚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景德镇,333000)
摘要:陶瓷动物雕塑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具有特定的实用性。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写意传神,生动的表达 动物这一题材。当代陶瓷动物雕塑艺术家通过新颖的创作手法,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赋予陶瓷动物雕塑全新的生命力。 本文主要研究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表达和人文品格。通过研究其造型,艺术创新等角度,给当代陶瓷雕塑的艺术创 作提供思考。 关键词:陶瓷;动物;雕塑;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1) 06—121—(02)
122
造型等方面都要契合。在设色上需要满足其与瓷器釉色 的和谐,给观者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不同造型的动物, 在制作当中,采取不同的创作方式。可以是泥板成型、 注浆成型等等。伴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大众 对艺术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陶瓷动物雕塑在创作当 中不断吸取深厚的文化内涵呈现给大家,才能在当下的 陶瓷市场保持竞争力。在不久的未来,陶瓷动物雕塑在 艺术家的创作中会更为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如今,伴随 陶瓷动物雕塑的商业化趋势越发明显,陶瓷动物雕塑将 达到商业化和艺术化的完美融合。陶瓷动物雕塑自身的 文化内涵通过长时间的贸易往来,潜移默化的也影响着 大众。为了将陶瓷动物雕塑推向更为广泛的舞台,加快 陶瓷动物雕塑的发展。当代陶瓷动物雕塑家需要促进文 化内涵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陶瓷动物雕塑的色彩、造型、 装饰等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和研 究中,陶瓷动物雕塑才能成为一个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 门类。 综上所说,艺术是源自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而 陶瓷动物雕塑不单单是对自然动物的简单复刻,而是物 像整体的造型进行概括和重组。这时陶瓷动物雕塑的重 要表现方式和艺术审美情趣。陶瓷动物雕塑现在广泛流 入千家万户,体现出了其前所未有的艺术价值。希望通 过笔者对陶瓷动物雕塑的不断研究,为日后陶瓷动物雕 塑的创作奠定基础。
论河姆渡陶塑动物作品的审美价值

人 文社科
论河 姆 渡 陶 塑 动 物 作 品 硇 审 美 价值
濮 阳职 业技 术 学院 孙 慧 霞
[ 摘 要]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河姆渡遗址 中的 陶塑动物作品是原 始先民在 陶器制作过程 中信 手拈来之物 , 因而更能映射 原始人类的 思想情感及生活印迹。其造型简练生动, 意趣 盎然。浓厚 的生活气息与率真 的手 法直抵观者心灵 , 给人 以 自由及 自然 亲切的 美好感
偶像。 0 ” 河姆渡 陶塑动物虽然数量不多 , 种类也仅有猪 、 、 、 、 羊 牛 鱼 狗及
生活在钢筋与混凝土 中, 难道真 的已经或正在丧失这种作 为人 的灵性 ,
而渐趋类 同于所谓 的先进科技创造 出来的冰冷而僵硬的机器吗?的确 ,
现在可怜的孩子 已不习惯于 到大 自然中体会清草与泥土 的气息 了 ! 科 技作为生产力促进社会在一方 面飞速发展的 同时 ,也钝化着人 的生理
功能 ; 社会运转速度的驱使 , 又使人难免 急功近利 、 心情浮躁 ; 加上 为前
人所造就的辉煌所笼罩 ,使得现代人更 多地把精力放在一种 浮浅 的单 纯意义上的技法与形式当 中, 而渐趋脱 离了生活 , 脱离 了人本身能动 的 感觉能力 , 以至渐趋麻木 、 浅薄。 些艺术作品不 是由于矫柔造作 、 有 内容
空洞而显得毫无生气 ,就是 由于太过 于追求视 觉的刺激而显得乏 味与
浮躁 。
飞鸟之类 , 但从 其造型 中的那 份松弛 闲适 , 意趣盎然 的情况看 , 说是 信
手捏制的把玩之物倒更为合理 。 在河姆渡 陶塑动物 中除有些手法 稍有 粗劣 , 或形状残缺不全 以外 ,
主要的代表作 品大都造型 自由、 简练 , 形象准确 、 生动。 反映了创作者的 美好情趣 。 中发掘于第 四文化层( 其 距今约 70 -6 0 ) 00 - 50年 的陶猪与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艺术 2014年9月(上)
094
动物陶瓷雕塑的考古分类及其艺术价值研究
李燕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汉代陶瓷雕塑变成为了古人装饰与墓葬的重要器具之一。
而到了唐宋时期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本文基于以出土的汉唐陶瓷作品对其分类以及艺术价值进行研究。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分析能够为后续的考古与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动物陶瓷;分类;艺术价值
1 引言
陶瓷雕塑在古代即是一种装饰品,又是古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与愿望。
因此,在我国艺术发展的长河中,陶瓷雕塑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动物陶瓷雕塑又是陶瓷雕塑中重要的一环。
从现有出土的陶瓷雕塑中,动物陶瓷雕塑所占到的比例超过了70%。
对动物陶瓷雕塑的研究能够有效的还原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与情怀;同时,也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分析我国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发展路径,为现代的雕塑艺术提供更为具体的艺术传承。
本文以唐宋时期的动物雕塑为研究对象,对其考古分类及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
旨在为后续的分类与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2 动物陶瓷雕塑的考古分类 动物陶瓷在唐宋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走入了广大百姓的家庭。
大部分分类原则将此部分陶瓷雕塑按照动物原型或者陶瓷雕塑的作用来进行分类。
所谓的动物原型是指在动物陶瓷雕塑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其具体可以划分为家畜、野生动物、升华动物以及神话动物等四种。
根据《瓷工手记》中的记载,动物陶瓷的分类大致分为上述的四种,其中家畜以及神话动物最为常见。
其中家畜所以民间所饲养的家畜为主,如鸡、鸭、鹅、狗、猪等。
人们经常将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物质的渴望寄托于动物陶瓷之上。
而在神话动物的造型设计中,这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祥瑞的向往。
此外,由于龙这种神话动物作为皇家的独特象征因此在民间的动物陶瓷中十分罕见。
体的动物陶瓷造型这更多的来源于貔貅、麒麟、麋鹿、仙鹤等形象。
而所谓的野生动物以及升华动物这主要是用于官方摆件以及墓葬等领域。
其使用者也多以古代武将为主,此类人群利用动物的威猛来表征自己的丰功伟绩。
从动物陶瓷的功能方面来进行分类,此种陶瓷艺术主要是作为日常装饰、玩具、祭祀、墓葬等种类。
并且在古代根据动物陶瓷的不同功能配以不同的生产模式。
根据史料《中华闲话》的记载,在动物陶瓷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分为批量生产有空闲生产等两种模式。
所谓的批量生产是指在具体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根据需求来进行批量生产的方式。
此种生产模式主要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根据相关的陶瓷作用来进行具体的艺术规划的。
同时,由于此种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具体的烧制过程中可以以动物陶瓷为主要要件进行整窑的烧制,这也使得此类陶瓷器具单件体积较大,而此类动物陶瓷也多用做大型装饰以及祭祀与墓葬应用。
所谓的空闲生产则是指动物陶瓷的生产主要是用于填补陶瓷烧制窑中的内部空间,以保障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
此类动物陶瓷的单件体
积相对较小,而设计种类也多以常见的家畜与野生动物为主。
而在销售与应用的过程中也多以赠品与定制的形式出现。
这也就导致了此种方式所生产的陶瓷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多作为家庭摆件以及玩具的形式而存在。
从出土的比例来看此种陶瓷作品现存数量较大。
3 动物陶瓷的艺术价值研究 动物陶瓷类作品与其他的陶瓷作品相比更具有生活气息。
从艺术价值的角度去考虑有着其积极的一面,更有着消极的方面。
所谓消极的一面是指此类陶瓷作品多以小件器物为主,这也在客观上降低了该类作品的艺术承载价值;而从积极的一面来考虑,此种形式的作品更贴近古代人们的生活,使得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与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从造型艺术、装饰手法以及釉色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动物陶瓷的艺术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3.1 动物陶瓷的造型艺术
单纯的从动物雕塑的造型角度来看,该种雕塑做工相对简单,但是具有明显的生活气息。
因此在具体的雕塑造型艺术方面表现为写生派与生活派等两个艺术体系。
写生派主要是根据对生活当中动物的细致观察以及细腻的雕塑手法来对生物的特点进行如实的描述。
这样的雕塑手法代表了动物雕塑领域的最高技术成就,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手巧与艺术思维的体现。
如西安出土的“三花马”(陕西博物馆编号1642)这是这种写实设计手法的代表作品,在其具体的造型设计过程中注重马这种动物的细节描绘,其中主要通过马的眼睛、口部、尾巴等细节描写加以体现。
同时,对马的整体特征把握良好,包括了马的整体型,以及略微偏转的头部,不仅与马自身的生物学形态相吻合,还复合当时古代人对马这种动物的审美观念。
而升华派动物雕塑这是通过对动物的某一特征来进行夸大的雕塑手段。
通过这样的手段不仅能够使得动物雕塑的外形更加的丰富多彩;还能过通过对动物特征的夸张表现来使得动物雕塑特点鲜明,并具备更为深远的寓意。
如民间收藏家李毅说收藏的汉代博山摇蟾蜍砚滴则是升华动物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具体雕塑造型设计方面着重突出了蟾蜍的肚子与嘴部。
这两个部分是蟾蜍的重要特征,这具体突出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此物件的实用性;而且具有了丰满、海量、学识丰盈等良好寓意。
3.2 动物陶瓷的装饰手法
在动物陶瓷雕塑的构建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造型设计之外,才会一些与之匹配的装饰手法。
这些装饰手法的引用仅增加了动物雕塑的观赏性,还提升了动物雕塑整体的艺术价值,这与我国古代陶瓷器具的制作有审
美特征是吻合的。
从具体装饰手法的特征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物陶瓷雕塑采用动物部分肢体为装饰手法,这种装饰多用于华贵的陶瓷器具,而在使用领域方面则多以官方用具为主。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青釉凤首龙柄壶(馆藏编号为11426)这是此种装饰手法的代表作品。
其瓶口与瓶手分别采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凤凰与龙作为设计原型。
此种陶瓷器皿毫无意外的为皇家所拥有。
其中凤凰与龙分别代表了皇家的权利与高贵,同时作为陶瓷的装饰也使得陶瓷的整体设计得到了有效的升华。
另一方面,生物陶瓷雕塑多采用花纹对动物自身进行装饰。
如湖南出土的“长颈鹿”(现存于长沙博物馆)采用规则的几何图形对长颈鹿雕塑的身体进行了必要的装饰,这种装饰从现实角度来讲符合长颈鹿自身的外部特征。
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更增加了此件作品的生活气息与艺术灵动性。
3.3 动物陶瓷的釉色特征
釉色是我国古代陶瓷作品的重要特点与工艺之一,同时是否拥有釉色也是陶与瓷的重要。
区别。
而在动物雕塑中釉色的应用是区别陶瓷种类的核心方法之一。
一般情况下,根据应用领域以及动物陶瓷雕塑的应用环境说不同,其自身的釉色选择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以民间常见的玩具类、摆件类、祭祀类动物陶瓷作品为例。
其中绝大部分该类作品并没有釉色,因此仅能够归纳为陶。
而应用器皿、宫廷摆件、墓葬用品等动物雕塑,由于工艺相对复杂,自身的釉色也较为丰富。
其中,以唐三彩为代表的动物陶瓷雕塑更是我国古代又设应用的典范,与我国文化领域的艺术瑰宝。
4 总结
动物陶瓷雕塑是现阶段出土的陶瓷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此种雕塑不仅展示了我国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以及动物的热爱之情。
本文以古代动物陶瓷雕塑为研究对象,对其具体的考古分类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同时,按照其造型艺术、装饰手法以及釉色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其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动物陶瓷雕塑考古分类及其艺术价值欣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朕. 论唐宋时期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2]吴姗姗. 浅谈汉代动物雕塑的形式美[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袁越. 中国传统动物雕塑的隐喻研究[D].厦门大学,2014.
[4]陈莉. 商周青铜器上动物雕塑的美学研究[J]. 兰州学刊,2011,08:185-189.
动物陶瓷雕塑的考古分类及其艺术价值研究
作者:李燕
作者单位: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名:
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14(2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mlzg20142508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