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课 理解与包容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

第3课古代西亚、⾮洲⽂化学案时空观念第3课古代西亚、⾮洲⽂化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化,理解世界⽂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类⽂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1.了解古代西亚⽂化、古代埃及⽂化和阿拉伯⽂化等多姿多彩的地域⽂化,从“家国情怀”的⾓度理解世界⽂化的多样性。
2.归纳古代西亚⽂化、古代埃及⽂化和阿拉伯⽂化的代表成就,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度理解西亚北⾮地区对⼈类⽂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古代西亚⽂化1.概况: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明的地区之⼀。
2.主要成就(1)⽂字:楔形⽂字①出现: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创造。
②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字。
③影响:在西亚流⾏了数千年。
(2)⽂学:《吉尔伽美什》①地位:是⽬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②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活和⽣命的态度。
美索不达⽶亚西南部苏美尔⼈的古城城名(3)建筑和艺术①苏美尔⼈:泥偶雕像⽣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规模宏⼤的王宫,王宫⼤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飞⽜。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法典①内容:前⾔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详细规定了⾂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作⽤:反映了古巴⽐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埃及⽂化1.概况:古代埃及地处北⾮的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明绵延约3000年。
2.成就(1)⽂字:象形⽂字①组成:由表⾳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②使⽤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直使⽤到公元4世纪。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1《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
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
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
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我这时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
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
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
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此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小珍珠鸟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的笔头沙沙作响,不一会儿,笔头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幸福和谐的家庭(同步习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课《幸福和谐的家庭》同步习题一、基础训练——知识检测(共14小题)1.每到快过年时,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便纷纷踏上回家之路。
他们或许是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追梦的“打工人”,或许是为了学习知识本领外出求学的“学生党”,亦或许是为了“诗与远方”而暂居异乡的游子。
在浓烈的思乡之情与家人的殷切期盼下,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不远万里回到家乡。
其原因是()A.家中有亲情,家是每个人心灵的依靠B.家只是房子和住所,是避风挡雨的地方C.家里有亲人,家人间都存在血缘关系D.家是甜蜜的避风港,家人之间没有冲突【答案】A【分析】在浓烈的思乡之情与家人的殷切期盼下,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不远万里回到家乡的原因是家中有亲情,家是每个人心灵的依靠,A是正确的选项;B错误,家不仅仅是房子和住所,家中有亲情,家是每个人心灵的依靠;C错误,家里有亲人,家人间并不都存在血缘关系;D错误,家人之间也有冲突。
故选:A。
2.随着寻根热的兴起与家族文化观念的复兴,收藏旧家谱、修纂新家谱蔚然成风。
正如修谱人所说:“谱之修也,前业有益于宗祖,后更有益于子孙,所系询亟重也。
”这说明()①所有的家风、家训都值得我们去继承②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③生命可以永恒,我们可以改变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④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C【分析】材料中,正如修谱人所说:“谱之修也,前业有益于宗祖,后更有益于子孙,所系询亟重也。
”这说明了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所以②④正确;“所有的”一词太绝对,①错误;生命不可以永恒,我们不能改变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③错误。
故选:C。
3.有人说,世界再大,也要回家;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
下列关于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们寄居之所,只是一所房子B.是休息放松的心灵港湾C.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共同体D.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答案】A【分析】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第6课 《散步》(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6课 散步一、选择题(共14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酷.冬(kù) 散.步(sǎn ) 信服.(fú) 散.(sàn )落 水泡.(pào ) B .嫩.芽(nèng ) 铺.着(pū) 很累.(lèi ) 熬.(áo ) 果实累.累(léi ) C .分歧.(qí) 还.小(huán ) 拆.散(chāi ) 蹲.(dūn ) 勉强.(qiǎng ) D .一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lín ) 鱼塘.(táng ) 稳.(wěn ) 强.(qiáng )壮 【答案】D【解析】考查字音。
A.散步(sǎn )——sàn ;B.嫩芽(nèng )——nèn ;C.还小(huán )——hái ;故选D 。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这景象真是美极了。
B .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 .公正断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只有坚守公正,百姓才会信服..。
D .他俩在某个问题上有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
【答案】B【解析】A .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
使用正确;B .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在此形容马的神情与颈部的美相互配合得很好,使用有误;应使用“相得益彰”;C.信服:相信并佩服。
使用正确;D.分歧:指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
使用正确;故选B。
3.(2分)(22-23七年级上·辽宁盘锦·期末)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金太阳语文高考总复习新亮剑答案

金太阳语文高考总复习新亮剑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作文

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作文篇1【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大家好啊!我是小明,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男女生之间的友谊。
我知道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烦恼:到底怎么和异性相处才算是正确的呢?别急,让小明为你们支几招吧!首先,男生和女生是可以做朋友的哦。
有些人觉得男女生是不能做朋友的,因为长大后可能会产生其他的感情。
但我觉得,只要大家真心地把对方当做朋友看待,相互尊重,就一定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不过,男女生之间的友谊和同性之间的友谊也是有一些区别的。
比如说,我们就要格外注意一些细节,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作为男生,我们要学会尊重女生。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女生也一样。
我们不能对女生说一些难听的话,或是做一些伤害她人的事情。
要对女生友善一点,保持绅士风度哦。
再者,女生和男生在一些方面也是有差异的。
比如说,女生可能比较注重细节,更容易感性一些。
所以作为男生,我们要学会体谅女生朋友,多听听她们的想法。
女生也要理解男生比较直爽单纯的性格特点。
大家互相欣赏对方的长处,用友善的心态对待彼此,就一定能相处的很融洽。
此外,我觉得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也不能太过亲密。
比如说,我们要学会保持适当的距离感,不要总是拥抱或牵手之类的。
毕竟异性之间有这样的亲密行为,很容易让别人产生一些误解。
我们更应该以尊重和友善的态度相处,而不是亲密无间地黏在一起。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当然也不能完全把异性当陌生人对待。
我们要学会开诚布公地交流、分享快乐和烦恼。
只要大家珍惜友谊,坦诚相待,男女生之间一定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并不难,只要用友善、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彼此,相信定能收获一段珍贵的友谊。
大家加油哦!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作文篇2在校期间,老师经常敦促我们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可是,往往我们会遇见一些同学争吵、打闹的事情。
读《宽容》有感

读《宽容》有感读《宽容》有感读《宽容》有感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讨厌一个人,就等于在你的心头加了一块石头,你讨厌的人越多,心头的石头也就越多,你讨厌的人越多,你也就越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宽恕别人,不要把小事放在心上,其实,宽容就是卸下心中的石头。
宽容是一帖健康的良药,宽容是一种美德。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只有大方看待别人的错误,才能原谅别人。
如果一直保持生气的状态,对自己的心理也是个负担。
读《宽容》有感2大儿子说道:“我帮一个陌生人把钱传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本来就诚实,这不算一件高尚的事。
”二儿子说:“我帮助了一个村庄赶走了一伙强盗。
”国王说:“救人是你的职责,这不算是一件高尚的事。
”三儿子接着说:“我有一个仇人,有一天我看见他在山崖上睡觉,我本来轻轻一推,他就会掉下山崖,但是我没有把他推下去,而是把他叫醒,叫他不要睡在那里,当我过河的时候,有一只老虎朝我扑来,我的仇人一刀了结了老虎的性命。
”国王说:“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我决定把王位传给你。
”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不要长久的仇视着他人,要懂得用宽容的心,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爱能化解仇恨,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其实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宽容自己。
读《宽容》有感3《佛家禅语》讲的是一位小和尚违法寺规越出去溜达,老禅师知道后不声张,而是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当椅子。
用无声的宽容教育了徒弟。
这使我想起了在开学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由于故事情节太精彩了,我禁不住跟同桌说了起来……老师发现后,她没有当众指名道姓批评我。
她用和蔼的目光望着我,我顿时脸红了,老师也是用无声宽容来教育我上课要专心致志,不让我在全班难堪。
我心里默默感谢老师这是润物细无声教育。
教育有时“无声胜有声”。
《六尺巷》讲的是宰相张廷玉与姓叶的人是自家人,他们与邻居发生了争执。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于是张廷玉修书一封让家人让地三尺,叶家人见了也让后三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整体设计人间至悲,生命至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整体设计单元说明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单元课文节选自三部戏剧名作:《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元杂剧)的代表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名作;《哈姆莱特》则是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剧作。
三部剧作都是悲剧,有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而又分别呈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风格特点,寄托着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人生的深切关怀:《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作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集中揭露了封建时代善良者被凌辱欺压、恶人横行霸道、官府昏庸残暴的普遍社会现实,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雷雨》以一场雷雨为背景,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里大家族内部酿成的一场悲剧,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品,剧作一方面展现人物的各种过错乃至罪恶,另一方面又让所有人物最终同被卷入毁灭的深渊,他们的美德恶行、欲望报复全都化为乌有,这在引起我们强烈震撼和悲剧意识的同时,也引发我们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人生命题的深深思考,艺术手法极为高妙,思想意蕴十分丰厚,是西方戏剧的核心经典之一。
三篇课文节选的内容都是三部剧作中展示矛盾、表达形象、深化主题的关键部分,并以注释的方式对剧情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单元导语扼要解释和说明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阐述学习本单元的重要意义,提示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每篇课文后都有一个简短的学习提示,提示学习重难点,并指明了学习的路径。
单元学习任务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分享阅读本单元三篇戏剧的体验;二是通过登台演出,感受戏剧的魅力;三是通过阅读、观看中国古代戏曲,增进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
单元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课 理解与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理解与宽容的内涵,认识理解与宽容
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如何做到理解与宽容。
学会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与人交沟通;学会宽容他人,自觉
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怀,培养宽容精神,学会避免和化解误
解与纠纷的技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理解与宽容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
态和行为方式,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
得理解与宽容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有宽以待人的胸怀,
能将心比心,体谅他人,检讨自我,化解矛盾。
教学重点:
1、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
2、怎样培养理解和宽容的精神
难点:
1、在理解中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2、关于宽容的度。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班级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在我们的班级里发生过什么有
趣的事或者不好的事吗?
(2)文中小王和小丽做的怎样?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121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小王和小
丽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智慧屋
1.、什么是理解和包容?
2 、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和包容呢?说一说你的办法。
3、故事接龙—妈妈和女儿可能发生的故事
妈妈(帮助孩子整理房间):孩子上中学了,不再象以前那样对我
说了,也不向我撒娇了。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哎„„“这是什么”(原来是一本日记)妈妈拿着日记本,犹豫了一
下,终于还上翻开了日记。
女儿(手里拿着礼物,悄悄的)“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给妈妈
一个惊喜„„”推开门“妈妈,我回来了,祝你„„”(看见妈妈正
在看自己的日记,表情瞬间凝固了,妈妈也因女儿的突然出现而楞在
那里。)
妈妈和女儿之间可能发生„„(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发生的情节展
开想象,讨论下面可能发生的故事。)
4、我思我行—遇到下列情况我该怎么办?说出理由
(1)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与你的意见有分歧—
(2)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你觉的冤枉—
(3)王老师病了,你和几个同学准备去看望她,但小张却说你们这
是“拍马屁”,你得知后—
(4)你今天早上去上学,你妈妈说今天天气冷,非让你穿上毛衣,
可你觉得不冷,你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社会上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如果人民
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成
永无休止的战场,那么怎样才能理解他人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并全班汇报。
归纳:(1)尊重—善意—沟通是学会理解的重要方法,(2)尊
重是理解的前提,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
(3)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是达到理解的途径。
三、训练场
1、我是 “小法官”?
2、心里话“对对碰”。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