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历程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汽车概论-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汽车概论-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木炭汽车试制成功。留法归来在开封铁路工作的汤仲明,
1928年他自费购买了废旧汽车汽缸、水箱等物,租借工务段附近农 民的一间破草房开始了艰苦的木炭汽车研制工作。在1931年终于试 制成功木炭汽车。1935年,汤仲明在上海创办生产木炭汽车公司。 木炭汽车时速可达26公里/小时,每公里消耗木炭0.5公斤,加炭一 次可以行驶4小时。在车头侧面装有特制的炉子,象烧开水锅炉, 还带个手摇鼓风机,在火力不足鼓风,只有烧足蒸汽才能开动。木 炭汽车因为燃料易得,原理简单,造价低廉,被广泛使用。
东风CA71型轿车
●东风CA71型轿车。这辆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流线型的车体,
银灰色的车顶,降红色的车身。镀铬的保险杠在阳光下翊翊生辉。 车的设计突出了民族特点,车里的内饰全部用的是我国名贵的织锦, 里边还装上了冷热风。汽车的尾灯采用了宫灯的造型,车头上的标 徽是一条昂首腾越的小银龙。车的发动机是四缸的,最高时速可达 128公里,百公里耗油9到10升。
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
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这一阶段中国只建一些小型的汽车配
件厂、修理厂和改装厂,曾多次想发展汽车工业,但由于帝国主义 的侵略,均没能成为现实。
二、汽车工业创建成长阶段(1953-1981)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
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同年7月15日,在长春举行了隆重的第一汽车 制造厂建设奠基典礼。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建设者们的欢 呼声和锣鼓声震醒了这片黑土荒原。
制造汽车尝试
●木炭汽车抗战立功。1937年抗战爆发,由于石油奇缺,汽车
改装为木炭汽车。完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繁重的运输任务,为保障战 时的公路交通运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由于美国的 “禁运” 汽油供应短缺,广州等一些城市公共汽车改燃木炭,有 的城市一直延续到60年代,有了大庆油田,才逐渐为汽油车所取代。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65年):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托于苏联进行技术转移。

1953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轿车“红旗”;1956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军用越野车“吉普”。

在此期间,汽车产量不高,生产的车辆主要是军用和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阶段(1966年-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汽车工业陷入停滞状态。

车辆生产
量不高,质量低下,技术水平也停滞不前。

第三阶段(1979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1984年,第一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轿车“桑塔纳”正式投产;1985年,中国生产的汽车达到了100
万辆的里程碑;199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向汽车高技术产业转型或升级。

第四阶段(1993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主品牌开始崛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99年,中国产销汽车突破了万辆,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同时出口市场也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行业。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了2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
场和生产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和技
术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下面是较为详
细的历程:
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萌芽,主要是
由私人企业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和拖拉机等生产。

2. 改革开放(1978-1992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
国政府开始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和开展国际并购,加快了中
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化改革(1992-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
鼓励汽车企业开展竞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向大型豪华轿车和高档车型等领域扩展。

4. 泡沫破灭(2008-2012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
车工业陷入了一次严重的危机,许多汽车企业面临倒闭和裁员的风险。

5. 新能源汽车崛起(2012-至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
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中国许多汽车企业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的投资和生产。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汽
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汽车发展史》课件

《中国汽车发展史》课件

1990年,奔驰在北京成立合资公司,建厂生产。
3
品牌差异化运营
三家品牌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运营和品牌差异化特点各有不同,但都在中国市场占 有一定份额。
中国汽车市场的产业升级和快速增长
1 产业升级,技术进步
中国汽车工业从以重复模仿为主,到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快速发展。
2 市场规模增长
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逐步从单一的状态,转变为具有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改革开放时期
国产红旗第一辆轿车
政策放宽
1958年10月,红旗车轿车下线, 成为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
1984年,中国政府开始放宽对 汽车产业的控制,并扩大汽车 生产和销售的范围。
引进外资与技术
1985年,大众和一汽-大众都 开始在中国生产汽车,使中国 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
中国品牌车型
中国汽车工业的合作与交流
1
内外资合作
以往外国汽车品牌主要通过合资企业在中国进行经营,而随着汽车外资进一步扩 大和放宽,自主品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引进和合作也成为趋势。
2
国际竞争
在不断加剧的国际化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新技术、新制度和新产品的发展,成 为产业提升和更好的参与全球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新动能。
3 汽车主机厂联盟和兼并重组
2010年,国内汽车主机厂联手组建了产生内生力的汽车企业联盟,兼并重组,为中国汽 车产业的升级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政策引导
政府出台了多种政策引导电动 汽车产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
智能驾驶、车载互联等新技术 的开发和商用不断推进。
市场规模增长
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增长,特斯 拉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普及。
2001年起,国内企业纷纷自主生产汽车,中国品牌逐渐崛起。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

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

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 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渐恢复。
1948年,国民党政府失败前夕 ,计划将上海的汽车制造厂迁 往*,但最终未能实现。
02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汽车发展
解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载货汽车和客车。
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 国际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 成产业集群,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06
中国汽车品牌和车型的发展历 程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要点一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
要点二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汽车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 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主要有红旗、上海牌等本 土品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 快速发展,一大批本土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
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短缺和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途径。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 惠、购车补贴等。
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包括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加强电池回收利用等。
中国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趋势
“走出去”战略
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为中国 汽车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简述我国汽车发展历史

简述我国汽车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从起步到未来的辉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本文将回顾这一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缺乏制造汽车的技术和经验,而国际上汽车工业已经相当成熟。

为了尽快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政府采取了与外国汽车公司合作的方式。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

发展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1985年,上海汽车工业园区成立,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品牌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但与国际品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崛起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崛起。

凭借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完善的技术实力,中国汽车品牌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认可。

在市场份额方面,中国品牌汽车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在销售网络方面,中国汽车品牌也在不断拓展,逐渐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于汽车工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政策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例如提供财政支持、放宽市场准入等。

在技术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技术和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持续性与环境影响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也日益关注。

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趋势与变革随着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深刻变革,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结论:辉煌成果与展望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中国汽车发展史 -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工业史
峥嵘50载: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1956年7月15日一汽庆功大会
1956年7月13日,崭新的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4日,装配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批国产汽车在欢 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这标志着第一汽 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 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中国汽车 工业发展
三部曲
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自主创新 (1997年~)
中国汽车工业史
峥嵘50载: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第一代国家领导 人非常关注、亲自参与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决策,在前苏联援助中 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并在 中央重工业部下属机器工业局筹备组建期间,开始了筹建的前期工作。 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 工兴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 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史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工业
“九·一八”事变后,正在制造的民生牌汽车全部落入敌寇之手。向美国 订购并已运到牛庄(今营口市)的46台汽油机,只得转运天津。后日军 将民生工厂改为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从1936年至1946年,我国 各地先后试制过几种汽车,除沈阳的“民生牌”外,还有太原的“山西 牌”、长沙的“衡岳牌”,上海的“中国牌”、云南的“资源牌”、天 津的“飞鹰牌”等,但都仅仅是昙花一现。其中山西汽车修理厂试制的 山西牌汽车,对社会公众影响颇大。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 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 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 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 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 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 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 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 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1932年,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以“生产救国,开发实业”为口号,将 名为晋绥军修械所的兵工厂改称为壬申制造厂,制造农具等,其中双向引信厂改为 山西汽车修理厂。厂址在太原小东门,工人百余名,厂长姜寿亭,主要负责修理绥 靖公署的公车。1932年3月,该厂技术员阎春和赴天津购置机器,用以仿造汽车。 但由于技术、设备问题而未进行。4月,阎锡山令汽车修理厂制造汽车,由姜寿亭 负责设计、试制。1932年12月仿美国飞德乐(Federal)牌汽车试制成装载量1.5 吨的汽油载货汽车一辆,定名为山西牌。到1933年夏,试车行驶约1.8万千米,名 部件尚属完好。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创建民族汽车工业的夙愿始终 未能实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变 成了现实。
中国汽车工业史
四、中国汽车工业史—峥嵘50载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 ,第一 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标志着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 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雨雨,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 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 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史
峥嵘50载: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 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 车,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亲自试乘了东风牌小轿车,十分高兴 地称赞:“坐上自己制造的汽车了”;之后,红旗牌高级轿车 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
十里洋场的上海街头出现了中国的第一辆汽车,人们带 着不可思议的眼光打量着这个新鲜玩意,他们把汽车称 作“四轮铁马”。由于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辆汽车,因 此登记牌照的时候,还是当人畜车看待,按马车来管理。
中国汽车工业史
中国汽车工业史
三、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
1929年5月,辽宁迫击炮厂的“民生牌”载重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史
峥嵘50载: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上海牌轿车生产场景
南京汽车制造厂制造的2.5吨跃进牌汽车
进入60年代,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在国家 和省市支持下,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其中, 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 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 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 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了初步基础。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 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 (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史
一、中国20世纪初的交通工具 二、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 三、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 四、中国汽车工业史 五、中国主要汽车商标中国汽车工业史来自二、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
我国最早进口汽车是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是匈 牙利人李恩时(Leine)将两辆汽车带人上海。一辆是凉篷 式汽车,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前排为双轮座席,车轮 是木制的,外面包上实心橡胶轮胎。采用转向盘、转向 带和梯形结构控制行驶方向。照明用煤油灯,喇叭是手 揿的。这两辆车在上海招摇过市,引起轰动。
中国汽车工业史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工业
然而,山西省虽有创办汽车厂之举措,后终因资金短缺、工 业基础薄弱,时局动荡,阎锡山本人亦无兴趣而未果。此后, 1936年曾筹建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并于1937~1939年间用 进口的散件组装约2000多辆柴油汽车。抗日战争期间,资源 委员会也曾筹办并由中央机器厂生产过汽车。 在当时的中国,尽管存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但是, 主要由于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使当时的中国从根本上丧失 了建立汽车工业、生产汽车的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 又曾尝试批量生产三轮汽车,也只是昙花一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