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析感觉适应的几种情况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感受性变化规律

教师资格证感受性变化规律

教师资格证感受性变化规律感受性变化规律,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其考点又主要集中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等这几方面,考察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当然也要注意有出辨析题的可能。

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注意: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如:视觉,听觉,嗅觉,但是痛觉是最难适应的)。

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一)暗适应:由明(处)→到暗(处),感受性提高。

例子:1、从明亮的大厅走进黑暗的电影院的过程。

(二)明适应:由暗(处)→到明(处),感受性降低。

例子:1、看完电影,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出大厅。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问其香”。

例子:爸爸脚臭,你回家一开门感到奇臭难闻,过段时间你感觉臭味减轻和消失。

皮肤觉的适应:例子:游泳时,刚入水是觉得水异常冰冷,不久这种感觉消失了,这就是肤觉适应。

总:在各种感觉适应中,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

例子:电视中常有用刑的逼问犯罪者的场面,其实就是利用人的痛觉难以适应的规律。

二、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作用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一)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例子:1.黑人的牙齿特别白。

2.月明星稀。

3.万花丛中一点红。

(二)继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例子:先吃药后吃糖,糖显得特别甜。

三、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感觉后效。

注意: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感觉正后象是指与刺激相同。

感觉负后象与刺激相反。

例如:1.坚持看明亮的灯以后,闭上眼睛灯还在眼前且是明亮的。

但如果闭上眼睛后,灯是黑色的在眼前,就是感觉负后象。

2.余音绕梁就属于听觉后效。

四、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一)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缺失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例子:盲人视觉缺失,但触觉和听觉比常人灵敏。

心理学的感觉适应名词解释

心理学的感觉适应名词解释

心理学的感觉适应名词解释在心理学领域中,感觉适应是指人类对于外界刺激的感觉和感受的调整和适应过程。

感觉适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它影响着我们对于不同刺激的感知和认知。

本文将从感觉适应的概念、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等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感觉适应是指人们对于频繁或持续重复刺激的感觉和感受逐渐降低的过程。

这种适应一般是非自主性的,而且发生在个体暴露于特定刺激条件下。

感觉适应主要体现在感知和感觉的减少、不可靠性的增加以及对刺激产生的反应的减弱。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洗手间的时候,最初嗅到的刺鼻气味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我们对于这种气味的感知也会相应变弱。

感觉适应的原理在于我们的感知系统和大脑对于重复刺激的处理方式。

当我们遇到新的刺激时,感官系统会对其进行敏感地检测和分析。

然而,当刺激重复出现时,感官系统会逐渐对刺激适应,减少其敏感度。

这种适应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对于刺激的神经元活动的变化,以及在感兴趣区域内连接强度的改变所导致的。

感觉适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例子是色彩适应。

当我们在强烈的红光下待得时间变长后,我们会感觉到红色的偏移,当转移目光到白色墙上时,我们会看到绿色,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对强红的适应导致视觉信息处理的偏差。

另一个例子是听觉适应。

当我们长时间暴露在高音量的环境中,我们会感觉到耳朵有点酥麻感,这是因为我们的听觉系统对于高音的适应导致了音频处理的变化。

此外,嗅觉适应也是常见的现象,当我们一直闻某一种香水,我们会逐渐对其感到陌生,甚至无法感知到它的气味。

感觉适应还可以通过各种心理实验和训练加以研究和改变。

通过心理实验,研究者可以探究感觉适应的机制和过程,从而深入了解人类感知系统的运作方式。

而通过训练,人们可以改变对某一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提高在低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敏感度。

这些研究和训练对于改善人类感知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感觉适应是心理学中关于人类感知和感觉调整的重要概念。

教师招聘考试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是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单选题为主,多选题和判断题为辅的形式进行考查,所以接下来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且配以习题加以巩固。

一、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我们游泳的时候,刚下水会觉得水里特别的凉,但是游一会,便觉得水温不那么凉了,这就是感觉适应的现象。

感觉适应中经常考查的是视觉适应,视觉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指的是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逐渐适应的过程。

例如:我们从外面进入电影院,刚进入电影院的时候比较暗,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在电影院坐一会,慢慢的便能看清周围坐的都是谁、影院的安全出口在哪等,从外面进入电影院就是从亮到暗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暗适应。

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指的是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逐渐适应的过程。

例如:看完电影后,从电影院出来,刚出来的时候觉得有点刺眼,但是很快就适应了,从电影院里走到影院外就是从暗到亮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明适应。

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二、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的是不同刺激作用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这里产生的两种感觉,需要是同一类的。

例如:视觉对比中,红和绿可进行对比,味觉对比中甜和酸可进行对比,但是不能将红和甜进行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强调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月亮和星星同时可以看见,进行一个对比。

继时对比强调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吃完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吃药和吃糖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有先后时间,这便是继时对比。

三、感觉后效感觉后效指的是刺激虽然停止了,但是感觉并没有停止的现象,也可以叫感觉后像。

在感觉后效中比较显著的是视觉后效,例如:在教室里抬头看管灯,看的时间长了,把自己的眼睛移到白墙上,会觉得墙上有黑影。

感觉适应现象名词解释

感觉适应现象名词解释

感觉适应现象名词解释
感觉适应是指当一个刺激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官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使得个体对刺激的感知发生改变的现象。

简单来说,感觉适应是指身体的感官对某个环境或刺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感觉适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视觉适应、听觉适应、肤觉适应、温度觉适应等。

其中,视觉适应是最为普遍的适应类型之一。

例如,当我们从黑暗的室内走到阳光下时,眼睛会需要时间来适应周围的环境,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细节。

感觉适应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例如,当我们长时间处于某种刺激下时,感受性会下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处理这种刺激,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感觉适应还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当我们处于压力下时,感觉适应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感觉适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涉及到神经、认知、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研究感觉适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官和认知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医学、工程、艺术和娱乐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教师资格考点聚焦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教师资格考点聚焦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教师资格考点聚焦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一直都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直都很高。

所以,教师职业更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业。

想要从事教师职业,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教师资格考试的中学科目二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大家进行备考。

一、知识链接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

其中,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①暗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②明适应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②继时对比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①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②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二、深度解读1.考试题型:这部分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经常考查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基本都是让考生分析题干中的案例体现了哪一条规律。

2.考点详解:(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其实不只是有视觉适应,还有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肤觉的适应。

在这里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它具有保护作用。

①暗适应: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记成适应暗,这样就知道这是有亮到暗的过程,判断起来比较容易。

②明适应: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记成适应明,这样就知道这是有暗到亮的过程,判断起来比较容易。

(2)感觉后象:注意与遗觉象相区分,感觉后象是暂时保留,遗觉象是异常清晰、鲜明,而且时间较长。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感觉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感觉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感觉在教育知识与能力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的考试中,心理学的知识点比重很大,而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天我们就心理学部分一个高频考点——感觉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感觉的定义:(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也就是说感觉与人的单一器官相联系,例如我们认识苹果的时候,看到苹果是红色的圆的,吃起来是酸甜的,闻起来是清香的,摸上去是光滑的,这些都是苹果的单一方面的属性,都是我们的感觉。

理解并掌握了感觉的定义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感觉的一般规律:(二)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强调两个关键点:刺激物是同一个,感受器也是同一个,通过定义我们知道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因此在考试中会涉及到视觉、嗅觉、皮肤觉的适应,其中视觉的适应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高,也涉及到视觉适应中感受性高低的变化。

我们分别来看:视觉的适应:①暗适应指的是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后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不断提高。

例如:白天去看电影,从日光状态下走进放映室的时候会看不清具体事物,稍等几秒中后就能看的清楚些,从亮出到暗处这就是典型的暗适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努力看东西,所以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②明适应指的是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明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降低。

例如:白天看电影结束从放映室到室外,刚开始会非常晃眼睛,稍等一会儿逐渐能看清周围事物,这就是明适应,而在光亮条件下不需要特别努力就能看清楚事物,所以感受性降低。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

在生活中经常常见嗅觉的适应,我们去海鲜市场买海鲜,一开始会觉得腥臭味很大,逛着买海鲜的时候觉得没有那么难闻的,是海鲜的味道小了吗?当然不是,是我们的嗅觉适应了腥臭味道。

感觉的适应现象名词解释

感觉的适应现象名词解释

感觉的适应现象名词解释对于感觉的适应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视角加以理解和解释。

感觉的适应现象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在感知客观世界时,因为持续的刺激而导致感觉系统的逐渐减弱或失效的过程。

一、感觉的适应现象与感知过程的关系感觉的适应现象与感知过程密切相关。

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接收和加工客观世界的信息。

而感觉的适应现象是在长时间持续刺激下,感官器官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导致感知能力降低的过程。

感觉适应的过程中,感知系统会尽量将注意力从常见、单调的刺激中转移开来,以保持对新刺激的敏感度。

二、感觉的适应现象的类型感觉的适应现象涵盖了多个层面和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视觉适应现象。

在视觉适应中,眼睛对于相同的刺激以及环境中的中性刺激会逐渐减弱反应,并且对于新的刺激也变得更加敏感。

例如,在强烈的阳光下,人们的瞳孔会收缩以减少光线对眼睛的刺激,而在暗处,人们的瞳孔会扩张以增加敏感度。

另外一个常见的适应现象是听觉适应。

在持续的噪音环境中,人们的听力会逐渐减弱,对于噪音的刺激变得较为麻木。

这种适应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嘈杂的环境,但也可能影响到人们对于轻微声音的感知。

除了视觉和听觉适应之外,还存在触觉适应、嗅觉适应等其他类型的适应现象。

触觉适应指的是当皮肤持续接触某一刺激时,感觉系统会逐渐减弱对该刺激的敏感度。

嗅觉适应则是在长时间接触某种气味后,嗅觉系统对该气味的感知逐渐减弱。

三、感觉的适应现象的作用和意义感觉的适应现象对于个体和物种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适应现象可以帮助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提高生存的竞争力。

在面对重复性刺激时,感觉适应可以使感知系统有效地过滤掉常见的刺激,使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更重要、更有意义的刺激上。

这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发现新的危险和机会。

然而,感觉适应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过度的适应可能导致错失关键信息,导致对环境的认知出现偏差。

此外,长期暴露在不良刺激下,也可能导致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适应性降低,影响感知和认知的正常发展。

感觉适应现象的名词解释

感觉适应现象的名词解释

感觉适应现象的名词解释感觉适应现象是指人们在身处不同环境中,通过感官接收到的刺激逐渐适应并减弱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它是人类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我们与外界环境互动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反应。

一、感觉适应的生理机制感觉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是由于神经元的兴奋性发生变化。

当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刺激时,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增加,并将刺激信息传递至大脑。

然而,随着长时间的持续刺激,神经元逐渐疲劳,其兴奋性开始减弱,对刺激的感知也随之降低。

这种生理变化是大脑为了保护自身不过度受刺激而产生的自我调节机制。

二、感觉适应的心理过程感觉适应的心理过程涉及知觉、注意和情感等方面。

在感觉适应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对外界刺激产生降低的敏感性。

这一过程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 知觉的调整感觉适应使我们的感知更加精细而准确。

在接触同一刺激物体的时间变长后,我们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和判断其特征。

例如,一个音乐家在演奏时会逐渐熟悉琴键的位置和手指的力度,从而提高演奏技巧和准确度。

2. 注意的调节感觉适应也会引起注意的变化。

在初始接触某种刺激物体时,我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于其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刺激物体的注意力逐渐减弱,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更为关键或新颖的刺激上。

3. 情感的调整感觉适应对情感体验也有一定影响。

长时间接触一种刺激物体后,我们对其所引发的情感反应会降低。

例如,人们刚开始进入某个新环境时可能感到兴奋或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会逐渐减弱,转而变为一种平静或放松的状态。

三、感觉适应的影响感觉适应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其主要影响方面:1. 感知误差的减少感觉适应能够使我们对同一刺激物体有更为准确的感知。

长时间的接触和熟悉使我们对其特征更加敏感,从而减少感知误差。

例如,一位艺术家在画画时经过多次熟悉模特的面部特征,便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其肌肉和表情。

2. 快速适应新环境感觉适应使我们更容易适应新环境。

当我们初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刺激物体的多样性往往会引起兴奋或焦虑,但通过感觉适应的作用,我们逐渐能够适应并减弱对这些刺激的敏感,从而更好地适应于新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重庆教师招聘——浅析感觉适应的几种情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刚走进花园,你会闻到一股花香味,但过了几分钟,就闻不到了。

这种现象就是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长时间的刺激作用,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适应的类别有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时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楚,一段时间后,眼睛就能分辨出黑暗中物体的轮廓了。

这种现象叫暗适应。

相反的,由漆黑的室外走进明亮的室内时,起初感到耀眼炫目,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稍过几秒钟,就能清楚地看到室内物体了。

这种现象叫明适应。

视觉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强(或弱)向弱(或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或强)光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的弱(或强)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降低)。

与视觉适应相比,听觉适应就不那么明显。

在听觉适应问题上一般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一般的声音作用之后,听觉感受性有短暂的降低,并认为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即在一定频率的声音的持续作用下,只降低对该频率声音(包括邻近频率的声音)的感受性,而不降低对其他频率声音的感受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强度的声音的持续作用,也不存在听觉适应现象。

但是,如果用较强的声音刺激,如工厂机器的噪音,持续作用于人的双耳,则确实会引起听觉感受性降低的适应现象,甚至会丧失听觉感受性。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一般的气味1~2分钟后即可适应,而强烈的气味则要经过10多分钟。

特别强烈的气味,如引起痛觉的气味,则令人厌恶,难以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

与听觉适应一样,嗅觉适应也具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并不影响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味觉适应较慢,长时间接受辣味刺激,导致对辣味的感受性降低,以至后来吃辣的食物时感到不是很辣;厨师由于连续地品尝咸味,到后来做出来的菜愈来愈咸。

这些都是味觉的适应现象。

触压觉的适应较明显。

平时几乎觉察不到身上衣服对我们皮肤的接触和压力。

经常看到有些人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却到处寻找他的帽子。

实验表明,只要经过3秒钟,触压觉的感受性就下降到原始值的25%左右。

温度觉的适应甚为明显。

例如,用冷水洗澡时,开始觉得水是冷的,经过几分钟后,就不再觉得水冷了。

相反,用手触摸热水,开初觉得水很热,慢慢地就不觉得热了。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特别冷或特别热的刺激,则很难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

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生的。

例如,只要用针稍微扎一下,你马上就会感到痛。

正是痛觉适应的这一特点,它才成为伤害性刺激的信号而具有保护作用。

总体来说,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适应机制有助于我们精确地感知外界的事物,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外界环境的变化幅度十分巨大,如在夜晚的星光下和白天的阳光下,亮度相差达百万倍,如果没有适应能力,人就不能在变动着的环境中精细地分析外界事物,以作出较准确的反应。

本文来源:重庆教师招聘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