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9马原简答题

2019马原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p.20-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2、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2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如乱砍滥发、过度畜牧等都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实际出发,结果只能让人们自食恶果。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即使你满腹经纶,但你不去用它,不把他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那这些知识又能有什么用呢?学富五车和文盲也就没什么不同。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强也创造不出任何的物质东西出来。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p.30-3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是指事务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
(3)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相反;由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知论,可知论认为人能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世界。
什么是哲学?它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论述:试论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是指:(1)它是完备和彻底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2)它不仅以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的的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而且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自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指:(1)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2)它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是变革旧世界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二者统一变革旧世界的实践。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
因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3、“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4、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唯物主义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 到”。 唯心主义
6、“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唯心主义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 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 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决定
医生的处方 病人的病情
反映
决定
学习计划 学习实际
反映
从实际出 观点等
符合
存 在 ( 客 观 )
意识以 外的一 切事物 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
( 主 观 )
脱离
从主观出发
结论二: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 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小结: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 无法回避且必须回答。
存在决定思维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 思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维 (谁为第一性) 和 存 承认能正确 在 可知论 的 思维能不 反映存在 关 系 能正确反 问 映存在 题 (有无同一性) 否认正确 不可知论 反映存在
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第一性: 思维第一性: 思维决定存在 存在第一性: 存在第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齐物论》 《庄子·齐物论》 庄子 齐物论 •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 快乐,悠然自得, 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 庄周。一会儿梦醒了, 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 在床的庄周。 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 成了蝴蝶呢, 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 了庄周呢? 了庄周呢? • 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 人如何 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人如何 认识真实。 认识真实。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 区分真实和虚幻。 区分真实和虚幻。如果梦足够真 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 在做梦——不可知论 在做梦 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比较
三种形态
基本观点
特点
1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题简单化。 题简单化。 2、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简单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化)
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 的、意识是 派生的、 派生的、先 有物质后有 意识, 意识,物质 决定意识。 决定意识。
德谟克里特:原子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 德谟克里特:原子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性: 正确性: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 利益。 利益。
客观
义
《生活与哲学》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原子核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与 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古代朴素唯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主义 主义
局限性:(1)把自然科 局限性:把物质 局 归结为具体的物 学意义上的原子当做世 界和本原;(2)缺少辩 质形态存在着直 限 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 不 性 观性、猜测性等 和形而上学性;(3)在 缺陷,缺乏科学 同 、 的论证。科学性: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科 点 科 否认世界是神创 学性:在总结自然科学 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 造的,认为世界 学 发展了唯物主义,弥补 性 是物质的,本质 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 是正确的。 直观性、猜测性缺陷 科学性:科学地 回答了哲学的基 本问题,实现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的统一、唯物 辩证的自然观和 唯物辩证的历史 观的统一,是彻 底的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要观点: 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质,万事万物都是 人的意识的产物。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王阳明“心外无物”;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 主要观点: 某种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 的本原,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它的产物。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现实世界是永恒 不变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 的影子。宋代朱熹的理学。 • 柏拉图的“理念”与朱熹的“理”,与宗教神 学中的“上帝”观念实质上是一样的。
高中政治-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可知论是主张世界可以认识的哲 学学说,认为我们的感觉、表象、概 念、思想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一般说 来,唯物主义者都认为意识是物质派 生的,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是否认人们能够认识世 界和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学说。其本 质是把人的感受看作主观与客观的屏 障而不是桥梁,不承认在感觉之外有 确可靠的客观世界的存在。
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标准是( )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 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 题的不同回答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 的任何结论 。
不可知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 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不可知论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不要混淆: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同的。(哲学 的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
唯物主义
学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心主义
基
内容
本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问
不可知论
题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简答: 1.有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 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1)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可见,提供划分唯物 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仅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 不能忽视其第二方面内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样的吗?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 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 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谢谢!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这一问题的回答 C.对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问题的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回答
4.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谁是本原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存在决定思维
然后
存 在 物 质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然后
思 维 意 识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谁是本原
何者为第一性
2013-8-7
19
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 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 论的标准是 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A.怀疑论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B.可知论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 C.不可知论 在的问题 D.唯心主义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7.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 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上述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 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这些场景:裁缝师深 信“量体裁衣”,他只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材、 不同体形裁剪和缝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 才能穿着舒适大方,否则,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想随 意裁剪,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 “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土地的水、肥等情况和 不同庄稼的生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否则 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 “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必定害人坏事;学习 中,只有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来选择学习方法,才 能取得成效,若一味效仿,必将一事无成……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遇到且无法回避的。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 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且必 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 发展始终。
是 什 么
为 什 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练习:
A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版 初学英语时,为了记住单词的读音,人们喜 欢用汉语来标注读音。不同职业的人对 English这个单词标注也不尽相同。 银行家标 注为 “应给利息” ;小菜贩子标注为“阴沟 里洗” ;哲学家标注为“因果联系” ;政治 家标注为“硬改历史” ;海外华侨标注为 “英国里去 ”; 而辛苦的公司职员则标注为 “应该累死”。
名人名言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 斯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 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 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依据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 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 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 回答
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 产生理 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 否正 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百舸急流的思想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宇宙?人生? 思维?
哲学都 研究些 什么?
问贯 我 哲 题穿 们 学 ?哲 能 研 学不究 发能的 展从问 始中题 终找有 的出许 基一多 本个,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幡在动!”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②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据。
③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④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
⑤“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基 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 一座桥上,只见桥下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不快 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 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庄周梦蝶”
典故: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 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 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 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 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 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 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 与现实谁是真实的.
(其实,蝴蝶梦中庄子的疑问 是最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论, 因为他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 不可知和怀疑。)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画心》中的歌词写到:“看不穿 是你失落 的魂魄 猜不透 是你瞳孔的颜色 一阵风 一 场梦 爱如生命般莫测 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 惑”。上述观点属于 A 朴素的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 不可知论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 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设想、方针政策、 计划方案、目标等。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BDE ) A.商品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计划方案 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 E.澳门回归祖国 F.三个代表思想
完
成
问 与 答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 如果他 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于是 ,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 你的父亲呢 ?” ——“ 让我砍了卖了 !" “ 你母亲呢 ?” ——" 兵荒马乱糟踏了 !“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 客人生气地问 :“ 你怎么这样说 !” ——" 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随堂练习
3.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一律抓 紧抗旱!
漫画 说明 了什 么问 题?
请领导 指示
结论一: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 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 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结论二: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 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 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一、何为本源
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
唯心主义版
小时侯,把English 读为“应给利息”的同学 当了行长; 读为“阴沟里洗”的成了小菜贩 子; 读为“因果联系”的成了哲学家; 读为 “硬改历史”的成了政治家; 读为“英国里 去 ”的成了海外华侨;而不小心读成了“应 该累死”的结果成了公司职员。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1、思维和存 即: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意 (思维与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识 何为第一性) (唯心主义) 与 物 2、思维能否正 承认能正确认识存在 质 确反映存在 (可知论) 否认能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
生活中常见的唯心主义思想:Biblioteka “8”就是发、“4”就是死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慧星出现,不祥之兆 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 指纹、手相、星座、生肖、 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心想事成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注意: ①“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